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第一强兵 >

第483章

三国第一强兵-第483章

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东西的产量不大,保存也不方便,再加上卖不出太高的价格,所以青州商人虽多,但很少有人会带着这种东西四处贩卖,只有在高唐才能随时随地都能买得到。

老人们形容生活幸福。会说生活甜如蜜,现在看看,人家高唐人可不就生活在蜜糖里了吗?

每次想到这里,书吏都有给自己两个耳光的冲动。现在的高唐居民,就在几年前,还是些什么人啊?难民、流民、草民……身份高贵的那是凤毛麟角。只要愿意去,就能得到安置。

打心底讲,这条件还是很优厚的,但架不住人言可畏啊!

包括单将军在内,很多去看过的地方名士都表示。高唐根本算不上是个城,就是为了安置难民。临时搭起来的一大片窝棚,是难民区。

他们倒也不是纯粹的有偏见,想想看,在河北地界建房,不用土石砖瓦,只用木头,这房子能暖和得了吗?一个多月的工夫,建了一座能容纳十万人的城出来,这得是多么简陋的一个地方啊?又不是军队安营扎寨!

听到众多名士、高人异口同声的说词之后,原本还有些蠢蠢欲动,想去高唐占个地方的人都打消了念头。

到高唐安家确实不要什么花费,但那种临时建成的地方,到底能支撑多久呢?三个月?半年?谁知道呢?

等到难民营散了,难道又要几百里的折腾回来?那时还不物是人非啊?

所以,尽管高唐建新城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传遍了整个河北,但真正动心,并付诸行动的,除了过不下去的穷人和受了兵灾的流民之外,就没有什么人了。

类似书吏这种身份的,更是连心思都没动,好好的在衙门里当差,谁愿意去难民营受罪啊?

结果,一年过去,高唐城不但依然健在,而且还以让人吓掉下巴的势头迅猛发展,成为了整个河北最有活力的地方。

据说,就在骠骑将军下令改‘开元’年号的同时,青州民事司对都府做了一次详尽的统计,结果发现,建城一年,高唐的人口从十万人,暴涨到了十万户!

单是这一项,遍数整个天下,除了战乱前的洛阳之外,就再没有哪个城市能与高唐相媲美。

因为高唐施行的是来去自由的制度,不存在汉武时代那种强迁地方富户,以充实都城的政令,所以,人口的高度集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唐新城的繁华和吸引力。

这项统计令青州的民政官员欢欣鼓舞之余,也是忧虑丛生,人口多固然是好事,但太过集中也不是没有弊端的。在土地日益紧张的青州,高唐周边居然出现了抛荒现象,甚至有些村落直接变成了鬼村人都跑去高唐城了,原来的家业自然被抛下了。

就在王羽轻骑南下徐州前后,高唐广纳四方之民,来者不拒的态度终于转变了。这座城市不再无条件的接纳新居民,只对一些身份特殊,如:求学的学子、手艺高超的匠人、饱学的学者之类的特殊人士敞开大门。

同时,城市本身也不再向外围扩张,而是开始设立所谓的卫星城市,平原、鄃县、灵县、龙凑等周边城市皆在此列。

据说青州衙门还贴出了安民告示,明示辖下百姓,有了高唐的建城经验后,会陆续在其他地方开工,以相同的模式建设新城。

青州的未来展望,书吏并不关心,他只要知道曾经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自己面前,却被他毫不珍惜的给放弃掉就足够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去高唐游玩或出差就成了南皮城的新时尚。那些糖人什么的,只是高唐诸多好处之中最不起眼的一个罢了。

茶馆、戏院、酒楼。都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里面有最精致的美食,有最有趣的评书,有最好看的戏剧和最动听的曲子。

若是腿脚闲不住的,还可以在所谓的商业街上游玩,那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每隔几天,就会有新的吃食或者商品问世。让人目不暇接。光是看,就已经是极大的享受了,如果能没事就买几样用着,啧啧,那真是神仙都享受不到的日子啊。

想上进求学的就更是如鱼得水了,随着印刷术的出现,高唐的图书馆、书店像是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再加上泰山书院的那些充任教授的大儒,这里简直就是求学的凌霄宝殿!

总之,在这个地方,只有你想不到的,不会有看不到的,至于看到了得不到。那肯定是你不够努力。

从前那些诋毁高唐城的名士们,现在也都转了口风,趋之若鹜般拥去高唐,回来的时候,都是一脸舒坦和遗憾。给其他人讲自己在高唐的见闻。让人大呼小叫一番,也成了名士圈中的新时尚。

现在南皮城。或者说整个公孙军的辖地,最热门、最抢手的职位不是渤海、河间、安平的太守,而是公孙军驻青州的联络官!

