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疯狂 >

第390章

明末疯狂-第390章

小说: 明末疯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赵德功的官职还低一些,所以吴世恭准备给其一些军功,把他超拔到游击以上,这样一来,如果再利用银子和关系在官场上活动一下,说不定能让赵德功成为南阳的掌军武官。

第七百零五章首锋营

当然,推赵德功上位也是吴世恭他们的一厢情愿。按照道理,朝廷也没这么容易放弃南阳这块香馍馍。其他不说,光说李禄留下的四千多兵丁和六千战兵兵额的粮饷,这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

所以吴世恭现在就做着两手准备。如果能推赵德功上位那是最好,否则的话,也让周巡早日把李禄留下的四千多兵丁编入汝宁军,最多也只是给朝廷留下一个空架子。

虽然推赵德功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吴世恭他们还是要做好准备。把赵德功位置推得高一些又没有什么坏处,起码可以和赵铭这些归德卫的卫所武官关系再紧密一些。再说,不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会成功呢?

当然,推管推,给不给赵德功实权却掌握在吴世恭的手中。这就要看赵德功以后的表现了。如果他能够融入汝宁军这个团体中,吴世恭是会给他一些实权的。否则的话,就让他安心做个傀儡吧!

可是赵德功听了吴世恭的话却相当高兴。他来到汝宁,本以为是按照自己父亲的安排来镀镀金的。可是现在立刻受到了重用,如果再能进入到汝宁军的核心,那更是梦寐以求。于是赵德功十分恭谨地行礼道:“末将谨遵总兵大人的安排,末将必不负大人所托!”

吴世恭微微一笑,客气道:“别拘礼。本官刚到归德承蒙老将主照顾,正无以回报。你又与本官同出一门。平日里就称呼本官‘兄弟’即可。”

赵德功连忙再次行礼,语气是更加恭谨:“既然末将来此,就是大人的属下,理应遵循上下尊卑。绝不敢在军中失礼。大人敬请包涵。”

在试探以后,吴世恭也很满意赵德功的态度。他笑着点点头。也不再说话,领先向着汝宁军大营走去。

就在此时,一个营的汝宁军正好外出拉练,见那个营的兵丁即将与自己的队伍碰面,吴世恭一拨马头,避让到路旁让那个营的兵丁先行。

迟明见吴世恭作此表示,立刻挥手示意让也已经避让的那个营兵丁先行,于是那个营的兵丁在军官们的号令下,一一路过了吴世恭的队伍。在经过吴世恭身边的时候,那些军官和兵丁还纷纷向吴世恭行着军礼。

直到整支部队过去。身后的赵德功才小声地问道:“大人!为何此军服饰有异于他军呢?”

吴世恭沉默了一会儿才沉声道:“都是遗族子弟。专门成的一营。”

这个营的兵丁服饰迥异与汝宁军的常规军服,颜色都是洁白。之所以会穿如此颜色的衣服,因为这些兵丁都在为家人服丧。

这个营的兵丁都是血岭战役烈士的家人组成,而且全部是自愿报名加入。吴世恭就把他们单独编成了一个营,并编入到自己的亲兵队。而且亲自授予军旗并命名为“首锋营”。吴世恭还承诺:这个营可以在条件允许下,获得军人的最高荣誉——在战斗中率先冲锋。

……

崇祯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均州城西三十里。王光恩大营中。

“王大哥!俺们在此处也安定了一年多,这风雨奔波的苦日子总算不需再受了。可现在八大王和曹操又来信相邀,俺们向来同为一体,何去何从,大哥您就拿个主意吧!”一位农民军的首领对王光恩说道。

“承蒙弟兄们看重,我就说句心里话。咱们当年造反。求得无非是温饱。可招安以来,此处地方亏待过咱们吗?手下的儿郎们不用说,都安居乐业,地方上的犒劳也不断。咱们在座的有些弟兄甚至与本地大户人家都结了亲。这做人要讲良心。再祸害这里,反正我老王看不过眼。再说,八大王和曹操又反,跟着他们反也只是吃些残羹冷炙。如果咱们不反,朝廷反而会更加看重咱们,从前途来看,还是不反为好。众位兄弟意下如何?”王光恩说道。

这从利益一分析,在座的农民军首领也都有些意动。可有位首领犹豫了一会儿,又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八大王和曹操毕竟身为盟主,如不听其令,万一他们记恨于心,俺们连回缓的余地都没有了。”

那些农民军的首领,大多数都是骑墙派,虽然这时候他们不想再反,可他们也不想得罪张献忠和罗汝才。再说,虽然农民军一直分为各营,可李自成、张献忠和罗汝才经常成为盟主,统一指挥各营农民军,所以这时候有些首领就深惧于张、罗二人的积威。

