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乌合之众 >

第400章

乌合之众-第400章

小说: 乌合之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明想了想之后,便忍不住的问道:“老板,没有了维和公司,那今后的维和行动怎么办?PEA、SCA和圣骑士中队那六百多号兄弟又怎么安排?再说维和公司什么都没有,就算卖也不一定有人要啊。”
    这些问题李老板早就考虑到了,见朱明提了出来,便胸有成竹的笑道:“朱明,我们既然能成立彩虹维和防务公司,难道就不能再成立一家蓝虹维和防务公司?等贺鸣那边的工作完了,PEA中队将集体加入远东联军。SCA中队从明天起,加入赖伐尔主任的后勤事务管理局,专门负责高级官员出行的安保工作。
    至于维和公司能不能卖上个好价钱,这你就不需要担心了。要知道除了固定资产之外还有无形资产,我想名声那么好的维和防务公司,一定能卖上个好价钱的。”
    太平洋保全公司名存实亡,现在李老板又要将彩虹维和防务公司卖掉,朱明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见朱明如丧考妣的样子,李老板立即说道:“朱明,老兄弟们都成了联合国官员,新队员也成了真正的琉球军官。公司的股份和分红算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可以说大家已经名利双收了,我们不趁这个机会洗白,更待何时?”
    “如果让我选的话,我宁可继续呆在公司里,也不愿意当这个联合国官员。”这个弯子哪能一下子就转过来?李老板刚刚说完,朱明便沮丧的嘀咕道。
    李老板立即转过身去,指着窗外,声色俱厉的说道:“朱明,你睁开眼睛看看,联合国总部里有几个中国籍官员?如果我们放过了这个机会,那中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被联合国秘书处给排除在外。
    知道我为什么推荐赖伐尔主任、费赛尔教授教授、夏尔特伯爵等人身居高位,而不推荐咱们中国人吗?就是因为我推荐了,赖伊秘书长不一定能同意。我们需要时间,更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让他们了解中国人,接受中国人,而不仅仅是我一个人。”
    正如李老板所说的那样,除负责安全的十几名中国籍维和队员外,四千多人的联合国总部里仅有十二名中国籍官员。就这十二名中国籍官员还都是中文处的翻译,不但没有任何决策权,而且还备受其他国家职员的排挤。
    不等朱明开口,李老板便继续说道:“你以为我喜欢这种无聊到极点的工作?你以为我真喜欢当这个助理秘书长?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打死我也不会接受赖伊秘书长的任命。梅校长他们的使命是发展琉台两地,并帮助南洋华人建国。而我们从今往后的使命,则是帮助中国人守好联合国这块阵地。”
    “老板,我明白了。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表现,决不会在联合国里给您丢人的。”
    李老板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说道:“去给兄弟们做做思想工作,要让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是,老板。”朱明应了一声后,连忙夹着文件夹走出了办公室。
    为了当好这个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李老板上任后前所未有的敬业。在赖伊秘书长、米奇副秘书长等人的支持下,李老板对联合国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是将负责安全的维和分队,变成了后勤管理局安全处的职员。
    然后与纽约警方进行了沟通,为联合国车辆换上了具有外交特权的联合国车牌。将国际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紧急救助基金会等游离与联合国总部之外的十几个部门,全部纳入了联合国的正规体系。除了保留他们各自的基金会账户外,他们今后的人员征募,行政经费、职员薪水,都得经联合国人事厅和财政拨款中心的批准。
    国际大事儿,赖伊秘书长、米奇副秘书长等人说了算。但联合国大院里的内部事务,则全部由我们李助理秘书长说了算。
    五点三十分,忙碌了一天的李老板,终于回到了下榻的酒店,由李安明和李有财带队的李氏旅行团却仍然没有回来。
    身心俱疲的李老板很郁闷,叫了一比萨正准备大快朵颐之时,朱明通报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谁都可以不见,但这位客人却不能不见,因为他是李老板的老朋友——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
    “我的上帝,秘书长先生竟然就吃这个”杜勒斯刚刚走进房间,便指着桌上的比萨大呼小叫道。
    “助理秘书长,是助理秘书长”李老板一边招呼艾伦…杜勒斯坐下,一边无奈的纠正道。
    杜勒斯局长耸了耸肩膀,坏笑道:“一样,都差不多。不得不承认,你晋升的速度非常惊人。而且晋升的轨迹,也非常之惊人。”
    李老板给杜勒斯递上了一杯红酒,并苦笑着说道:“艾伦,你该不会是专程来笑话我的吧?”
