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乌合之众 >

第212章

乌合之众-第212章

小说: 乌合之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初,马歇尔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是魏德迈。魏德迈在二战后期曾任盟国方面中国战区参谋长。此人不但为人圆滑,而且一向持**观点,甚为蒋介石赏识,因此,蒋介石对魏德迈出任驻华大使深表赞同。
    而马歇尔之所以看中魏德迈,主要是认为他熟悉中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及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因此就向杜鲁门作了推荐。杜鲁门总统也表示了同意。
    但是不久,杜鲁门总统接到马歇尔的急电:“请暂缓任命魏德迈,待我进一步通知。”
    为什么事情会突然有了变化。原来周来在其时登门造访马歇尔,说:“我希望能推举一位没有政治偏见,理解中国和平统一的人来担任大使。因为如果新的大使怀有政治偏见,则中国不仅无法实现联合政府。甚至连内战也无法避免。”
    精明的马歇尔觉察到周来反对魏德迈担任大使。便坦率地讲出了准备任命魏德迈为驻华大使的决定。周来进一步指出:“魏德迈将军早在他任盟军参谋长的时候,就为蒋介石动员了海空力量,把兵力和军火运进东北。他是使中国内战激化的人。如果让他作为大使来中国,显然无异于消灭中国和平的希望。”
    马歇尔听后试探性地问道:“那么在非常时期里,究竟谁是大使的合适人选呢?”
    周恩来略加思索后表示:“几天前您会见的那位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博士,无论在学识、人格上,还是政治德迈更能为中国人所接受吗?”
    马歇尔当时虽未向周恩来表态,但后经仔细推敲,决定先致电杜鲁门暂缓对魏德迈的任命,然后对司徒雷登和魏德迈作进一步的对比考察。
    司徒雷登与国共两安面均有交往。早在  缆年司徒雷登就与周来相识。此后一直往来不断。毛东也曾在;哟年秋致电慰问过因坠马受伤的司徒雷登。
    吧年重庆谈判期间,毛东、周来冉司徒雷登之间更是有过两次会面。相谈甚欢。至于蒋主席,更是早在;呕年旧月就已同司徒雷登相识,二人关系密切。蒋主席称司徒雷登为“老乡”因司徒雷登出生于淅江杭州。
    司徒雷登则称自己已成为“彻底的蒋的人”愿为蒋介石做自己能做到的一切。马歇尔虽早已久闻司徒雷登大名。但直到  哺年3月下旬才通过蒋介石夫妇牵线搭桥认识了司徒雷登。
    经过数次会面与交谈,马歇尔对司徒雷登已有相当了解。认为与魏德迈相比,司徒雷登更是一个“中国通”
    马歇尔是这样认为的:“他比在中国的几乎任何人都更了解中国,更熟悉中国的情况,除非可能另一个孔夫子在世。”此外,司徒雷登还拥有很多的社会关系和影响力,这对帮助马歇尔完成调停使命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任用司徒雷登担任驻华大使不会像魏德迈那样,遭到**方面及第三方面人士的激烈反对。因此马歇尔决定接受周来的举荐,提请任命司徒雷登为美国驻华大使。
    去年六月底,马歇尔派飞机将司徒雷登从北平专程接到南京。7月4日,马歇尔不容推辞地正式要求司徒雷登出任驻华大使。
    对此司徒雷登不仅感到有些惊讶,而且还不无忧虑地问道:“**反对我不”早已成竹在胸的马歇尔有把握地答道:“看来他们不会。”
    当时司徒雷登并不知道自己正是由周来向马歇尔举荐的。第二天他给周恩来打电话说明此事,对方的回答使他彻底放心了。周来第一句话是:“是你呀,太好啦!你是公正的。有些美国人老偏袒国民党,可千万不能把军火给国民党小那等于你们杀中国人!”
