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楼折钗记 >

第84章

红楼折钗记-第84章

小说: 红楼折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拐骗的勾当!故而,这一次祖宗忌辰,元春和贾芸一同启奏皇帝,商借这太清观道场一用。
    “罗天大瞧现已备下,诸位请进吧!”
    元春也从正殿中迎接出来,稽首为礼,队伍中贾芸细细看去,数月不见,如今的元春一袭月牙白色的宽大道袍,乌黑的头发被冲合巾高高挽起,中间还插着一支点蓝的金菩。面上不施一毫脂粉,却越发显得眉目如钩,唇红肤白,这份绝世姿容。又衬托着观里飘飘扬扬的烟火和阵阵梵音木鱼,直恍如月界仙子,踏波龙女下世一般。
    “礼敬诚心  ”
    为首的贾政大喝一声,荣国府上下人等尽都屏息宁气,在元春的带领下,以贾母为首,恭恭敬敬的叩拜而进,早已准备好的乐队蔡鼓齐鸣。和尚道士各自唱经,整个太清观道场中,咖唯呀呀便做好了起来。
    至午时,打瞧之事已毕,元春张罗着将贾母、邪、王二夫人以及各位小姐迎进后堂看茶,又说起朝廷刚刚拨下一批商周古鼎,陈列于武经阁内,那贾赦等听了,便要去看。贾涟贾综等本就寂实难耐,早已借口离去,宝玉、贾兰又向来是跟着女孩子跑的,贾政见机偷偷地朝贾芸使个眼色,佯装说道:
    “久闻太清观后梅林灿烂,如今冬去春来,正有残景可观。芸哥儿可愿随我一同前往赏玩。”
    “正有此意!”
    贾芸答应一声,随同贾政辞了贾赦诸人,绕过前后三重殿,到了一片梅花林中,片刻之后。但闻一阵玉诀叩击之声,元春带着心腹丫头抱琴终于出现在了眼前。
    “元妃娘娘    ”
    贾政和贾芸两个。双双行礼,元春早命抱琴搀起,三人在林间的一座小亭子中坐定。
    “娘娘笺上所说平安州造反和陛下御驾亲征之事,可是确凿无疑?”
    贾芸不等元春开口,便首先询问道,
    “为何我在翰林院中竟没有听到一点儿的风声?”
    元春点头道:
    “此事乃是太后亲谕本宫,绝无虚辞,至于翰林院中风声不透,也是皇帝怕臣子们上书反对,故特意命人压着,待密诏的京畿八镇兵马都监进京之日,才会大白朝廷,到时候。便由不得他们阻拦。”
    “太后亲谕?”
    贾芸闻言,大吃一惊,他实在没有想到,元春的消息来源,竟是直接来自太后!而更没有想到的是。此番皇帝竟下了如此决意,刻意隐瞒众臣消息。定要亲自领兵上阵不可!在背后的那个暗中撺掇之人,还真是完全捏准了他的命脉了,
    “娘娘可知道,究竟是什么人鼓惑陛下御驾亲征?”
    “据说平安州的八百里加急奏本上来后,朝中沸沸扬扬,说什么的都有,不过力主陛下亲征的势力最大。包括了南安、西宁、北静三位王爷。还有兵部、吏部和户部的多位尚书和侍郎大人,甚至还有不少皇子。也请缨随驾出征。”
    “呵,万众一心啊。”
    贾芸冷笑一声,这些人绝不会不知道历史上的那些斑斑教,他们之所以如此叫嚣,若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也多半只是为了捞些军功以为晋升之资罢了。
    “陛下早已被他们说动了心思。势要效法先祖,建立赫赫武功,名标青史汗简,又怕朝中有人反对,故而才想出这么一招拖延之策,那些反对亲征之人,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还以为皇帝必将纳谏罢兵呢。”
    元春继续说道,
    “只是他们不知道,一待时机将至。大军便要出发,如今禁卫九营。也在暗中调度。芸哥儿回去问问蔷儿便能知晓一些端倪。”
    贾芸想了异刻。又抬头问道,
    “那太后传出这些消息,却是上意为何?”
    元春道:
    “自然是希望芸哥儿能阻止陛下出征!太后说了,平安州之事,不过是疥癣之患,天兵一到,势必冰消瓦解,到是朝中近日来波澜诡诱。才是心腹要害,她怕皇帝一旦离京。祸起萧墙,不可收拾!”    “朝中?难道朝中也有暗流涌动?!义忠亲王不是已经被圈禁起来。还有谁能撼动陛下的帝位不成?”
    贾芸皱着眉头思忖片刻,说道,
    “莫不是怕诸皇子乘乱夺嫡?”
    元春道:
    “皇子间事,早已是摆上明面的事情,太后怕的是背后还有人在作祟!”
    “背后之人?”
    贾芸越发疑惑不解,这些东西,可都是原著中从没有涉及的宫闱秘闻。即便他读了几十遍几百遍的红楼,也猜不透那幕后究竟还隐藏着何人?虽然自从贾赦回家之后,他总感觉隐隐的有些不对,可是真要抽丝录茧找出其中的脉络,此时的贾芸却是全无头绪。
    “到底会是谁呢?”
    贾芸低着头喃喃自语。而就在这个时候,位于京城南面铁帽子胡同的北静王府,十几个黑衣蒙面的刺客,正恭恭敬敬的朝着北静王水溶下跪告辞,年轻俊秀的水王爷脸上。没有了往日里如沐春风般的和蔼微笑。只有满面的肃杀冰寒之意和令人战栗的暴戾之气。
    “去吧,事成之后,必有重赏!”





