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074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074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改革考虑来考虑去,觉得还是只能在曹于汴身上下功夫,不如今不是曹于汴了,而是曹于汴的继任者陈于廷这家伙了既然猫肯定会偷吃鱼,肯定会惹腥,那就在猫后面放条狗,这似乎是刚刚好。不过,让杨改革郁闷的是似乎现在陈于廷不是那么合格,貌似没有多少战斗力,只怕还得好好培养培养。
    韩kuang有着不小的惊讶,皇帝居然真的把工程建设这一块交给他做了,可真的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了,阁臣每人负责一块,这种趋势,貌似已经越来越明显,每个阁臣都有自己主要管理的事情,孙承宗是主管军事,徐光启是主管移民,施凤来则是负责全局加一个番薯的推广,而他,分到的居然会是工程这一块,这可真的是肥得可以,以现在的工程量来看,这可真的是一个肥得不能再肥的差事了,韩kuang到此时,可真的是觉得皇帝待他不薄了,当下就满脸的欣喜。
    工部尚书李长庚则是一脸的郁闷,本以为皇帝把他叫来过问修沟渠的事,以他工部尚书的身份,能独自吃下这份大肉,没想到,他头上还有一个婆婆,被韩kuang老插了这么一手,韩kuang老可是东林党,而他可不是,那他还能分到什么肉?又想想,貌似前段日子,人家韩kuang老帮了皇帝老大的忙,陛下安抚照顾一下他,也是必定的,工部尚书李长庚满心的不爽,可没办法,如今的事,都是皇帝一言而决,皇帝决定的事,要推翻或者让皇帝换个想法,可真的是难,李长庚觉得自己还没那本事,陛下面善,可绝不好忽悠。
    “臣遵旨!”韩kuang美滋滋的就答应了,心想,看来,皇帝确实是打算把工程建设这一块给他了,心里直呼爽快,没白跟着皇帝走。
    “臣遵旨!”工部尚书李长庚板着脸也答应道,这内心,直叫晦气,摊上这么一摊子事。
    “好了,两位卿家,话就说到这里吧,两位卿家回去之后,好好思量朕今日说的话,争取尽快的把条呈送到朕这里来,朕尽快的批复,好尽快的开工,明白吗?”杨改革说道。
    “臣遵旨!”韩kuang美美的回答道,先前不过是一个修灯塔的事,外加不那么靠谱的建港口的事,现在,这差事可真怕够肥了,如果能把修路也算到这里面来,那他管的这一块,可真的就是肥得不能再肥了。
    “臣遵旨!”工部尚书李长庚依旧是板着脸的,没办法,他是争不过为皇帝出了大力的韩kuang的,人家还皇帝的关系不一般,不是自己能比的,心里直呼,皇帝果然是个“好人”。
    送走了韩kuang和工部尚书,杨改革没停歇下来,还得继续见人。
    “陛下,户部毕尚书到了。”王承恩禀报道。
    “见!”杨改革喝了杯茶,清了一下喉咙说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应承道。
    毕自严得皇帝召见,很快就到了,不过,和往常不一般的事,他等了半天。
    “臣参加陛下!”毕自严行礼道。
    “免了”杨改革说道,关于就业的问题,还没有完,还得继续处理,韩kuang那事,不过是顺带的。
    “谢陛下!”毕自严答道。
    “昨夜下雨了,卿家可感觉到了?”杨改革笑呵呵的又问自己的心腹帝党,这个问题,是杨改革第三次问了。
    “回禀陛下,确实是下了,而且还不小,还刮了北风,今日比前几日冷了不少……”毕自严认真的回答着。
    一旁的王承恩听了,实在是热不住笑起来,还笑出了多。
    杨改革见王承恩忍不偻发笑,自己也笑了起来,和心腹帝党开些玩笑,倒是不要紧的。
    毕自严丈二金刚mō不着头,怎么王承恩笑他?连皇帝也笑他,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他说错了什么话吗?好像没有啊!难道昨夜没下雨?
