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旧家燕子傍谁飞 >

第150章

旧家燕子傍谁飞-第150章

小说: 旧家燕子傍谁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回回商人也是一愣,紧接着以手抚胸,行礼道:“阔阔老爷,您来啦!”

    那名叫阔阔老爷的蒙古贵族打了个哈哈,让他免礼,接着道:“今儿进了有十匹马没有?派人都牵到我府上,我要赛马用!价格么还按照以前的给,怎么样?快点,快点!”

    那回回商人面露难色,指着赵孟清道:“可是,这几位汉商……”

    阔阔老爷这才注意到赵孟清一行人的存在,微微皱起眉头。

    奉书不愿多生事端,赶紧上前一步,微微躬身,用蒙古话问了声安。

    阔阔老爷却一下子火了,朝那商人大叫道:“你把马卖给这些蛮子?收钱了没有?”

    那商人连连鞠躬,道:“还没收钱,可是已经握手成交了……”

    回商习俗,买卖双方一旦握手,便是交易达成,再无反悔的余地。市场上回商居多,这便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可那阔阔老爷显然不吃这一套,哼了一声,道:“没收钱,就是还没卖!你们几个蛮子胆子长在肚子外面,敢抢我们蒙古人看上的东西!快滚罢!否则有你们好受的!”说毕,便吩咐手下,去牵那几匹良马。

    那回商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是,也不敢拒绝,也不敢帮忙一块牵马,只是看着赵孟清和奉书,脸上露出抱歉的神色,搓着双手。

    赵孟清听他语气不逊,摆明了看轻汉人,气得脸上扬起一小片红晕,小声道:“真是欺人太甚!”

    那阔阔老爷却是懂汉话的,立刻沉下脸,道:“你说什么?谁欺人太甚?”

    赵孟清微微一惊,随即心平气和说:“凡是要讲个先来后到,这一批马是我们早就看好了的,已经跟主人家商定了价格,也已经握手成交,改不得了。贵人要想寻马,还请到别的摊位去吧。”

    他话没说完,奉书就在旁边急得拉他衣袖,小声说:“行了!哪有这么跟蒙古人说话的!”

    赵孟清却还没意识到,自己的语气虽然还算不卑不亢,但出自汉人平民之口,说话对象又是蒙古贵族,立刻就显得无礼之至。他话刚说完,阔阔老爷身后的五六个从人就轰然大怒,七嘴八舌地喊道:“这蛮子傲得可以!”“知不知道我们老爷是大都城里的什么人?万安寺周边八亩地的宅子,你做梦也高攀不起!居然还敢这种语气对老爷说话,嫌舌头生得太长吗?”“教训他!教训他!”

    赵孟清急道:“我们是平民商户,又不是奴婢,怎么不能……”

    阔阔老爷冷冷道:“哼,平民商户就敢这样撒野了?几个汉人,不好好在家种地,经什么商?还一下子买这么多马,我看多半有问题!”转头吩咐一个随从,“把负责这个市场的巡查都头叫来!好好查一查!我就不信这几个人是正经良民!”

    赵孟清一下子住了口,和阿金交换了一个惊疑的目光。奉书也立刻心知不妙。阔阔老爷的本意,只不过是想叫人来教训教训这几个不识好歹的汉商,让他们认清谁才是这市场上的主人。只要和巡查都头发个话,随便编几个罪名,把他们关上十天半月,看他们还敢不敢这么倨傲地对蒙古人说话。

    可是以奉书他们的真实身份,哪能就这样任人盘查?奉书见阔阔老爷的一个随从已经大声领命,幸灾乐祸地去找人了,心中一急,就像把那随从拦下来。随即想到,这样一来,更坐实了自己一行人心里有鬼,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动。

    那回商愁眉苦脸地道:“老爷您看,几个不懂事的汉人,也犯不着您为了他们生气,咱们还是……”

    阔阔老爷笑道:“是啦,差点忘了你的马。牵到我府上的马厩里吧!改日我再派人来付钱。”

    赵孟清见他轻描淡写地买走了马,心中犹自不忿,刚要开口说话,奉书赶紧轻声说:“好了,马不要了,快走吧,别让他真的找来蒙古兵……”

    说毕用力推着他腰,朝阿金连使眼色,便要离开。可是却被阔阔老爷身边的好几个随从拦住了。他们有的笑,有的骂,纷纷道:“敢对老爷出言不逊,就要这么溜了?想得美!等着!谁也别放他们走!”

    正僵持间,只听得大路上马蹄声响,先前跑走的那个随从已经领来了一个骑兵巡逻小队,为首的军官在马上侧过身,和阔阔老爷大声问好,紧接着用马鞭指了指赵孟清,扬起下巴,问道:“就是这几个蛮子?”