    司徒雷登听罢不禁叹道:“周来辞锋犀利。切中要害。”
    两害相权取其轻,周公的老谋深算,李浩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同时也后悔起刚才劝说司徒雷登辞去大使职务的建议来。
    如果司徒雷登不担任这个大使,而换上与魏德迈一样,极度仇视**的人担任大使,很可能会极力劝说美国政府介入国共内战。那内战结束很可能就遥遥无期了。甚至还会像朝鲜半岛那样,在美苏两国的黑幕交易下,分裂成两个中国。
    想到这里,李浩沉重的说道:“司徒校长,也许跟周先生所说的一样,您可能是美国驻华大使的最佳人选。”
    司徒雷登当然不知道李浩顾忌什么,只以为是一句普普通通的恭维话,便苦笑着说道:“李。国共之间的事情很棘手,他们间基本上没有和平的可能。不得不承认。不管我还是马歇尔特使,我们都阻止不了这一切发生。”
    李浩走上前来,紧握着司徒雷登的手,真诚的说道:“您已经尽力了。我想马歇尔特使也一样。司徒校长,既然局势已经糟糕到了这一步,我建议您今后能装糊涂就装糊涂,在国共问题上少表态,实在不行的话,就做点人道主义方面的工作。
    “难得糊涂!李,”真没想到你如此年轻,就会有这种想法。不过还得谢谢你的忠告,我会注意的。”司徒雷登抽出手来,拍了拍李浩的肩膀
    成也萧何败萧何,李浩在去三楼客房休息的途中,对素未谋面的周伟人感慨万千。暗想如果没有他的推荐,司徒雷登现在仍然是受人尊敬的燕大校长。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推荐。司徒雷登才落得如此境地,更别谈两个后的境况了。
    李浩感觉自己绝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让那份上学课本的文章发表出来。想起自己还拽着一封未拆的人情欠条,李浩便犹豫了起来。        如果用它作为交换,司徒雷登的声誉很可能不再狼藉。但这也太便宜他们了,更何况司徒雷登跟自己的关系还没到那一步。
    殊不知千里之外的叶老总和李农,正被他李老板的回复,气的是七窍生烟。
    好不容易才在十一战区长官部里埋了颗钉子,竟然莫名其妙的就被他李某人给拔了。回复的内容更是让他们啼笑皆非,说什么姓谢的现在很安全,有什么事过完年后再说!
    他李浩没信仰、没目标、没追求,可以没心没肺的过大年。这些人哪能与他一样,有时间、有心情、有兴趣过春节啊?
    “乱弹琴,简直就是乱弹琴,这小子简直就是一混蛋!农,让保全公司押运队员转告他们的老板小就说咱们凹今后跟他李浩两清了!”叶老总重重的拍了下桌子小斩钉截铁的命令道。
    谢士炎的作用堪比一个师。就这样被李浩毁了,李农一样非常气愤。但想到主席那封人情欠条还在李浩手里,便无奈的苦笑道:“老总,这件事不是咱们说两清就两清的。主席的欠条还在他手上,人家能同意吗?再说谢士炎的身份是**少将,不管李浩以什么理由绑架他,这表面上跟咱们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叶老总反应过来。暗想是啊!李浩在绑架谢士炎的时候,肯定不知道他的真正身份。自己还真没什么理由来指责李浩,想到这里。叶老总长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天意,天意啊!算了……这件事到此结束吧,没想到那小子是把双刃剑,能伤别人的同时也能伤着自己,咱们今后还是离他远点吧。”
    李农对此深以为然,立即附和道:“是啊。表面上来看他是帮了我们不少忙。但他一样帮助过国民党反动派。如果仔细算起来,他对国民党的帮助比对我们大多了!帮周至柔搞了九架运输机,那些飞机都在为国民党发动的内战服务。据我们内线的汇报,那个什么大中华建设集团。也有他的一份儿。”
    李浩掺和大中华建设集团的情况,叶老总还是第一次听说,顿时就被这个消息给气坏了。大中华建设集团成立到今天,不但为国民党反动派解决了部分经济压力,而且还把解放区和国统区结合部的老百姓,抽调走了一百多万。
    再想到李浩借军统的压力。逼自己下令将建设集团里地下人员全部撤离。叶老总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
    “农,看来我真是看错人了!咱们都被那小子的小恩小惠给迷惑住了。归根结底,李浩对我们党根本就没什么好感。他本质上还是个资本家,还是个反动派!”
