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139章

张辽新传-第139章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会儿,张新就陪同着刘晔来到了后院,张辽扭头一看,能从刘晔的脸上看出明显的喜悦。
    “子扬,何事让你如此惊喜?”张辽扔下手巾,迎上去说道。
    “回来了!回来了!”刘晔回答道。
    但张辽却被这没头没脑的回答给搞得一愣一愣的,不过他看到刘晔的手中有一份书简,于是张辽将它一把抽过,打开后看了起来。
    还没看上几眼,张辽的脸上也同样露出了笑容,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
    “好!好!好啊!子尼师兄果然说道做到,不但将管幼安、邴根矩、王彦方三位贤士请了回来,还带回来了上万流落辽东的青州百姓。好!好!”张辽兴奋的大声说道。
    “对了,子扬,他们现在到了哪里了?”张辽随即向刘晔问道。
    刘晔也喜笑颜开的回答:“他们的船队是在乐安的蓼城上的岸,国子尼他们上岸后就离开大队临淄而来,现在估计快到博昌了。”
    “嗯。百姓的安置要重视,让公佑行文乐安太守,根据百姓的要求,尽快将百姓安全的安置到位,行文接收百姓的各城,尽一切力量帮助这批返乡的百姓,让他们吃穿有度,尽快恢复生产。”张辽对刘晔说。
    “诺!晔这就去通知孙治中。”刘晔说完就转身离去。
    张辽看到刘晔要走,赶紧叫住他,说:“子扬,你通知完公佑行文各地后,带着公佑一起过来。我这就去换身衣服,一会儿我们一起去迎接这几位贤士。”
    刘晔笑道:“请将军放心,晔也久仰这三位贤士大名,欲一观其风采。公佑相比也不会放过此机会。请将军稍等片刻,我和公佑一会儿就来。”
    说完,刘晔就一路疾走而去。
    张辽这时又看看手中的报告,感叹道:“如此条件下的举动称之为壮举亦不为过。纵然是敦刻尔克也不过如此啊!”
    张辽的声音不大,但张新还是隐隐约约听到了一些,他对张辽口中的什么“敦什么的”一点印象都没有,但他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只是跟着张辽向前走去。
    第三卷 第一六四章 安排
     更新时间:2009…1…17 21:18:40 本章字数:3549
    博昌城中,国渊并没有让管宁等人住到博昌长腾出的屋子里,他的家族就是乐安本地世家,每一个城中都有家族的产业,博昌自然也不会例外。国渊将管宁一行安置在了自家的别院中,他已经接到了张辽的通知,就在博昌等待着张辽的到来。
    张辽没有兴师动众,他只是带着刘晔、孙乾和自己的亲兵快马从临淄赶到了博昌。因为有早已等候在城门口的国渊的家仆引路,张辽毫无阻碍的就来到了管宁等人的住处。
    张辽没有让仆人通报,而是直接推门而入。一进门,张辽就看见自己的师兄正和三个人围坐在一起聊天。
    张辽双目一扫,就看见国渊左手之人一脸正容,颌下三缕长须异常齐整,虽然年纪明显是四人中最大的,但他的一双眼睛却清澈异常且始终直视前方,身上也没有一般文人那常见的酸气,由此可见此人必是君子之流。国渊右手之人则面容白皙,虽见之已是三十许人,却容貌英俊,眉宇间有一种罕见的灵动之气,自有一番不逊于前者的风采气度。
    这两人的风采足以让张辽为之喝彩,但国渊对面之人则更将让张辽感到吃惊。此人衣着朴素,除了束发的头巾之外,浑身上下全无配饰,单看其打扮必是出身寒门的士子,年纪在三十许间间。相貌虽然普通,但眉宇间有一种叫人见之难忘的风采。最让张辽感到他与众不同的是他那无忧无喜的神情,让张辽见之似有见到罗丹的沉思者地感觉。他地平淡,他的恬静,让张辽感到了一种罕见的气势。
    张辽的到来也同时惊动了屋中的四人。国渊看见是张辽来了,立刻起身欲将另外三人介绍给张辽。
    张辽笑着伸手止住了国渊地举动。自己则向三人长掬一礼。口中说道:“张辽见过三位先生。”
    管宁三人虽然都是当世有名的士人,但却不是狂妄之辈,面对张辽这样的高官还是礼节不缺的。他们见到张辽如此做派,心中感动之余也纷纷起身向张辽还礼。
    这时国渊适时的介入进来,为他们双方作了介绍。国渊左手之人是王烈。右手之人是邴原,而正对着的那人就是管宁。张辽也将刘晔和孙乾介绍给了管宁他们。众人又是一阵相互施礼。
    随后,众人落座,张辽率先打开了话题。
    “辽久闻三位先生大名,又从子尼师兄那里得知了三位的消息,正好我主曹公现正辅助天子治理天下,广征天下有才之人。故而辽向主公建议请三位回来共襄盛举。自师兄走后。辽就日夜盼望,今日终得一见,辽三生有幸也!”
