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化工大唐 >

第405章

化工大唐-第405章

小说: 化工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陈晚荣跟着军器监,而不是跟着将军们,陈晚荣想不通道理。再有叶天衡这事,陈晚荣恍然,睿宗又在耍花招,还是一个让人叫绝的手段。

睿宗这是在有意雪藏陈晚荣,不让陈晚荣的风头太过,故意安排的。

今天,太子给陈晚荣牵马,再有太子给介绍凌烟阁将军一事,早就让群臣认为陈晚荣是睿宗跟前的大红人,还是留给李隆基的人,这是信任无比。

睿宗也是这么想的,当然,帝王做事远非常人所能想象。印象已经造成了,要是睿宗再示以恩宠,那么陈晚荣势必更惹人注目,风头一上来,有些事就不好办了。是以,睿宗决定给陈晚荣降降温。

先是要陈晚荣跟着军器监,不跟着将军们,已经让众多大臣猜测不已。再有这事,那些原本想要巴结陈晚荣的大臣就在打鼓了,睿宗有意压他这毛头小子,我犯得着再巴结他么?

想明白道理的陈晚荣心中暗赞睿宗高明,手段非凡。

朝局之中,皇帝骂的人、压着的人未必就是不受信任,给皇帝捧着的人未必就能得到重用。是捧是压,得根据需要来决定。

远的不说,就说眼前的事情,郭虔瓘给睿宗捧得很高很高了,亲自给牵马,还让他画影凌烟,因为这是最后一次了,何必舍不得那点荣誉呢?

睿宗还没有说,郭虔瓘已经明白了,他是肯定赋闲在家了,已经告别战场了。

陈晚荣心想睿宗既然如此安排,何不来个锦上添花呢?笑道:“叶大师,你安心就坐就是了。寇大师,刘大师,来来,你们坐这里,挨着叶大师坐。”

“陈将军,我们哪能坐这里呢!”寇义兵和刘怀德忙着推辞。

陈晚荣不去理他们,按着他们坐了下去。二人不明究里,坐下去后有些局促,手脚都不知道放在哪里。

在他们心目里,陈晚荣坐这里才最合适,他们坐是僭越,很不自在。

陈晚荣呵呵一笑,在刘怀德身边坐了下来。军器监的其他人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了下来。

陈晚荣今天很抢眼,不少大臣在注意他,看他不仅没有坐首位不说,还坐在第四位,不由得大是惊奇,更有人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

按道理,陈晚荣是军器监的头,他不坐首席还有谁能坐?睿宗那道口谕明里是在抬举叶天衡,其实是在压制陈晚荣,要他们不惊奇都不行。猜测多端,在所难免。

只是他们不明白睿宗的本意,徒费心思罢了。

陈晚荣的用意很快就得到睿宗的赞赏。当睿宗进来时,群臣站起身相迎,陈晚荣看见睿宗的目光看了过来,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这抹笑容虽然很淡,群臣还以为是睿宗心情好。陈晚荣却知道,这是睿宗对他的安排很满意。

睿宗本就是个谦恭之人,陈晚荣如此安排,既合他的愿望,又体现出尊重叶天衡他们这些老一辈的敬意,睿宗还能不满意么?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二二七 怒斥倭寇

参见皇上!”所有人起身见礼。

睿宗一脸的笑容,扫视一眼,这才道:“免了,免了,坐吧!”

“谢皇上!”

睿宗走到座位前,坐了下来,陈晚荣他们这才坐下。

陈晚荣进宫之前虽是吃过晚饭了,闹腾这一阵,仍是有些饿了,看着桌上的美食,发出诱人的香气,陈晚荣心想总算可以吃喝了。目光淡扫处,只见不少人看着面前的佳肴吞口水,不是馋,应该是饿了。

睿宗没有动手,谁也不能吃喝,人们眼巴巴的望着睿宗,最想听到的就是他下旨吃喝。然而,在人们的期待中,睿宗却是兴致大好:“叫他们进来!”

“还有谁?”陈晚荣有些不耐烦了。现在祭五脏庙才是天理。

“万国使者朝天子!”内侍尖细的声音响起。

居然忘了这节,陈晚荣一拍额头,不由得暗中叹息一声:“如此大捷,列国使臣必然要来朝贺。这可是三百多位使者呀,一一朝见,一人一句恭维话也要费很多时间。

这一折腾下去,真不知道闹到什么时间呢。还好,我吃过了,那些想空着肚子来多吃御宴的人要倒霉了!”

目光一扫,只见不少人有些不耐烦,明显他们来之前没有吃饭,是想趁这机会多吃点御宴,陈晚荣有点捉狭的想:“慢慢等吧,有你们受的了!”

今天大家都高兴。不妨再找点乐趣!

一阵脚步声响起。三百多位使节身着奇装异服。依次进来。脸上带着亲切地笑容。好象这不是唐朝地胜仗。是他们地国家打了大胜仗似地。一副喜悦难禁地模样。

陈晚荣一双眼睛在使节身上溜来溜去。心想:“哪个是小鬼子?奶奶个熊。小鬼子猖狂一时。在唐朝是恭敬还是猖狂?那个肯定就是。一身地鬼子气息!”

