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22章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22章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恐怕这些世家豪强,也未必会欢迎琮到江东吧。”刘琮坐直了身子淡然说道。李术之所以如此热心此事,自然有其目的,虽然刘琮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但他不想从一开始就对江东世家表现的太过,否则很容易丧失主动,被那些家伙牵着鼻子走,这是刘琮既不愿意看到,也坚决不会同意的。
    李术铺垫了半天,却被刘琮这话泼了盆冷水,但他现在早已一无所有,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当下对刘琮说道:“将军恐怕对他们有所误会,其实这些世家豪强并非不讲道理之人,只是之前孙策不和他们讲道理罢了。当初会稽功曹魏腾魏周林因性格刚直、触怒孙策,险些为其所杀,那魏氏可是江东望族之一,魏腾亦是其族中翘楚,由此可见孙策之暴虐无道。至于孙权小儿,虽然惯于笼络人心,但江东苦于孙氏久矣,其威望未著,又迭遭惨败,早已大失人望了!江东士民苦盼英主,以术观之,舍将军更为何人?术也不才,愿为将军奔走联络,摇旗呐喊,唯将军马首是瞻!”
    这么赤果果的表忠心,若是再不说点什么,只怕李术接下来就要老泪纵横、伏地大放悲声了。
    “府君之意,琮已深知。”刘琮见状,与陪在一旁的贾诩对视一眼,笑着对李术说道:“既如此,就有劳府君了,不过皖城百姓一直悬首以盼,还望府君早日回皖城治事。”
    李术老脸难得微红,不过还是很愉快的应允了,虽然部曲家眷都被孙权俘虏,如今已是孤家寡人,但只要能在皖城太守的位置上坐稳,一切就都会有的……
    然而当务之急,是要与那些世家豪强再度接上头,探明对方的意图传达刘琮所释放出来的善意。想到此处,李术便按捺不住,抬头望向刘琮问道:“却不知主公打算让术何时回皖城?”
    好嘛,一说回去接着当太守,李术这立即改口称刘琮为主公了。
    刘琮见他急不可耐的样子,点头道:“若是方便的话,这两天就起程吧!仲宣,取我印信来。”
    这意思就是要上表了,李术虽然很想表现的矜持一些,但怎么也难掩喜色。
    待李术告辞之后,贾诩对刘琮说道:“有些话,或许应该点出来,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他这话说的没头没脑,但刘琮却知道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沉吟片刻之后,刘琮才说道:“先生所虑者,是怕那些江东世家豪强因荆州新政之故来反对我。但是拿下江东之后,必然会有一番动作,现在所说的保证无法具体而微,又怎能点明呢?更何况现在只是先接触着,不管是我还是那些世家豪强,都一样要试探对方的底线,在确定之后才好做决定。所以这件事先让李术去做起来,至于将来如何,其实还要看这次战争的结果。”
    正说话间,张允前来报告,大军已准备完毕,明日就可前往虎林。刘琮神色严肃的点了点头,水军进驻虎林的代价不可谓不高。想到重伤的甘宁等将领,刘琮不由又有些担心刘虎了,从已经占据了虎林的魏延传过来的消息,刘虎伤的很重,数度昏迷不醒……
    “黄将军那边,也当向舒县进攻了吧?”收起担忧之情,刘琮转身看着地图对贾诩说道:“现在江北的敌军不多,正是我军出击的良机。若是拖延时日,孙权增兵江北,恐怕就要陷入苦战了。”
    贾诩点头说道:“进攻舒县,正在此时。如此一来,则敌军势必分兵应援,否则江北一失,我荆州水军又有所依仗。”
    至于虎林的赵云、魏延等部,经过那夜残酷的厮杀之后,也伤亡不少,亟需休整,所以江右的策略便以骚扰为主,待缓过这口气,再相机与孙军决战。
    第二天清晨,整编后的荆州水军便向虎林进发,因顺流之故过午便至。刘琮见虎林水寨虽然被江东军破坏殆尽,但其形制规模尚在,仔细揣摩还是能看出周瑜立寨的手法。
    再度见到魏延等人,虽然不过相隔数日,但各自都有些激动。在中军大帐中,刘琮听了魏延等人讲述那夜如何坚守营寨,如何以预备队在关键时刻发起反击,山中埋伏的伏兵如何突然截断对方之后,很是欣慰。
    虽然天时地利都不在荆州军这边,但是魏延赵云等诸将并未因此失败,反倒在最后关头大获全胜,虽然也是场惨胜,但总体而言,还是沉重的打击了孙权的主力。
    而对于江东水军冒雨突袭水寨之战,魏延等人也很感叹,之前虽然已得知荆州水军伤亡惨重,但没想到损失会如此巨大。
    好在这并没有让大伙儿失去信心,因为敌人的血,流的更多……
    
   

第185章 会猎于吴君可否
    “听说了吗?那曹贼见咱们在这和江东兵打的不可开交,竟然要派兵去攻打南阳!”有人低声对同伙的兄弟说道:“你还别瞪眼,这消息早都传开了!不过是上面怕咱们分心,故意封锁了消息罢了。”
    那人闻言,嗤笑一声:“这种话你也信?真是愚不可及!曹贼在官渡和袁绍打的那才叫不可开交,哪儿还有兵派往南阳?”能将前些日子学到的“愚不可及”用在这里,那人心下颇为得意,不过想了想之后还是正色说道:“这种流言可不敢再乱说了,否则被抓到之后,少不了要挨军棍!”
