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69章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69章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化自然是有的。只是新政初行,哪儿能看出多少来?当然这一路上盗贼绝迹,农户忙于春耕准备等现象,周瑜也是看在眼里的。
    说话间,对面数骑也行至近前,刘琮板鞍跃下马背,笑吟吟的大步上前,不由分说的抓着周瑜的双手,眼角眉梢都是喜悦:“公瑾,奈何来之迟也?”
    周瑜抽了抽手,没能抽出来,无奈地看了眼刘琮,说道:“将军……”
    “琮盼公瑾来归可是盼了很久啊。”刘琮放开紧握着的双手,对周瑜和鲁肃说道:“琮不为得江东高兴,为得公瑾、子敬而喜!”
    这话偷师于曹操,不过周瑜鲁肃听了,心中都是一暖。得主公如此,夫复何求?想到孙权的刚愎自用,猜忌冷淡,周瑜的感触其实比鲁肃要更多一些。而见过孙权剑伤张昭的鲁肃,也同样有一番难以言说的滋味。
    周瑜轻咳一声,转身示意身后诸将上前。韩当、黄盖及凌操、凌统父子便趋前拜见刘琮,对于这个曾经的敌人,他们其实是颇为佩服的。如今投入刘琮麾下,对于这些武将来说,并没有多少心理障碍。
    “诸位皆世之虎将,勇锐无匹,得诸将襄助,何愁大事不可定,汉室不可兴?”刘琮爽朗的笑声,诚挚的话语,使得黄盖等人都抛去了最后一丝疑虑,对于刘琮也更多了几分好感。
    鲁肃见张宝还等着与刘琮相见,便侧身对刘琮道:“这位便是巢湖张宝,亦为江左豪杰!”
    张宝上前躬身行礼,对刘琮说道:“久慕将军大名,未尝得见,深为憾事,今日能投将军麾下,宝幸之如何!”
    此张宝并不是黄金军那位地公将军张宝,他骁勇果决,麾下聚集了上万人马,和张多、许干等人称雄巢湖,也算的上是一方豪强了。他自称巢湖太守,早就有渡江归附刘琮之心,如今心愿达成,自然很是高兴。
    “真乃豪杰壮士也!”刘琮颔首笑道:“军中多此豪杰,北人岂敢南顾?”
    一句话说的众武将心中热乎乎的,什么荆州扬州之分,立即变成了南人北人之别。
    相见已毕,众人上马一同入城,到了将军府中,稍做漱洗,便被侍从请到正堂入席。张昭等人虽未出城迎接,但这会儿也受邀前来,不多时,偌大的正堂之上便陆续坐满了文官武将。
    刘琮位于主席,自不用说,左边贾诩、王粲、庞统及魏延、赵云、文聘等将,右边周瑜、张昭等人,济济一堂,称得上群英荟萃了。至于黄忠因守九江,刘虎、胡车儿等驻于会稽,未能与会。
    “前者子敬曾对琮言,当务之急,以平稳为要。”酒行三卮,刘琮沉吟片刻后对座中诸人说道:“如今江东初定,新政渐次施行,未知诸位看来,这新政施行于扬州各郡,可有不妥之处?”
    张昭见江东诸人皆看向自己,不由苦笑,拱手对刘琮说道:“新政除清理户籍和设立三营之事,其余皆未全面展开,目前倒也看不出有何不妥。不过既然在南阳、在荆州都已获得成功,想来江东亦不例外。”
    “此言差矣。”刘琮笑道:“江东与荆州虽有相同之处,但也有特殊的地方,怎能以荆州的成功来断言江东就一定合适呢?诸位不必有什么疑虑,也不要有所隐瞒。施政之要,在于体察实情,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否则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事,必然会遭遇预想不到的困难,甚至带来相反的效果。我想诸位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吧?”
    虞翻点头道:“将军所言极是!不过方才长史所言,也是实情。以翻观之,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各司官署长令不谙新政之要,若贸然而行,恐曲解新政之意,彼时将反受乱政之苦。”
    他这话一下就说到了最大的症结所在。
    对于这个问题,刘琮也曾有所顾虑,当初在南阳推行新政之时,虽然他与王粲等人拟订了很详细的条文、律法,但实际上在推行过程中,因各级官吏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所取得的效果也大相径庭。比如清理户籍之事,心思细密,对清理户籍的目的有清楚认识的官员,就要比那些粗枝大叶,不明白为何要清理户籍的官员做起事来有条有理,成效显著。
    到后来刘琦请命在荆州全境主持推行南阳新政之时,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为此还专门跑去向刘琮要人,如果不是南阳已经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官吏,恐怕到今天荆州也难以在全境推行新政。即便是现在,刘琦也还曾来信诉苦,偏远些的郡如零陵郡、桂阳郡等,还有些县城未曾展开落实。
    刘琮思忖片刻,对虞翻说道:“仲翔说的没错,然而时不我待,有些事情已经到了迫在眉睫,不做不行的地步了。当此时,唯有靠大伙儿同心协力,共度难关。既然各司官署令长对于新政尚不熟悉,不妨就此集中起来由熟悉之人释疑解惑,然而行之各地,如此一来或可有所收益。”
    这既是搞短期培训班了,出身于南阳的贾诩、王粲等人相视一笑,数年相处,他们已经太了解刘琮了。不怕你们不会,圈起来学习呗!
