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海魂 >

第411章

海魂-第411章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用装备了鱼雷,速度快,机动灵活地小艇去对付那些水下防御薄弱的铁甲舰与无畏舰。当然,实战早就证明了。鱼雷快艇可以作为辅助舰艇使用,可绝不是海战的主力。在内燃机,以及燃油锅炉出现之后,鱼雷快艇才得到了全速发展,当时很多国家都制造了速度超过了40节,甚至45节的鱼雷快艇,在近海执行防御任务,甚至伴随主力舰队执行作战任务。

在中太平洋战场上,鱼雷快艇的使用范围一直不是很广。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种排水量几十吨,最多不过一百多吨的快艇根本就没承受不住任何形式的打击,战斗机的机关炮都有可能将其击沉,而在战机面前,鱼雷快艇再灵活,速度再快都是没有用的,总不可能比战机还要快,还要灵活吧。不过,在西南太平洋战区上,盯艇地用途就比较多了。主要是这边岛屿密布,而且双方的战线(战场补给线)都比较短,而且战场范围狭窄,利用夜色的掩护,PT艇往往能够发挥出一些预料不到的结果。在之前的战斗中,伴随“华盛顿快车”行动的PT艇就击沉了好几艘唐帝国的战舰(大部分是驱逐舰),并且成功而退。另外,唐帝国的鱼雷快艇(隶属战区司令部指挥,不在舰队编制范围之内)也担负起了巡逻,侦察,以及输送小股侦察部队的任务。

当时麦克阿瑟能够拼凑起来地PT艇也就只有30多艘,而且这些PT艇基本上都集中在维拉港,可以快速转移到所罗门群岛去。也就在唐帝国陆战队猛攻莫尔兹比港的美军机场时,麦克阿瑟就下令让这些快艇尽快转移到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北部海域,然后利用夜色掩护,把马基拉岛与伦内尔岛上的美军撤出来。而当时,唐军夜间侦察机主要都在瓜岛附近活动,所以根本就没有发现在22日夜第一次前往伦内尔岛与马基拉岛的美军快艇群。结果,这天晚上,伦内尔岛上的4000多名美军官兵,还有马基拉岛上的5000多名美军官兵就挤在几十艘快艇上撤到了新赫布里底群岛北部的圣埃斯皮里图岛。

直到23日夜,一架前往伦内尔岛执行前期侦察任务的夜间侦察机(安装有雷达)才发现了聚集在该岛附近的十多艘快艇。飞行员还发现岛上发生了猛烈的爆炸,美军在撤退的时候将岛上所有的基础设施都给炸毁了。而且,这些快艇只运载人员,以及一些重要的物资(比如电台,密码机,文件等),根本就无法将作战物资带走,美军就只能将所有剩余物资都毁灭掉,免得落入唐军之手。

谈仁皓在收到电报后,立即明白美军在干什么了。他立即发了两封电报出去,一是让颜国忠尽量派一批夜间轰炸机过来,阻止美军逃跑。

二是联系第四特混舰队,让黄晓天准备进行夜间轰炸,结果,他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复。

第四特混舰队还在所罗门海的北部海域,刚离开莱城不久,轰炸机根本就飞不过来。而海航当时在所罗门群岛上没有部署夜间轰炸机,甚至连战斗机都没有多少,更难以轰炸伦内尔岛。

此时第一特混舰队是无法立即赶到的,结果谈仁皓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快艇将伦内尔岛上的最后一批美军给接走了。

天亮前,另外一封情报送到,马基拉岛上的美军也全部撤往了新赫布里底群岛。

“麦克阿瑟让部下逃跑的速度还真是不慢啊。”郝东觉明显有点恼怒,“我们还是慢了一步,不然这两万多美军肯定逃不掉。”

“是我们的判断有错误,麦克阿瑟要救的不是瓜岛上的守军,而是伦内尔岛与马基拉岛上的守军。”谈仁皓已经气愤过了,现在反而平静了下来,“另外,我们在莫尔兹比港的进攻肯定把麦克阿瑟给吓坏了,不然他不会主动放弃在所罗门群岛的防御,以收缩防线,总店加强莫尔兹比港的防御力量。这也算是好事吧,至少我们不用强攻伦内尔岛了。”

“那我们就可以早点回去休整了。”郝东觉也不得不给自己找了个不错的理由。

“联系颜国忠将军,让他把陆战队派来吧,记得多送几支工程兵过来。”谈仁皓苦笑着摇了摇头,“尽快修复岛上的基础设施与机场,让第二特混舰队的炮击编队过来控制住海面,提防美军的偷袭。第四特混舰队可以返航了,我们也准备返航吧!”