    周围已经聚了十几个看热闹的各路商人。阔阔老爷懒洋洋地朝那军官回了个礼,笑道:“这几个人倒是识货的,看上了纳速剌丁的马,可惜就是太过嚣张,真把自己当主子了,哪像本分的商人?老兄可得好好查查,他们的本钱是不是偷来抢来的!嘿嘿,这年头,老实汉人越来越少喽,我看这些人,哼哼,多半有问题。”

    那军官听罢,一双眼睛狐疑地看了看阿金,又看了看赵孟清,最后目光落在奉书身上,转了两转,冷笑道:“汉人都长得差不多,没一副老实面孔。这小妞么,抛头露面的,看起来也不像良家,跟我说说,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

    阿金听他这么一说,当下脸色一白,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奉书却一下子听出了那个军官的弦外之音,赶紧压低声音道:“拿钱,拿钱!破财消灾!先拿一百两试试!”

    可是终究说晚了一拍。那军官看到阿金突然紧张起来的动作,眼睛微微眯了一眯,露出了真真切切的怀疑神色。

    奉书心中飞快地盘算,是任他盘问,抵死不认,还是背水一战,设法逃走?马市四周倒是空旷的草地,不适合走路,倒十分适合跑马,也许可以抢到几匹马跑掉……不过,眼前的军官和他身后的骑兵小队,胯‘下的马都是顶尖的品种,比这市场上卖的任何一匹都出色……

    她和赵孟清交换了一下眼色,正要商议,忽然听到远处有人大声喊了起来:“不好啦,走水啦!快来人啊!”

    在场的人都是一惊,转头一看,只见市场东北角的官办马厩处黑烟滚滚,隐约夹杂着噼噼啪啪的声音,竟是囤积的草料不知怎的烧了起来。马嘶声响成一片,一匹惊马挣脱缰绳,没头没脑地在人群里横冲直撞,一阵惊叫声过后,马厩前面立刻呼啦闪出一大片地方来。

    其它的马也跟着不安起来。有人在大叫:“我的马!”有人却在叫:“喂,我的钱!我的钱!”夹杂着“绳子!”“水桶!”还有各种南腔北调的咒骂和呼救,纷纷扰扰,乱成一团。

    烟熏火燎的味道即刻传遍了整个市场。那巡逻军官听到叫声,愣了片刻,随即“啪”的一声,扬起鞭子虚挥一记,叫道:“一群笨蛋!快去救火!闲杂人等退下!别挤!浑水摸鱼的,一律法办!”

    他胯‘下的马已经开始不听话。他用力提着缰绳,拨转马头,朝着那乱象奔过去了。身后的巡逻小队里,有一多半人跳下马,高声吆喝着,开始维持秩序,像赶羊群一样把惊慌失措的人群赶开。

    卖马的纳速剌丁面如土色,喃喃道:“阔阔老爷,小的得去救一下我的马……您定的马,有十三匹都在那边马厩里……”

    纳速剌丁惦记着马,见对方并没有表态,把手头的生意交给一个小厮,飞一般地离开了。

    阔阔老爷和其余的随从也被这突发事件惊到了,左右看着,不知所措。其中一个机灵的随从赶紧说:“快保护老爷回府啊!愣着干什么!”

    奉书赶紧拉一拉赵孟清,低声道:“还等什么?咱们也趁乱走!”

    作者有话要说:  赵孟清  发表朋友圈

    昨天转发的锦鲤好管用,今天又是好运气,接着转o(*≧▽≦)ツ ~

    ‘

    小剧场继续报名~~

 第201章 0142

    ·天地垂日月,斯人未云亡·

    马市里草料充沛,那场火燃了足足两个时辰,才被渐次扑灭。奉书一行人早就溜出市场的范围,在南城郊外找了个毫不起眼的小客店歇了。

    直到三天后,他们才小心翼翼地出门,来到另一个规模小些的市场,分批买下了需要的马匹。这次事情办得很顺利,没有节外生枝。

    三人在客店里闲话,都说这一路上真是福星高照,既没让小人出卖了去,也没让蒙古长官稀里糊涂地关小黑屋。可是事不过三,难说以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运气。必须要吃一堑长一智,格外留神小心。

    奉书却隐隐的有些别的念头。以往的冒险、亡命经历告诉她,事情太巧合、太顺利了,往往是有些运气以外的原因。有时候,并不是好事。

    但她也没有精力细想这些事。随身带的那些药已经快要告罄了,近几日消耗得尤其多。要不是这些提神兴奋的药物,她真担心自己哪天会一睡不醒,或是睡梦中忘了呼吸。然而这些药有时也让她莫名其妙地难受,觉得心脏好像不是自己的。

    夜里的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怪。有一天,她梦见了上都草原上的那一场盛大宴会,篝火冲天,几千人围着火堆载歌载舞。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泻而下,那火堆一下子被浇熄了大半。几百个男女奴隶拼命往火堆里扔柴火、泼油,可那火焰终究是慢慢地弱了下去,最后闪了一闪,一片黑暗。

    她不常照镜子,然而她知道自己的容颜一定憔悴得可以。赵孟清终于也注意到了,问她:“你这几天好像瘦了……是不是没睡好觉?是不是水土不服?”