    见轻易不动怒的叶老总,竟然如此的生气,李农连忙劝慰道:“老总,他算不得什么,咱们今后离他远点就是了。他的身份今非昔比,能不得罪他还是不得罪他吧。”
    李农的话非常有道理,李浩不但在联合国玩得转,而且还跟苏联老大哥关系不浅,甚至连莫洛托夫那样的政治家、革命家都把他当个人物。更何况他手里还捏着“联总”的大批救助物资,想到这些,叶老总无奈的点了点头。
    “老板,您要的资料叶先生发过来了。”
    李浩连忙将儿子还给曹小月小从贺鸣手上接过那份长长的电文。
    李老板之所以来南京,就是为了给白世雄跑官。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这一点李老板非常明白。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发急电给南洋的戴笠。让他提供唐纵的相关资料。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看完资料后,李浩才发现唐纵那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家伙,比戴笠要狠得多,更聪明得多。
    提起臭名昭著的军统,人们第一反应就是戴笠。殊不知唐纵才是军统的真正老板。一直到戴笠“坠机身亡”唐纵还是军统的正局长。
    唐纵在蒋氏门下众多的效命之徒中,得以脱颖而出且备受青睐,完全是他绞尽脑汁苦心经营的结果。
    早在黄埔六期受记期间,唐纵就秘密每蒋校长打小报告”凡是他敏感地认为某些教官有问题或对蒋有丝毫不满的言论,他就立刻通风报信。尤其是一些同学中的一言一行,他都暗暗牢记在心,以向蒋校长请功讨好。
    他为人谨慎,做事很秘密。一些人都不曾觉察。他非常“善解人意”尤其善于揣摩蒋氏的意图小所以深得蒋氏欢心。在他当学生的时候,就有不少**员被他出卖暗算,他就在这种基石上一步步向上爬。
    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开始之后,蒋主席意欲扩大特务组织,把原来的军委调查统计局第一处改组为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把军统局交给戴笠。
    这时,蒋介石感到需要一个心腹之人来替他主管各方面的情况。当时唐纵仍担任军统局书记长,由于过去曾在蒋介石身边做过这项工作,很快就蒙受蒋的恩典,把唐调为侍从室参谋,主管情报业务。
    唐纵再度回到蒋的身边,感激涕零,比过去更为卖命效力。抗日战争期间。蒋主席到重庆后,为了集中权力便于统治。把侍从室的组织和权力予以扩大,成立四个处,把军事、政治、人事、党务、财经等全都抓在身边。
    侍从室第一处中设立六个组。唐纵便被提拔为第六组少将组长原为上校参谋,仍旧干着主管情报业务的老勾当。
    唐纵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做到“守口如瓶”从来不把蒋主席交办的事,或蒋集团中派系斗争相互攻击的话泄露出来,这一点尤能讨蒋主席的欢喜。
    鸭年以后,唐纵以帮办名义到军统局办公,每周一两次。仁左“在戴背出门时走持纪念周报典。而且只谈般形势问朗公※
    军统局中许多处长在他休息之际都爱围着他问长问短,想满足好奇心。而唐纵的回答却一直都很谨慎。有一次军统党政情报处副处长叶翔之刨根究底地追问他“军统的情报在全国搞情报的单位中是不是算首屈一指的?”
    他沉思片刻,方笑着回答:“做敌伪情报,军统的办法比较多;军事情报还是二厅的好;而搞民主党派和对**方面的情报中统要占优势。”说到这里,他就此打住,无论别人怎样追问也不肯深谈。然而这次已经算是他比较直率地作答了。比起以后还着点边际,不算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的。
    唐纵的一切言谈举止,无不为了挖空心思讨得蒋介石领首赞赏。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废寝忘食地埋头在办公桌上,对于每一件要送给蒋妾席批阅的公文都不怕繁琐地签具意见,整理得端端正正无可挑别。
    鹏年,蒋介石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唐纵立刻抓住时机,大肆吹捧。他除了命令戴笠要每个军统特务仔细阅读认真领会之外,还指示专人向书店购买贝。本。分发给在重庆的每一个特务。
    他还煞费苦心地规定,各个刮练班都要把此书列为必读之典。在军统局举行纪念周时,他又再三强调每个特务必须熟读此书,把《中国之命运》捧为“挽救”和“振兴”中国的“法宝”
    然而在当时,许多特务对阅读这本书却远远没有读低俗的兴致高昂。即使每人免费得到一本,但看完的却寥寥无几,更无须说能认真领会蒋委员长的雄心大志了。然而此举却深深受到蒋介石的心仪。
    唐纵讨得蒋主席欢心的另一办法,是蒋介石看什么书读什么报,他即使忙得焦头烂额也要抽出时间找到看看,并熟记于心,这样才能够在蒋介石偶尔谈到有关的问题时能一呼即应、对答如流。
    蒋主席经常看曾国藩全集和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等独裁者的自传,于是唐纵也赶紧把这类书研读于烂熟。他有做读书札记的习惯,每天写日记也从不间断。
    他除去写上每天经办的重要事项,还把读书心得认真记录上去。他曾经多次得意地提及一件事:有一次他随同蒋介石去贵阳,蒋突然问及一件事,随行人员因为没有随身携带档案,无法查出时间和内容。惹得蒋介石大发雷霆。
    唐纵急忙从他的日记中翻抄出来,恭恭敬敬呈给蒋介石过目,受到蒋的大为欣赏。他认为这就是写日记的最大好处,并时常向别人推荐夸耀他的这一经验。
    唐纵还把蒋介石和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时的合影悬挂在自家的会客室正中,他经常指着这张照片教育儿女:“这是我们国家最高领袖和世界上两个大国的领袖在一起的留念。中国有了这样伟大的领袖,才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唐纵迎逢蒋介石的另一套办法是拼命讨好蒋介石的两位公子。蒋经国在江西工作之时,每来重庆,唐纵总是和戴笠一起去迎接,嘘寒问暖,生怕有丁点儿不周之处让这位蒋门“贵胄”产生不快。
    戴笠平时招待一般客人吃饭请唐纵作陪时,他总是推三阻四,以公务繁忙为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