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33章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33章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怕还会以为咱们又从荆州增兵了呢!谁会想到,咱们会回师荆州?”
    插好旗帜之后,校尉们又吩咐在营中多多预备柴薪,说是晚上点起来。
    “这么做,会不会太过了?”当天夜里,刘琮立在中军辕门的望楼上,看着连绵数十里的营寨内火光点点,灿如星河,不由转头对贾诩说道。
    
   

第205章 不觉暗中生疑心
    虎林营寨内如此大的动静,自然不可能瞒得过江东军的耳目。特别是那些潜入荆州军的密探陆续返回之后,各种消息便汇集到了周瑜和孙权的案头。
    刚开始得知曹军突袭南阳之时,孙权还很是疑惑,因为此时曹操正亲自领兵在官渡与袁绍所部对峙,双方的兵力悬殊很大,曹军断无分兵南下的可能。要知道袁绍步骑十万,而曹军总共才两三万人马,若是有近万人肯定是要去官渡增援。更何况刘琮与曹操似乎已达成某种默契,曹操怎么会突然让人攻打南阳呢?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到春谷,孙权的心理便开始产生了变化。特别是当孙权听说虎林水寨中多了许多民船,而陆上各营寨遍插旗帜,到了晚间篝火密集后,他便更加确认,这是荆州军想要回师,却怕己方趁机追击而采用的疑兵之计。
    你不是害怕我追击吗?我还偏要逆流而上,夺回虎林!然后我就可以领兵直取鄱阳郡,将战火燃烧到荆州之内!
    想到这里,孙权的心思愈发火热起来,只要自己能赶走荆州军,夺回失地,如此赫赫战功,还有谁再敢在背后对自己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待大局已定,我再挥军扫荡那些叛乱的豪强,岂不是易如反掌?如此一来江东可保,若是有三五年时间休养生息,到那时兵强马壮,攻入荆州又有何难?
    如此美好的前景,使得孙策激动的难以自抑,兴奋的在中军帐内来回踱步,盘算着从何处再调集人马,如何水陆并进,攻克虎林,该以何人为步骑先锋,又让谁领偏师,选择哪条道路,从何地迂回,在哪里合围……
    待想了个七七八八,自认有很大把握之后,孙权便兴冲冲地让人请来周瑜。他要进攻虎林,水军自然是主力之一,而且此番再战,他也想多听听周瑜的意见和建议。
    然而周瑜的话却让孙权大为失望:“所谓曹军突袭南阳,进占新野之事,现在还无法确认。荆州军大张旗鼓,看似是疑兵之计,实则所疑者,当另有所图。将军切不可操之过急,还是先固守春谷,平定江东内部叛乱为上。只要我军静观其变,不漏破绽,荆州军定然不敢贸然进攻,待其成疲师之后,我军再一鼓作气,与之决战,方有胜算!”
    孙权深吸了口气,正色说道:“那些豪强叛乱不过是疥癣之患,何足挂齿?眼下最为可虑者,实乃荆州军。曹军进袭南阳之事必然有之,否则又如何解释荆州军近日来的所作所为?以我看来,那刘琮断然会抽调步骑回援荆州,虎林必然因此防守空虚,这正是我军大举进攻,收复失地,将荆州军赶出江东的大好时机啊!若是错过这个机会,待其稳定后方,全军集于虎林,恐怕以后将更加难以对付。”
    对于孙权如此着急进攻的心理,周瑜自然明白其中的缘故,真若能如孙权所言,那么他就能凭此震慑人心,声望大涨,获得更多江东世家豪强的支持。可真的这么容易实现吗?对此周瑜很不看好。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切都是刘琮所设的计策,但从大局而言,周瑜却有理由相信,这其中定然有假。
    “将军请试想,曹军以三万众抗拒袁绍之十万大军,尚且自顾不暇,何来多余兵力南下?此为可疑者一;其二,即便此事为真,如此重要机密之事,怎么会传的尽人皆知?难道刘琮就不怕军中将士因此而人心惶惶,以至于动摇军心吗?其三,荆州军若是回师救援,只需抽调数千精锐骑兵即可,何必要大张旗鼓,故布疑阵?”
    孙权听了却摇头说道:“这仅仅是都督的猜测罢了,难道从荆州军中返回的密探,都分辨不出此事真伪吗?若是一两个人这么说,或者还有可疑之处,但是虎林水军也好,陆上各部也罢,都在为回师荆州做准备。更何况荆州军本已攻占凌阳、歙县等地,现在却主动放弃,难道还不能说明此事是真的吗?”
    “若是这么说来,荆州军便是要以主力回师了,可这么做,又是为何?”周瑜见孙权固执己见,心中愈发焦虑,口气便不觉有些冲。对他来说,这可是非常少见的。
    不过这会儿孙权正想着如何说服周瑜,对于这个细节便没有在意,他沉吟片刻,再度对周瑜说道:“也许曹军突然进攻南阳,使得刘琮甚为愤恨,且曹军主力在外,所以他要率大军回师,待将攻入南阳的曹军歼灭或赶走之后,挥军北上?”