可听了这话,王光恩“腾”地一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大声鼓动道:“大丈夫各立门户,今献忠反,吾辈亦反,是出其裤下,吾不为也。”

见领头的王光恩有着如此决心,其他的那些首领也不再犹豫,他们发出了一连窜的“行!”、“中!”。接着王光恩、王国宁,惠登相、常国安、杨友贤等各营首领当场咬破手指,歃血定盟,并上书熊文灿表明他们的坚定立场,并请求朝廷“分顺逆”,主动向朝廷求战。

等到那些农民军首领激动完毕、各自回营,王光恩回到了自己宅子里的书房中,那里正有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在悠闲地品茶呢。

见到王光恩的进来,那名中年文士放下了茶杯,也未站起身,微笑着问道:“王大人!今日商议结果如何?”

“不负所托!”王光恩也未责怪那中年文士失礼,他笑着在一旁的椅子坐下,举手就为自己也倒了一杯茶,一口饮下。

那中年文士正是汝宁军军情局密探林宇飞,他这次又带着商队来到了均州,来说服王光恩他们不要与张、罗二人同流合污。

饮完茶以后,王光恩急切地问道:“林先生,您所答应的事……?”

林宇飞微笑道:“王大人报上的是三万二千人,反正你们五营到底有多少人,咱俩也心中有数。在下也不愿做恶人,就以三万两千为数,一人一两银子,折算成兵器、粮草、盔甲等,你报个数目,我们马上运来。”

王光恩立刻大喜道:“林先生真是爽快!”

第七百零六章总战略

林宇飞和王光恩又交谈了几句,林宇飞就准备告辞。可就在这时候,王光恩却叫住了林宇飞,在为难了一会儿以后,他开口问道:“林先生!闯踏天在吴大帅那里可好?”

这问话一下子把林宇飞给逗乐了。林宇飞已经等了很久,就等着王光恩问这话呢。

王光恩问这话,当然不是与闯踏天刘国能造反情深,他主要问的就是:吴世恭是否能接纳王光恩他们。为了接纳他们,吴世恭又愿意开出什么条件?

当然,林宇飞心中也很明白:王光恩不是现在就要投靠吴世恭,他还在比较着各方的条件呢。他可以投靠朝廷,甚至可以再投靠张、罗等再反农民军,但是吴世恭的条件最优厚的话,他也可以来投靠汝宁军。而且这种投靠是十分三心二意,王光恩随时可以随着时局的不同转换门庭,绝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的。

然而林宇飞来到了均州,安抚、收买王光恩他们,肯定不是为了为大明朝的安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现在的汝宁军很重视王光恩他们,再说的准确一点,就是很重视均州这个战略要地。而这一切,正是与汝宁军的总战略有关。

此次吴世恭回到汝宁,一解决了财政问题以后,立刻召集了汝宁军最核心的文武,召开了一次绝密会议。而在会议上,他们制定了一份汝宁军的总战略。而这一总战略的最终目标就是——夺取天下。

形势已经逼迫得汝宁军不得不如此做了。大肆的借款、巨量的借款,那就是一柄双刃剑,这事即解决了汝宁军目前的财政危机,但又在将来会把汝宁军逼迫到了悬崖边上。

如果汝宁军不能够在五年内夺取足够的土地,到时候的财政将会立即崩溃,而没有了钱。汝宁军这个团体也将立刻土崩瓦解。当然,到时候汝宁军也可以选择欠债不还,可是这样的话,将会把亲汝宁军的势力、偏向于汝宁军的势力和投资给汝宁军的中立势力全部得罪光,而面对这么众多势力的反噬,这解决难度还不如去直接造反呢。

可汝宁军驻防管辖的只有汝宁、归德两府,其中可利用的土地已经在这些年全部被汝宁军开发殆尽。甚至在开封府、南阳府、汝州和湖广等地,汝宁军也打着擦边球把土地占有到了极限。而现在也已经到达了朝廷能够容忍的极限了,如果汝宁军再跨越一步,肯定会引起朝廷极大的警惕。甚至会直接把汝宁军定性为造反。所以现在汝宁军的行为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还有一点,就是此次勤王中,汝宁军的伤亡太过巨大,之后回汝宁的爆兵,也爆发出一个极大的危机。那就是——汝宁军的人力资源已经严重不足,已经开始影响到汝宁军的正常生产和经营了。

按照常理来说。每百万人供养一万军。那是比较健康的,可以在财力和后备兵源上源源不断地补充军队。可是汝宁军直接控制的人口才六十几万,加上汝宁、归德地方的近百万百姓,却要供养汝宁军的七万军队,这还没算内务司、垦荒商行护卫、半脱产的护路队和护矿队等准军事化部队近二万。而且现在的汝宁军还在不断地进行扩军,由此可见此时汝宁军的人力是多么紧张了。