    他在做梦?可绝对不是啊!他今天早上起来,外面还是**的。
    “呵呵呵,确实是下雨了,卿家感觉到什么吗?或者说,卿家想到什么了吗?”杨改革开导着毕自严,对于帝党心腹和一般人,这是完全不同的。
    “回禀陛下,臣确实感觉到了刮风下雨,今日也确实比前几日冷了不少…”毕自严很认真的说到,他坚信、他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
    “一叶知秋,这个话卿家可听说过?”杨改革开解道。
    “回禀陛下,臣听说过”毕自严认真的回答道。
    “那卿家可听过一叶知冬?”杨改革笑着追问道,对待其他人,可以耍些小手段,让自己的话成为压在他们身上的重担,对于帝党心腹,则没必要,是要把事情的原委给他说清的。
    “一叶知冬?”这……,………回禀陛下,臣没听过……”毕自严是个老实人,立刻说自己没听过。
    “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这个冬天,京畿附近聚集了数十万远道而来讨生活的百姓,卿家打算怎么对待?怎么让他们过这个冬?”杨改革也不罗唆,直接说出了事情的缘由。!。

第六百六十二章 开头
    毕自严没听过一叶知冬,听了皇帝的解释,立刻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事,立刻羞愧得恨不得钻地,原来皇帝指的是灾民,而不是真的说天气,暗叫惭愧。
    “回禀陛下,臣实在惭愧,身为户部尚书,没能体察到圣意,实在是愚钝。”毕自严一脸愧疚的说道,这事还要皇帝来提醒他,实在是有点失职。
    “无妨,朕也是昨夜下雨,天有点凉了,才想到这个的,如今来谈冬天的事,也刚好。”杨改革说道。
    “…是,陛下”毕自严依旧羞愧得很,这可是他做臣子的责任,而不是要皇帝去提醒他。
    “…这个冬天很关键,不能让老百姓在寒冬腊月里衣食没有着落,否则,只怕会酿成巨祸,到了明年,辽东关外大开发,要的是人,或许就不会像今年这般紧迫了”杨改革没有罗唆,直接就说了关键的问题。
    “陛下说得是……”毕自严接口道。
    “……………,朕算了下,修通州到京城的道路,虽然容纳了数万人做工,解决了十数万百姓的生活问题,可这修筑道路也最多能拖到年底,实则,聚集在京城的百姓,还远远不止这点,听有司汇报,越来越多的百姓还在往京城赶,日后来京城的百姓只怕会越来与多,朕想了想,打算乘机把京城内外的大小沟渠好好的修一修,即解决了这些百姓的生活问题,也解决了京城沟渠淤塞的问题,这大小沟渠也多年未修了也该修了另外,城外的几条河也都一并修下,这个工程倒是蛮大应该能容纳至少十万人做工,应该能大大缓解这京城的就业压力了……”杨改革细细的给自己的帝党心腹说道。
    毕自严也习惯了皇帝的大动作,面对动辄数万,十数万,乃至数十万百姓的生活问题,也看得淡淡的,人很淡定。
    “…再加上天津那边还娶修港口灯塔,加上京城,天津不少工场需要招收人手,想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应该差不多了,朕想了下,只能岗位有多余的不能出现人有多余的情况,也就是说,只要是人,只要不怕吃苦,就一定要能找到活做都说天无绝人之路,朕也不能绝了老百姓的期望……”杨改革说道。
    “陛下这是要以工代赈啊?陛下圣明”毕自严应承道,面对皇帝一向“霸气”的做事方法,毕自严很能理解。
    “……………,朕已经和韩阁老,李工部说过了,让他们主持这件事尽快的动工……………”杨改革继续说道。
    “”毕自严一阵小小的惊讶,这么大的工程交给韩焙去做了?韩爔可不是“帝党”不韩焙如今应该算,毕自严有些不理解皇帝的意思了他本想提醒一下皇帝,当心那些人做手脚,耽误事情,可想了想,觉得既然皇帝决定了,皇帝必定有自己的想法,未必需要自己多嘴,再想想,韩焙帮了皇帝大忙,貌似能接到这么大的事做也在“情理之中”毕自严给自己找了这么一个借口安慰自己。
    “卿家是户部尚书,这粮食,吃饭的问题,卿家可得注意,老百姓有活做,可不代表就有饭吃,这里面的差别,卿家可懂?”杨改革说道,刚才是给毕自严介绍了一下情况,现在说道户部的事了。
    “回禀陛下,臣明白,臣立刻调集更多的粮食进京,开始囤积更多的粮食,争取让老百姓都有饭吃”毕自严立刻说道,他自然是明白皇帝的意思的,户部掌管着钱,更掌管着粮,吃饭的问题,自然要看他户部的。
    “嗯,那就好,卿家要多注意,聚集的粮食要越多越好,要尽可能的做最坏的打算,或许今年进京讨生活的人会超乎想象,原本准备一百万人吃的,现在可能要准备一百五十万人的吃的,或许更多,反正卿家准备的粮食越多越
    ……”杨改革罗唆道。