    说完之后,孙权顿时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不由右手握拳,击在左掌之上,振奋精神,对周瑜说道:“都督再勿疑虑!如此良机,不可错失啊!”
    周瑜无奈的叹了口气,知道此时孙权已经听不进去任何反对的话,于是决定等有了更多消息之后,再次劝说。实际上他也知道自己这样劝说孙权,很可能会被孙权误解,但军国大事比起遭受猜忌更为重要,他也只能抛开个人得失,不避嫌疑地劝阻孙权。
    然而当更多的消息传来之后,周瑜却立即意识到,孙权必然会更加坚定进攻虎林的决心。
    八月底,密探、斥候等纷纷来报,刘琮亲率三千明光骑和五千炮车营、五千枪兵乘船逆流而上,而且大军出发多是在夜间,很显然是要避人耳目,到了白天,又会有上游而来的船只大摇大摆的进入水寨……
    “哼,分明又是疑兵之计!那些船上只怕装载的都是石头罢了。刘琮这么做,就是想让我相信虎林寨中还有许多人马,让我不敢轻易进攻!”孙权得知消息之后,嗤之以鼻。
    周瑜皱眉道:“可若是刘琮领兵做出回师模样,却在白天乘船返回虎林呢?”
    “那他也应该在白天行军,夜里偷偷溜回来才是,怎么会反过来?”孙权立即反问道。
    见周瑜还要再说,孙权的神色便有些冷淡,这一战对于自己的重要性,相信周瑜不可能不清楚,但他却三番五次的反对,到底是什么原因?想到那些反叛豪强打出的“反孙拥周”口号,孙权的眼神中,便不觉多了几分疑虑……
    
   

第206章 贸然发兵恐败军
    “将军,此事还需多方证实,确认南阳的确遭到曹军突袭,才能……”周瑜不是没有看到孙权眼底的冷淡和疑惑,但为了江东计,他必须挺身而出,劝说孙权打消进攻虎林的念头,哪怕孙权为此而猜忌怀疑自己,也在所不惜。
    此时帐中并非只有他们二人,张昭等人和军中大将都环列帐内,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孙权感到自己的权威被周瑜一再冒犯,若不是念着水军还离不开周瑜,他都要忍不住问问周瑜,你到底是何居心?
    周瑜看着孙权逐渐冷淡的面庞,眼前却恍然出现当初自己和孙策相处时的场景。也是这样的中军大帐,他和孙策隔着精美华丽的案几相对而坐,孙策的背后,也是这同样的屏风,屏风上绣着象征武力的白虎……若是伯符不死,宁有今日之事?
    然而周瑜的话尚未说完,便被孙权打断:“战机稍纵即逝,此时若不抓住,更待何时?”
    “咳咳,以老夫看来,公瑾所言自有道理。”张昭轻咳两声,出言说道:“不过我江东军休整了这么久,各部人马都已齐备,军械粮草也很充足,不若如讨虏将军所言,发兵虎林,夺回失地。只要虎林被攻克,江北便可以出兵收服舒县、皖城,到那时荆州军便只能退回彭泽,我军甚至可以攻入敌之章陵郡!”
    张昭之所以这么说,也是为了维护孙权的威信。毕竟孙权年少,刚接掌江东就遭遇刘琮率兵进犯,如今江东内部又叛乱四起,身为长史、抚军中郎将的张昭,且受孙策遗命辅佐,所以他必须旗帜鲜明的站在孙权这边。
    徐琨自然是支持孙权的,见张昭如此说,便附和道:“是啊!如今将士们斗志高涨,都恨不能与荆州军再大战一场。何况我水军现在也造了许多拍杆和神弩车,战力比从前高了许多,只要都督指挥得当,定然能大破荆州水军!”
    他这话让周瑜心中冷笑,若没能大破荆州水军,就是我指挥不当了?
    不过现在最终要的是说服孙权,而不是和徐琨等人斗气。周瑜俊朗的脸庞上神色凝重,诚恳的对孙权说道:“将军聪慧,奈何却为敌之烟瘴所迷?所谓南阳遭袭之事若非有确凿之证据,如何能信?更何况敌军很有可能假意回师,暗中折返,以待我军。今敌情未明,贸然出兵,恐有败军之虑!”
    这还未曾出兵便危言耸听,在孙权看来,周瑜完全是不想让自己领兵攻打虎林,他这么做,难道全是为了江东军考虑?
    周瑜说完之后,转头看向军中诸将,不知怎地,心中却有几分悲凉之感。若是伯符尚在,那该多好……
    被周瑜的目光扫到,诸将心中各有思虑。
    黄盖的伤也已经基本痊愈,此时在席间挺直腰背,大声对孙权说道:“都督说的没错,那刘琮惯于使计,将军不可不防啊!”
