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223章

燃烧的海洋-第223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说;一个已掌拍不响。
    傅秀波在这个时候给日本“找茬,“根本原因还是在日本身上,特别是日本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的对外政策。
    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之前,钱德勒就断言;这场战争将改变世界面貌,而且在战争打响之前美国就立于不败之地。
    从某种意义上讲;钱德勒说得没错。
    虽然在战场上.美军输得一败涂地;在仅仅持续了不到三个月的大规模地面战争中输掉了越南战争之后积累的所有资本;但是在战场之外,美国不但没有输;反而赢得了一些通过其他手段不可能取得的果实。
    经济上;这场战争;让美国走出了金融危机的泥潭。
    通过大肆扩大军火采购;美国的失业率在二零一四年底降到了自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最低点,还不到百分之三,比最高时的百分之十三降低了十个百分点。
    更高的就业率;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消费能力;也就意味着更快的资金周转速度。
    巨大的战争消耗;不但消化掉了美国的过剩产能;还提高了市场活跃程度。
    从二零一五年开始;随着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稳步复苏;美国经济再次开足马力。虽然在此期间;因为联邦政府通过增发国债的方式筹集战争经费;联邦储备银行不得不增加货币发行量,导致美元急剧贬值;但是遭受损失的,主要是那些持有巨额美国国债的国家.其中就有中国。
    通过在战争期间增加资源采购量,美国不但巩固了美元的国际货丰地位,还借机把通涨输入其他国家;缓解了国内的通涨压力口
    一定要说损失的话,欧元趁机崛起也许是最大的损失吧。
    只是在短期内,特别是在欧盟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并且最终完成政治一体化之前;欧元都不具备挑战美元的资本。
    在解决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的时候;欧盟也增发了大量货币.导致欧元贬值口其他主要经济体;比如中国也在同一时期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让人民币贬值.没有参战的日本;为了促进出口、加快经济复苏速度也不得不让日元贬值。
    在全球主要货币都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美元贬值就不再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了。
    客观的讲;美国在经济上获得的好处,特别是走出金融危机泥潭,迎来二零零二年之后的第一个经济增长高峰期,就足以弥补所有的战争损失;并且为美国在十年、也许二十年之后重振雄风奠定了基础。
    除了经济上的好处;在外交上;美国的得分也远远超过中国。
    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就不必多说了,中国咄咄逼人的崛起势头;以及在对外政策上的强硬立场;让这些与中国有领土、领海纠纷的国家纷纷倒向美国;并且非常积极的寻求获得美国的支持与援助。
    拿菲律宾来说;从二零一五年开始;美国的军事援助就增加到了五十亿美元。
    这笔钱,足足是菲律宾国防开支的两倍!
    更重要的是;在南亚;美国也充分利用了中国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的“表现,“拉拢了同样跟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印度。
    虽然这种一边倒的对外政策,让美国与巴基斯坦越走越远;特别是在美国宣布向印度出售F…22战斗机;仅答应向巴基斯坦出售F…22A之后,巴基斯坦总理、国防部长与空军司令在一个月之内;先后访问北京,与中国签署了《中巴自由贸易区总协定》、《中巴军事合作备忘录》与扩大小旧采购规模、购买刃战斗机的意向合同。随后;巴基斯坦还投资十亿美元.参与由成飞主导的计划,即第四代中型多用途战斗机;以获得该战斗机的生产许可证;还承诺在量产之后;直接从成飞购买四十架,并且从中国采购配套的维护裴备与武器弹药。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没什么好说的。
    自从第三次印巴战争之后;即美国违背承诺;对巴基斯坦进行军事禁运后,巴基斯坦就奉行亲华政策。
    虽然两国在历史、文化、价值观上有非常巨大的差别;但是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中巴关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数十年里.巴基斯坦是唯一没有受到外界影响;一直与中国保持亲密关系的国家。
    从某种意义上讲;巴基斯坦就是中国的盟国。
    这种关系;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体现得更加明显。
