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化工大唐 >

第25章

化工大唐-第25章

小说: 化工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带在身上很不方便。

他这一提议的确是为陈晚荣着想,没有理由不同意,陈晚荣笑道:“谢老爷子费心了。”要是换个人,说声我付钱给你,啪的一下把四贯钱放到面前,管你好不好带,那和他没关系,李清泉能考虑到这一步,着实让人感动,陈晚荣是真心相谢。

“晚荣,这银子一两一锭,一共四锭,你收好了。”李清泉说着,把手里的银锭放到桌子上。

唐朝的流通货币有开元通宝,银子和金子。一千文等于一贯,一贯换一两白银,十两白银换一两黄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是铜钱,遇到大笔交易就使用银子,再大宗就使用黄金。黄金市面上也在使用,但用得不多。

陈晚荣一瞧,桌上四锭白银,银光闪闪,非常漂亮,很是好看。拿在手里,有一种温和质感,很是光滑,没有一点糙手的感觉,唐朝的白银冶炼水准非常高,绝对不在开元通宝铸造水平之下。

抚着白银,陈晚荣再次感叹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让人不得不服气!

陈晚荣和李清泉第一次打交道时,磕铜钱听其清越的撞击声,李清泉以为陈晚荣穷疯了,很是不屑。这次,他不敢有这种轻视之心,微笑着任由陈晚荣折腾。

“谢老爷子。”陈晚荣谢一声,把银子收入怀中。

“客气,客气。”李清泉亲切之极,把手里一锭元宝放在桌上,道:“晚荣,鞣剂你做好了送过来就是了,这五两银子是我付的订金。”

两百斤鞣剂卖二十贯钱,也就是二十两银子,李清泉一下子就付五两银子的订金,还真出乎陈晚荣的意料,以陈晚荣想来他能付一两银子的订金就不错了,不由得一愣:“老爷子,这太多了,你付一两订金就成。”

李清泉呵呵一笑,笑得象开心果似的,在陈晚荣肩头拍拍:“晚荣,没事的,没事的。我还信不过你么?”

他什么时间对我这么信任了?陈晚荣瞧着李清泉,只见他眼睛清澈明亮,目光平和,瞧着陈晚荣不住微笑,这副神情绝对不是作假,是真心的。陈晚荣心想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话一点没说错,李清泉和我打了几次交道,对我是越来越尊重了:“恭敬不如从命,那我就多谢老爷子。”陈晚荣把元宝收入怀中。

李清泉把手里最后一锭元宝放在桌上,笑道:“晚荣,这五两银子是我给你的谢仪,些微之礼,还请晚荣哂纳。”

“谢仪?”陈晚荣听得有点糊涂,不解的问道:“请问老爷子,这话从何说起?”

陈晚荣现在急需钱用,但他是个极有原则、极有志气的人,不是什么钱都能拿,一定要拿得心安理得,是我的才能要,不是我的就是一百两银子也不能要,这事不能不问个明白。

“坐下说,坐下说。”李清泉招呼陈晚荣坐下,这才坐到自己的椅子上,抚着肚腩解释起来:“给你交个底吧,制裘这事我是真没想到。我看了皮,一直在琢磨着要如何提价,就没想到过制裘。用你的鞣剂制皮,虽然上佳,却没有赚头,做靴子毕竟不能漫天开价。制裘不一样了,长安的富人多的是,他们有钱,只要货好,这价钱不是问题,随便你开就是了。有了你这主意,做上几年,我可以吃用几辈子。

“这点银子不多,算是我给你的一点意思。现在还没有做,我知道肯定错不了,所以这银子晚荣无论如何也要收下。等到我做稳当了,晚荣,我不会忘了你。”在陈晚荣的手背上轻拍一下,很是真诚,不象是在说假话。

又在用胡萝卜引诱小白兔了,那句“我不会忘了你”,是在暗示陈晚荣以后还会有好处给你,这五两银子只不过是一点小意思。

在陈晚荣的印象中,李清泉是那种贼精贼精的人,小心眼,要他一下子拿出五两银子作谢仪,还真难想象。第一次见面,李清泉为了四十文钱和陈晚荣费了半天唇舌,现在却是大大方方的拿出五两银子谢陈晚荣,尽管陈晚荣精明,但要他一下子接受这事是真的,还真有点难度。

陈晚荣摸着额头沉吟起来,我出这主意的初衷只是为了多卖些鞣剂,多赚些本金,没想过收银子。我这点子绝对称得上金点子,要是现代社会的点子公司出这等金点子,收费肯定不低,会贵得多,收他五两银子的谢仪其实也不算什么,道:“老爷子,这怎么好意思呢?都是乡里乡亲的,这不是太见外了?”

