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克夫长公主 >

第71章

克夫长公主-第71章

小说: 克夫长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孝感动天的故事。孝字在大宁朝,那是连家国大事与龙体安危都可以靠边站的。
    季太妃是将无双长公主一手抚养成人之人,于她有养恩,而先皇后,如今的文康皇太后又是无双长公主的生母,于她有生恩。一个是养恩,一个是生恩,无双长公主无论为哪个说话,都名正言顺。只不过如今季太妃与无双长公主决裂,且先帝那边并没有将她抬为皇太后的意思,相比之下,季太妃便不占理了。
    无双长公主若是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那是秉持着对先帝与已故皇太后的孝道,此举除了得罪了当今的天子,其他的真的无可厚非,即便是口齿最锋利的言官,也不能开口说她什么。
    而她在这个时候不站出来反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是不屑于在这件事情上与季太妃较真,打算将这个位置让给她了。
    只不过无双长公主顾念着当年季太妃的养育之恩,不代表她心里头对于这件事情舒坦。而自家阁主将这件事情单独拎出来跟自己说,那意思是明摆着的——
    不让阁主夫人舒坦的人,他也不会让他们舒坦。季太妃抚养过俞云双,又没抚养过卓印清,所以俞云双下不了手的,他动手做了便是。
    宋源心中的惊涛骇浪刚刚平复,如今又被卓印清阴起了一层冷汗,不由偷偷将手背到身后,揪着湿哒哒贴在背脊上的衣衫抖搂了几下,背后凉飕飕的感觉挥之不去。
    一场秋雨一场寒,凌安城的天气骤然冷了下来,立冬将至,家家户户都忙不迭地往身上添寒衣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冬。不过除却寒衫,凌安城市井坊间最近还添了一则新的流言。
    凌安城中又出了一只老虎。
    这老虎并不是山野林间出没的大虫,所以京兆尹无法派出官兵来将其剿灭。事实上,即便是京兆尹姚永泰本人见了这只老虎,都得要恭敬地长揖一礼。
    无他,只因为这老虎他姓季,是当朝天子的亲舅舅,尚书令季正元。
    这季老虎的称呼愈演愈烈,大有超过当年俞云双头上顶着的“克夫长公主”名声的架势。甚至有人将边关裴大将军连连失利的消息与季正元联系在了一起,编出一首“上有老虎,下有豺狼,上下勾连,大宁危矣”的歌谣,在坊间广为流传。
    季正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自然也是知道这歌谣的存在的。都说人言可畏,若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先帝当政之时,他可能还会诚惶诚恐地入宫向先帝声声泪下地陈诉冤情,洗刷自己的恶名。
    不过如今坐在帝位上的是季正元的亲外甥,后宫之中揽权的是他的嫡亲妹妹,在皇帝枕边吹风的是他的女儿,而他自己又大权在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也只能在自己的府邸中摔摔茶盅,将背后造谣的始作俑者大骂百八十遍,然后依然厚着脸皮每日前去上朝。
    季正元为了季太妃封皇太后一事已经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连礼部尚书罗晖那个难啃的硬骨头都松了口,答应帮他一同上奏,他断不能在这个时候因为几句不成调的歌谣,让大好的机会从自己的手中白白溜走。
    按照季正元原本的部署,他端出来俞云宸,将可能站出来反对的人威逼利诱了个遍,再与礼部尚书罗晖将请求册封季太妃为皇太后的奏疏呈上去。至时在朝堂上,俞云宸例行询问百官的意见,朝中只要同意的人占大多数,此事便相当于成了。之后封皇太后的事情由罗晖去张罗,而自己便揪着反对的人往死里整,等到季太妃坐上皇太后的位置,后宫之中她一手遮天,前朝这里他春风得意,就如当初他将俞云双拉下皇位一样顺利。
    只是季正元没想到自己千算万算,原本早就安置好的棋子却在他向俞云宸请旨的时候失了控。
    最先站出来反对的是御史台的那帮吃软不吃硬的老古董。
    若说大宁朝有哪个派别万众一心完全没有纷争,御史台这个地方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原因无它,御史这个官职本就是没什么油水的,能在这个职位干下去的人,心中怀抱的是满腔的热血与爱国情怀,做事不求功利,只求身后能声名流芳。
    这样的风气在御史大夫邱良工上位之后更盛。
    邱良工本性刚直不阿,与大理寺卿丁向勋算是一类人,不过丁向勋虽然不善阿谀,性子却比邱良工圆滑得多。最起码丁向勋没有在朝堂上指着别人的鼻子骂过,也没有把先帝骂得下不来台过。