    学了之后还不行,那这官恐怕也就当不下去了……
    
   

第270章 先定巴蜀图汉中
    什么是迫在眉睫,不做不行的事?就军务而言,自然是收部曲私兵,设江东三营之事。至于剿灭匪患等,都是军人分内职责。在政务来说,眼看春耕将至,招揽流民,加以安置,开屯田、促农耕等,就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了。舍此之外,铸新钱因要等样式确定,又需大量铜、锡等物一时也难以施行,立官学则要循序渐进,都非目前所能完成之事。
    至于修路设驿站等事,也非当前急务。而劝农耕植桑本就是地方官吏本职,在这方面无非是细化了一些而已。
    若想做一番事业,没有一批政务通达的干吏能吏是不行的。在江东,这样的人才多出自于世家大族,如今世家大族既然已经决定与刘琮合作,自然不会下绊子拖后腿。否则对他们来说,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的愚蠢之举。即便有些官吏不是出身于世家大族,但也多是姻亲故旧,彼此俱为一体。
    长远来看,这样的情况必然会使得江东世家大族的实力更加雄厚,但现在不用他们,又能用谁呢?不错,荆州本身就有不少人才,加之刘琮这几年的着力培养,的确有了一大批精通政务的能吏,但荆州本身就占去了很多,完全用之江东,是绝对不够的。而且江东世家大族,必然会对此产生强烈的不满和抵抗。
    所以现在还必须依靠这些官员来治理江东,同时从荆州调人充实各级官署,这将是一个比较缓慢,但也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过程。
    张昭等人听了刘琮的话之后,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并不担心这样有什么不妥。既然要与刘琮合作把江东治理好,那么尽快熟悉新政的内容加以施行,就成为了江东各郡县令长们的首要任务。
    和张昭、虞翻等人相比,周瑜显得颇为沉默,新政什么的,他在南归的途中也曾听过一些,但此时他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与自保江东的世家大族相比,周瑜等南渡北士,更关注的是扩张,是天下一统,结束乱世。在这一点上周瑜和鲁肃是心意相通的,虽然两人对于战略的看法有所不同,对自身的定位也有所不同,但这个目的是一致的。
    对于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周瑜来说,辅佐明主,荡平群雄匡扶汉室,才是他的理想和追求,然而土豪鲁肃想的则是辅佐明主建“建帝王号,高祖之业”从龙之功。
    这自然是因两人出身不同而形成的理念上的差别,不过刘琮并不会因此而对他们区别对待。
    宴席上的气氛,也没有因为周瑜的沉默而受到影响。张昭等人和王粲、庞统谈论着新政的方方面面,看样子对于新政再无任何抵触,反倒很是感兴趣。
    “公瑾在想什么?”刘琮放下铜卮,对周瑜问道。
    周瑜抬起头,神色郑重的问道:“将军今已据有荆扬,未知下一步又将如何?”
    “以公瑾之见,吾当如何呢?”刘琮看着周瑜不答反问。他的确很想知道,周瑜会根据现在的情况,提出怎样的战略?
    此言一出,堂上众人便都望向周瑜。毕竟这个话题,实在是大伙都很关注的。张昭等人自不必说,就是鲁肃,都转过头来,略有些紧张的看着周瑜。他之前已经向刘琮提出过一个战略,刘琮当时虽未表示赞同,但同样也不曾反对啊。
    周瑜并没有因为自己成为堂上的目光焦点而紧张,他徐徐沉吟道:“荆州乃四战之地,扬州地广人稀,将军虽得二州,无数年休养生息之功,则难收两州之利。今北方曹操方破袁绍,士卒疲惫,当无南下之力;刘备觊觎关中,势如养虎,待其势成则难制;汉中张鲁以妖术惑民,然地势险要,户民众多,恐难卒除;益州刘璋暗弱无能,据千里之沃土而不能强兵,收离散之士而未能自安,以至于内乱暴起,益州震动。以瑜看来,当可先定巴蜀,然后徐图汉中,待两者俱平,则可北上袭取关中,而大军出宛以攻许,偏师自合肥向徐州,三路齐发,则天下可定也!”