    第四卷 梨园待诏 第四卷 梨园待诏 第一百五十五章 警幻仙姑妙玉
     更新时间:2010…9…16 0:52:41 本章字数:3398

    刀今的贾芸,早凡是栊翠庵中的常定            虽然耽于家族和朝廷里的众多繁琐事务,廊上二爷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吟风弄月的帮闲文人,可是。每当闲暇有空的时候,在大观园中散步赏玩,贾芸却总会自觉不自觉的走到栊翠庵中,无论原先的心境如何的纷乱沉郁,只要看到那一带的白墙乌瓦,梅林虬枝,听到隐隐传出的木鱼梵铃,诵经礼赞,他便会感到一种由衷的宁静和安详。尤其面对着那个宜笑宜嗔的“槛外人”贾芸更是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惬意,只有他知道,在那份于世独立的高傲背后。却是一颗真正活泼而青春的心!
    “二爷来的倒巧,宝二爷也在里头呢。”
    刚刚走到庵堂门口,一个老婆子早笑着迎了出来,贾芸听说宝玉也在,倒是略吃了一惊,想也未想。便迈步而进,登堂入室,一直到了耳房门口,恰见妙玉托着一盘茶具走在前头,身后宝玉则抱着一个半胸高的青花鬼脸儿瓷坛,笑吟吟的跟在后头,听到脚步声,两人一齐回头。脸上的神色却是迥异。
    “真真是巧了,莫不是知道我刚刚儿的收买了一些子新茶,你们两个倒都闻着味道寻来了。”
    妙玉俏脸含笑,注视着两个荣府里最出色的后辈。
    “怎么他也来了,当真是扫兴的很!”
    宝玉的心中,却是万分的不快。自从铁网山之后,他的风光都被这个新晋的家主掩盖了过去,平素里那些最要好的姐姐妹妹们,宝钗已嫁做人妇,不必去说,史湘云似乎和自己生分了不少,探春当了内事管家。只是和贾芸厮混在一处商议勾当,迎春、惜春又本是不善言辞交际的,只有黛玉还是一如既往。于自己在情分上不疏反厚。
    更让他愤懑的,还有那些丫头们。之前哪个不是莺莺燕燕的围绕着自己,可是如今,老太太房里的鸳鸯、琥珀、太太房里的金钥、玉钥,还有侍书、翠缕,司棋、入画,各个都只说贾芸的好话。这也罢了,谁让人家现在是家中的执牛耳者呢。可是就连自己怡红院中的猜变丫头。也时常有意无意的说起贾芸和探春的种种措施,如何的妥帖稳善,如何的快意人心,这可实在是让贾宝玉妒火中烧了,怎么这些清白秀美的闺阁裙钗,都会对这些无聊肮脏的经济之道如此看重呢?!
    而今儿,看妙玉的这番神情,似乎对贾芸也并无厌恶鄙视之意,这外宗的小子究竟有如何的魅力,难道,真像贾涟和凤姐儿所说的那样。他会是荣国府大观园和自己美好生活的掘墓人么?!
    ,万比北
    “既来之,则安之,两位请进吧。”
    妙玉自然不明白宝玉的种种心思。笑着招呼一声,便当先走进了耳房。婆子们铺下了蒲团和茶炉,不一会儿,新茶沁人心脾的香味便弥散在这间小小的斗室之中,烟雾飘渺间。三人的面容都显得有些影影绰绰。迷离难辨。
    “好茶!”
    贾宝玉饮了一口,由衷笑赞道,
    “每次过访栊翠庵,倒是都能得一番好处,妙姑果然是神仙中人。”
