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农家母 作者:麻辣香橙(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1-27正文完结) >

第17章

重生农家母 作者:麻辣香橙(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1-27正文完结)-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胎。要说这卧床可真不是什么好事,一天到晚,两天到黑,就这么躺在床上,连上个厕所都不给去,勒令在屋里解决,真是比坐牢还难受。
    冯玉姜想着自家花生地里的草,想着分给自家的三亩麦茬地,心里真要着火了。可她还真不敢跟肚里的小东西犟,只要她下床活动一多了,出血的现象就明显,就只好老老实实躺着。
    整天就这么躺着,二丫或山子一天来给她送三顿饭,有时候钟继鹏也会送饭来。不管是谁来了,床底下那个盖着的灰色瓦罐,就归他处理了,处理的不及时医生还要叨叨两句。
    那是冯玉姜用的尿罐子,罐子上系着拎绳,看着山子跟二丫拎出去倒了,冯玉姜还不觉得什么,看到钟继鹏一脸平淡地拎出去倒了,冯玉姜简直觉得天上要下红雨了。
    钟继鹏,还真是拿这个钟家小五子挺重视的!
    “家里那一摊子事,怎么弄?”冯玉姜问。
    钟继鹏说:“我找队长说了,我说你自己看着办,要是打算让钟家这好几口人饿死,你就别管!”
    “队长叫人帮忙种了?”
    “说了,麦子照人口分。麦茬地,队里找人给种上了,主要还是传军牵的头,又找了两个人手。传军这孩子,比他爸妈强。花生地里的草,山子跟二丫抽放学的功夫,也耪得差不离了。”
    冯玉姜说:“两个孩子下田去耪地,你倒是真能看的下去。”
    “你行了吧你,怂女人!我这一阵子忙得顾头不顾腚,你就少牢骚点吧!”
    钟继鹏的口气并不和软。冯玉姜喝着粥,就笑了。
    “你忙就忙,顾家就顾家,你非得骂我一句能舒坦还是能怎么地?”
    钟继鹏说:“我骂你就是能舒坦,怎么地?”
    冯玉姜懒得再理他了。只不过有件事,她还是没放下心来。
    “那场头老王,怎么样了?”
    “老王?能怎么样?活着呢!三年两年死不了。”钟继鹏说。看到冯玉姜不满的眼神,才细说道:
    “你们也是笨,二丫本来拎着个桶呢,刚浇过园的桶,湿的,里面一粒麦子都没有。老王拿来栽赃的口袋,咱家没有,是生产队的,本来搁在他场屋子里的。你说你一个兔子胆的大肚婆去偷麦子,谁信?”
    冯玉姜说“这样就行了?他不咬了?”
    “也不是,他还说你先偷了口袋呢!他那事,有人经眼了。谢老三邻居家的女人,揭发谢老三家的背了两回麦子回家,你出事那天晚上就背了一回。生产队到谢老三家里一翻,就给翻出来了,新麦,还没干好呢!那女人就把老王捅出来了。估计老王自己也没少往家里倒腾。”
    谢老三家邻居的女人?冯玉姜想了想,想起来是谁了,心里仍旧有些疑惑。
    “你说张老二的女人?她怎么就逮准了时机帮了咱的忙?”
