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571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571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朕处事不公,只是事情有轻重缓急,卿家弹劾刘廷元,朕从来没有责怪卿家,一直就认为是对的,不过,如果和献俘比起来,这又算轻的了,朕不想献俘的过程中,出现什么不好听的话,朕也要维护朝廷的脸面,也要考虑此事对官军士气的打击。”杨改革顺势而为,乘机把事情拖下去。
    曹于汴不知道是气的还是jī动的,浑身抖。
    “陛下,您这不公!陛下,臣请陛下召证人上殿。”曹于汴喊道。
    “好了,曹卿家,朕知道了,此事,就等到献俘之后再说吧,过了献俘,刘卿家有什么罪,卿家只管弹劾,朕一定听卿家的。”杨改革说道。
    “陛下!请陛下明断。”韩爌一声厉喊,就跪倒地上去了,这颤巍巍的身影,好似就是个病倒了不支的病人。
    “请陛下明断!”那些反对派,见曹于汴跪下,立刻跟着跪下,高呼明断,大有今日不搞个水落石出,不罢休的意思。
    杨改革一看,我靠,又是“e”,没别的法子了吗?
    其他大臣,见有人摆“e”了,也再不好出来说什么了,以献俘大典为借口,说说可以,可如果要以这个强争,却有些过了,只能站着,看那群人使“e”。
    场上的形式,再此逆转。
    杨改革的火气也上来了,自己为了明朝,死命的打拼,这群家伙,吃明朝的,穿明朝的,用明朝的,享受明朝的,却干着害明朝的勾当,不把明朝推进深渊,他们是不会罢手的。
    杨改革的脾气,陡然爆。
    “够了!”杨改革大喝一声,陡然从宝座上站起来。
    这一声大喝,当真是一个晴天霹雳,震的这大殿居然是嗡嗡作响。使“e”的人也好,没有使“e”的人也好,都惊讶的安静下来,看着火冒三丈的皇帝。
    曹于汴带领的“e”,被皇帝一声大喝,给硬声声的打断了,惊讶的看着皇帝,原本脾气一直不错的皇帝,这次这声音,怎么这样响?
    一直温善的皇帝忽然火,让很多大臣适应不过来,朝堂上出现了安静的一幕。
    “有些人就是看不得朕打胜仗,就是容不得朕有点成绩,朕好不容易打了个三岔河大捷,就这么给朕使绊子,下钉子,揉沙子。天下大事,唯戎与祀,如今朕打了胜仗,如今还有什么事大得过献俘?几天就等不起了?事有多急啊?刘廷元他要跑了还是要造反啊?”杨改革大喝着说道,将心中的不快大声的怒喝出来。
    众人给皇帝骂傻了,可曹于汴没有。虽然也有些惊讶,可皇帝越是怒骂,他越也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主,立刻站起来,朝大殿的柱子撞去,要死谏了。
    这一撞,倒是吓坏了群臣,大家赶紧阻拦。
    也不知道是曹于汴年老体弱,还是跪久了身子虚,只跑了几步,就怏怏的倒地了,没撞到柱子上去。周围的大臣立刻把曹于汴拉住,掐人中的掐人中,喊的喊。
    杨改革倒是怒极了,自己这么好的脾气都给他们搞得毛,还给自己来一出死谏的戏,有本事就真的撞上去,自己还敬你是个爷们,可这跑两步就晕死算个什么?杨改革心底大骂卑鄙。
    不过,杨改革也知道,如果真的有人撞死了,对自己也有不小的影响,算是坏了自己名声,传到外面,被人一加工,一个昏庸无道,逼死大臣的皇帝就是自己了。
    众臣忙乎了一阵,总算把曹于汴这个七老八十的家伙救醒了。
    曹于汴醒了,就一言不的盯着杨改革。众臣也是跟着曹于汴一言不的盯着杨改革,准备看皇帝会怎么办。
    杨改革是满肚子的火没地方,又被曹于汴那死鱼眼盯得毛,心里更加不爽快。
    “传旨,暂停刘廷元兵部尚书之职,待有司查证之后落。”杨改革被盯得没办法,心里大骂不是东西,如今“e”了还不算,还要跟自己玩自残,玩撞墙。如此jī烈的就是为了把明朝搞到深渊里去,实在不是东西,看到那么老的一个人去撞墙,杨改革还是忍不下心,只能做出退让。
    大殿里,算是安静下来,众人知道,这场角逐,还是以不缴税派暂时领先了,戏唱到这个地步,“刀刀见血”差点变成真的了。
    帝党们倒是有些垂头丧气,都不作声。
    反对派们则一个个得意洋洋,一副胜利的模样。
    “陛下圣明!”反对派开始享受起胜利的果实来。
    刘廷元看看皇帝,再看看那个曹于汴,一副很不的吃了曹于汴的样子。
    “退朝!”杨改革转身走出太和门。留下一地高呼圣明的人。
    ……
