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946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46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__听了,忙抬起头来,面上露出急色道:“人命关天,卑职岂敢枉法?这张于氏确实是死于张虎之手,人证物证俱在!”
    唐执玉闻言,神色稍缓,道:“既然张虎是真凶,不干邱生干系,为何你过帮他隐匿身份?律法无情,岂容徇私做戏?”
    郭一裕听了这番喝问,都是没有再瓣解,面色灰白道:“是卑职之猎,该生是卑职远亲,怕因此案断送了他的前程,才没有注明其真实身份。”即是开了头,他便也不敢再隐瞒,将前事交代清楚。
    这案宗的提及的“邱生”真名叫“邱孝远”是郭一裕的一房远亲,河间献县人士,去年过了童生试。
    听说清苑城建了莲花书院,由京中过来的几位大儒任先生,郭一裕打算送长子过去入学。又怕儿子小,就想到这个邱家外甥。想着既给儿子找个伴,又还邱家早年的一份人情,便使人给邱家送了信,提及此事。邱孝远双亲俱亡,跟着祖父母度日,家境并不宽敞。
    听说郭一裕要资助孙子求学,邱家祖父母自是欢喜,给孙子置办了新衣,又凑了几十两银子。
    邻家祖父本打算亲自送孙子过来,临出门前却是病了,他们想着两地间隔不远,就托了个常跑静海的同乡商贾捎带孙子一程。
    那商贾也尽心,直进了静海县城,帮着邱孝远问好了去县衙的路,两下才分手。不想,从城门口到县衙这两条街的距离,就出了事故。
    这张虎家里开着酒坊,看看像是正经人,实际走出了名的酒鬼无赖。于氏颇有几分姿色,却是风流性子,夫妻两个常设了局来骗钱。自打邱孝远进城,便被张虎盯上,便设了局,将邱孝远蒙到酒坊。还好邱孝远只是年少不懂事,并不是真正的酒色之徒,并没有去非礼于氏。张虎喝了酒,见邱孝远不上钩,就有些恼。
    邱孝远识破“美人局”虽没有抬出知县亲戚来压人,却也半刻待不得,提了包袱要是。
    煮熟的鸭子,张虎怎么会让他飞了,见邱孝远年少单薄,便抽出刀子恐吓。
    于氏又假模假样地拉杂,合该他们夫妻倒霉,张虎醉得狠了,自己绊了自己一脚,摔倒在于氏身上。那手中刀子锋利,一下子扎在于氏脖颈上。没等张虎醒过神来,于氏就抽抽两下,断送了性命。
    酒坊临街,邱孝远虽被吓得不行,可是怕张虎杀人灭口,趁着张虎没防备,推开街门,叫嚷了起来。于是,此案就送到官府。
    张虎手上、袖口有血迹,到了官府,人还浑;噩噩,倒是老实认罪,只承认“误杀”0
    郭一裕见邱孝远涉案,唬了=_,也是邱孝远机敏,怕郭一裕担f系,只微不认识,没有在衙门里认亲。
    郭一裕原想着,既是张虎认罪,就没必要将他们夫妻设局之事写明,要不然邱孝远真担了“奸夫”的嫌疑,以后于前程有碍。
    没想到,到了案发次日,张虎便改口,不承认自己“误杀”不说,还一口咬定邱孝远“奸杀”。
    静海地头蛇李家三爷李鹏举,又亲8过县衙,送来五百两银子,为干兄弟张虎分说此事。
    在他看来,不管真相如何,总不能让他兄弟送死。那个外乡小子,当是最好的替死鬼。郭一裕又惊又怒,当然不肯答应李榔举的说项。即便邱孝远不是他的远亲,只是个陌生人,他也不可能为了几百两银子,平白地害了一条性命。为防夜长梦多,郭一裕速速断了此案,悄悄地送走郑孝远。李瞒举看来,则是郭一裕不识抬举,故意与之为难,两家的关系就紧张起来。
    案宗上早已写明物证,有张虎身上穿的血衣,还有人证,邻里进门时,张虎正扶着于氏,只说自己不是故意。母此,听了郭一裕这一番讲述,唐执玉到是没有质疑案情审判的结果。
    “人皆有私心,今日你为亲戚子弟前程,可以掩饰其身份,明日倘若真的惹下命案,你会不会为了挽救其性命,网开一面?”唐执玉沉吟片刻,道:“这份卷宗,郭大人还是重新写一份为好。张虎既是反悔不认罪,你就让张家人工府道衙门告好了!”“是,卑职谨遵藩台大人教诲!”郭一裕羞愧不已,红着脸讪讪道。
    唐执玉虽不喜郭一裕,可见他跪了半天,惶恐悒悒,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摆摆手叫他起来。
    倒是曹颗,想起这案子中提及的李鹏举,对郭一裕道:“装神弄鬼的是李鹏举的人?县衙中,有谁是李家的人么?”