    奉书随便编了个理由搪塞过去。她曾经生出冲动,把自己的健康状况对他如实告知。但那又有什么用呢?她几乎可以预料到他的反应。他会首先不信,说这不过是她的错觉。她只有和盘托出已经悄悄看过十几个大夫,每个人都已经给她判了死刑——那样的话,也不过是多赚得几句安慰。他大概会暂停一切进行中的计划,带着她继续徒劳地寻医问药,直到哪一天,那堆篝火彻底熄灭为止。

    与其这样,不如装作若无其事,干他一票大的,作为送给自己的临别礼物。

    不过,在彻底离开之前,还有最后一样牵挂。

    他们从南边的关厢集市接近大都城。顺承门外的柴市口,是三年前文天祥去世的地方。后来杜浒对她说,当时时间紧迫,他和在场的南人一道,将遗体草草收殓在大路边一个废弃民宅的空院子里,为他日归骨便路。

    现在,那里重新成为了一片热闹的集市,十字路口人来人往,牛车、驴车、马车辘辘驶过,混杂着木材和牲畜粪便的气味,完全看不出任何不寻常的痕迹。

    奉书驻足远望,心里好像被绞碎似的难受。她一下子回想起了那个她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子,她仿佛看到了三年前那个无助的小女孩,一边哭,一边跑,小小的透明的身子穿过自己现在的身体,挤开人群,然后扑通摔倒在地上,又爬起来,膝盖已经磕得破了。

    回大都看看父亲的念头,在奉书心里从未消失过。只不过当时她和杜浒都在被官府追捕,一路仓皇南逃,再后来的两年里,海捕文书也从来没停过。她也从来不敢接近大都城周围二十里之内。

    直到最近,真金太子逝世,皇帝悲恸之余,下诏大赦天下,为死去的太子积累功德,官府对通缉犯的追捕才慢慢松了下来,她回到中原之后,也一下子觉得安全了许多。

    她悄悄擦了擦眼泪,竭力回复冷静的语气,对两个同伴说:“先父葬在这里,我这个做女儿的不孝,这几年一直没来陪过他……赵大哥,阿金,我拜托你们一件事。要是……要是这一次我不能全身而退,要是咱们中有谁能平平安安地逃出城去,还烦请你们……把他送回江西去,就当是为我完成一个心愿了,可以吗?”

    她觉得,父亲应该也不喜欢这个又脏、又乱、又冷的地方。他肯定是想回到家乡的吧。虽然现在的家乡,已经不知道成了什么样子。

    赵孟清拍拍她的肩膀,道:“怎么突然说起丧气话了?咱们几个一定都能全身而退……”

    奉书忙道:“我是说万一!未雨绸缪一下不成吗?到时……”

    赵孟清苦笑道:“好,好,万一你有什么不测,你要做什么,我都替你做。行了吧?”顿了顿,又正色道:“你放心,文丞相在我心里就像是神明一样。能为他做什么事情,我都是求之不得。他到底葬在哪儿?我们先去给他磕个头吧。”

    奉书点点头,凭着记忆中的画面和杜浒的描述,沿着街边慢慢寻找着。上一次站在这里时,四周还是一片寂静,漂浮着无数人的窃窃私语,整个街道有序划一,两旁守着不知多少官兵。而现在。四周满是南腔北调的吆喝声,一辆驴车撞到了另一辆,两个商户在互相吵架,乱成一团。她忽然觉得有些恍惚了,弄不清哪个才是真实的世界。

    记忆忽然中断了。左近似乎盖起了些新的房屋,种上了几棵小树。

    奉书看到路边坐着一个卖油老翁,看样子是长年在这里做生意的,鼓起勇气,上前问道:“老伯,你可知三年前,这里处决了一位南朝丞相……”

    那卖油翁抬头看了看她,摸着胡子笑了:“南朝丞相……有,有!文曲星下凡,啧啧,当时看的人那叫多……”

    奉书颤声道:“老伯当时也在?你还记不记得当时的情景?”

    那卖油翁眯眼回忆了一阵,笑道:“哪能不记得?嘿嘿,那天真是撞了神明啦。你不知道,那监斩官号令刚下,那天空就呼的一下子暗下来了,据有学问的人说,那是老天在闭眼睛哩!那文相公魂刚归天,皇宫里就来了一匹快马,传了刀下留人的圣旨,可惜啊……嘿嘿,后来接连好几日,大都城里都是浓雾笼罩,据说连皇宫里都得燃蜡烛、燃火把,宫里的人四处买熟油,把我的油全买光啦!”

    奉书瞪大了眼,只是不信,赵孟清和阿金也全都目瞪口呆。

    那卖油翁亲历过这样一件惊天动地之事,似乎很是得意,微笑道:“后来啊,皇上赶紧封了那个文相公做什么庐陵郡公,派一个大官来这里设坛祭祀。刚点上蜡烛,就听一阵阴风刮过,地面上飞沙走石,天上也似乎打起雷来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