这个联络官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在高唐城工作、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总是可以享受青州方面的高规格款待!

因为两军的微妙关系,青州方面对公孙军的联络官极尽笼络之能,除了生活上应有的供应之外,还时不时的会有诸多惊喜。

比如新店开张的剪彩活动,除了能收到店主的红包之外,还能第一个体验各种新商品!

前一项待遇,连青州的官员都享受不到,不是人家不给,是他们不收!不能收,也不敢收,就算一不小心收下来了,也必须向上司报备,将红包上缴归公。

没办法,青州的法令就是这么严苟,不近人情。

而第二项就更了不得了,先人一步,那是可极大的光荣,和过去举孝廉能享受到的优越感是差不多的。

现在高唐新品上市的速度很快,但量却通常都不大,因为每种商品都有个研发到试水的过程,有些商品开发的时候很顺利,但上市几天后,可能就会出于成本、利润、普及度等方面的考虑停止生产了。

华夏人固然尊重传统,因循守旧,但这种半途而废的新品只要有特别之处,很可能会在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受到追捧。因为作坊已经停止生产,这些东西就成了和后世的古董颇为相似的东西。

虽然没人能预测到,到底什么样的商品会重新受到追捧,但很多人都养成了习惯,只要有新店开张,只管去抢购个新品回家再说。

所以,能参与新店剪彩,新品上市的贵宾,除了将来有可能的实惠之外,也会很有面子。

为了能得到这个职位,除了坚定的青州黑单经,和王羽的铁哥们田楷没有参与之外,公孙军众将差点为此打破了头。

最后公孙瓒见不是个事儿,干脆和青州方面商量了一下,最后派了五个联络官在高唐,分别代表右北平、渔阳、渤海、安平、河间五个郡国……

正因如此,王羽的亲笔信才到了南皮。

书吏和单经都不觉意外,肯定是姓龚的那个混球又在麻将桌上大杀三方,抢到了这个能面见王羽的机会,结果信才送来了南皮,还要中转一次才能送到公孙瓒手里。

这叫个什么事儿呢?单经心里大骂。

这是个什么人呀?书吏心里也在腹诽,别看平时挺嚣张的,被人家一封信就吓成这德性了,还嚣张个啥劲儿呢?

听说是王羽的信,单经不敢大意,自己接了过来,想一想,咬咬牙,一把扯下信封上的火漆,展信一看,当即倒抽了一口冷气。

好半晌,他才回过神,吩咐道:“快!备马!本将要去易京,面见主公!”

第六六七章海阔天空

在社会发展的大浪潮之中,个人力量顶多只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完全无法左右后续的发展。这是王羽回到阔别了大半年的高唐新城时,最大的感想。

城区本身没什么变化,用大块木材快速搭建房屋,是后世军事上建立军营的手法,在十八、十九世纪曾广为流传,后来因为木材的日益紧缺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个时代应用起来倒是很方便。

城区的房屋有一个从内围向外围的渐变过程。最里面的,是完全按照王羽的指示建起来的,外围一点则是工匠们领会了这种建筑方式之后,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改进,等到最外面那一圈,基本上就是独具华夏特色的简易木屋、木楼了。

同一个城市中,却有着风格迥异的建设风格,而且还是中心区的简陋,外围的精致,这种特色,也一度成为了名士们嘲讽讥笑的理由,认为高唐不愧是大号难民营,一切都是如此奇葩,格格不入。

但正如后世那句名言所说:发展就是硬道理,当这些简陋的街区被大量的新商品充斥着,每天都呈现出比肩继踵,水泄不通的景象之后,这种观念迅速消失,代之的是对奇迹的赞叹和震惊。

连一直引导着新城发展的民政官员们,对此都讶异不已,更别提旁观者了。只有王羽对此才丝毫不觉意外,有人就有一切,人的创造能力是无穷尽的。现在可是汉朝,是华夏文明受束缚最小。从未受过外力摧残的时代。

因为高唐最初难民营的性质,来这里定居的。都是一无所有的人。没有财产,没有田地,没有前途,没有希望,同样的,他们也没有什么固有的观念。

王羽做的很简单,他给这些人指了一条路,提供了相应的物资。然后一切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到了现在,王羽也慢慢变成了旁观者,他能提供的帮助,似乎也只剩下生活方面的新模式了。

他在的时候,流行风潮都是他引领的,他离开,流行风潮则从民间自行衍生。丝毫无损于高唐的繁荣。

眼下已经到了十月,但在高唐的大街小巷中,丝毫看不到普通城市中的萧索,依旧人来人往,依旧车水马龙。

小商贩们挑着担,推着车。沿街行走,高声叫卖,吸引路人的注意力;酒楼、茶馆中冒出了成片、带着各种香味的雾气,让人不自觉的停下脚步。到处都充斥着欢笑声,到处都洋溢着对生活的希望。

王羽突然有些明白了。那幅名闻千古的清明上河图,到底是在怎样的心境下画出来的。若非被汴梁城蓬勃的生机所触动。画者又岂能妙手偶得,画出那样的神作?