    杨改革出了太和门,人就冷静下来了,那火气,来的快,也去得快。这回算是输了,不过,也不能老是把精力停留在这件事上,刘廷元倒了,兵部尚书的职位空出来了,谁当兵部尚书,怕还有一番争斗,两边人马怕少不得要大打出手。
    杨改革也有自己的人选,也圈定了几个反对派要推选出来的人,也都想了些对策。不过,经过了今日这事,杨改革又直叹,身边少个人给自己当参谋啊!不然,那里会和大臣们吵成这样?让哪些人硬生生的给三岔河大捷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实在是够窝囊的。
    杨改革又怀念起孙承宗来,希望孙承宗早日回来。
    ……
    山东孔府。
    一个三十余岁模样的男子,坐在书房里,正怔怔的看着书桌呆。
    这个书房,在孔家,也是极为核心的所在,平时,少有人敢打搅。
    孔胤植就是这个书房里的主人,也是孔府的主人,现任衍圣公。
    这书桌上的字,很是奇怪,不从那个书上摘录下来的名言名句,也不是什么意味深刻,寓意长远的字,而是“杨改革,百度”这几个字。
    孔胤植专心致志的看着这几个字,这几个字,是从京城里送来的,据说,是当今天子在宫外所用的名号。
    “改革……”
    “改革……”
    孔胤植是把这几个字,念了又念,看了又看,眉头再次紧缩起来,陷入深深的沉思。
    他们孔家,世代享受富贵,那朝那代,都要把他们家供起来。可到了如今的崇祯朝,这“改革”二字,却是让孔胤植觉得,有些心惊肉跳。
    再次翻开京城里的来信,信里说的是皇帝抛出的儒字之争的事,孔胤植看了再看,眉头不由得皱得更高起来。
    “人需?”
    “人需?……”
    书房里,异常安静,只有孔胤植一个人轻轻的念叨声。
    看了一阵,孔胤植似乎不得其解,又把这封看了无数遍的信放了回去,转而拿起另外一封信。
    这封信,也早已是翻阅过无数次的了,从纸的质地来看,相当的不错,不过如果以磨损程度来看,则相当的惊人,绝不是普通的看一两次就收起来的信。
    孔胤植翻开这封信,这信里的字里行间,给了他更大的震撼,额头皱得更加的高。
    “……百年之计,教育为本……”
    “……如今京城里传言,先祖的教训和实际是相悖的,先祖的理念和教书育人,传播道理……,人人都有书读,必定乃是少有的盛事,如先祖有知,必定欣慰……”
    “……如坊间之问,如人人都有书读,那人人都能做官否?……”
    “……究竟人人有书读是弘扬了我先圣之宏愿,是了不得的盛事,还是我儒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能做官,又有几人愿意读书?……”
    “……如天下人都读书,那为官的又该是多少……”
    “……如人人有书读之后,我儒家还能否如今日这般享受尊崇?……”
    “……为什么读书?……”
    看着这些从京城寄来的言语,孔胤植只觉得浑身有说不出的惊悚,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家先祖的言论会出现问题。
    可当如今的崇祯皇帝即位后,他就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了,一个接一个的事情传来,越来越让孔胤植感觉到不安,别人家或许没他们家这么敏感,或许不太在意,可他家,是衍圣公,这些问题,他不得不考虑?
    何去何从?Roa。

第五百九十五章 定了个规矩
    初三弹劾掉了兵部尚书,问题接着就来了。
    没了兵部尚书,如今这献俘大典,处处需要用到兵部的大印,结果,诸多公务没法办了,把兵部的上上下下急的团团转。
    兵部衙门里,两个兵部shì郎一起盯着案牍上那一堆的,“公务”头皮麻,这可都是要盖兵部大印的,没兵部的大印,就不算数,就是假的,可兵部如今没了兵部尚书,他两这个shì郎可不敢代替,所谓的名不正,言不顺。
    要走到了初五,误了献俘大典,那就是天大的大事,那些不缴税派给皇帝的献俘大典兜头一盆冷水,可他们两,就是直接往皇帝脸泼墨,真要到了明日还没想出个办法,估计兵部的人一个也别想讨好,这两个shì郎,就在这里互相看着,陪着这一堆的文牍傻。
    “哎”其中的一个shì郎掀掉了自己的帽子,直搓头皮,不断的抓扯自己的头。
    ,“还是再催催吧,这没兵部冉书,这兵部里就没有主心骨,真的到了明日,这满兵部的人,一个也别想讨好啊!”另外一个shì郎也忧心忡忡的说道,心里直骂曹于汴那个老东西不是个东西,好好的你硬要在献俘大典之前搞倒刘廷元,现在你爽了,我们呢,可苦的不能再苦了。