    太史慈比黄盖沉稳许多,考虑的也比黄盖更加全面。表明看起来现在是议论出兵与否,但实际上孙权的用意他是知道的,若是能一战而胜,孙权在军中的威信将大为高涨,在江东的威望也更高。对于如今的孙权来说,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然而太史慈却也不能不考虑出兵虎林的危险,说实话他是比较信任周瑜的,现在双方争执不下,他不得不站出来表态。
    可是太史慈却没有考虑到,他这样支持周瑜,孙权会怎么想?
    果然,当太史慈也表示要暂缓出兵,等摸清对方虚实再作计较后,孙权的脸色便愈发阴沉下来。其实太史慈也听说过那些流言,叛乱的豪强打出的“反孙拥周”在他看来实在可笑,故此才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一点。
    “还有谁反对出兵?”孙权压抑着心中怒火,冷声问道,他双手扶着案几边缘,指节都因用力而变得有些发白。
    他这冰冷的语气,如利刃般闪着寒光的眼神望过来,即便最粗心的将领都意识到,孙权这是铁了心要出兵进攻虎林,谁若是反对,就是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上……
    见无人应声,孙权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缓和了一下语气,对帐中诸人说道:“先兄临终曾有言,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按说吾应听从公瑾所言,但如今乃非常时期,不将荆州军赶出江东,吾既愧对父兄之遗愿,又何以安定江东人心?”
    孙权这话一说,诸将也只能表示愿意随他一同出兵,只有周瑜微微垂首,沉默不语。
    见周瑜如此,孙权眼中疑惑之色更浓。待众人散去之后,张昭出帐对周瑜低声道:“公瑾岂不知将军心意,为何还要屡次反对?如今军中诸将因此而内心不安,公瑾切不可再如此了!”
    周瑜闻言愣怔了一下,苦笑道:“瑜之所以如此,张公难道还不明白吗?若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不对将军坦诚相见,才是辜负了伯符遗命,对于江东更是全无益处。至于诸将因此不安,瑜如之奈何?”
    “唉,公瑾固然是为了江东而考虑,但以老夫之见,只怕将军心意已决,再难更改。如今公瑾还是多为出兵虎林之事多多谋划吧,只要公瑾在,相信也不会出现大败之局面。”张昭长叹一声,对周瑜说道。他当然明白周瑜的想法,对于那些流言也是不屑一顾的,只是那些流言传的沸沸扬扬,自己可以不信,但别人心中到底怎么想的,他却不敢保证了。
    当初张昭举荐孙翊接任讨虏将军之事,可是当着孙权的面,谁知道孙权会不会因此而有了想法?以张昭对孙权的了解,这几乎是一定会有的。所以在孙权执掌江东之后,张昭便不溃余力的支持孙权,想以此挽回自己在孙权心中的信任。说实话孙翊被杀的消息传来之后,张昭除了惊讶之外,心底也隐隐有些不安。
    此时已是晌午过后,天色阴沉沉的,秋风吹过,卷起地上枯黄的落叶,扬起一阵尘土。
    周瑜性喜洁净,见状不由微微皱眉,停下脚步转头对张昭说道:“既然讨虏将军已下定决心,瑜唯有尽心竭力而已。”
    张昭见状,心中暗叹,面上温言说道:“如此,就有劳公瑾费心了。”
    偌大的军营之中,周瑜转身而去的背影显得如此孤单萧瑟,张昭眼神一缩,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只怕此次出兵虎林,真如公瑾所言,有败军之虑啊……
    空荡荡的中军大帐之内,孙权看着自虎林返回的探子和斥候送来最新的密报,思绪却不觉飘到了别处。
    “来人啊!”放下那几份密报,孙权将护卫长召入帐内。
    那护卫长进来之后行了个军礼,安静的等待孙权的吩咐,就听孙权对他说道:“这些天可有谁与都督过从甚密,都记清楚了吗?”
    “这个……”护卫长心说水军诸将常常出入周瑜帐中,若说过从甚密,岂不是人人都有份?
    见护卫长迟疑不答,孙权脸色一沉,手掌轻轻摩挲着案几,盯着他问道:“怎么,难道我交给你办的事,竟然没有去做吗?”
    “将军!此事实在难以查明。”护卫长心一横,单膝跪地抱拳说道:“都督统帅水军,军中诸将凡事都要与其商议,属下实不知该如何查起。”
    “荒唐!谁让你去查了?”孙权冷哼一声,心中颇为郁闷,往常这种事他另有专门的心腹去做,只是那批人都去对付叛乱的豪强,春谷这边就只能让护卫长去领头,谁知道这家伙却如此愚笨。
    孙权见护卫长低着脑袋,叹了口气说道:“以后只要留意些便是,切不可擅作主张!”
    那护卫长一身冷汗的出了大帐,心里嘀咕道,让我如何留意?
    虎林连绵数里的营寨此时却显得颇为热闹,寨墙上插满了旗帜,巡守的士卒一队接一队的自寨墙上走过。骑着快马的斥候飞奔进出,辕门之外,执戟守卫比往日多出好些人。
    远处的山林之中,两个樵夫打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