如果华夏大地的每一个地方,都如现在的高唐一样,那就真的可以被称作盛世了。

王羽这个始作俑者都心生感叹,几个新成员更是直接被惊到无言。

这才多一点时间?怎么会有这么逆天的变化?

张辽从前没来过高唐,他对这里的认知,无非是青州的都府,吕布军一度制订了突袭这里的计划。

但和高唐类似的县城,他倒是走过不少洛阳、东郡都有很多这种县城,因为地理上的便利,从一个渡口发展成了集市,最后变成了县城。可是,就算把他见过的那些个相对较大,也比较出名的渡口城市加起来,似乎也达不到高唐的规模。

远观的时候,他只是觉得大,并没有切实的感觉。等到进了城,他才了解到,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庞然大物从城市边缘一路前进,等看到高唐故城墙的遗址时,已经过了差不多一个时辰!

虽然这也有街市上人太多,王羽又没摆骠骑将军的架子,用皮鞭驱散人群,故而行进速度不快的原因,但这座城市之大,人气之鼎盛,还是给张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还是冬天,要是等到盛夏时节,物产最丰富的时候,这里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张辽想象不出,也无暇去想。

当初陈宫提出计划时,他就是反对的,现在,反对的理由又要再多一条了。为了个人的野心冒险,破坏这样一座城市,这已经不是春秋无义战的问题了,而是对整个中原犯下的罪行!

虽然陈宫很有智慧,但张辽完全不相信,对方能重建并维持这样一座城市,若非亲眼所见,他自己又何尝能想象得到,名闻遐迩的高唐,竟然比传言所说的,还要让人匪夷所思呢?

张辽心潮起伏,吕绮玲则是早就看花眼,连自己在哪儿都不知道了。

鳞比栉次的商铺、茶楼还只是让她惊奇;琳琅满目的成衣、绢布也只不过让她多瞟了几眼;新鲜吃食的香气,倒是让她咽了几次口水,但真正让她停下脚步,忘情投入的,还是那些很有趣促销手段。

比如她停留时间最长,让张辽反复催促了好几次,才依依不舍的上路的那家店铺。那家店算是个杂货铺,在高唐,这叫做百货商铺,老板很有创意的在门前搞了个靶场,鼓励往来的行人入店参与,用弓箭射击,以最后的成绩来赢取各种奖品。

以吕绮玲的眼界,倒也不会对这点小便宜念念不忘,让她感觉有趣的,还是这种竞技和幸运融为一体的感觉。

当然,她幸运,老板就倒霉了,青州军的神射手很多,但那些人早就见识过这些新花样了,想赢彩头,也不会在大街上赢。但吕绮玲第一次出远门,看什么都新鲜,箭术也是百步穿杨那个水准的,连珠放箭,差点把老板赢得哭出来。

被张辽拉走的时候,吕绮玲看到老板的神情。又是一阵好笑,手一挥。只说东西不要了,又让老板一阵感恩戴德,然后志得意满的继续上路,只觉成就感满满,对高唐的印象也好到了无以复加。

她没多少心思,张辽却留了意,他发现高唐城内类似的场所很多。有的比弓箭,有的比摔跤、角力。他甚至还看到了有人带着专门的护具,比起了器械!

如果是乱挥乱打,张辽也不会在意,问题是他发现,只要敢于下场的第,动作都有些章法。这些人或许看起来不那么强壮,但力气却都很足。让人不仅怀疑,他们是不是来自于军中。

可是,如果骠骑军的将士大白天不操练,却跑出来闲逛玩耍,这天下强兵之名未免就……

“军中将士,是不会参与这种游戏的。军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比武,若是军中宫大比落败,在外面游戏中赚了钱,肯定会被同袍笑话。用主公的话来说。专业的和业余的比试,没动手就输了七分。赢了没光彩,输了丢大脸,只有蠢材才会这么做。”

看出了张辽的疑惑,赵云担负起了导游的职责。

“那这些人是……”张辽眼中异彩连闪,他想到了一个传闻。

“就是普通的民众。”赵云证实了张辽心中的猜想,“平时是民,战时也能成为兵,青州新政之中,尚武是与屯田、取士等并列的宗旨,民间有了尚武之风,若有危机来临,也不至于只能任由敌人屠戮。当年元直在原山击破臧霸,指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