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疯狂 >

第340章

明末疯狂-第340章

小说: 明末疯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它们的重要性甚至还不如西北的西安和太原,更不用说附近的襄阳和武汉了。

在以前,汪家也不是没发现汝宁、归德的市场异常。当汪家以及他的商业集团的商队进入到这个地区行商的时候,很多商品都被汝宁军的内务司没收并罚款,而用的名义竟然是,汪家从来没听说过的:违反了《专利法》。

《专利法》倒底是什么东东?汪家是不得而知。所以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是有人在这个地区垄断经商。

汪家倒也不是第一次碰到垄断了。明末的商业市场毕竟不很规范,有些地方官员和地方上的豪族霸占了本地市场,以牟取暴利。所以汪家也就用一般的方法来应对了。简单的说,也就是以钱开路。

可这方法用到汝宁军身上却行不通。汪家当然先是备厚礼交好当地官府的,可是在汝宁,商业活动都在汝宁军的控制下,乡野间也被汝宁军完全控制,所以光有当地官府的行政命令,那是根本不顶用的,因为没有实际的执行者啊!

而贿赂、收买那些内务司的人也起不到效果。汝宁军本身的纪律就很严格,再加上内务司对于吴世恭颁布的法令,向来是不折不扣地执行的。他们连《禁荒令》、《禁流令》这样比较残暴的法令都暴力执行,那《专利法》不过就是撒撒水啦!

要不是汝宁军执行的是鼓励工商业的政策,说不定汪家那种贿赂、收买的行为,会导致内务司的利刃加颈了。所以下层路线也走不通。

既然如此,那就暂时放弃吧,让汪家花大代价去疏通一个不重要的小市场。这种得不偿失的事也就没意义了。

这就可以看出,当年马家家主马泊安的商业眼光有多毒辣,他一眼就看出《专利法》的重要性,并且利用《专利法》形成了现代商业才出现的技术壁垒,在汝宁、归德形成了马家的垄断。

但随着马家在汝宁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四海商行用武力保障的商路,汝宁、归德出产的商品迅速地向中西部蔓延,此消彼涨,汪家商品的生存空间也就被挤压了。而且商场上也有“马太效应”,这差距一拉开。就是越拉越大。

而且拼资金,汪家也落到了下风,有着汝宁完善的金融支持,再加上有证交所可以方便的融资,马家绝对不怕来个价格战。

最让汪家吐血的是。汪家很多自有的优势商品,都被马家抢注了专利。反而变成了汪家盗取马家的技术了。

而且随着农民军的越发肆虐。整个中西部地区,如果没有军队的保护,根本没办法顺理地通商,再加上汪家终于打听到了马家所用的海船是吴世恭的,因此,他们终于认识到吴世恭的重要性了。

既然是有求于人。首先要做的当然是攀交情,这时候的汪家才仔细地打听了一下吴世恭的背景。一了解到吴世恭是勋贵子弟,他们就联系上了金陵城内的那些勋贵。

可是联系的结果却让汪家有些哭笑不得,吴世恭上次的金陵之行。几乎把全金陵城的勋贵子弟都得罪了。

转方向吧!汪家又了解到吴世恭是东林党人,那就找江南的东林党官员吧。可又联系了一圈,发现根本没有什么东林党官员认识吴世恭,真不知道吴世恭是怎么样混进东林党的。

这事倒也奇葩了,不见得去求马泊安?这不是自取其辱吗?好不容易从南京太仆寺找到位,曾经卖给汝宁军战马的官员,可这时候钦差索拿、诛杀吴世恭的消息传来了,那名官员也立刻收回了自己的“介绍信”。

当时汪家倒有些幸灾乐祸了,这次与吴世恭捆绑在一起的马家该倒霉了吧!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没想到汝宁军这个鸟巢非但没覆,而且改建成了钢筋混凝土了。朝廷非但没有治罪吴世恭,而且还不断地做着安抚的举动。起码在短时间内,吴世恭是高枕无忧了。

汪家这种层次的豪商当然特别关心朝廷的动态。于是他们立刻分析出:朝廷有用得到吴世恭的地方,朝廷也有顾忌吴世恭的地方。而武官又有什么要朝廷用到和顾忌的呢?无非就是他手中的军队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罢了,在和平年代,汪家肯定是不会趟这滩浑水的。象吴世恭这种不受朝廷待见的武官,避之不及还来不及呢。可现在却是大乱的年代。

汪家和马家一样,并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的书生,也不是只待在繁华城市中的人,他们的商队可是走遍天下的,所以对各地的情况非常熟悉。

看看现在的大明天下吧!朝中党争不断;天灾连年不绝;关外鞑子不断入关;中原农民造反军横行,怎么看都是一副乱世将到的景像。因此在闭上门私议的时候,他们甚至认为改朝换代的时候即将来临。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为了保住自己家族的产业,说是投注一方也好、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好,肯定不会去漠视任何一方有可能成功的势力的。