第十卷 锁链群岛 第七十四节 南下的通道

围绕着莱城,新不列颠群岛,所罗门群岛,以及所罗门海附近其它岛屿的争夺战持续了一年有余,这是自马里亚纳群岛争夺战之后,唐美两国军队在太平洋上第二次大规模厮杀,而且是开战以来,两国军队交战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最后以美军的主动撤退而结束。

围绕着所罗门海周围的岛屿,据点的争夺战的持续时间远超过了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不过,这实际上是一场由众多小战役所组成的大战役,从战役的紧张程度,以及规模上来看,实际上比马里亚纳群岛战役还是要差一点的。

这次战役在总体战略上反应出了唐美两国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之后都进入了疲惫状态,而且双方之间的战略平衡并没有被完全打破,所以才会拖上一年多,而最终甚至没有来一次总决战,以美军主动撤退,收缩防线的方式而结束。

马里亚纳群岛战役是唐美两国第一次正面碰撞,而在当时,唐帝国海军的实力正处于顶峰状态,特别是在以凌厉的反击击败了日本之后,唐帝国海军不仅实力大增,而且在士气,斗志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同样,美国通过两年的准备,积聚了战斗力,而且美国海军是一支生力军,虽然在士气,斗志,官兵的素质,以及战争经验方面比唐帝国海军差了一大截,可在实力上,并不比唐帝国海军差,不然也不可能在开战初期就偷袭唐帝国舰队,并且差点导致唐帝国海军转入战略防御。

正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的争夺可以说是异常的激烈,而且战役进行得极为紧凑,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唐帝国派上了几乎所有的舰队。还有最强悍的陆战队,最精锐的航空兵,而美国海军则将积蓄的力量全都爆发了出来。因此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攻防,打得异常的激烈,战局也数次波动,直到美国海军失去了反击能力之后。唐帝国陆战队都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打下了关岛,取得了战役地胜利。

经过了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之后,对交战双方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休养一段时间,等元气恢复过来之后再发动进攻或者是反击。可同时,交战双方也都意识到,如果停止进攻或者反击,那么对手也将恢复元气,而结果就是与对方再打一场马里亚纳群战役式的大决战,而且双方都不能完全肯定自己将是决战的胜利者。在此情况下。休整是不可能的。

自己休整也是在给敌人机会,那么,就必须要进攻。或者是反击,绝不能让敌人得到喘息的机会!

从战略层面上来看,双方的决策实际上都是正确的。

唐帝国是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地胜利者,那么就应该乘胜追击,在敌人缓过气来之前扩大胜利,巩固胜利,同时进一步打击敌人的士气,消耗掉敌人的力量,朝着最后的胜利前进。美国作为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失败者,更清楚稳住防线。挡住敌人的进攻有多么的重要,而被动防御的结果肯定是失败,因此选择战役性的反击,通过主动反击来挡住敌人的进攻,拖住敌人地步伐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唐帝国选择的战略进攻方向是西南太平洋,其最终目的是攻占澳洲大陆,剪除美国地羽翼,并且控制资源极为丰富,而人口又很少。离美国本土上万海里的澳洲大陆。至于进攻澳洲大陆的重要性,战略价值,这一点前面已经分析了,所以不再累述。

美国选择反击的方向则是中太平洋,而其最终目的是要打回马里亚纳群岛,以此向唐帝国本土进军,甚至让日本恢复战斗力。这一点的战略价值,以及重要性在前面也做过详细阐述,所以也不多说了。

正因为交战双方的战略进攻与战略反击的方向不一样,结果导致所罗门海这边的战斗久拖不下。

唐帝国在兵力上的优势是西南太平洋上获胜地基础,而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战场距离唐帝国更近,而且唐帝国的中心是东南沿海,因此不管是补充给舰队的战舰,还是运送到战区的部队,作战物资,都可以更快速的到达。相反,战区距离美国本土更远,更糟糕的是,美国的工业中心是东海岸与五大湖地区,不管是舰队,还是作战部队,物资都需要绕上半个地球,而且还全部得经过巴拿马运河才能进入太平洋。这样一来,不但为前线部队补充兵力与物资困难,而且舰队与船队在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时候都在唐帝国情报组织的监视之下,结果导致美军的行动被唐帝国掌握,在战略上极为被动。最终,美军的数次反击成为了“添油”战术,每次反击都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就更难以取胜了。

美军数次的大规模反击是导致西南太平洋战场上作战时间延长的关键因素,虽然这最终没有能够改变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结果,但是却让唐帝国不得不数度分兵去守不得不守的中太平洋防线,而且还因此损失数艘航母,舰队数次严重受创,难以有效的支援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进攻,而进攻也就难以迅速获得胜利了。