    在《中巴军事合异备忘录》中,巴基斯坦已经承诺赎回由新加坡航运公司管理的瓜达尔港,或者在邻近地区开辟一座新的港口,并且由中国投资兴建,然后给予中国企业五十年以上的管理与使用权。
    虽然这不是正式的军事协议,而且也不是出租协议;但是谁都知道,中国肯定会把这座港口变成军港;而且是中国在印度洋上最重
    要的军港.成为中国海军觇队在印度洋;活动的后勤保障基地。
    因为中国没有正式向朝鲜派兵;只是留驻了部分志愿军,所以这份协议落实后;中国很有可能在巴基斯坦拥有第一座海外军事基地。
    正是这份军事协议;让南亚问题、或者是中印矛盾浮上了水面。
    当时,印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靠拢美国,提出拿安达曼群岛的布莱尔港的使用权抵扣部分F…22的采购款项。
    最初的时候,美国并不上心。
    在印度洋;美国不缺海军基地。东边有新加坡;西边有吉布提.中间还有属于英国的迪戈加西亚.海湾地区更是基地如云。随着南海问题升温;美军返回菲律宾也不是不可能,也就能够堵住中国海军进全}}文字入印度洋的通道,没有必要在印度洋上获得更多的军事基地,为此承担不必要的财政开支。
    可是;美国很快就回心转意了。
    中国崛起势不可挡;菲律宾这种赢弱的国家;根本靠不住。如果中国海军为了保护海上战略生命线;强行进入印度洋的话,恐怕连新加坡也会为了自身安全,在为美军提供支持的问题上有所保留。
    如此一来;美军在印度洋上,离马六甲海峡最近的就是几千公里外的迪戈加西亚了。
    从战略上讲,美国很有必要在靠近马六甲海峡的地方获得一处可靠的军事基地;而且最好是单独使用。
    显然;布莱尔港就是个理想的选择。
    可是等到美国觉得有利可图的时候,印度却不干了。
    准确的说;不是印度当局,而是印度的民众不干了。
    作为二十世纪六零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印度从来没有跟别的国家结盟。
    在独立之后;印度还从来没有向别的国家出租过军事基地。
    虽然今非昔比,而且几乎所有印度人都认为,中国是印度最大的威胁,但是在野的国大党并不认为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能够给印度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反而有可能把印度拖入美国与中国的军事对抗之中,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抗议示威游行;迫使执政的执政联盟不得不做出让步。
    结果就是,印度不干了。
    当然,这件事,没有对正搞得火热的美印关系产生多大影响。
    美国需要印度来牵制中国;印度也需要美国提供的军事、技术与外交支持。
    除了周边地区之外;在其他地方,中国的外交损失也非常大。
    比如在欧洲;接近六成的民众认为;中国出兵朝鲜;是在保护一个独裁政府.而不是捍卫某个独立国家。虽然这种认识有很大的偏见,比如持这种观点的人都忽略了,战争结束之后;中国没有控制朝鲜政局,反而在朝鲜组织了全民大选;成立了一个由公民选举产生的民主政府。但是在半数以上的民众都被蒙蔽的情况下,自诩为民主自由的欧洲国家,不免在对外政策上偏向美国。
    即便是在战争中支持中国的俄罗斯;也在战后冷淡了下来。
    当然,俄罗斯与中国疏远的原因;并非中国在朝鲜搞民主选举,而是在战后没有获得多少好处。
    可以说,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在国际社会里非常孤独。
    从钱德勒的立场出发,这就是美国取得的胜利口
    如果在半个世纪以前;中国在外交上的失分;足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万幸的,现在不是那个封闭的、以双边往来为主的时代;而是一个多边国际化的时代,一个相对文明的时代。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国.中国需要海外市场来消化严重过剩的国内生产力;也需要来自其他国家的资源,可是同样的;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也需要中国提供的质优价廉的商品。
    可以说,在当时,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取代中国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地位。
    虽然从理论上讲;印度有这个资格;因为到二零二七年;印度就将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在解决了基本教育、让占全国总人口六成的文盲掌握知识之前;印度根本没有这个资本。
    要知道,现代化大生产,即便是产业线上的工人,也需要较高的文化素质。
    放眼全球,没有一个国家、甚至没有一个地区,能够像中国这样;提供多达八亿的合格产业工人。
    正是如此;围堵中国的时候,西方国家同样得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美国也不例外。
    只是,并非所有国家都愿意让过去的都过去;用新的世界观来衡量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
    这其中;就包括大海当中的日本。!~!