    钟继鹏的脸上就有了某种别扭的表情。
    “谢老三家的勾搭过张老二,让张老二给她家做白工。”
    冯玉姜惊愕了半天,才闭上嘴。这年头,这样一个民风淳朴、传统守旧的小村庄,竟也有这样的极品。要说钟继鹏当初沾上这么个女人,还真够没脸面的。
    农历六月初六,冯玉姜忽然就临产了,离正日子还有二十多天,冯玉姜压根就还没准备东西。当天早上她吃了钟继鹏送来的菜粥,钟继鹏刚走没多会子,就觉着了,肚皮一阵阵的紧缩着,一阵阵的痛。
    这感觉,冯玉姜不陌生,有了前边四个孩子的经验,她倒也没有紧张,从容地叫来了医生。
    冯玉姜前边四个孩子都是在家里,两个大的是接生婆给接生的,后边两个小的,在家里自己生下来,家人喊赤脚医生来剪断脐带,就成了。冯玉姜这头一回进了医院的产房,很快就顺顺当当生下了钟家小五子。
    一点都不意外,是个小小子,不胖,小胳膊小腿都细细长长的,身量也长,一看将来就能长个大个子。
    因为住院加早产,冯玉姜根本就没准备婴儿的包被子,接生员就去找冯玉姜自己的衣裳。接生员很有经验地拿了冯玉姜一条洗干净的裤子,那时候化纤的衣服还是时兴货,农村女人的衣裳不外乎都是棉布的,穿旧了的,恰恰软和。
    接生员把红虫一样的婴儿放在裤子上半部,裤裆往上,小脑袋正好从裤。裆里露出来,把两条裤腿儿从小脖子下边交叉过来,再从婴儿身后拉过去,便严严实实把小婴儿包裹了起来。
    这裤子包婴儿,可比上衣好用多了。
    冯玉姜忽然想起前世小儿子是在这年秋后生的,而现如今,是六月里。
    接生员包好了婴儿,搀扶着冯玉姜从产床上下来,冯玉姜自己收拾好衣服,慢慢地走回了病房,接生员抱来小儿子,放在她身边。
    “有福之人生在六月,无福之人死在六月,这小小子,是个有福气的。”接生员笑着说。

☆、第24章 月地里

乡医院离着供销社不远,钟继鹏接到信儿赶来时,小五子已经包裹得好好的躺在冯玉姜身旁,冯玉姜半躺着靠在病床上,仔细地盯着小儿子看。
    “像谁?像我不?”钟继鹏伸头凑过去。
    冯玉姜没搭言。钟继鹏自己细细看了好一会子,说:“这刚生出来的鲜孩儿,也看不出来像谁。”
    冯玉姜瞟了钟继鹏一眼,没反驳他,可是这孩子,实实在在随了冯玉姜,随得那么真切,模样秀气气的,根本不像钟继鹏。
    被冯玉姜那么一瞟,钟继鹏开始找理由圆自己的话。
    “小孩子,长相不作数的,长大了肯定随我。要是随你也行,个子可千万不能随你,你看你长得还没个刷疙瘩高。”
    刷疙瘩,是当地刷锅的工具,也叫“刷把儿”,用打掉粮食的高粱穗子扎成,也就两拃来长。冯玉姜身量的确不高,又显得瘦弱,被钟继鹏这样贬巴了,也不想恼。
    她自己也不希望孩子随了她的身高。
    “你家这孩子,长胳膊长腿,一看将来就能长个大高个子。”说着话进来一个护士,伸出手指点了点婴儿红红的小脸,转向钟继鹏。
    “你这人,真不知道体贴,她生完了孩子,连口水还没喝上呢!”
    当地对产妇禁忌很多,包括产妇不能喝白水,一定要放些子东西在水里才能喝,说不然会落病。钟继鹏这才想起自己匆忙过来,是空着两只手的。他转身出去,不多一会儿拿了包红糖进来。
    冯玉姜喝了钟继鹏倒的红糖水,在床上躺下,钟继鹏也在病床边坐下,眼睛盯着小婴儿,嘴里跟冯玉姜说:
    “我去找个毛驴车来用用吧?”
