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194章

燃烧的海洋-第194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问题大了。
    皮特首先想到,第三十九集团军会在东线战场上发起进攻,配合第五十四集团军向南推进,可是半个小时后,E…8C发现了同样开始集结的第六十五集团军,他立即意识到,第三十九集团军不会南下。
    两个小时后,一条从百源里发来的消息让皮特猛的醒悟过来。
    第四十七集团军已经到达平壤东北,百源里离平壤不到四十公里,而且是平壤外围最主要的防御据点之一。因为第三步兵师正在全力应付猛攻的第二十四集团军,而第四步兵师还在调整防御部署,所以守卫百源里的主力是韩军,只有一个美军步兵营,而且是一个专门负责护送后勤部队的步兵营。
    要是让第四十七集团军打下百源里,平壤就算门户大开了。
    志愿军的多头攻势已经显现出来,白痴都能看得出来,志愿军会猛攻平壤,切断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的撤退线路,然后调动东线的第三十九集团军,阻击联军增援部队,在平壤南面决战。
    只是,就这么简单吗?
    打到这个时候,志愿军还有几张牌没有打出来呢。第十六集团军、第十三集团军、以及早已入朝的第十五空降军还没有出动,说不定连第六十五集团军也会向西运动,志愿军有足够的力量在西线打一场规模巨大的会战。
    轻举妄动的话,只会一直被志愿军牵着鼻子走。
    可是什么都不做的话,也会一直被动挨打。!~!
    ..
第二百零六章 有勇有谋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皮特只能从影响最小的地方着手。
    拿到第四十七集团军在向平壤挺进的情报后,皮特给东线的韩军安排了任务:尽快发动试探性的进攻,争取拖住志愿军的主力集团军。
    这道命令,有点含糊不清。
    虽然皮特直接给第九装甲师下达了命令,而且调动了其他韩军,但是在进攻目的上,皮特没有说明白,即到底是拖住第六十五集团军、还是拖住第三十九集团军,以及得争取多少时间。
    皮特也没办法,因为韩军确实没什么好指望的。
    到十五日,东线四十万韩军中,没有一支部队具备了相应的进攻能力,第九装甲师连元气都没有恢复。
    当时,为了让第九装甲师尽快恢复战斗力,韩军想尽了办法。
    在美国提供的军事援助到位之前,韩军甚至把一些封存了十几年的60主战坦克送到前线。
    这些坦克能否作战,肯定是个问题。
    只是,在东线除了第九装甲师,还有一支韩军的王牌部队,即第七装甲旅。
    在韩军中,第七装甲旅非常特殊,因为这是唯一以俄制装备为主的装甲部队,也是韩军的假想敌部队。
    前苏联解体前,欠下韩国巨额债务。俄罗斯独立之后,为了偿还债务,向韩国出售了大批武器装备,其中就有两百辆T…80系列主战坦克。拿到这些俄制装备后,韩国组建了第七装甲旅。
    在之前的战斗中,第七装甲旅的作用并不大。
    不是该旅不能打,而是没有合适的战场。
    虽然以第七装甲旅的实力,担任前锋突击任务绰绰有余,对付人民军更是不在话下,但是人民军的主力装备都是俄制武器,有不少T…72主战坦克,而在外形上,T…80与T…72的差别并不大,没有达到可以让E…8C、以及其他侦察机分辨的地步。如果让第七装甲旅充当突击部队,敌我识别肯定是个大问题。
    此外,弹药补给也是个问题。
    在过去十多年里,第七装甲旅一直是韩军的假想敌部队,参加了韩军的所有演习,还经常与美军进行实战对抗演练,弹药与零备件的消耗量非常惊人。战争爆发前,韩国储备的俄制弹药并不多,而俄罗斯早已宣布保持中立,不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志愿军获得的战斗机都是通过中国政府购买的。为了让第七装甲旅保持战斗力,韩国想了不少办法,比如从乌克兰购买了一批零备件,让美国从伊拉克与印度获得了一些弹药。即便如此,第七装甲师的战备率仍然不高。
    过去两个多月里,第七装甲师一直在后方“打酱油”。
    如果不是兵力吃紧,东线需要由韩军独担重任,韩军也不会把第七装甲旅派上去。
    只是,第七装甲旅的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觑。
    在韩军的所有主力部队中,只有第七装甲旅保持整编状态,没有战斗损失。
    如果韩军要在东线发起进攻,第七装甲旅绝对是突击主力。
    至少,在电磁战的影响下,联军很难进行空中打击,敌我识别的问题不再突出,而第七装甲旅的主战装备并不差。
    只是,正在打进攻念头的不止有联军。
    黄峙博的命令已经下达,魏成龙觉得完全可以“自由行动”了。
    反正第六十五集团军的首要任务是稳住东部战线,抵挡韩军的反击,而最有效的防御方式就是进攻。
    在他看来,与其等到韩军打上门来,还不如主动找上门去。
    让韩军被迫进行防御,元山自然不会受到威胁。
    打定主意后,魏成龙就开始行动。
    让部队提前一个小时吃了午饭后,魏成龙下达了进攻命令,让第六十五集团军的三个营率先开出驻地,沿着海岸线向高城挺进。
    此时,韩军的第七装甲旅也正在为出发做准备。
    可以说,魏成龙非常大胆,甚至有点冒失。
    当时,美军的第71特混舰队还在日本海上活动,只是受到潜艇威胁,没有靠近朝鲜半岛,而是在郁陵岛南面,靠近日本领海的海域活动。如果不是护航力量有限,美军很有可能分出部分巡洋舰与驱逐舰,专门执行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