再看看在汝宁的吴世恭吧!手握强军、拥有财富,交好之后怎么样也不会吃亏。所以汪家就决定:派遣仅次于家主的汪觉清,携带着重礼去汝宁,就是死皮赖脸地上门拜访也不能够再拖延了。

那汪觉清赶到汝宁以后,也是运气好,正好遇上小洁出嫁,于是他就相托一位交好的官员介绍,先参加了在府城的宴席再说。果然,汪觉清的出手大方引起了吴世恭的注意,并顺理地得到了吴世恭的召见。

吴世恭倒是真的不了解这么复杂的背景,不过他对苏州府的汪家倒也知道的,说到底,吴世恭本身也是位商人,所以对排名前几位的豪富之家当然是有所耳闻。如果能够达成与汪家的合作,甚至让汪家到汝宁、归德投资,吴世恭肯定是会举双手欢迎的。

因此,吴世恭就是以接待一位大商人的态度接待汪觉清的。

在会面的一开始,宾主皆欢,具体交谈也不详述了,反正与当时和马家家主马泊安的谈话内容差不多。但随着谈话的深入,吴世恭就感到汪觉清的来意非浅了。

“大人,听你那《专利法》的介绍,晚生就冒昧地问一句:那马家注册的专利,很多本为我们汪家所有,现却被其豪夺而去,很为不公啊!”虽然言辞犀利,但汪觉清还是保持着一惯的微笑。

吴世恭倒是一愣,因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吴世恭当然也知道马家的抢注行为,也明白这种做法不地道。可是当时汝宁军也只有马家愿意来大笔投资,所以政策的偏向肯定是有利于马家的。

可是汝宁军发展到了现在,也肯定不愿意在自己的辖区内出现一家尾大不去的大商家了,所以自己的政策一定会偏转,也希望多扶持几家大商家,相互来竞争,因此,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早晚都是要解决的。

可吴世恭又不想冒然地插手到两家的商业纷争中去,因为无论汝宁军做出怎么样的判决,总会让一家不满意,甚至出现两家都不满意,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于是吴世恭就考虑了一会儿,字斟句酌地回答道:“此事本官已知,在先生离去前必有答复。但马家所为并未违法,很难处置,所以先生先把贵家所特有之货物列一清单,如确实是贵家所有,那本官先做保证,肯定能在本地销售,暂时先不依《专利法》所拘。不过还望先生与马家妥善协商,能自我达成协议最好。”

汪觉清就苦笑了一声,接着说道:“非晚生不愿协商,那马家已获巨利,绝不会松口,还望大人为汪家主持公道。”因为这涉及的利益太庞大了,所以汪觉清也只能够步步相逼。不过这也可以看出,明末的那些大豪商,见到任何官员都不怎么怵。

吴世恭又考虑了一会儿,说道:“此事非你汪家一家所有,而且以后此类事肯定甚多,还有其他的一些商业纠纷。这样吧!本官先在汝宁成立一商会,特给你汪家留一名额,你们商会要制定各种行规,待我们汝宁军批准以后,则形成正式的法令。”

“以后商家之间有纠纷,能自我协商最好,不能够的,我们汝宁军将独建一仲裁院,判决各类商业事务。而在此以前之事,本官也将派专人负责协调,还望各商家在汝宁、归德都财源广进。和为贵的好啊!先生你看如何?”

见到吴世恭是如此坦诚,又给了汪家商业行会决策的参与权,汪觉清也算是达到了目的。在以后的几天中,汪觉清又发现了证交所正在发行汝宁军新建的造纸、瓷器等工坊的股票,他当机立断,马上就是大肆购买,并很快就达到了控股,借着那些工坊的壳,先把汪家的产业伸到了汝宁这里来了。

第六百零八章出击湖广

无论是吴世恭和汪觉清都没想到,他们这次很寻常的商业对话,却催生出一个巨大的政治体制变革。

首先当然是从人治到法制的征程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未来汝宁军的很多行为,都将不再由决策者一言而定了。而是由专门的机构制定法令,再遵循法令来实行。

法制的种种好处,反正有许多法律学者来鼓吹,这里也就不重复了。而法制的优点,也不是让决策更有效率,因为一个政治团体再怎么有效率,还是比不过独裁统治的。

而选择了法制,只是让决策不再愚蠢。因为对一个政治团体来说,再多的差强人意决策,也不会伤筋动骨的,而只要有一个愚蠢的决策,往往就会让这个政治团体万劫不复的。具体的例子也就不举了,只要看看史书上,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和亡国之君的所作所为吧!