    骂曹于汴的人,不光光是他,差不多整个兵部的人都在问候曹于汴的老母亲,这一手,实在把兵部坑惨了。
    ,“哎”想如今陛下定在气头上,即便是催”另外一个shì郎直叫苦,皇帝昨日和曹于汴他们斗得那般厉害,如果皇帝脾气,故意不任命兵部尚书,那显然,明天那献俘大典的事就得黄子,到时候,那可是天下人侧目啊!这大明朝可出了天下第一糗事了,估计朝廷得被人笑掉大牙,朝廷的脸面可以拿去拖地了,他们两个,显然得出来顶雷。
    “那如何?难道我等二人在这里等死不成?”一个shì郎接口道,他们两个,真的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本来在兵部干得好好的,接二连三的遇到明朝打胜仗,本以为会高升,那里料到,一场横祸就先下来了。
    ,“哎,那就再催催吧。”其中一个shì郎又搓了搓自己的头皮,如今也只能这样了,又寻思着,如果还催不下来兵部尚书,那他可就得准备好辞呈称病了,这兵部shì郎是干不下去了,看看天sè,貌似还早,如果到了晌午,还没解决的办法”他就准备把手里的辞呈递上去,晚了可能送不到皇帝那里去了。
    文华殿。
    杨改革也在和重臣们商量着兵部尚书的事,本来这事,也轮不着开小朝会商议,一般都由吏部推举”然后皇帝挑选,可如今这情势,如果今天不弄出个兵部尚书,怕到了明日,大家都没法过日子,皇帝大概杀人的心都有了,这事,也不得不拿到小朝会上讨论。
    “启禀陛下,兵部shì郎上奏,如今兵部有大批的文牍需要用印,没有兵部尚书,明日的大典都成问题,“辅施凤来说道。
    杨改革鄙夷的看了看曹于汴。
    一些个重臣,也都把目光看向曹于汴。曹于汴昨日一举扳倒了刘廷元,虽然风光无比,可到了今日,被众人围观,也是被看得心虚不已,当然,表面上,依旧是一雷铮臣的模样,没有一丝的后悔和异样。
    “诸位看看,该怎么办吧?”杨改草不爽的说道。
    “陛下,当任命新的兵部尚书,否则真的会出大问题。”一个大臣也说道,昨日虽然争得比较厉害,可到了今日,没有兵部尚书的问题显1ù出来之后,有些人,也是一昏焦急的模样。
    “陛下,当尽快任命新的兵部尚书。”大臣们纷纷等道。
    杨改萃看到了曹于汴,心里依旧是有些不夹。
    “那诸位就议一议,谁适合当兵部尚书吧。”杨改萃说道。
    众人这次倒是没议论,而是都看着吏部尚书。
    兵部尚书见众人都看着自己,倒是安然,立刻捧起一本奏本,道:,“启禀陛下,臣初拟了三位人选,供陛下遴选。”
    ,“说说那三位吧。”杨改萃直接道。
    “遵旨!
    陛下,第一位乃是辽东巡抚袁崇焕,袁崇焕,字,:第二位乃是陕西巡抚毕自肃,毕自肃,字:第三位乃是右佥都御史杨鹤,杨鹤,字”这个礼部尚书,心里也有数,挑的三个人物,那是各个党派都有,帝党的,反对派的,外加,“无党派”的。
    袁崇焕?杨改萃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算惊讶,韩焙是袁崇焕的座师,关系不一般,如果按这次三岔河大捷的功劳,出任兵部尚书,也算是热门人选,杨改草其实,也有考虑过,不过,那吏部尚书说道毕自肃的时候,杨改萃就不得不佩服吏部尚书这个家伙会做人,谁都不得罪,听到杨鹤的时候,杨改萃直接就否定了,这家伙杨改草依稀有些记忆,不少书里,他都是要出场的,明末的农民起义,可是少不了他的。不过,如今没有农民起义了,倒是不用他去当三边总督,去〖镇〗压农民起义了,其实,不把他赶鸭子上架,让他当今纯文臣,或许他能干出更大的一番事业来。
    ,“既然吏部遴选了这么几个人,那诸位不妨就都说说吧,如果诸位还有更好的人选,也不妨说说。”杨改草说道。
    众人听了这三个人的资料,准备开始议论了。
    “启禀陛下,聚贤不避亲,臣以为,辽东巡抚袁自如任辽东巡抚期间,尽责尽职,恪尽职守,连获大捷,当重用。”韩焙先就出来。推举袁崇焕当兵部尚书。
    杨改萃点点头道:“不错袁崇焕还是不错的,这次三岔河大捷,有大功当重用!”杨改萃先给了肯定。
    ,“接着说。”杨改萃扫了一眼,又继续说道。
    “启禀陛下,臣推荐陕西巡抚毕自肃出任兵部尚书,其任陕西巡抚期间,安顿灾民,剿灭匪类,成绩斐然可重用。”施凤来也出来,
    力tǐng帝党的人马。
    杨改萃楞了下,毕自肃还是自己搞到陕西当巡抚的呢,现在他在陕西干得好好的,没必要再换人,陕西那边,可不能出任何事。
    “嗯说得不错,毕自肃的功劳,确实有目共睹,想如此天灾,居然也无灾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