目光落在一个身高不过六尺。细瘦身材。手捧礼盒地使节身上。这个使节旁边地使节一身太阳色。明显来自热带地区。怎么看怎么象印度瘪三。陈晚荣很是不爽地想:“印度瘪三高傲自大。想吞并中国地藏南地区。在唐朝是温顺还是谦卑呢?”

“参见皇上!”使节拜伏于地。双手高举礼盒。

睿宗也不知道是心情太好。还是有意为之。笑容满面地打量着密密麻麻跪了一地地使节。就是不说要他们起来地话。

“要他们跪,一直跪死!”陈晚荣眼睛盯着一身鬼气的使节,心里大是赞赏睿宗所为。

过了好久,睿宗终于说话了:“起来吧!”

“谢皇上!”使节们恭敬得好象见到老祖宗似的,虽是站起,头也不敢昂起,低垂着脑袋,毕恭毕敬的站着,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

陈晚荣看在眼里,心中感慨不已:“要是现代的中国有这样的威风,让列国俯首称臣,那该多好!唐朝之所以让后人景仰,光是这威行列国的威风就让赞叹不已了。”

“倭国使者!”睿宗点名了。

那个一身鬼气的使者颠儿颠儿的出列,跪在地上,声音有些颤抖:“外臣小泉一郎参见皇上!”

睿宗打量他一眼,问道:“近来倭国可有动静?“

“嗨!“小泉一郎恭敬得象哈巴狗:“皇上垂询,外臣不敢不答。国尚好,只是,敝国仰慕中华上国,还请皇上赐予敝国医书、农书、佛经、技艺之书……”

一口气说了一长串名目。

“贪心的鬼子!你怎么不说把唐朝搬到倭国去?”陈晚荣很是气愤的想。

当时的倭国落后,没有历法,技艺远远不如唐朝,一切都在向唐朝学习,就是倭国的文字也是吸收了汉字的长处而创造。

鬼子的倭刀就是学习了唐朝横刀技术,变横刀直线刀身为弯月刀身,一直流传到现在。《大衍历》诞生后,东传倭国,倭国使用了一百多年。

倭国落后,一切都得靠唐朝,所谓的遣唐使,所谓的进贡,说到底,就是要从唐朝输入先进的文明。

这些东西不过是历来的例行事,遣唐使一到,礼物一送,文明的名单一开列,唐朝皇帝就满足他们的要求。睿宗点点头,就要答应小泉一郎的请求,陈晚荣急忙站起道:“皇上……”

睿宗看着陈晚荣,很是意外,问道:“晚荣,你有话说?”

陈晚荣点头道:“皇上,列国所请之事,臣有点看法,不知道该不该说。”

“说吧,说吧!”睿宗兴致甚好。

赐附属国于书籍,是例行之事,历来就没有人进谏过,群臣很是意外,打量着陈晚荣。

应一声,陈晚荣道:“皇上,倭国使者所请,万万不可准许。”

“哦!”睿宗兴趣更高了:“晚荣,这可是历代的规矩,有何不可?”

“皇上请想,正因为历代所赐不少,臣以为不能再赏赐了!”陈晚荣的话足以把明白人绕糊涂:“大唐创建百年,自从太宗皇上以来,赏赐给倭国的医书、历书、农书、技艺之书难道还少了吗?他们为何还要讨要?说到底,就是贪心不足!他们想学到华夏的文明与技艺,然后再回过头来打大唐。”

小泉一郎一下子就急了:“陈将军,敝国

的忠心可表天日……”

“鬼子一边呆着去!”陈晚荣没好气的斥责道:“我们大唐君臣商议大事,你插什么嘴?这是大唐的地方,由得你多嘴么?”

“你……”小泉一郎一愣,一时说不出话来。

陈晚荣不去理他:“皇上,臣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皇上请想想吐蕃,当年的吐蕃落后,没有文字、没有农书,不是大唐襄助的么?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带去了大量的书籍,使得吐蕃有一个飞跃。可是,等到吐蕃变强了之后,他们对大唐做了些什么呢?他们是俯首称臣,还是与大唐刀兵相见?”

吐蕃与唐朝打打和和上百年,何来俯首称臣之说,睿宗眉头一拧,陈晚荣知道他心动了,接着道:“倭国居心叵测,他们所谓的和好,所谓的称臣,不过是一种手段,就是要以此来博得大唐的好感,学习华夏更多的文明,把他们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等到他们强大以后,就是第二个吐蕃!”