    杜勒斯环视了下房间的环境后,笑道:“朋友,你怎么能这么想呢?说真的,你干得很棒,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甚至连总统先生都说,如果你是一个美国人,那你完全有可能当选美国总统。”
    “是吗?可惜我不是。”玩笑开过后,李老板便坐了下来,严肃的说道:“艾伦,苏联搞出来的那个议案,让我们之前所做的全部努力都打了水漂,你对此是怎么看的?”
    “那件事很突然,事先没有一点征兆。”杜勒斯沉思了片刻后,继续说道:“很显然,这是一件有预谋的行动,打了毫无准备的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李老板长叹了一口气后,苦笑着说道:“艾伦,看来你的情报工作还是有问题啊”
    “李,我们不是上帝,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知道。不过你放心,我们是不会让他们得逞的。”想到苏联的外交突袭,杜勒斯局长便咬牙切齿的说道:“虽然法律成为了一张废纸,但你已经给联合国留下了维和行动的惯例。就算他们想直接插手国际维和事务,那也得需要五年的时间,来培养一家让所有人都信赖的专业公司。”
    杜勒斯局长的这番话,让李老板感觉他做出卖掉维和公司的决定似乎草率了。但想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自己既然想成为名正言顺的联合国高级官员,就必须要放弃一些必须放弃的利益。
    “艾伦,事实上就算没有那个决议,我今后也不能再插手维和事务了。赖伊秘书长已经做了分工,我现在只负责联合国的内部事务。”
    “这些我都知道,而且对你现在的职务也非常满意。”杜勒斯局长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文件,一边交给李老板,一边微笑着说道:“李,用红笔写的是我们的人,蓝笔写的是国务院的人。麻烦你在公开招聘时留意一下,千万别给漏了。”
    D级以下官员是在各成员国公开征募,而不是由成员国政府指派。很显然杜勒斯局长不想放过这个机会,便利用李老板的职务之便,将中情局特工和国务院密探全部塞进联合国。
    虽然这些低级官员没有外交豁免权,但联合国会给他们颁发一份通行证。而持有这种通行证的官员,去任何国家都无需到大使馆签证。毫无疑问,杜勒斯不仅仅想在联合国里收集情报,而且还想让中情局的间谍们,利用这一合法身份和便利条件,从事海外情报的收集工作。
    李老板看了一眼后,将文件塞进了抽屉,并严肃的说道:“艾伦,让这些人进联合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有句话我必须要说在前面,万一有人变节了可别赖到我身上。毕竟我是看过这份名单的人之一。”
    杜勒斯拍了拍李老板的肩膀,郑重的说道:“李,你是我最信任的人,我怎么可能会怀疑你呢?另外这件事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就算有人接替我现在的职务,我也不会将你的事情告诉他的。毕竟这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而不是正式的情报工作。”
    “得了吧,我早就被你拖下水了。”李老板长叹了一口气后,无奈的长叹道。
    '  '
第四四一章 任重道远的国际公务员
    第四四一章任重道远的国际公务员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联合国机构庞大的程度,比一个国家都有之过而不不及。所幸的是这只是纸面上的部门,具体负责联合国扩编工作的李助理秘书长,还有近一年的时间来进行准备。
    组织架构正规化建设的消息一经传出,亨利大学总部里的国际公务员们顿时欢声雷动。要知道一旦联合国成功的扩编,那他们这些元老将无一例外的成为高级官员。更何况人事厅和财政拨款中心制定的薪金待遇和福利政策,比华盛顿的政府雇员还要高出许多。
    为确保国际公务员征募工作取得完满成功,由人事厅征募司人力资源专家,以及各用人部门官员组成的考试委员会,随着李助理秘书长的一声令下,奔赴纽约、日内瓦、莫斯科、埃及、堪培拉、南京、冲绳等十三个大中城市设立征募点,按照联大规定的名额,面向社会公开征募D级以下的国际公务员。
    令李助理秘书长倍感意外的是,除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外,国际公务员征募工作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受追捧。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干脆包办了这些名额,考试委员会专家只能在他们指定的圈子内挑选。而不是赖伊秘书长所要求的那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国际公职人员。
    而非洲、中东等成员国的公务员征募点却门可罗雀,就算迎来几个报名的有识之士,其文化程度和语言能力也不符合考试委员会的要求。南京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截止昨天下午…,仅有63人通过了面试,连联合国分配给中国的347个名额的一半都不到。
    看完李老板发回的急电,梅贻琦深深的皱起了眉头,一边将电报递给胡适,一边心急如焚的说道:“希疆,中国是个大国,也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如果连三百多人都凑不出来的话,那分配给中国的几百个名额,就要被其他国家给挤占了”
    “月涵兄,这是有着很多原因的。”胡适放下了手中的电报,无奈的说道:“首先,语言对我们中国人是一个先天的挑战。英语和法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虽然近些年中国人的外语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比起母语就是英语或法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西方人还是自愧不如,甚至比起从小就接受英语教育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有着不小的距离。
    其次,联合国人事厅考试委员会要求应征人员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英美国家的应征者这一点比我们强多了,他们要不是各方面的专家就是前政府官员,对国际公法和国际事务的熟悉程度,不是我们能相提并论的。”
    “是啊,”傅斯年看完了点报后,也忧心忡忡的说道:“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考试成绩。连许多留过学的社会精英,都不了解联合国采用的西方文官制度,他们怎么能通过考试委员会那些专家的审核呢?”