“哎!晚荣,你不收才是见外呢。收着,收着。”李清泉一个劲的劝。

“就多谢老爷子了!”陈晚荣于李清泉的大方劲还是赞赏,心想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世上就没有不可改变的人,懦夫可以变勇士,就看你如何去改变他了”,和我打了几次交道,李清泉这个小气包也大方起来了。

收好银元宝,陈晚荣站起身就要告辞:“老爷子,家里的事儿多,我先回去了。”

“坐下,坐下!”李清泉并没有放陈晚荣走,而是硬把陈晚荣按回椅子上,这才坐下来,抚着肚腩:“晚荣,你家里事儿多,这我很清楚,哪个乡下人家里没有点活儿呢?我想占用你一点时间,和你商量个事儿。”

生意场上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的话,还是少参与的好,好就好,不好还会弄得一身臊,陈晚荣忙推脱:“老爷子,您这话言重了,我没做过买卖,不敢多言。”

“晚荣,你别多心,我只是想请你帮我斟酌一下。”李清泉怕陈晚荣多想,直入主题:“晚荣,我想过了,这皮裘里面最值钱的就是狐裘,我打算主要做狐裘,晚荣以为如何?”一瞬不瞬的看着陈晚荣,急切的等待陈晚荣的肯定。

狐裘是最值钱的,他选择主打狐裘,这眼光非常老到,陈晚荣由衷赞道:“老爷子,您这眼光了不得呀!狐裘可是宝贝啊,孟尝君入秦被困,正是用狗盗偷走了秦昭王的狐白裘,送给秦昭王的妃子,这才逃回齐国。老爷子做狐裘的话,不是不可以,只是有一样,这狐皮在哪里去找呢?”

鸡鸣狗盗一词就和狐裘有关,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典故,陈晚荣早就熟于胸。

李清泉击掌赞道:“晚荣眼光独到啊,一语就说中了关键之处。这事,我是这么想的,我们罗家甸就有一个猎狐好手,狐狸很狡猾,可狐狸没有他狡猾,只要是狐狸没有能逃出他手掌心的事儿。我打算把他猎到的狐皮收过来,一年不需要做很多,只需要做三两件比我以前做三年还赚得多。再加上皮革赚的钱,我今年肯定会大发一笔。”

顿了顿,身子前倾,清清喉咙这才道:“晚荣,我听说这狐皮最好的皮就是腋下巴掌大一块。把狐狸打到之后,要在狐狸断气之前把这块皮剥下来,做出来的狐裘才柔和、美观、好看。这可不得了啊,一件可以值这个数,五千两银子。我一年做一件我就满足了。要是颜色一样的母狐腋皮,那就是稀世之珍了,价值连城,我一辈子能做一件就是祖上积德了。”

陈晚荣知道狐裘很值钱,却没有想到狐腋裘更值钱,听得眼睛睁得老大。李清泉很是高兴看见陈晚荣这副样子,不无卖弄的道:“晚荣,这是一个典故,叫‘集腋成裘’。”

“集腋成裘?”陈晚荣一下子想起语文老师对这一成语的解释“同学们,集腋成裘的意思就是说漂亮的裘衣是用一块一块皮料做出来的,学习和做裘衣一个道理,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与荀子《劝学》里的名句“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是一个意思,鼓励同学们积累知识。却把真意给隐藏了,语文老师教的也太似是而非了。

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九章 第一桶金(六)

“老爷子,您真是博学君子,连这等事也知道。”陈晚荣不得不佩服。

集腋成裘这词我们现代是用来鼓励人学习,积累知识,和“积土成山”差不多一个意思,却把真义给隐藏了,陈晚荣是理科学生,不能怪他。

“哎,晚荣,你别夸我了。”李清泉右手连摇,澄清道:“我只会做买卖,眼里看到的是钱,哪懂这些。都是郑老爷子说给我知晓的。”

要不是这个郑老爷子,自己还不知道“集腋成裘”这词的真正意思,陈晚荣对这位没有见过面的郑老爷子不由得生起三分好感,赞一句:“郑老爷子真是博学!”

“可不是嘛!”李清泉很是赞同这话,道:“我和他打了这些年的交道,别的没有学到,就是学到不少学识。我每次和他见面,都有新的收获。郑老爷子一有空就读书,不象别的有钱人,去出花天酒地,挥霍无度。”

富人的生活在哪个时代都一个样,奢侈无度,挥霍成性,有钱而不出去乱来,潜心于读书,这样的人非常少,是富人中的另类,其品格让人敬佩,陈晚荣对这个郑老爷子不由得再生几分好感:“郑老爷子学识过人,人品高洁,让人钦佩。”

李清泉对自己这个大主顾打从心里服气,双手一拍,赞成这话道:“郑老爷子一身学问,明天本该是他来提货的时间,可来不了喽。听说他家里来了客人,一个叫吴兢的学友专门从长安来看望他,正和他在家里吟诗作赋,诗酒唱和,还不晓得有多乐呵呢。”

吴兢的大作《贞观政要》陈晚荣没读过,对他的事了解得不多,但从“世事洞明皆学问”一联里可以想见其才学人品,皆是高人一等,打从心里仰慕,一听这话立时来了兴趣:“老爷子,您说郑老爷子和吴兢吴先生是学友?”

“是呀!”李清泉有点奇怪的问道:“晚荣,你有事?”