    冯玉姜说:“行啊,你顺便去场上多扯点麦草。”
    孩子一旦生下来,也就可以出院了,那时候还没见哪个女人生完了孩子需要住院的。两人两句话就安排妥了出院的事。钟继鹏牵着驴车,驴车上铺了麦草,拉着自家女人和新生的小儿子回家去。
    生孩子扯麦草,那是必须的。要知道产妇生完了孩子,身上一时半会儿干净不了,那时候也没那么多女性的卫生用品,老百姓也没有别的法子,就是给产妇身下铺一层厚厚的麦草,吸脏,软和,要是冬天的话还保暖。
    可这是六月里,三伏天。
    有福的孩子生在六月,不用挨冻啊,要知道那时也没见过空调,小婴儿的屋子里又不敢生炉子,怕有煤气,十冬腊月生下来的孩子,整天裹得厚厚的,换一回尿布,就得挨一回冻。六月里生的孩子就享福了,不用挨冻,好摆弄。
    可大人就受罪了。坐月子的规矩多着呢,三伏天里,呆在屋子里闷着,还要穿着长衣服,不兴露出胳膊腿,不兴吃凉饭,一定要热乎乎的,不兴洗澡洗头,怕落下产后风……只能说,那滋味真不是容易熬的。
    产妇吃东西的规矩也多。除了不兴吃凉饭喝白水,还包括不兴吃“树头子”,但凡树上结的,都归于“树头子”之列;不兴吃油炸的东西,不兴吃生的东西,不兴吃菜叶子,不兴吃葱姜蒜,不兴吃熬过的油……
    不然就会“差奶”,奶水就没了。
    冯玉姜真不知道这些“不兴”都是怎么兴起来的,到底是怎么来的规矩呢?她前世伺候儿媳妇坐月子,听人家医生说过,这么多“不兴”根本就没有道理。可现在,冯玉姜没人去讲这个理,
    孩子生下来三天,照例要到娘家门上报喜。
    生孩子报喜,要带上红蛋,去娘家门上放鞭炮。红蛋是把鸡蛋煮熟了,用红颜料染的。当地农村各个小卖部里都会卖这种染红蛋的颜料,生女孩,染成水红色,生男孩,染成大红。娘家的亲戚朋友看到红蛋,不必问,就知道生的是男是女了。
    红蛋的数量,最吉利的是九十九个,可现下鸡蛋还属于稀罕物,庄户人家除了逢年过节,轻易是不舍得吃鸡蛋的,一个鸡蛋,拿到供销社能换回两盒火柴呢!老百姓没那么大的财力,一般都是准备十九、二十九、三十九个红蛋,带“九”的数字就可以。
    依着钟母的意思,这孙老太家再好,也不过是个碰巧认下的干亲,犯不着这么正儿八经,但冯玉姜不同意,人孙老太一家真没拿她外气,对她足够好了。
    钟继鹏对此有自己的心思,孙家家大势大,跟孙家结交也没有亏吃,再说,的的确确欠着人孙老太的恩情呢,不去报喜,要留话给人家说,去了,又不是什么坏事。
    钟继鹏是带了三十九个红蛋,买了一大挂鞭炮,去孙老太家报的喜。头晌去的,下午回来,明显喝了酒,不过倒是没喝醉,他不能喝醉,回来时自行车后头带着个筐子,里面放着娘家回礼的生鸡蛋呢!
    闺女生孩子报喜,娘家给回礼,风俗都是这样的。这报喜用的是煮熟的红蛋,回礼则都是生的鸡蛋,疼闺女的人家,给的鸡蛋会比报喜的多,有的还会再给两斤小米和红糖。这些东西,都是留给闺女坐月子吃的。
    孙老太家给钟继鹏带回来的,是六十九个鸡蛋,还有五斤小米,四两胡椒。
    产妇坐月子,这不能吃,那不能吃,鸡蛋和小米是最佳的营养品了。鸡蛋煮成荷包蛋,放红糖还有胡椒粉,连汤带水地吃,这在当地有个专有名词,叫“鸡蛋茶”。
    产妇吃胡椒,可以驱寒气,防止产妇受寒,还能保护婴儿吃了母乳不拉稀。有没有道理,没人说得清,反正当地女人生了孩子,都要吃的。
    钟母再恶,也得给儿媳妇伺候月子,这也算是当地不成文的规矩吧!哪家的婆婆平白无故不给儿媳妇伺候月子,那是要叫人戳脊骨骂的。不过这伺候月子是怎么一个伺候法,差别可就大了。