    他说完之后,堂上诸人心思各异,一时竟然静了下来。
    对于交州周瑜连提都没有提,在他想来这是出兵益州之前所必须要做的事,提不提都是一样的。
    观其谋略,重点还是在先取益州之上,而将江东这一路兵定性为偏师。
    刘琮与贾诩相视而笑,周瑜所说的战略,可以说与他们二人商议的结果不谋而合。正如周瑜所言,以荆、扬二州的现状,没有数年时间来强兵富民,是不足以争天下的。然而别人会坐等你发展起来吗?若非刘琮到现在还将南阳,特别是宛城、叶城牢牢控制在手中,你以为曹操会不来攻襄阳?
    荆州乃四战之地,襄阳更是这四战之地中,地势最为险要之处。北面是南阳盆地,而襄阳,就正好处在这个盆地的十字路口。南北贯通,要经过这里;东西贯通,也要经过这里。四周的各条道路,都汇聚于此,绕不过去。所以只要这个口一堵住,整个盆地都在荆州控制之下。
    若襄阳有失,则敌军从襄阳南下,沿荆山和大洪山之间的宜城通道,一路可到荆州,进入广袤的江汉平原,直抵长江。然后向西可以扼守宜昌,等于锁住了四川出川的三峡门口。向东可以把江汉平原这个重要的经济区掌握在手中。楚国想北上争雄,问问中原诸侯鼎有多重,襄阳是其桥头堡。
    更可怕的是,源自汉中的汉水过安康以后,在襄阳这里朝东南流过去。在如今这个运输不便的时代,有这么一条河跟着,其意义不言而喻。刘琮率领大军出发乘船至夏口,便是走的这条水路,徐庶在后方筹措的粮草,调运的新兵也是从这条路,顺流而下一直到进入长江。
    而北边呢?东北方向,过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间的叶城通道,即可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中原地带。绕过了平顶山,再往东北,就到许昌了,这就是为何占据叶城之后,刘琮能够两度兵临许都城下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条路向正北,过鲁县,沿嵩县西侧向北的陆浑,即抵达伊川,东都洛阳就在前方!而这条路,也正是刘备从宛城出发北上,攻略关中所走过的路。
    这样险要的地方如今正紧握在刘琮手中,不善加利用的话,实在是对不起这样的地形!
    在鲁肃的战略构想之中,是没有取益州这个步骤的。他所设想的是东西并进,而周瑜却要三翼齐飞。
    “公瑾所言,诸位以为如何?”刘琮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望向众人问道。
    张昭皱眉说道:“将军新定江东,似应先休养生息,否则连年征战,只怕劳民伤财,若有不遂……”不遂之后怎样,他却迟疑着不说了。总之无外乎内忧外患,大大的不妙便是。
    本来欢宴之上也不适合讨论这种关乎前途的大事,但刘琮之所以如此,就是想明确看到江东世家大族的态度。见虞翻、张纮等人都表示支持张昭,心中愈发了然。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反对周瑜的战略,鲁肃在木榻上坐直了身子,对刘琮拱手说道:“将军,肃以为公瑾所言极是!今益州内乱,正可就便取之,若待其平定内乱之后,恐更难攻伐。何况汉中张鲁与刘璋不和,若被其先攻入益州,亦徒增变数!”
    鲁肃说完之后,黄盖、韩当等人也都纷纷出言附和,并表示只要刘琮信任,他们都愿意领兵为先锋,攻取益州,以报将军之厚德。
    其实若是甘宁在此,只怕也会兴冲冲的向刘琮请求领兵入蜀。他当初起兵反叛,最终却落得个灰溜溜逃入荆州的下场,心中岂能没有报仇之念?不过他这会儿领水军屯扎在丹徙城外,因刚接收了周瑜所带回来的江东战船士卒而忙得晕头转向,哪儿有时间来吴县?
    至于荆州军中将领如魏延、赵云及文聘等人,则并不对此发表任何意见。文聘是因为知道自己要领兵攻伐交州,这会儿满脑子都是相关事宜,而魏、赵二将,一个是统帅荆州主力炮车营的大将,一个是统帅卫护刘琮安全的明光骑主将,都是唯刘琮马首是瞻,对于这样的战略哪怕心中有所考虑,也不会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于刘琮来说,江东世家大族的保守态度并不足以影响自己的决心,攻取益州也必然是今后争夺天下的重要战略环节。否则无论是被汉中张鲁所取,还是被刘备所得,对于荆州来说都是个很大的隐患。虽然眼下看来,刘备集团尚未取得关中,但却不得不防。谁让刘备是个“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的枭雄呢?
    见刘琮沉吟不语,众人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眯着双眼做沉思状,还有的只顾着吃喝,看起来对这些很不感兴趣。没错,此人便是吕布。他如今也知道,刘琮断然是不会给他领兵出征的机会的,所以即便有些不甘心,却也没有多少怨言。左右麾下无一兵一卒,老老实实给刘琮练将,这样的日子也不错。
    即便是周瑜说完之后,也便不再多说,他浅浅的品尝着烈酒,看似风淡云轻,对于张昭等人的反对,毫不介怀。
    
   

第271章 遴选精锐向交州
    关于今后战略的话题,至此便告一段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