而汪觉清参与的商会,在未来也将逐渐改变性质,它将逐步演变成专门的立法机构。也许我们已经想到了那是什么?对!就是议会。

而吴世恭所说的仲裁所,也将逐步演变成独立的审判机构,那就是法院。这一改变演变到最后,就形成了事实上的三权分立。而延续至今的官员审判权,到最后也将完全地被剥离。

不管怎么样,这样的政治体系使得国家就更加稳定。而且还有一个意外的好处,那就是培养起了民众民主的气氛。

在当今的很多论坛上,民主似乎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当然,任何社会体系都有缺点,但不可否认。民主还是一种比较公平的做法。

而民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个社会气氛是需要培养的,也就是说,整个社会要形成少数服从多数的社会环境。

比如英美这样的,民主开展比较好的国家,他们是从《大宪章》时代培养到了现代,几百年的时间,十几代人,才会比较成熟的。

那不成熟又会怎么样呢?想想那个岛。前些年那里的议会还在打群架呢。再想想那个旅游胜地,选举落败者,竟然组织了反对党,搞起了什么红衫军、黄衫军堵飞机场了。所以说,再好的制度。还是要人去遵守才会发挥效果,万事开头难啊!

当然。汝宁军形成这样的三权分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他们也结合了明朝当时的情况,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三权分立,但不管怎么样,万里长征总是迈出了第一步了。

而这样重大的政治体制变革,竟然只是源自于吴世恭的怕麻烦。如果他现在知道将来会如何变革的话,真不知道是该大笑三声还是大哭一场呢。

可吴世恭为什么会大哭呢?文后也会详述到的。

崇祯十年七月二十一日。信阳。

“民团的人都到了吗?”薛勇问道。

“已经来了两个团,五天后从大营那里再过来两个。附近也没有大股贼军,信阳大营应该无碍。”钱绮答道。

“那好!出发!”

早已列队完毕的三个军团和一个陆战团,逐渐地改变成为行军队列。他们不断地蔓延。直到变成了天边的一个个黑点。队列两旁,传令兵在来回穿梭着,而部队的周围,也有着一队队的侦骑在各自行动。

“冈军团长,工匠们也都准备好了吗?”薛勇又问道。

“报告薛统领!都集合完毕!我们陆战团也护卫好了他们。请大人放心!”就是骑在马上,冈萨雷斯也是挺直了腰杆,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作为一名外籍军官,冈萨雷斯他们向来很遵守汝宁军的军规,就是想完全融入这个集体。

“那我们也走吧!”见到自己的部队已经走的差不多了,薛勇终于纵马出发了。

这次蛟击镇的首个目的地就是黄冈县,汝宁军水师的船只已经在那里的水面上等候着呢。而带上的那些工匠将在那里修造码头、改装船只。他们要把火炮装到水师的那些船上去。

因为将进入湖广、江南地区作战,蛟击镇将主要依靠船运,所以他们的装备比较轻型,马匹和重炮的数量也不多,为了加强他们的力量,吴世恭特意调拨了十门三磅的火炮加强了这个镇。这也是蛟击镇这个名字的由来。

漫长的行军十分枯燥,所以这些军官也就闲聊了起来。

“这次我们倒没有赶上大小姐的婚事啊!”薛勇笑着说道。

“小辛子倒是好命!当时的他还流着鼻涕跟着我们跑呢!”钱绮也“啧啧”羡慕道。

“你还别不服气,当时我看到他一直围着大小姐转,就知道那小子天生就是个情种!”薛勇的话立刻让军官们爆笑了起来。

“也是老指挥教得好,当时这么一个小屁孩,一板一眼地在雪地上练功夫,我们汝宁军中,有这么扎实功夫的也没几个。”钱绮也笑着说道。

“那倒也是。主要也是小辛子争气。不过小钱你也不错,儿子也是虎头虎脑的,功课也抓得挺紧吧!想办法托杨家的一下,定个娃娃亲,反正姑爷的女儿也不少。我看那个卡夫人的女儿就不错,长得和冈军团长差不多。”薛勇的话又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冈萨雷斯听到了薛勇拿他开刷,也笑着说道:“卡蕾利女男爵可是我们那里最漂亮的玫瑰花,连法兰西的姑娘都比不上呢。钱军团长可要抓紧了啊!”

可是钱绮却是若有所思,心动了一下。不过他很快就清醒了过来,见到了那些军官都把矛头指向了自己,也回敬道:“薛统领的儿子也不错啊!难道你就不考虑吗?”

“他们不行了。年岁也大,学行伍已经太晚了。”薛勇因为年纪较大,所以他的两个儿子已经快成年,所以想到这事就有些惋惜。

“听说他们在钱庄学习呢,以后出来,不是一个掌柜,也可以到地方上成为一名官员。不错了。”钱绮安慰道。

“再怎么说,也要他们的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