    ..
第十一章 矛盾心态
    第二次朝鲜战争后.除了被志愿军打得鼻清脸肿、丢城失地的韩国之外;最惧怕、最痛恨中国的;恐怕就是日本了。
    面对崛起的中国,日本的心态非常矛盾。
    这种心态;不仅因为第二次朝鲜战争,或者说;第二次朝鲜战争只是诱因;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每个日本政治人物都知道;一个崛起的中国;绝对不会心甘情愿的只当一个陆上强国。
    一百多年前,来自海上的英国舰队;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拉开了长达一百余年的民族屈辱史。虽然在此期间.中国人进行了很多努力,试图通过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但是这些努力,都因为清政府的无能而毫无建树。中日甲午战争后,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经历了四百年来最为动荡的时期;而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也从此由友好变为敌对。
    有过这种经历的民族,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吗?
    虽然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中国一直宣称要做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但是从来没有停止军事改革的步伐;更没有放松警惕性。在日本人眼里;不管是现在的中国、还是未来的某个中国,迟早有一天.这个陆上强国会放下沾沾自喜的自得心理,稳步走向海洋;成为海洋大国。
    对岛国日本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
    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在欧洲上演过;而且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为了遏制崛起的德国充当“离岸平衡手”的英国非但没有在欧州大陆搞平衡;还为了阻止德国走向海洋;挑战英国的全球海洋霸权;用一切手段,包括公开光明的、也包括秘密丑陋的手段;拉拢一切力量;全面围剩德国;最终导致欧洲大陆强国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在日本人眼里;日本就是英目而中国就是德国。
    当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不需要像英国那样;亲自出面围剁中国因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没有这个资格,很多日本人想做的事情,都由美国做了,日本只需要坐享其成。
    因为不需要亲自出面;所以日本还能左右逢源。
    从二十世纪七零年代初也就是中日正式恢复外交关系之后.日本就充分利用了中国受到国际社会孤立的局面;积极拓展中国市场,为此甚至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交;从而奠定了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要知道,直到二十一世纪初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都比不上日本企业。
    可是.第二次朝鲜战争;彻底粉碎了日本人闷声发大财的美梦。
    虽然日本没有参战,而且在战争期间表现得极为克制;除了按照同盟义务,在已有基础上为美国提供了军事基地的使用权之外;没做任何干预战争的事情,甚至没有以人道主义的理由为韩国提供援助;但是战争结束之后;随着美国开始调整战略部署,收缩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防线,日本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某些日本人看来,这不是什么坏事。
    二零一五年;美国正式宣布.将从日本本土撤军;仅保留冲绳的几处军事基地;原先以横须贺为母港的第七舰队也转移到关岛的阿普拉港,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存在,将降到二战后的最低点。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美国还将在二零三零年之前;从冲绳撤军。
    与撤军同步进行的,自然是增强日本的军事实力;以及为日本“松绑,“让日本逐步获得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必有的权力。
    当时;美国的举动;被很多日本人认为是“第二次维新”。
    在很多日本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日本人眼里;这是日本走向全面复兴,成为世界大国的开始。
    可是,未来真的有这么美好吗?
    首先从美日关系上看;虽然美国开始为日本松绑;但是主从关系没有改变。只要美国仍然是全球头号强国、只要日本还需要美国提供的军事援助;日本就是美国的盟国;而且必须遵守美国制订的游戏规则。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不能发展核能力。
    可以说;这是美国同盟原则中;最基本的一点。
    在美国的盟国中;除了英国与法国;以及从未承认拥有核武器,但是肯定拥有核武器的以色列之外,其他盟国都得依靠美国提供的核保护伞,任何擅自发展核武器的行为;都将视为对美国的挑衅。
    最鲜活的例证,就是当初的韩国。
    在美国的威压下;别说日本的政治家,理智一点的日本人都应该知道;除非日本打算单独前进,不然就别去碰核武器。
    当然;拿核武器说说话;还不是大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日本没有核武器.又何从谈起独立防卫能力呢?
    面对中国,没有战略报复能力的日本,在对抗的时候肯定缺乏底气。
    可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