    “区区些物,值得甚么!”
    妙玉谦逊一声,又复给宝玉斟上一杯。看着她手中的那只碧色茶器。却让一旁的贾芸不由想起了原著中的那一场品茶好戏,那时候,妙玉是将自己平素常用的一只绿玉斗借给了宝玉喝水,其中的暧昧钦慕之情。直是溢于言表,更妙的是,黛玉和宝钗两个竟也丝毫不以为怪,加上后来李纨命宝玉讨要梅花的那一幕,想来在大观园中,对于这两个“玉儿”之间的关系,也是多有耳闻了。
    不过,随着自己的穿越而来,这一切似乎也产生了变化,园子里并没有什么关于栊翠庵的隐秘传闻。和妙玉的多次对谈中,也几乎没有听她说起过对宝玉的好感,虽然自己曾经做过一些旁敲侧击的试探,可是妙玉似乎对于自己的未来永远充满着一种离落不定的悲观情绪,在这个瘦弱孤傲的身影背后,究竟是否隐藏着什么,贾芸并不知道。
    “宝二爷以为饮茶是世外之物、神仙生活,我却以为不然呢。”
    妙玉继续说道,
    “《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昔早先圣以身试毒,遍尝百草,医治苍生,乃是慨然入世。方有所得,至今泽被天下,若是逍遥神仙,只怕你我今日便无此口福了。”
    宝玉听得一怔,没有想到妙玉竟有如此议论,只能喏喏的说道:
    “说的是,说的是!”
    妙玉转头看了贾芸一眼,又转向宝玉道:
    “听说铁网山之后,二爷颇有些意志消沉,以我窃见,二爷本是再聪明不过的,千万人不能及,若是效法先贤,专心用世,必是大有耳为。何必鱼虽于这一所朱门深宅,整日介逍遥风月,岂不自误误人!”
    宝玉的脸色霎时间变得铁青。他再没有想到,这番妙玉相邀品茗,竟是会说出这么一番经济功名之道。若是平日,他早就拂衣而起,不顾离去,只是如今面对着的是妙玉和另一个“虎视眈眈”的贾芸,他却只能强自镇定,默然无言。
    其实,贾芸的震惊,也丝毫不弱于宝玉,他没有想到身为世外之人的妙玉,竟会专门来警醒宝玉振作,虽然原著中的妙玉口口声声的槛外槛内,高洁遗世,可是内中却是一个热心天真的普通女孩子,甚至连人前的掩饰和做作都不会,今日的这一番话。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只是,当真耳闻着从她口中娓娓道出之时,却让贾芸恍惚间想起了第五回里的那个警幻仙姑,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的时候,也是献茶品茗。歌舞寓目,想要借此警幻顽石,虽是宝玉愚钝,执迷情网,可是两厢情景,却是何其相似乃尔!
    茶会结束的并不算愉快,宝玉闷闷的离开了栊翠庵,贾芸也未便多留。告辞而去,等他们背影转出山门。妙玉方才回到耳房之内,却见隔间的禅堂中,一个青衣女子挑帘而出,朝着妙玉深深一福道:
    “多谢妙姑了。”
    妙玉微微叹息一声,对着那女子说道:
    “林丫头,你的这份心意,便与他明说何妨,何必假借外人呢”
    黛玉顺着那一阵暖暖春风,遥望墙外,喃喃说道:
    “现在若是连我也与他粗龊争吵。只怕他便要真的沉沦不复了呀!”