    “县丞是李家的表亲,想来藩台大人驾临县衙之事,便是他告之李鹏举。”郭一裕带了几分无奈道:“为了张虎之事,李鹏举曾到县衙闹过几次,若不是李家老太爷压着,怕是就要直接到监狱里抢人。”
    郭一裕篡改案宗,固然是唐执玉不喜;那个青天白日讹诈他们「并且知道其身份后,还装神弄鬼地糊弄人的,唐执玉更是厌恶。只是一时又没名目去抓人,总不能说怀疑对方装神弄鬼就抓人。还是曹颗,之前让张义写的状纸,就是为了收拾这个李鹏举的。
    并非舍不得那一百五十两银子,只是不愿再有人继续被讹诈。瞧李鹏举那日的气势,一言不合,便有使人动粗。要是客人惜命,不过是舍了钱财;要是客人舍不得银谶,说不定真要被打杀。
    唐执玉亦想起此事,望向曹颗,见他点头,方对郭一裕道:“李鹏举白日讹诈,无法无天,若是有人递状纸。郭县令敢不敢接?”
    郭一裕听了,直了直腰身道:“若是真有人递状纸,卑职自然敢接。只是这静海城中,李家势大,即便有人在李鹏举手中吃亏,也多是忍下,怕是无人敢露面。”
    先不说郭一裕这县令当的到底合格不合格,李鹏举这样祸害百姓的地头蛇,唐执玉都是不能容的。
    他没有对郭一裕多说,过后征询了曹颗的意见,由张义出面,往县衙递了状纸。状纸墨迹早干,郭一裕认出这是城中摆字先生的字迹。
    待郭一裕看罢状纸内容,晓得李鹏举竟讹诈到布政使头上,偏生这布政使一行人还将这一百五十两银子给付,就明白李鹏举在劫难逃。城西,李宅。李瞒举端着酒杯,殷勤劝酒。
    他对面坐着个女子,二十来岁的年纪,面容俊秀,落落大方「言语间带了几许爽快:“这就是在北边,不好动手,还要做戏;若是在南边,鞑子的狗官敢如此颠倒黑白,早该一刀断送……”
    年关难过,今天又去医院了。身体长了个结节,医生给开了药,让先吃着,十日后去做大检查。现在戒冷热生冷,还让早睡早起。不敢再熬夜,今天开始倒时差,不会断更。泪啊……每年年底,就是小九贡献医院银子的时候,偏生一年比一年的病吓人……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福气”
    拘拿李鹏举,并没有太费事。先前郭一裕对他的顾忌,也不会是顾忌李家,而不是他本人。倒是李鹏举,尽管没有反抗,却是一片傲色。
    想来在他心中,就算郭一裕今日大着胆子,将他带回衙门,稍后也要乖乖地将他送出来。毕竟李家在本省也好,在京城也好,都有关系。郭一裕有了布政使撑腰,正是要给李家一个教训。
    即便晓得李鹏举两位兄长也在官场,他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畏手畏脚。他是为唐执玉出头,要是李家敢战后账,那就是不给唐执玉面子。他巴不得李家这个时候硬气些,闹出点事端,将他同唐执玉的关系联系的更紧密些。入仕一年多,郭一裕阜卜经明白,官场上比的不是学识才干,而是背后靠山。
    就是因为没有靠山,他虽花了上万两银子谋了知县缺,到地方上却被地方士绅牮肘。唐执玉这尊靠山,他是攀定了,自然底气十足。曹颁好奇的,是那个装女鬼的女子。