    所以邱良工这种时不时炸开的炮仗被先帝调到御史台做御史大夫的时候,朝中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了好一阵子,而邱良工也用事实证明大家提心吊胆是绝对没错的。
    自邱良工担任御史台的主官之后,手下人的战斗力被他□□得一等一的强,除却越来越锋利的嘴皮子,御史台最令人头疼的便是抱着团行动。只消其中一人逮着谁的错处,其他人便立时站出来帮着骂,一个个斗志昂扬激情澎湃,骂到痛心疾首处还会哭喊着一个接一个地撞柱子,若不是奉天殿上有武官与内侍坐镇,只怕三天两头就要死上几个监察御史。
    季正元早就在当初御史台与他联名阻止俞云双即位的时候便领教过他们的厉害,此时他要成大事,头一个前去安抚的便是御史台的主官御史大夫邱良工。没想到邱良工当时满口答应地好好的,如今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却翻脸不认人,带着手下一个一个的跳出来骂。
    其实邱良工这么做也并非事出无因。
    季正元跑到他的府邸传达俞云宸有意册封季太妃为皇太后时,邱良工其实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便一口应下了。毕竟俞云宸亲政之后,帝威越来越盛,而季太妃是先帝的贵妃,出自季氏的官宦世家,家中还有季正元这个尚书令坐镇,怎么都不会算是身份卑贱。既然封皇太后的条件满足了,帝位上的小皇帝又有想要尽孝道的意思在,他也没道理为了先帝拦着今上不是?
    谁知道邱良工方应下了季正元,凌安城内“季老虎”的传言便传到了他的耳朵里,更有底下的监察御史向他汇报,自己这几日顺着流言巡访调查,发现流言影射的几件事情,条条有迹可循,直指季尚书令为了排除异己以权谋私,滥用职权。
    邱良工顺着监察御史递上来的证据一句一条查下去,查到最后时已然气得浑身发抖。
    好你个季老虎,还真仗着自己是今上的亲舅舅,便无法无天了不成?你是季老虎,他邱良工可不要当什么邱乌龟,这册封皇太后一事他若是再为虎作伥,至时被坊间传来传去,他便连个王八蛋都不如了!
    在邱良工率着御史台跳出来弹劾季正元后,窦派也没有闲着,原本他们因为害怕得罪今上不敢站出来表示反对,如今季正元被人揪住了品行上的错处,自然也给了他们可乘之机。见季正元还在狡辩,而俞云宸的眉头紧蹙,显然还未下定决心惩办季正元,窦仁当机立断站出来开始一一补充邱良工遗漏下来的证据。
    季正元此时已然斗红了眼,从原本的辩白变成了互相揭短,两派斗成一团,只恨不得将当初同为一盟之时,各自压在箱底的丑事都揭露出来当利器,将对方杀个片甲不留。而答应一同上奏今上的罗晖也在此时反水,弹劾季派在秋闱之上求私舞弊,将一池浑浊搅合得更加混乱。
    奉天殿一片唇枪舌剑之时,唯一置身于事外的便只有俞云双和中立派。
    俞云宸冰寒着面容看完眼前这出闹剧,下令一一彻查堂上所提的案件,将季派与窦派各打五十大板之后,愤然拂袖离去。
    朝堂上的一役成功将季窦二派的不少人马从要位上撸了下来,由超然事外的中立派别填补了空缺,让俞云双的势力在朝中更为强劲,此乃后话暂且不提。而眼下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册封季太妃为皇太后一事,雷声大雨点儿小,因着这一片混战,无疾而终。
    这整件事情的发生,自然出自隐阁主卓印清的手笔,只是隐阁敢以一个“隐”字为名,自然不是因为卓印清化名秦隐,而是因为只要是隐阁想做的事情,必然都能将线埋得极为隐蔽。
    卓印清在听到季正元奉天殿失利的消息时,正执着毛笔在作画,闻言将润了墨的毛笔在纸上划拉了两下,笑道:“季正元让云双孤立无援之时,只怕也想不到自己会有尝尝这滋味的一天,也算是一报还一报耳。”
    宋源心道季正元当初即便将俞云双从高位上拉下来,也没让她损兵折将成这般落魄模样。
    只是这句话他却不敢当着卓印清的面说出口,只是将身子躬地更低:“阁主让我给彦国那边传的话,如今已经传到了,听太子翊的意思,似是还要仔细斟酌一番。”
    卓印清闻言沉默了一瞬:“他可说了何时给我答复?”
    “太子翊只说尽快。”
    卓印清闻言颔首:“既然如此,在他予以回复之前,我们便无须再与他互通任何消息了,一来我们现在人手不足,消息愈多,愈容易暴露行踪,二来也算是给他施加压力,迫他尽快做决定。”
    他的话音方落,宋源的呼吸便轻微起伏了一下。
    “怎么?”卓印清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异常。
    宋源咽了一口吐沫,忐忑道:“其实我还有一事要向阁主禀报。”
    “讲。”卓印清道。
    “我们安插在潼城区域负责消息传递的暗哨,被人一锅端了。”
    卓印清的手显而易见地一滞,一滴墨顺着笔尖坠下。
    “是裴钧。”不等卓印清开口询问,宋源急匆匆开口道,“此事怪我疏于防范,加之我们的人力不足,监守不善,最终让他寻到了我们的蛛丝马迹,将潼城据点连根拔起,如今我们再要向彦国那边传递消息,便要换一条路径了。”