陈晚荣笑道:“老爷子,世事洞明皆学问就是吴兢吴先生出的。”

李清泉哦了两声,这才笑道:“晚荣,你也不必惊奇。郑老爷子那么高的学问,才交得上吴兢吴先生这样的朋友,不是么?”

“人以类聚,鸟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交什么样的朋友,陈晚荣不由得对这个郑老爷子更感兴趣了:“老爷子这话极是有理,能得吴兢先生折节下交的人一定不凡呐。老爷子,时候不早了,要是您没什么事的话,我先告辞了。”

这次,李清泉没再挽留,欣然站起身,道:“晚荣,废水给你留好了,你瞧瞧看合不合意。晚荣,你今儿给我出了这么好一个主意,这废水以后全归你了。”

想起他昨天死活不肯把废水轻易给自己,陈晚荣不由得有几分好笑,调侃起来:“老爷子,那怎么好呢?令表弟不是要说么?”

李清泉知道谎言给陈晚荣识破了,好在脸皮够厚,一点也没有脸红,在陈晚荣的肩头轻拍一下,呵呵一笑这才实话实说:“晚荣,给你说实话吧,我表弟根本就没有向我要废水。我是想,你能从废水里做出东西来,我何尝又不能呢,说了个假话,晚荣别往心里去。晚荣给我出了这么一个绝妙主意,我无以为报,就把废水给你了,就算里面有一个金娃娃,我也不会后悔!”

这无异是变相向陈晚荣道歉,他是个好面子的人,能把话说到这种程度难能可贵了,不能再要求得更多,陈晚荣也是哈哈一笑,大拇指一竖,赞道:“老爷子,爽快!”

李清泉很是受用,拉着陈晚荣的手,道:“走,晚荣,去瞧瞧。晚荣啊,以前的事多有得罪,还请您和您爹娘谅解。我是小气,是大方,得看人,以后对您和您家里人肯定大方!”

两人第一次见面,李清泉很是看不起陈晚荣,小气得可以和严监生一比了。几次交道下来,李清泉对陈晚荣的态度越来越友好,居然用一个尊称“您”,还正式为以前的事情道歉,这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要难。

陈晚荣有点难以置信,愣了一下,这才呵呵一笑道:“老爷子说笑了,要不是您一直买我们的桶,我们家还不知道过得如何艰难呢,说起来还要感谢老爷子。”

李清泉已经放下身段,如此友善,自己不能太小肚鸡肠,死咬着以前的事不放,应该释出善意,以后才能合作愉快。

两人说着话,很快就来到工房前。李清泉带着陈晚荣直接去了屋檐下的一个木桶前,来到木桶前,李清泉朝桶里一指:“晚荣,你瞧瞧,这合您的意么?”

一股混杂了酸味、碱味、臭味、油味、腥味的奇怪味道冲鼻而入,让人胃里一阵翻滚。陈晚荣一瞧,油乎乎的泡沫浮在上面,看不清下面,正想找根木棍拨弄几下,李清泉已经拿起墙边的一根木棍,放进桶里用力一拨,把上层的油沫划拉到一边去了,只见下面是油和漂浮物的混合物,粘乎乎的好象加多了水的面团似的,还夹杂着不少碎皮和动物毛。

比陈晚荣预料的要好很多,非常满意:“老爷子,您多费心了。”

现在的李清泉对陈晚荣的事情非常上心,把手里的棍子放到一边,热情的道:“晚荣,这桶差不多有两百来斤,我叫人赶车给您送。以后,每天一趟。”

陈晚荣没有车,原本打算要是李清泉把废水给准备好的话,去车行花点钱雇一辆车运回去,没想到李清泉如此热心,要天天给送。这的确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但陈晚荣另有想法,人嘛得靠自己,这也不是长久之策,略一沉吟道:“老爷子的好意我心领了,这事还是我自己来吧。”

李清泉会错意了,还以为陈晚荣不愿意他帮忙,忙解释:“晚荣,您放心,我说过一天一趟,肯定一天一趟,不要您一文钱。马空着也是空着,您家离这里不算远,来回要不了一个时辰。”

他的自我评价小气与否得看人,这话很有道理,对陈晚荣就很大方了,大方到这种程度,陈晚荣是万万没有想到。能让他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还真让陈晚荣多少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笑道:“老爷子,麻烦您一次两次还成,时间长了我心里也过意不去。这么着,我这里有十四两银子,我去看看,能不能买一辆车。”

对陈晚荣这种不愿占人便宜的品德李清泉打从心里赞赏,很是高兴的道:“晚荣,要是换个人巴不得我天天送呢,您却不要,好品格!有志气!晚荣,十四两银子您只能买牛车,一匹马就要二十两银子,要是在以前会更贵,我再给您十两银子,您买一辆漂亮的马车。”右手伸入怀里,准备掏银子了。

陈晚荣忙拦住:“老爷子,别。我们乡下人和您不一样,您用马车合适,我们用牛车更好。一头牛,一辆车,既可以犁地,又可以运东西,两得其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