    毕竟女子体弱,能够身轻如燕、翻培入院的,绝对不是普通人。而且明知面对的是官,还能唱作俱佳,可见对官府无畏惧之心。
    为了防止对…方逃跑,他同唐执玉说了一声,分了几个人去盯住李鹏举宅子的前后门。
    城西李宅只是李鹏举的住处,李家老太爷住在城北。
    这边李鹏举刚被带到衙门,那边李家太爷已经得了消息,带了几个侄儿坐着马车过来衙门。
    等到郭一裕避而不见,李老太爷就察觉出不对。等到问明缘由,晓得儿子是因酒楼之事被人告了,李家老太爷就觉得不好。
    知道李家权势,还敢向衙门递状纸;使得郭一裕改变杏度,对方定不会是势微之人。李老太爷虽是捐了功名,可只是对庶民能摆摆威风,并无权利干涉县衙政务。他一边使人寻县丞说话,一边使人快马前往卫所寻女婿。哪里又能寻到县丞的人?
    县丞早已被唐执玉传到跟前,已经有门子指证,他昨晚离了县衙后,就去了李鹏举的酒楼。
    县丞是多年老吏熬上来的,最是油滑,看到东窗事发,立时将0己摘出来,又怕担干系,不敢攀咬李鹏举。只说昨晚遇到旧友,喝了几盅,酒桌上无意泄露布政使驾临的消息。至于消息泄露后,引起什么后果,就同他不相干。
    唐执玉也不会立时发作一个县丞,只要听了这一句就够了,证明大家的推论正确,并没有冤枉李饿举。
    李瞒举的罪名,除了一条“仗势讹诈”外,又加了一条“勾结刺客,窥视衙署”0五百督标,已经到了静海城。
    曹颁使命梁传福带了五十督标跟着衙役一道围了李宅,捉拿那个“女鬼”0
    他也是赌个运气,李鹏举常出现的几处,都不太适合女子露面,在李宅中的可能性更大些。在十几个丫鬟婢妾中,那眉目英爽的女子鹤立鸡群,很是显眼。
    待梁传福询问她来历时,她说的也含糊,经由宅子几个管事下人指证,只知道她是李鹏举的客人,在李宅住了有一段日子。这个女子,并非柔顺之辈,见事态不对劲,想要出逃,被梁传福拦下。
    即便她身手伶俐,寻常三五个人近身不得;可梁传福毕竟是上过沙场的战将,很是轻易地就将这女子拿下。
    连夜突审,李鹏举平素固然硬气,也背不起“勾结刺客、窥探衙署”这条罪名。
    要是寻常还罢,这条罪名还不至于使人伤筋动骨;如今布改使下榻县衙,认下这条罪名,谁知道有什么后手等着。
    官字两张口,要是歪一歪,给他扣个“勾结刺客,刺杀地方大员”那就要性命难保。两害择其轻,指示人到县衙演上一出“女鬼”闹剧,倒不至于干系生死。同这个相比,酒楼讹诈一百五十两银子之事,更不算什么。
    李瞒举心中思量清楚,却也不愿轻易开口,心里到底存了丝盼头,希望父亲与姐夫会想到办法,捞自己出去。不过上来就被剥了绸衣,打了二十威杀棒,使得李鹏举不敢再侥幸。
    那个女子的身份,李鹏举也说不太清楚,是他一个道士朋友的弟子,有几门家传的武学在身。
    唐执玉处理李鹏举之事,曹颗也没闲下,使梁传福直接带五百督标去了天津卫卫所。该所的千户,就是李家女婿秦刚。