    三人见到张辽如此推崇,心中虽然欣欣然,口中却不住地谦虚。在张辽花样翻新地吹捧下,三人和张辽竟似多年未见之好友般熟稔起来,各自的称呼也从“先生”和使君变成了互称表字。
    又闲话了一阵,王烈开口问道:“文远,子尼在辽东时曾言道。文远欲在青州试行一种有别于以往的法令,可是真的?”
    “呵呵。此话不假。不过在想彦方兄解释此事之前,我还要想三位说明一件事。此次请三位回来,曹公曾允诺,三位及子尼师兄可随意选择是留在青州为官还是进入中央为官。无论是曹公还是我张辽。均不会对思维的选择指手画脚。”张辽说道。
    国渊是早就知道此事,而其他三人则对曹操的大度甚为意外。而邴原则因为在辽东的遭遇,相比下更觉得曹操为人开明。但他们还是要问问清楚才会做出选择。
    “文远,不知中央和青州有何差别?”邴原问道。
    张辽看了看三人,说:“中央之地均为清要贵重之所,几位若去中央,三公九卿虽得不到,但必也是两千石的大员。青州则不同,我能给几位的最大不过太守,或者是六百石地州牧属官。”
    “文远,这俸禄之事不谈,我们想知道的是能让我们做些什么?”邴原显然是不满意张辽刚才的回答,紧接着又问道。
    张辽说:“中央的安排非我所能知之,但青州却是我说了算。我得到主公的允诺,将一些心中地想法在青州进行试点。其中包括了军事、经济、教育、司法这四大类。军事、教育方面则秉承了以往在兖州地做法,军队正规化,教育普及化。而经济则在青州一地将首先放开盐铁酒专卖,让商人自行选择,官府仅仅从旁进行指导和监督。司法则除了将地方官员的审判权进行剥离,另行委派专门地司法官外,还将在大汉原有的律条上重新修改并制定新的法律,包括了刑法、民法和商法这三种分别针对刑事犯罪、民事纠纷和经济犯罪的法律。大致的情况就是这些,至于如何选择,还需几位自行决定。”
    张辽这么说倒不是他矫情,他也希望这四人能全部留在青州,可是曹操那里也需要人手,张辽也只能如此说。幸好当初他推荐的五人中的王修已经被任命为北海太守,国渊也私下明确了留在青州的决定,张辽才能显得如此大方。
    管宁三人在张辽说完后相互用目光进行交流,片刻后,王烈对张辽说道:“文远,青州既然欲行新政,那会如何安排我等?”
    张辽一听,心中顿然一喜,他知道王烈既出此言,必有留下之意,情景,说不定就是三人全部留下的格局。
    张辽微微笑道:“既是新政,我的属官也有所调整。下设治中、户曹、兵曹、法曹、功曹、典学六名从事。户曹掌钱粮、税收;兵曹掌后备兵源的训练和补充,以及军械的管理;法曹掌司法、审判之责,我拟将各郡县官员的审判权收回,由法曹从事安排专人至各地执掌审判权;功曹掌各地官员的监督、考核;典学掌教育;治中则负责协调各曹属间的关系。”
    说到这里,张辽停了下来,看着四人。
    管宁这时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柔和但蕴藏着坚定,说:“文远,你这安排如旧瓶装新酒,确实有其新意。既如此,我想我也不必去兖州了。想来青州典学典学从事一职文远必是留于我的?”
    “幼安兄猜得不错。如今我这里是人手匮乏,几位大才我是一个也不愿意放手。幼安兄心怀教化百姓之志,典学一职非你莫属。彦方兄为人素来清严,法曹一职还望兄不要推辞。根矩兄秉德纯懿,志行忠方,功曹之职正为兄所准备。子尼师兄虽出身世家,却以恭俭为美,老师称汝美才,弟欲将户曹托与师兄。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张辽说完后就不断的看着管宁三人,他这样的安排,是秉承了之前从郑玄那里对三人的了解而安排的。但究竟别人是否能够认可,张辽心中可没什么底气。
    国渊不愧是师兄,他率先表态道:“文远,户曹事关紧要,但既得文远信任,师兄也不推辞,必会管好自己的职责。”
    “多谢师兄!”张辽赶紧想国渊道谢。
    王烈接着也说道:“文远,这法曹一职我也接了。不过文远将审判权从各地官府手中收回,一来增加的官员数量和俸禄开支,二来这抓人的权利是否还在各地官府手中?”