    冯玉姜刚出院回到家那天,下了毛驴车,便有好些子左邻右舍的女人来看新生的婴儿,钟母当着那些人的面,端了一碗鸡蛋茶来到冯玉姜床前。白瓷大碗里卧着五个荷包蛋,放了够量的红糖和胡椒粉。
    冯玉姜也当着众人的面,叫二丫拿了两个碗来,把这碗鸡蛋茶分成了三份,给了钟母一个鸡蛋,也给了刚子一个,分好鸡蛋,另外再续上热水,放上红糖,叫二丫端去给钟母。
    上敬老,下爱小,这也算是个媳妇该有的礼节吧,媳妇会把鸡蛋茶分给婆婆吃,其中也有感谢婆婆伺候月子的意思。
    剩下三个鸡蛋的鸡蛋茶,就是冯玉姜生产后的第一顿饭。
    这之后,钟母其实根本就没再管过冯玉姜。冯玉姜也不指望钟母照顾她,二丫跟山子都放暑假了,二丫照顾她,比钟母要舒心的多。饮食不外乎是这样的:每天早晨三个鸡蛋的鸡蛋茶,有时二丫放了四个,冯玉姜也就会给刚子一个;中午小米饭,晚上小米饭。
    那小米饭不像平常吃的小米饭,比米饭稀,比米粥稠,做的软软的,吃的时候放红糖,这种专给产妇吃的小米饭,叫做“米粘食”。小米补中气,产妇生孩子之后体虚,吃这东西是很好的。
    冯玉姜坐月子,二丫俨然成了家里的小主妇。
    二丫觉得,她妈还是吃得少了,不说旁的,奶水就不足。奶水不足,说明产妇没吃好,营养没跟上。
    二丫决定给她妈加餐。第六天,二丫早晨*蛋茶,鸡蛋放了五个。
    冯玉姜见鸡蛋多了,按习惯给了刚子一个。刚子九岁,正是记吃不记打的时候,看见什么能吃的东西都想咬两口。尽管背地里被山子跟二丫训过了,但一见到白白软软的荷包蛋,还是管不住嘴。
    第七天,二丫就把鸡蛋增加到六个。
    “你当上小财主了,怎么弄了六个鸡蛋?家里那几只鸡一天下不了两个蛋,这样子下去,报喜拿回来的六十九个鸡蛋,能够吃几天的?”冯玉姜说二丫。
    “吃光了让我爸去买,妈你生小弟,难道还不给吃饱?邻居婶子说月地里吃不好,会伤身的。你要是真舍不得,你就别分给刚子,他吃什么都能饱。”
    第九天,该送米子了。在其他很多地方,生孩子办满月酒。在这里,生孩子也有类似于满月酒的礼俗,叫做送米子。
    送米子,亲戚朋友都来贺喜,这其中主要还是娘家人。冯玉姜前面四个孩子,因为根本没有娘家来客,都是冷冷清清的。
    来客一般会带着粮食、红糖、鸡蛋、花布之类的东西到产妇家里来,看望婴儿。这花布过去也有讲究,三尺花布,生男孩一般送的红花布,生女孩一般送的是绿色或水红色花布。
    家里的至亲,像姥姥,姑舅两姨,还要给婴儿送上一份见面礼钱。
    如果生的是男孩,就是在第九天送米子,如果是女孩的话,第十二天送米子。
    这个地方,其实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单从一出生,就弄出这么多不一样来。

☆、第25章 送米子

冯玉姜没想到;孙老太来送米子;还带着那老些人。
    孙家二嫂、四嫂都来了;还带来四个小家伙。一队人马;热热闹闹地进了冯玉姜的屋里。孙老太带来的四个孙子,大的已经十五六岁了,是孙老三家的,孙老三两口子听说都在部队上,只有这一个孩子;来奶奶家过暑假的。小的才刚刚四岁,是孙老四家的小三子;胖乎乎的;虎头虎脑;十分讨人欢喜,一进门,就跑过来往冯玉姜的床上爬。
    “小妹妹呢?我要小妹妹!”孙家小三子爬到床上来,张着两只小胳膊,就想去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