    第六十五集团军在突击的时候,唯一的对空保护伞就是电磁武器。
    这种防空手段能够避免部队遭到近距离空中打击,却无法有效对付遮断轰炸,准确的说是用防区外弹药进行的远程空中打击。
    只不过,在电磁战的环境下,联军远程空中打击的效率非常低。
    当时,联军已经找到了一些对付电磁战的办法,其中就包括一种使用惯性导航系统的远程弹药。
    从原理上讲,对付电磁武器的办法并不难。
    将电子设备制于完全封闭的金属,就能免受电磁波影响,也就不会被电磁武器摧毁。
    只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难度非常大。
    电子设备的主要用途,就是提高部队的战场感知能力,因此需要接收与发送信息。如果完全隔离,成为封闭系统,电子设备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比如在战斗机上,可以对控制系统进行电磁屏蔽,却无法对雷达、红外探测设备、GP导航设备、战术数据链等等电子设备进行全面屏蔽。
    在弹药上,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如果完全使用惯性制导系统的话,弹药就不需要获取外界的电磁信息,也就能够对控制系统做全面电磁屏蔽,让控制弹药的电子设备免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联军手里有现成的弹药,改装非常简单。
    JDA制导炸弹就有惯性导航系统,能在GP失灵之后,由惯性导航系统控制。联军要做的,只是拆除炸弹上的GP制导系统,然后对炸弹做全屏蔽处理,把制导系统的电子设备安放在一个能够屏蔽所有电磁波的,最后由一套机械装置控制气动面,控制炸弹的飞行弹道。
    只是,惯性导航系统也不是万能的。
    在没有中途修正的情况下,最好的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在万分之零点五左右,即每飞行一万米,圆规偏差零点五米。用在炸弹上的惯性导航系统非常小,精度不会很高,偏差一般在千分之一左右,即每飞行一公里,圆规偏差一米。为了确保载机安全,炸弹的投掷距离一般在五十公里以上,如果安装了火箭助推发动机与滑翔弹翼,投掷距离还能提高到一百公里以上。以五十公里为准,炸弹的偏差高达五十米,而实际作战中,因为用于制导的卫星地图也存在误差,所以偏差往往在八十米以上。
    如此巨大的偏差,已经算不上是精确制导武器了。
    过于巨大的偏差,让联军不得不放弃近距离空中支援,只能用惯性制导炸弹对付战线后方的志愿军。
    为了抵消偏差带来的影响,联军采用了两个办法:一是提高投弹量,即向轰炸目标同时投掷多枚炸弹;二是大量使用子母弹,提高炸弹的杀伤范围。
    必须承认,联军确实做了努力,在尽可能的利用空中优势。
    第六十五集团军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万幸的是,联军的重心在西线战场上。
    两个小时后,联军才发现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正在向高城挺进。
    此时,第七装甲旅已经集结完毕。
    虽然韩军在第一时间呼叫了空中支援,但是联军正在组织空中力量打击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五十四集团军,根本没办法为韩军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
    下午三点半左右,联军对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先头部队进行了第一次轰炸。
    规模并不大,只有十二架韩军的F…15,投下了四十八枚两千磅级JDA炸弹。
    因为志愿军的J…2000及时发现了这支战斗机群,所以在炸弹落下前,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及时疏散。
    这轮轰炸,只让第六十五集团军的耽搁了一个小时,没有造成多大损伤。
    只是,魏成龙没有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轰炸结束后,他就让工程兵搭设了上百个假目标,然后用汽油点燃,在假目标附近丢下了一些回收的炮弹弹壳,伪装成被摧毁的主战装备。为了做得更像一些,魏成龙还让医疗兵在前线进行了一次“战地急救训练”,调动几百名官兵扮演伤员,还让随同行动的人民军组织起上千民力,帮助运送“伤员”。
    这一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时,联军认为第六十五集团军在轰炸中遭到重创,先头部队已经丧失突击能力,继续向高城挺进的只是一支装甲侦察部队。事实上,在轰炸结束后,首先南下的,确实是魏成龙派出去的装甲侦察部队,兵力只有一个装甲营。
    更重要的是,这个判断,让韩军认为反击的机会已经成熟了。
    下午五点,第七装甲旅从高城开拔。
    傍晚,双方在高城北面大约二十五公里处遭遇。
    因为第七装甲旅全体出动,规模比一个装甲营多得多,所以魏成龙没有让装甲侦察部队硬拼,而是让其边打边撤,把韩军引过来。
    到这个时候,韩军怎么也想不到,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营,而是一个集团军。!~!