    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着南京的蒋主席,也一样困扰着号称人才济济的琉球共和国。为了凑足联合国分配给琉球的四十五个名额,老狐狸们不得不忍痛割爱,让有过留洋经历的几十名东海联大教授前去应征。
    李老板在电报里说的很明白,联合国的职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不趁这个机会多塞点人进去,那就要等到联合国公务员退休或联合国再次扩编,才有增加中国人比例的可能性。另外联合国秘书处现有的职员,将随着联合国大厦的投入使用,走上联合国各部门的领导岗位。除了李老板本人之外,中国人在联合国各部门中的地位,已经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白人。
    本来就不是在一条起跑线上的赛跑,如果现在再不奋起直追,那今后几十年内,中国人在联合国秘书处里将很难获得发展。
    尽管中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但由于国家的贫穷落后,真正的国际地位与常任理事国很不相符,这导致竟然没有一个中国部级官员,被选调进联合国各部门担任高级职务。如果不是李老板在那里撑场面,联合国秘书处里将找不出一位B级以上的中国籍官员。
    人才,归根结底还是人才连王世杰那么大的名气,之前也只能在海牙国际法庭担任普普通通的公断员。想到这些,梅贻琦便凝重的说道:“各位,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那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实在不行,就再从东海联大抽调些教授去应征。”
    “月涵兄,不能再抽调了。”胡适摇了摇头,沮丧的说道:“博文那边招募的都是低级官员,等他们按部就班的晋升到D级岗位,最起码还需要十五年那些年轻的教授都是种子,把他们全送过去那我们今后怎么办?”
    为了争几个联合国低级职位,就要出动东海联大重点培养的第三代精英,这让梅贻琦很不是滋味儿。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傅斯年突然说道:“二位,既然国内没办法,那我们何不从国外想办法?王校长这会儿正在美国,干脆让他组织旅美华人去纽约应征。我就不相信近万名中国留学生里,就找不出几个国际型人才。”
    “也只能这样了。”梅贻琦沉思了片刻后,严肃的说道:“这只是个权宜之计,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我们也不能拉下。那霸湾即将成立联合国大学,等他们开课了,就让梦麟兄组织政治学院的师生去旁听。另外联合国亚洲分部下个月也要投入使用了,到时候别忘了多派点学生过去实习。”
    胡适重重的点了下头,深以为然的说道:“不但政治学院要去,其他学院也要轮流去。”
    “博文那边怎么回?是不是让他给考试委员会打个招呼?”
    梅贻琦当然知道傅斯年的意思,但考虑到李老板将来的发展,还是摇头说道:“博文能走到这一步很不容易,他现在已经成了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再说考试时弄虚作假或许能蒙混过关,但到实际工作中还能弄虚作假吗?”
    胡适也点头同意道:“人就得靠自己,这个头坚决不能开万一闹出点什么丑闻,到时候不仅要丢博文的人,而且丢的是我们中国人的脸。”
    “那好吧,我现在就去给王校长和博文发报。”胡适的话音刚落,傅斯年便立即走出了办公室。
    看着傅斯年离去的背影,胡适忍不住的问道:“月涵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