    “俺这也是担心家里啊。如今咱们南阳军都跑到江东来,建忠将军也去了益州,万一曹贼真的派兵打过来,那岂不是要遭?”之前那人忧心忡忡的叹了口气,有些心虚地四下张望了一眼,见无人注意到自己,这才接着小声说道:“老哥家也在南阳,难道你就不担心?依着俺看啊,这江东可不是一天两天能打下来的,保不齐哪天曹贼回过味,就要掉头打咱们南阳了。”
    “怎么能不担心呢?可是光担心又有啥用?”同伴的见识显然比他要高:“所以咱们得尽快拿下江东,才好回师荆州。再者说即便是真的,难道将军就没有一点防备?你也是从南阳出来的老卒了,怎么对将军这点信心都没有?”
    之前那人听了立刻一梗脖子:“怎么会对将军没有信心呢?俺这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
    见同伙的老兄弟还板着脸想教训自己,那人又马上软了下来:“俺保证以后再不乱传这些话就是了!”
    对于他这个保证,同伴显然是不相信的,摇了摇头,却没再说什么。
    空穴来风,必有其因。这样的流言之所以会在军纪严明的荆州军内暗中流传,是因为南阳郡所处的位置,实在太过重要,再加上这两年与曹操的数次交手,南阳都首当其冲,所以会有人这么想,也不奇怪。
    “这样的流言就想动摇我荆州军心?”刘琮听了张迅的报告之后,转头对贾诩说道:“想来是江东方面使出的手段,也算是对于我方的回击吧。”
    贾诩抚须颔首,对刘琮说道:“也不能任其在军中流传,还请将军下令禁止。”
    “可见各部基层军官实在损失太大啊。”刘琮叹了口气说道:“若是以前的话,恐怕流言不用我下令,就被制止了。”
    陆战虽然斩杀俘虏了不少江东军,但不论是明光骑还是其他各部,都几乎伤亡各半,特别是防守南寨的张泉所部,三千余长枪兵,现在可堪一战的,不足四成。这其中又以百人将、都伯、什长的伤亡最为惨重。虽然在这段时间内各部叙功升迁了不少基层军官,但明显质量下降了不少,让刘琮这会儿想起来,心情颇为沉重。
    来而不往非礼也,刘琮思忖片刻,对贾诩说道:“我想给周公瑾写一封信,如何?”
    “哦?将军是打算挑拨他与孙权的关系,进而使两人互生罅隙吗?”贾诩是什么人,一听就知道刘琮打的是什么主意。
    刘琮追问道:“以先生之见,会有效果吗?”
    “效果也许会有,但是将军不可寄予厚望,否则会影响将军之判断,反倒不美。”贾诩捋着稀疏胡须缓缓说道。
    刘琮微笑道:“不过是在他们两人之间埋一根刺罢了,想来以周瑜之心智,断然不会受此影响,不过孙权嘛,可就难说了。”毕竟孙权与周瑜的关系,是比不上孙策和周瑜的关系的。
    见刘琮如此说,贾诩便不再反对。只是他看到刘琮亲笔写好的书信之后,目光中有些讶然。信中并没有任何挑拨离间之词,反倒对周瑜立寨严密、指挥水军如臂使指等大加赞赏,信末也提及了孙策,对于孙策横扫江东的壮举更是不吝赞美之词。直到最后,刘琮才写道:“值此多事之秋,汉室颓微之际,琮不自量力,愿以只手补天裂。然君为旧恩,更酬新主,职司所在,故琮欲与君会猎于吴,未知意下如何?”
    “呵呵。”贾诩干笑两声,旧恩新主,还要和周瑜会猎于吴,把孙权当什么?直接无视了吗?这也太阴险了点吧……
    刘琮轻咳两声,对贾诩说道:“若我是孙权,估计看到这封信也不会高兴。”
    “而且周瑜定然会主动给孙权阅览此信。”贾诩点头道:“想来送信的人选,将军也早有定计了?”
    “先生觉得由谁送信最好?”刘琮却不答反问。
    贾诩含笑看了一眼刘琮,说道:“自然是孙权最为信任的人,不过老夫觉得,将军既然写信给周瑜,何不再写一封给孙权?”