    ..
第二百零七章 黔驴技穷
    十六日夜间,第二次战役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
    首先向司令部汇报战果的不是第六十五集团军,而是中部战线上的第五十四集团军。
    虽然在进攻中遇到了一些麻烦,特别是联军的大规模轰炸,让部队遭受了很大损失,但是第五十四集团军只比规定时间多用了一个小时就打下了阳德,围歼了守卫这处战略要地的数千名韩军。
    此时,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阳德附近。
    第三十九集团军没有参加战斗,而是忙着修复被联军炸断的铁路线。要知道,在此之前,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完全依靠公路运输,只有修通铁路线,前线作战部队才能获得更加有效的后勤保障。
    第五十四军占领阳德后,第三十九集团军才向西运动。
    按照作战计划的安排,第五十四集团军将把主力留在阳德,守卫后勤部补给线,并且担负起修复铁路线的重任。在第三十九集团军向西突击的时候,还得向南派遣侦察部队,盯住盘踞在南部山区里的韩军。
    只是,在收到第五十四集团军的战报后,黄峙博调整了作战计划。
    第五十四集团军没有留下,而是继续向南挺进。
    原因很简单,在之前的战斗中,第五十四集团军遭到的损失并不大,部队仍然有很强的战斗力。虽然阳德是从元山到平壤铁路线上的重要战略据点,但是离三八线还很远,留在这里的第五十四集团军很难为第三十九集团军提供掩护。更重要的是,如果联军调动部署在开城的第七步兵师,第五十四集团军的部署位置就太靠后了,压力将全部集中在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四十七集团军身上。
    为了保险起见,黄峙博决定让第五十四集团军继续前进。
    这个决定,体现出了黄峙博的才能,特别是对战场局势的把握能力。
    在后面的战斗中,他的这个安排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问题是,第五十四集团军南下后,阳德的防御非常空虚。虽然黄峙博有理由相信,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四十七集团军肯定能顶住美军的反扑,即便美军动用全部主力,也无法立即扭转战局,而第六十五集团军在东线的进攻也不会立即失败,但是在东西两线之间,阳德是唯一的结合部,而阳德南面的战场宽度在一百公里以上。如此巨大的缺口,肯定会成为联军的反击目标。
    让第五十四集团军单独顶在前面,风险非常大。
    在调整作战计划的时候,黄峙博有两个选择:一是让充当战役预备队的第十六集团军或者第十三集团军南下,填补这个漏洞;二是让不太适合地面作战,已经很难派上用场的第十五空降军上阵。
    保险起见的话,黄峙博应该动用一个主力集团军。
    为了后面的作战考虑,则应该动用第十五空降军。
    只是,黄峙博做了一个完全让人看不懂的决定:让第十六集团军、第十三集团军各派遣一个旅的兵力,随同第十五空降军的第43空降师前往阳德,由第43空降师负责守卫,两个旅则充当进攻部队的预备队。
    这个安排,正好反映出了黄峙博对这场战役的安排。
    阳德是联军西线战场上的第一个突破口,也是最重要的突破口。虽然制订计划时,黄峙博没有对第五十四集团军抱太大希望,甚至没有想过在战役的第二天就让第三十九集团军向西突击。按照之前的安排,第十六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作为战役预备队,主要协助第二十四集团军作战。说得简单一点,在第四十七集团军取得突破,迫使联军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