小泉一郎赶紧表白真心:“皇上,敝国绝不会做这种事。

国与大唐友好百年……”

陈晚荣打断他的话头:“不管你是友好一百年,还是一千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的实力还没有上来,还没有达到足以撼动大唐的地步。皇上,您是一国之君,也是为人之父,臣请问皇上,当皇上的儿女还小的时候,他们还不会走路的时候,那时他们对皇上是不是很依赖?为了想学走路,一见到皇上就笑,张着一双小手,要皇上扶着他们。”

李隆基的脸沉下来了:“陈晚荣,这和倭国之事有何相干?”他也是睿宗的儿子,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太子请别急,臣马上就会说到。”陈晚荣安抚了李隆基,往下说:“等到儿女们都学会走路了,长大了,他们是尊敬皇上您,可是,他们就不会那么依赖了。”声音陡然提高:“在座的各位,多是为人之父,当知此理!”

“道理是不错,可是,和国事何干呢?”睿宗认同陈晚荣的说法。

“这叫规律!”陈晚荣作结了:“儿女与父母之间,毕竟是骨肉,有亲情,即使不依赖了,还是会孝敬父母。可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就不是这样了。当倭国还弱小,还需要大唐的时候,他们就温顺,俯首称臣,当他们强大了,不再需要大唐的时候,他们还会俯首称臣,还会按时进贡?”

“这……”不仅睿宗结巴了,就是李隆基他们也是惊奇不已。

说得没错,有哪一个强大了的国家愿意对别国俯首称臣呢?

没有!不可能有!

李渊太原起兵时,那时的实力不强,为了解除北方威胁,向突厥称臣以换取暂时的安宁。等到唐朝建立后,实力强了,李渊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要雪耻,唐太宗破灭东突厥终于完成了这一念想。

唐朝这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谁能说陈晚荣说得没有道理?

“要想让倭国永远臣服,就得让倭国永远弱小,永远不能威胁到大唐!”陈晚荣最后说出**裸的理论。

“这这这,这有违背圣贤之道!”不少大臣马上就反对。

陈晚荣冷笑道:“圣贤之道?皇上,圣贤之道不错,可以给倭国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倭国要多少给多少。圣贤之语能化育蛮夷,当以此来化育倭国,让倭国永做大唐的属国!”

这一提议立时得到大臣们的赞同:“是呀!听说倭人纹身披发,不通文理,茹毛饮血,这都是因为不通圣人之道,是该好好化育他们了。”

儒家自有精华,不过,迂腐之言也不少,陈晚荣要的就是把倭国整成一个迂腐之国,倭国越迂腐越好。就是死光了,陈晚荣也不会怜惜。

陈晚荣心里想的是:“娘的,这个鬼子也太恭敬了,让我要挑他毛病都找不到刺。要是他敢横,我造出坚船利炮,把鬼子给灭了。”

“皇上,圣人乘时,皇上是大唐的大有为之君,当有自己的处置办法,不必循先例!大唐赐予倭国农书、历书、技艺之书已经一百年了,为数不少,不能再给了,当赐以儒家经典。还有,国子监的倭国生员,应该让他们多习圣人之言,至于技艺之学,暂不向他们传授。”陈晚荣趁机跟进。

在倭国提倡儒学,这是那些读书人出身的大臣们的愿望,齐声附和:“皇上,臣等附议!”

一句大有为之君已经让睿宗高兴得不得了,哪有不准之理,点头道:“准了!倭国使者,这次,朕就不赐你们农书、历书、技艺之书,就赐你们一万册儒家经典。”

“皇上……臣钦慕孔子,多读圣人之书。”小泉的额头上渗出了冷汗:“只是,敝国急需农书、医书、历书和技艺之书!”

四书五经,圣人之道,固然有用,可是比起农书、技艺之书就远为不如了。

万事都得填饱肚子再说!

陈晚荣冷冷的道:“倭国使者,你住嘴!你们要什么就给什么,谁是大唐的皇帝?给与不给,给你们什么,这得大唐的皇帝说了算!”

小泉一郎有心再说,可是睿宗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只好打住。那些

趁机讨要这些书籍的使节见势不妙,只得住嘴了。

“下去赴宴吧!”睿宗挥挥手,使节们谢过恩,退了出去。

睿宗今天的兴致本来就好,好到无以复加。再有倭国使者吃憋这事,让睿宗尝到威行列国的美妙,倭国想要的,我不给,因为我是皇上!

你想强大,我就让你弱小,那种帝王的掌控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呵呵!”睿宗先是一长串的笑声,这才一挥手道:“开宴!”

端起酒杯,睿宗遥遥举杯,最后对着陈晚荣的方向道:“干了!”一仰脖子喝干,美滋滋的放下酒杯。

陈晚荣破坏倭国使者的打算,那是锦上添花,睿宗心情大好之下,能不遥敬陈晚荣?

折腾了这么久,实在是饿了,陈晚荣也不管别的,只管放开了吃喝。

所有人的兴致都不错,吃着吃着,兴致就上来了,说笑起来,彼此敬酒,好不热闹。

一直吃到深夜,还没有尽兴。

过了三更,还在大声劝酒。

到了五更,依然是笑语喧哗!

到了太阳升起来的时候,终于满足,这才各自散去。

帝王的长夜之饮,那是大忌,会给斥为贪图享乐,荒废国事!可是,今儿却没有一个人如此说,不仅没有人反对,反倒是很赞成。

回到郑府,陈晚荣大吃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