因此。汝宁军总战略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抢人抢地。

而在明白了这一切以后,就可以理解汝宁军今后的行动了。

首先汝宁军将全军退缩,缩回自己的两府两县(南阳府),除了南阳府城、汝州城、黄冈等战略要地和汝宁军在战略点上设置的一些作为堡垒的屯田庄子以外。其他的地方将全部放弃,甚至放弃一些汝宁军已经占有的屯田也在所不惜。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让造反的农民军畅通无阻。让农民军可以绕过汝州城进入河南腹地;让农民军可以通过南阳府横行南北;让农民军可以过汉江进入湖广、南直隶,甚至有大别山可以休养生息。

这样一来,没有汝宁军保护的这些地区肯定是处处烽火,而农民军也肯定会再次声势浩大起来。

而汝宁军将会尾随着农民军的流窜进行若即若离的追击,先顺势占有一个个战略点。而朝廷也只能对汝宁军的此种行为捏着鼻子认了,毕竟汝宁军是在执行着剿匪。

随着一个个战略点的铺设完成,之后用五到十年,由点至线,再由线至面,在悄无声息中把汝宁军占有的地盘完全扩散开,并抢夺大量的人口、再训练几万强军,让汝宁军的军事实力膨胀到极点。

而这一阶段的军事行动则无预定了,任何行动都要随着外界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一句话:在掌握总原则的基础上,随机应变。

而当汝宁军准备完毕以后,将立刻展开全面争夺天下的军事行动。吴世恭将集中全军,随便找个藩王作为傀儡和旗帜,用“清君侧”的名义直击北京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更换皇位的过程。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什么持九锡、封王、最后禅让,反正就是按照曹操老师教的方法去做,最后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

与此同时,汝宁军也将修整山海关和长城沿线的防线,先在与满清的作战中采取守势,并且动用大部分的主力逐一平定关内的各个地区。然后整合整个关内的力量,组建、训练出一支数量庞大的精锐之师,之后出关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扫平辽东的满清政权。

因此,现在正是汝宁军铺设战略点的初始,而均州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点,就是汝宁军的首要目标。

均州处在鄂、豫、陕、川四省交汇之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只要在此处有着一支大军,汝宁军将很方便的进入赤地千里的陕西、四川去抢夺土地。而且,因为此处的战乱沿经多年,难民、灾民的数量也极其庞大,所以也可以很容易地收拢大批人口,所以汝宁军是绝对不会放过此地的。

ps:感谢朋友们的订阅、打赏和投票。

很汗颜,这月描写了激情的一战,之后却激情地病了。没想到朋友们还是抬爱,让本书的月票创造了一个新高。让我是愧对、心虚。重礼再次感谢!

第七百零七章罗猴山惨败

而在这时候,王光恩还以为自己是相当重要。确实,有着二万多人,可以凑出五千以上人马的五营农民军也不算是一股很小的势力,可是汝宁军看中的是均州这个地盘。有王光恩他们投靠最好,否则的话,汝宁军也不惜把他们剿灭,强行去占有这块地盘。

再说,其实一直以来,汝宁军对于投靠自己的对象的要求是很严的。如果是盟友倒也罢了,但只要投诚、投靠,汝宁军绝对会把队伍打散、重编,将领也会定期轮换,并且掌握绝对的控制权。在吴世恭的眼中,是绝对不会容忍自己手下的部队处于半独立状态的。

因此,对于王光恩的提问,林宇飞的回答就相当硬气、相当傲气:“刘大人托在下带来的信,王大人肯定已看过。信中所写属不属实,王大人也可派人打听,在下不需多言。也无需隐瞒,我家大人是欣赏王大人的,可走什么路?王大人还需自己拿个主意。”

“关于我家大人的传言,王大人肯定听过许多,可王大人仔细回想一下:有我家大人亏待属下的传闻吗?有脱离我们汝宁军自立门户的吗?为何如此?其实看看闯踏天刘大人就可知。从明里看,加入我们汝宁军是没有你们以前过得逍遥,可能俸禄、花红也没有你们夺来的钱财多,可你们那些钱财算什么?都是过路钱财,一转眼,就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哪里有在汝宁军安稳呢?”

“而且你们都是一时痛快,生生死死都不知明日怎样,而在我们汝宁军却是保个几代富贵。并且现在刘大人依然带兵,虽然沙场鏖战必不可免,可他和他以前的弟兄当过死兵吗?受过冷眼吗?都没有!我家大人讲究的就是一视同仁。”

“在下也心直口快。不想隐瞒什么。咱们以前的事,你也别想得太多,就把它们当生意,我们汝宁军也不会多要求王大人做些什么。至于以后,王大人该走何路反正可自择。但丑话说在前头,如要投诚,就按我们汝宁军的规矩做,也别再三心二意。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