    第四卷 梨园待诏 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儿登门
     更新时间:2010…9…16 0:52:45 本章字数:3982

    到雪芹轩的贾芸。将栊翠庵中的幕细细的说与宝锁 为妙玉的这番苦心嗟叹不已,一边更为她此次愿意出头说项而深感纳罕,旁边的宝钗抿着嘴一笑道:
    “这哪里是妙玉的主意,只怕背后定是颦丫头在主使吧。”
    “林警玉?”
    贾芸闻毛  吃了一惊,连忙问道,
    “你是说今儿乃是林姑娘央托妙玉来劝导宝玉的?可是以林姑娘的脾气,怎么会说出这一番话来,他们两个不是”
    “不是从来都一副心肠,最看不起这些人情世故,经济练达是不是?”
    宝钗笑着接过贾芸的话头,贾芸老老实实的点点头,想起后世里那些看红楼,论红楼的,无不以为宝黛二人乃是封建社会的叛逆同道。就连原著中的宝玉,也曾当着湘云的面,说过“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的论断,可是早间妙玉所说。却正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正统思想,若说是黛玉教授,实在令人不可想象。
    “其实,林丫头是个最聪明不过 ”
    宝钗却继续说道,
    “自小便失估寄居他乡,人情冷暖,世事变化。那一桩逃得了她的眼睛,尤其在贾府这么一个是非之地。分毫也错误不得,怎么可能像宝二爷一样,浑然不觉,得过且过。这些年来,两人虽是情根深种。可是林丫头哪里能放心的下。眼见老太太还在的时候,短不了他们的好处,可是万一老太太闭眼去了。却让她依靠谁去,宝二爷的脾气咱们都知道,别说外头,就是家里有几个人是真正怕他,服他,信他的?!尤其现在府里又是你在当家,世袭的爵禄官位也不见得就一定落在宝玉头上,他们今后的日子更是失了指望,你说林丫头能不急着要振作宝玉,为两人的将来打算么?!”
    宝钗的一席话。让贾芸有些幡然洞明的感觉。
    不错,林黛玉不是贾宝玉,对于现实的残酷,她从小便深有领会,即便对于为官交际之道深恶痛绝,不屑一顾,可是为生计计,她也一定需要宝玉能为她努力支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难怪,难办  ”
    贾芸喃喃自语。渭然长叹一声,正待说话,却听得外头小红急匆匆的进来禀报道:
    “二爷,门房通传,外头有一个姓方的翰林和柳家姐姐两个前来府里拜访!”
    “五儿!”
    贾芸从椅子上霍然而起,满脸的惊疑不定,他再没有想到,那个总是躲着自己的五儿,那个令他始终难以忘怀的五儿,那个被林之孝称为“天意”的五儿,却会在今时今日,过府登门!
    “快,你去请他们进来吧。”
    ,  万比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