    他这个提议,立刻让刘琮眼前一亮,点头笑道:“还是先生考虑的周到!”
    给孙权的信应该怎么写,刘琮便请教贾诩,最终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收好后派人将孙河传到中军帐内。
    孙河自那夜被俘之中,倒也没再吃过什么苦头,只是眼圈发青,萎靡不顿。看来那天夜里的惨败,对他的打击也很大。
    “本将军有两封书信要送往孙军营中,你可愿意代为转交?”刘琮知道这是孙权的死忠,也不和他多说废话,开门见山的说道。
    孙河没想到是要当信使,这岂不是说自己能回到军中了?他不及多想,立即点头应道:“但凭将军吩咐!”
    不过拿到那两封书信,略扫了一眼之后,孙河面色有些古怪,心中暗自嘀咕,同时给讨虏将军和水军都督写信,是什么意思?却不知书信中又说些什么?
    想到那两封信都未曾封口,孙河很快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也要先看看,这刘琮给周都督信中都写了些什么?
    待其离开之后,刘琮与贾诩相视而笑。这样的小伎俩或许并不能对大局造成什么影响,但若是在关键时刻产生相应的作用,那么能起到的效果,就很难想象了。
    “报!将军,徐将军押运粮草近百只船,已到水寨之中!”帐外亲卫进来,向刘琮大声禀报道。
    这么快?刘琮闻言高兴的站起身,对贾诩说道:“走,迎过去看看!”
    有了这批粮草,大军才能真正在虎林休整,所以刘琮才会如此高兴,只是不知道徐庶从哪儿弄来这么多粮食?按照自己的估计,不会有如此多的粮草啊。
    不过很快,刘琮在见到徐庶之后,便知道了答案。
    
   

第186章 收其子弟为近卫
    虎林营寨的中军帐内,徐庶虽难掩疲色,但双眼明亮,说起这批粮草的来历,他眉飞色舞,表情很是生动:“自大军东进以来,各郡大姓豪强得知我军粮草不足后,便开始自发捐献,多者有上千石,少的也有数百石。这其中又以长沙郡所出最多,甚至把咱们南阳郡的大户都比下去了。因囤积转运之故,这次送来的不过是其中的三成!”
    刘琮听了笑道:“他们倒也识时务,不过该推行的新政还是会推行下去的。虽然从眼下看他们的利益似乎会受到损失,其实从长远来看,得利最多的还是他们。”
    无论是南阳新政也好,还是正在酝酿中的荆州新政也罢,刘琮都没有把世家豪强当成不可共存的对立面,恰恰相反,这些枝叶繁茂根深蒂固的世家豪强,是刘琮必须争取和团结的对象。如何争取,怎么团结?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势必会损害世家豪强的利益时,谁能保证他们不会造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只盯着荆州那一亩三分地,唯有把蛋糕做大,才能产生更多的利益,从而使得荆州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不断进取扩张。
    这也是刘琮之所以在刚掌控了荆州不久,就对江东用兵的原因之一。
    徐庶点头说道:“南阳郡内几家大姓在这次捐献粮草中表现颇为抢眼,不但说服了南郡等地的同宗旁支,还率先捐献,只是由于这两年这几家多转为开矿冶炼等事,所以粮食倒并不太多。”
    “有心就好。”刘琮有些奇怪的看了眼徐庶,心说您尽在这儿给他们说好话,莫非是要当他们的代言人吗?若不是自己了解徐庶,只怕会以为徐庶收了多大的好处呢。当然这个念头一起,刘琮自己也觉得实在太过荒谬,徐庶是什么样的人,他实在太清楚不过了。
    其实如今荆州的数得上号的世家基本已笼在自己周围,黄祖虽死,可黄射还在,庞统是庞家年轻一辈的佼佼者,文聘文岱父子,更是在此次东征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蒯越、邓济等就更不用说了。至于蔡氏,不提也罢。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荆州所有的世家豪强都愿意无条件的支持自己,甚至现在支持自己的这几家,都有可能在自己遭遇重大失败和挫折的时候转而投向新的主公麾下。这一点刘琮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荆州世家豪强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这个问题说好解决也好解决。只要建立起一套能使大多数世家豪强都参与其中的政权体系,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在现有的统治系统内,一个萝卜一个坑,因人设职只能造成官僚队伍的庞大,继而由此滋生各种问题。至于原先的萝卜们,除了忠于自己的嫡系就是黄、文、庞、邓等原有的世家,所以还得回到之前的解决方案中去。
    下江东,就是要扩张、要打下地盘要增设军队,更离不开治理各地的官员。这么做不是向世家豪强妥协,而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对于自己最为有利。现实的情况,就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多半出自世家,军官多半出自豪强,甚至本身有一些就是以前的宗帅、盗贼头子。当然随着新政的推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