实际上,交战双方的战略方向都是极为明确的。唐帝国主攻西南太平洋,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在中太平洋方向上采取防守态势。相反,美军则主攻中太平洋方向,依靠西南太平洋上的基地群,以及澳洲大陆的力量稳固防御,迟缓唐帝国的战略进攻。

战争打到这个程度,双方对对手的目的也极为清楚了。当然,战争最终拼的还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工业,资源以及科技这三方面的力量。当然,这也在拼双方指挥官的能力,军队官兵的战斗力等。

所罗门群岛战役也是断断续续,打打停停,在磨了一年多之后,终于打了个结果出来。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交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唐帝国的胜利来之不易,而美军的失败也是在卓绝努力之后地失败。如果这是一场竞技的话,那么美军虽败犹荣,可这是一场战争,在战场上只有状元,没有榜眼。

从战后公布的资料来看,在这场战役中,唐帝国海军损失大型战舰与船只(排水量1600吨以上)49艘。阵亡官兵7200余人,伤残12000余人。

唐帝国海军陆战队损失舰艇72艘,阵亡官兵38000余人,伤残49000余人。

航空兵损失飞机2100余架,阵亡以及失踪飞行员1800余名,伤残1100余人。另外,在整个战役期间,总计消耗弹药45万余吨,燃料3200万升,其他物资超过了25万吨。

美军的损失与投入并不在此之下。美国海军损失大型战舰73艘。

阵亡官兵16000余人。伤残24000余人。美军地面部队阵亡官兵58000余人,伤残127000余人。航空兵损失飞机3800余架,阵亡及失踪飞行员3200余人。伤残1800余人。老,在整个战役期间,总计消耗弹药38万余吨,燃料4800万升“其他作战物资40万吨以上。

不说别的,交战双方在这场战役中消耗掉的所有作战物资(包括弹药,燃料,食品,药品。衣物,帐篷等等)如果用载重量1万吨的船只来运送的话,就需要调集至少近两百艘商船才能装满,如果把投入作战地战机,坦克,火炮,车辆,兵员等等都计算进去,交战双方至少需要动员数百艘商船进行运输!而且。这还没有算上这些商船所需要的燃料,所配备的人员,以及在运输途中可能出现的损失等!

在当时,恐怕也就只有唐帝国与美国才承受得起这种大规模的消耗战了,而别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广袤的海洋战场上打这种动辄出动几十万兵力,持续时间一年以上的作战行动的。从战后唐帝国公布的一些数据上就能看出这场战役地规模之巨大了,在战役期间,唐帝国前线作战部队一共寄出了2100万封信件,收到了1900万封信件,光是将这些信件集中起来,都有足足近千吨重了!

这是太平洋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地消耗战,交战双方的消耗都极为巨大。与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不一样,上次交战双方速战速决,数个月内决出胜负,而且胜得快,败得也快,双方都很快地进行了调整。可所罗门群岛战役却是更是一场拉锯战,是通过拼消耗,拼损失,拼承受能力来决定胜负地一场战役。

这也预示着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肯定会更加的激烈。比起其他的战场来讲,在这个战场上,交战双方的实力更加平衡,而且除了唐帝国与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几乎对太平洋战场没有任何影响力。这里就是唐帝国与美国的战场。

在大陆战场上,唐帝国的实力有压倒性的优势,俄罗斯的战败只是迟早的事情。在西欧战场上,虽然法国还在坚持,但是只要俄罗斯战败,法国就不可能在陆地上挡住德国地装甲兵。而在北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海军的努力多数都是徒劳的,从24年下半年开始,美英法三国投入的新的运输船只的载重吨就已经超过了被潜艇击沉的数量,北大西洋上的海运能力已经开始恢复了。而在东地中海战场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的联合舰队难以对躲在岸基航空兵保护下地波斯舰队构成致命的威胁。在北非战场上,意西联军更难以攻破由唐帝国远征军与波斯军队组织的亚历山大防线,推进到苏伊士运河仍然遥遥无期。

换句话说,除了大陆战场之外,最可能有变数的就是太平洋战场。

而且俄罗斯什么时候战败,直接决定了唐帝国什么时候进军澳洲大陆。

所罗门群岛战役只是唐帝国为进军澳洲大陆做的铺垫,这相当于是踢开了澳洲大陆外围栅栏上的大门,为进入澳洲大陆做好了准备而已。

从战役的层面上讲,攻占所罗门群岛,实际上就为接下来进入珊瑚海奠定了进出。而珊瑚海是通往澳洲大陆东南部核心地区的必经通道。

澳洲大陆是一块大陆,而不是一座岛屿,虽然唐帝国可以在大陆西面,西北,乃至北部地区登陆,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