  ☆、第114章

卓印清凝视着面前被墨渍晕染了的画纸,容色沉静道:“裴钧可截获了我们与太子翊往来的消息?”
    “并未。”宋源说到这里也有些侥幸,“好在我们一直谨遵阁主的命令,将搜获的消息封于蜡丸中,在裴钧攻来的时刻,点火将所有蜡丸尽数烧毁。即便裴钧能耐再大,对着一片灰烬也猜不出个所以然来的。”
    只要消息没有泄露,一切就都好办。卓印清推开面前的宣纸,叮嘱道:“如今边关战场的形式不佳,裴钧在焦头烂额之际仍分出兵力来拔除我们的据点,定然是怀疑有人泄露了军机。我们再选址时,一定要挑选隐蔽的地方。”
    宋源应了一声是,与卓印清又说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见他没有什么别的吩咐了,便长揖一礼告退。
    行至大门处时,宋源与端着托盘进来的蒙叔碰了个正着。
    蒙叔是来给卓印清送药的,视线与宋源的对上,颔首道:“这就要走了?”
    “事情已经禀报完毕,就不打扰公子休息了。”宋源道。
    蒙叔眉目慈和一笑,越过他走了两步,口中“啊”了一声,转回身来又对着宋源道:“你若是没什么急事,去书阁坐一会子再走罢。”
    宋源怔了怔神,便听卓印清道:“她要来?”
    宋源原是想开口问一句他是谁的,但是转念一想,便明白了。
    因着身负收集四方消息的责任,宋源的身份在隐阁十分超然,阁内许多人尚且不知道他的存在,更遑论外人了。
    以往宋源与卓印清商议事情之时,不是没有遇到过有人递帖子拜见的情形。即便他要因此离开,也只需要从后门走与来访者错开,从来没有遇见过需要在阁中稍后片刻才能离开的情况。
    想来那人也可以从后院入隐阁,所以蒙叔才要自己稍候片刻与他避开。不是阁中人,却能走隐阁后院小道的人不多,这么多年来宋源只知道一个人,便是无双长公主。
    脚下的步子转了个方向,宋源一面向正厅的方向走,一面道:“那我便去书阁罢,近日闲来无事,正巧可以看看阁主这里又添了什么新书。”
    卓印清道:“话本都在第七排的架子上放着,最近新添了几本季老虎,你若是想看便拿去罢。”
    宋源“哟”了一声:“听说季尚书令正忙着销毁这几本书,市井都买不到了,没想到阁主这里还收了几本。”
    虽然嘴上这么调侃,但是宋源心里却门儿清。那“季老虎”的名号是从隐阁这里传出来的,若说这几本书跟隐阁没有关系,宋源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信的。
    卓印清对他眉目清润一笑。
    禁书这种东西,越是严令禁止,越是能让人生出去读一读它的心思,但若是不禁它,任凭它在坊间流传着,季老虎的名声只怕会越传越广。
    宋源打心底里同情这位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季尚书令,不是因为觉得他无辜,而是这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上了自家阁主,这一跤摔得是又狠又没有预兆。
    不过对于季正元摔跤这件事,似乎也只有宋源这个知道内情的人会同情,大多数人还是拍手称快的。
    譬如俞云双。
    季窦两派狗咬狗一嘴毛,俞云双隐在中立派之后在,自然比谁都开怀。她本想一下朝就将这出闹剧说与卓印清听的,但是一想卓印清的消息比谁都灵通,只怕还未等她来到隐阁,他便已经得到消息了,便先让长公主府向隐阁递帖子,处理完手头上的事情,才慢悠悠地晃到隐阁。
    踏着卓印清朗润的说话声进屋,俞云双一眼便见到卓印清一袭素色锦衣立在屋中,正在向长庚斐然二人授课。
    这几日俞云双颇为忙碌,而卓印清恰逢五觉散发作,俞云双守他至清醒之后,便匆匆赶回长公主府。因着楚老先生与蒙叔皆在隐阁,卓印清在隐阁能得到更好的照料,两人便这么分开了一段时日。
    俞云双上一次见卓印清好像已然是三四天前的事情了,他的面色比上次好了不少,只是身形依旧清癯。只见卓印清立在斐然的身侧,手指轻点着他面前的书册,举手投足皆是悦目的风景。
    他这边有正事,俞云双不欲上前打扰,半靠在门边候了还没一会儿的功夫,卓印清便发现她来了,声音含笑问道:“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声,等多久了?”
    俞云双道:“没多久。”
    卓印清颔了颔首,一指身侧的一把官帽椅:“我可能还要一阵子,你别在那里站着了,先在这里坐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