    “彦方兄,我欲行的新政实际上环环相扣,经济的放开将会增加官府的收入,但就一个商业税的增加就绝对是各位所想象不到的。法曹的存在等若在官吏头上悬了一柄利剑,让他们时刻谨记清廉自守。而开明的司法制度,清廉的官吏也将保证商人会更加喜欢青州这块地方。教育的普及又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知书达理、能文能武的人才。所以,单单一点人手和俸禄的增加并不要紧。而且,我也让治中和功曹在经过核定后规定各级官员的属员的上限,凡事超过上限者,不但要进行裁员,还要视其情况给予处分。”张辽解释道。
    “嗯!如此甚善!”王烈点点头,笑着坐了回去。邴原和管宁此时则亦是面带笑容,邴原说:“文远,功曹之责尤其重要,可你如何考察功曹呢?”
    张辽笑道:“我会在年终召集各级官员会议,届时若功曹真的有错,我又怎会不知。何况我已让公佑在州牧府邸大门口安放了一个州牧信箱,百姓若告状无门,皆可将状子投入信箱,将会由公佑或我酌情处理。”
    “文远,这青州公学是否一如兖州旧例?”管宁紧接着问。
    “然。当初老师主持兖州公学,待公学步入正规后即退隐幕后,闭关修书。如今的兖州公学由主公亲掌,文若、公达、仲德及文举先生和太尉杨文先先生皆在得空时去讲学。徐州公学有汉瑜先生主持,并常常和兖州公学进行交流。唯有青州,因为大乱后尚未完全安定,又缺少主持之人,只得拖至今日。不过学舍依然在建,就在昔日稷下旧地。如今幼安回归,自当交与幼安执掌,惟愿青州学子能在幼安的教导下学有所成、学有所养,让青州公学重现往日稷下学宫之辉煌。”
    “文远高义,但有所命,宁唯尔是听。”管宁离座而起,向张辽深施一礼。
    第三卷 第一六五章 立法
     更新时间:2009…1…18 22:11:21 本章字数:3583
    在管宁四人相继进入张辽的幕府后,张辽这个州牧的属官也基本上到位了。孙乾是大管家,国渊负责财政大权,邴原考核官员,王烈负责司法,管宁则一头扑进青州公学的建设中。再加上宗元管着后备兵源,刘晔为张辽负责情报提供和战事策划。赵云、甘宁分别管着水陆两军,张辽终于等到了解放的一天。他除了每天起床练武,就是各处跑跑、看看,有事了解决一下,没事了就找人闲聊,再不就跑到军营里找赵云或甘宁打架,然后就接着糟践山里的野味和海里的海鲜,小日子过的别提多舒坦了。
    不过终有他逃不过的一天。这一日,王烈这位新任的法曹从事就在张辽出门溜达之前提前在府门口堵住了他。
    “使君!”王烈对着刚刚走出大门的张辽行了一个大礼。
    “呃!”张辽一愣,他这些日子舒坦的都没边了,却没想到今天被王烈堵上了。张辽这时也不能摆什么架子,谁知道王烈有什么事呢。
    “彦方兄,这么一大早的过来,究竟有何事?可是法曹那里有困难?”张辽和颜悦色的问道。
    “使君,法曹并无困难。但使君曾定下的新法令的修订如今已按照使君的意思将各方代……代表召集,请使君前往主持。”王烈明显对张辽这个所谓的“代表”不太习惯。
    张辽闻言一怔,他这些日子逍遥自在,再说这事情也已经交待下去了,他也就等着属下出结果,所以也根本没去在意,没想到直到现在才刚刚将人召集好。
    张辽忍住一股火气,吸了一口气道:“彦方兄,立法一事事关大局。亦是我青州新政之基础,若我青州试点能够成功,当可向全国推广,为我大汉立下万世之基。今日既然人手召集到位,我这个青州的主官当然要去看看,也要为参与者鼓鼓劲嘛!”
    王烈已经是五旬之人,人越老越精明,他岂会看不出张辽依然动气,但就这么一个立法临时机构的人选问题就争论了良久,直到宗元摆出兵痞子的架势。那些世家又担心张辽的大军方才勉强通过。如今他来找张辽,也是指望着张辽能去镇镇场子,最起码让那些世家和士子不要在纠缠于细枝末节。
    张辽当初建议曹操在青州试点时就明白会又阻碍,这也是他压住了火气的原因,因为他明白这帮世家的嘴脸和那些士子的酸气。
    “张新,你去通知一下。让诸曹主官也去法曹那里。立法嘛,官员也要有代表参与。”张辽扭头对着张新吩咐道。
    说完后,他就上前挽住王烈说:“彦方兄,走,我去给你镇镇场子,一会儿还有幼安他们。我倒要看看这帮家伙能玩出什么花儿来?”
    就在张辽和王烈携手走近法曹为了修订新法而准备好地大屋子时,屋子里正泾渭分明的坐着四堆人。分别占据了屋子的四角。
    张辽一进门就将屋内的情况看的清楚。年纪最大,身着华服,一脸平静的是世家代表;那身着青衫、白袍,面带傲气,对四周一脸不屑的则是士林中人;而另一群身着华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