    “回禀陛下,陛下放心,粮食绝不会有问题的,臣定能保证百姓吃饭的问题的,绝不会出现断粮的情况的,……陛下,如今那番薯酒卖得甚是热闹,番薯大获丰收,赶着种番薯的人家不知道有多少,即便是正粮短些,有如此之多的杂粮,也足够保证不饿死人了……”毕自严倒是信心十足的保证道,除了如今户部“不差钱”可以强有力的调集粮食外,还有番薯这个大杀器,以那番薯恐怖的产量,在北方大家都一窝蜂的跟着种,这产量一下子都不知道有多少,有了这么多吃的,毕自严对于自己给出的不饿死人的保证,是十分的有信心。
    “嗯,这就好,此事卿家万万马虎不得,要抓牢了……”杨改革提醒过了毕自严,也就不打算再细说了,想毕自严身为户部尚书,也该知道怎么做。
    “臣遵旨!”率自严认真的答应道。
    “…熬过了今年这个冬天,明年就好了,明年辽东要得是人,那边有得是地,能容纳很多人”杨改革又重复了这句。
    毕自严认真的听着,没有因为皇帝说重复的话而表现出什么来。
    “朕今日把卿家召来的意思,实则想说的还是户籍的事”杨改革说道,这才是杨改革召毕自严来的原因,户籍的事相比起过冬,实际也不相让多少的。杨改革还是决定,乘着这个以工代赈,乘着辽东关外即将大开发,乘着把工程分给韩焙这个机会,再把户籍的谋略再送上一程,让户籍政策再往前落实一步,错过了如今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户籍?”毕自严也不是头一次听皇帝说户籍了,心神立刻集中起来。
    “是的,户籍……”杨改革说道。
    毕自严认真的听着,但心里也有疑huò明朝的户籍政策也还是有的,要出远门,要迁徙都是要在当地官府报备的,不知道皇帝说的加强户籍管理,是不是说这个。
    看着认真听讲,又有些疑huò的毕自严,杨改革继续说道……
    今年这个冬天很重要,朕想借这个机会把这个规矩进去,
    日后有户籍的,招工做事都享有优先权,有户籍的和没户籍的,要分开档次…”杨改革还是说道,把这个事稍稍的向毕自严透lù了一些。
    “啊!有户籍的和没户籍的分开?
    陛下,这是为何?”毕自严吃惊不小,这个是怎么个说法?
    “其实也简单,不过是朕要加强户籍的管理罢了”杨改革笑道,和毕自严说的内容,比起和孙承宗的深层次讨论,又差了很远了,毕自严只是一个执行者加半个知情者。
    “……………,呃……,加强户籍的管理?陛下,这个规矩……,这………臣实在是有些不明”毕自严闹不明白了,陛下不是说要解决如今京畿几十万百姓的过冬问题吗?怎么又说到户籍上去了?
    “……………,呵呵呵,有什么不明的?加强户籍管理,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杨改革笑问道,这个问题,已经和孙承宗讨论清楚了,现在就是如何执行了,而毕自严显然是执行人之一,也是半个知情人。
    “……………,呃,回禀陛下,加强户籍管理,这……,似乎也……”毕自严没料到皇帝会忽然跟他谈户籍的事,这变化也实在是太大了吧?
    “呵呵呵,卿家说说,如果天下户籍都清清楚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杨改革说道。
    “……………,自然是好事……啊!陛下是说,厘清天下户籍?””毕自严差点跳起来,皇帝的想法可真的有点疯狂了,如今谁不知道天下实际人口比在册人口多得多,其中隐冒之事多如牛毛,说厘清户籍,实再也就是在以前的户籍上抄一遍,和真正的厘清户籍,那可是两码事,而看如今皇帝的意思,大概是要动真格要厘清户籍了,毕自严可真的是吓了一大跳。
    “嘘”杨改革嘘了一声,和毕自严谈话,没有清场,杨改革做了一个轻声的动作。
    “……………”毕自严差点噎着。
    “卿家也知道,厘清了天下户籍的重要性,那自然是不反对厘清户籍了?”杨改革笑着说道,尽量的轻声。
    “…陛下,可,可这,这臣,实在是”毕自严自然知道厘清了户籍的好处,可厘得清吗?要是那么好办,也就不会大明朝承平二百年了还只有那点人口。
    “呵呵呵,既然卿家也明白厘清户籍的重要性,那自然也就能理解朕的意思了,此事虽然难,但也并不是没有办法的,这也是朕今日召卿家来的实际用意”杨改革轻声的说道。
    王承恩见皇帝说到核心事件,给皇帝打了个眼sè,得了皇帝首肯,又悄悄的退出去了,他要悄悄的清下场,不说完全清,也别让人听了墙角了。
    “…臣”毕自严那可真的是在风中凌乱了。这事和刚才那事也相差得太远了吧?
    “……………,卿家可是担心无法办到此事?”杨改革看着在风中凌乱的毕自严,说道。
    “回禀陛下,此事要做真,实在太难了,要作假,则十分简单,但做真和作假的效用完全不一样,如陛下能把此事做真,实乃是我朝之大幸,可臣觉得,只怕要做真,真的很难”毕自严如实的相告了自己心中的担心,户籍做真和作假自然是指实际户籍资料和照抄以前的户籍资料,搞一份假的户籍资料很简单,但假的根本没什么用。
    “呵呵,正是因为难,朕才决定要解决这件事,寻常事,朕倒是难得打理呢,做事,总得有些压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