    他本接了消息,回城处理小舅子之事,却是被拦在衙门外。听说卫所来人的消息,他又急匆匆地返回卫所。简兵、练兵两条,秦刚都没有达到。他想着天津卫偏僻,就舍不得放弃吃空饷。
    关于“简兵”那一条,他名义上精简了几十个老弱之兵,实际上借着这些人的名头,从静海县衙领了几百亩官田。这些老弱之兵,也就成了他的佃户。练兵更是走了个过场,卫侍中一切照旧。梁传福是军中老人,在卫所中看了一围,就一目了然。
    曹颜已经从郭一裕口中,知道秦刚冒领官田之事,让梁传福带督标去卫所,只是想要再核实一下。对于这个结果,他很是失望,却又无奈。
    他没有在静海再待下去,同唐执玉说了一声,给他留下五十督标,就带剩下的人返回清苑。在回清苑前,他给雍正上了封密折,提及静海一行的见闻。
    地方乡土地兼并严重,乡绅弄权,官员阳奉阴违,练兵之事,甚是艰难。
    曹颁晓得,像秦刚这样想着应付的绝不是一个两个,等到六月京中来人,到时候说不定要罢免一部分武官。他提前上折子,也在御前报备一二,省得到时候牵扯的武官多了,自己有敛权之嫌。
    回了清苑,曹颗才从邸报上看到俄罗斯犯边,黑龙江将军带了火枪兵抵抗外辱,最后两下战平,朝廷派人与之重新划定边界。“怎么又不太平……”曹趿使劲想,也想不出雍正朝有哪些战事。
    毕竟上辈子,他不是研究清史的,对于康乾时期的历史事件只知道个大概。
    宋厚与蒋坚都在盼着曹颗回来,因为雍正已经下旨,命天下督抚就如角二处置本羹充上具疏上奏,各陈己见。这并不走过去奏折批复中的提点暗示,而是明晃晃地圣旨。即便曹颜无心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也要想着如何上奏。要是这个时候,曹颗再装傻,说不定就要引得皇上迁怒。
    年羹充势大,年家的姻亲故旧遍及官场,尤其是前两年赫赫有名的“年选”使得西北官场成了年羹尧的一言堂。随着年羹充的下台,不知有多少人跟着掉顶戴。事已至此,曹颗总不好为了不弹劾年羹尧,就得罪雍正。“年羹尧骄横无礼,天下皆知,就根据这个,随便写几句吧。”曹颗想了想,说道。至于揭露年羹充详细“罪行”给他截各种大帽子,就留给其他人。
    不说年羹尧在官场得罪的那些仇人,就说抱着年羹充大腿上来的那些朝廷与地方大员,为了免受连累,就是年羹充十分错,也会给说成百分万分,压根不需要旁人再加分量,年羹尧就已经是百死之罪。曹颁在端午节前赶回清苑,最高兴的是李氏与初瑜。除了一家人团聚外,京城还传来喜讯,十六阿哥四月底添了嫡子。“菩萨保佑,十六婶总算苦尽甘来。”初瑜与十六福晋年纪相仿,在亲戚中关系交好,很是为其欢喜。曹颁知道十六阿哥是盼着这个嫡子落地的,心里也跟着高兴。
    不过初瑜想起另外一件事,却觉得狐惑:“前两日额娘来信,提及一事,十六叔月底要纳侧福晋。十六娜为王府添了嫡子本是功臣,为何十六叔要在这个时候纳侧福晋?”“哦?”曹颗听了,也是意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