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293章

燃烧的海洋-第293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到,地址H!~!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和解
    黄峙博与陆风烈来到方首府的时候.傅秀波在书房甲会见的就是刘俊实。(网)
    在任的时候,刘俊实积极主张两岸和解。虽然他没有提出实现统一的方法,但是在位时推行的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在为了统一。与傅秀波一样;刘俊实早就认识到;两岸实现统一的前提是民众和解;而要和解就得增进交流;让两岸民众更加了解对方;只要高度了解与相互认同;民间力量自然会推动统一进程;而任何政治家、任何党派也不可能阻挡民众的步伐。
    离任后;刘俊实没有闲下来.在两岸间积极奔走。
    刘俊实不辞辛劳;除了个人理想;还有一个原因;即第二次朝鲜战争让他认识到;留给台湾的时间不多了。
    志愿军能在朝鲜击败美韩联军;大陆军队就能在台海战场上取胜。
    事实上;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两岸军事力量就严重失衡。虽然在二零一三年.时任美国总统林德伯格答应售台F35A.而且是专门针对台湾的防卫需要;加强了制空作战能力的F35A;但是第二次朝鲜战争中,连F22A都不能确保绝对制空权;F35A更加无法与大陆的先进战斗机抗衡。更重要的是;林德伯格卸任后;对台军售案遭到搁置,直到东海冲突爆发.台湾都没有获得F35A。
    即便得到了;又能怎么样?
    在j20已经成军的情况下,台湾的军事力量根本不足以自保。
    对台湾来说;要想维持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全面依赖美国。
    东海冲突爆发之前,李明本确实是这么做的。当选之后,李明奄为了提高党内地位;不顾刘俊实的坚决反对;以私人身份访美;想借此与美国签署购买F35A的合同;结果不但没有买到战斗机,还导致台海局势持续紧张数月;直到刘俊实借亚太经济论坛,与大陆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才化解了危机。
    所幸的是;从此之后李明本本分多了。
    这场战争;更让刘俊实等岛内领导人认识到;美国靠不住.台湾必须与大陆和解,而且越快越好。
    十一天的战斗.充分说明了问题。
    只要大陆愿意,随时可以用武力解决台海问题.而台湾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
    大陆没有诉诸武力;根本原因是不想兄弟阅墙.更不想让战争波及到两岸同胞,在两岸间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刘俊实在这个时候秘密访问北京;就是希望与大陆领导人面对面的交流。
    任何问题;只有在充分沟通与交流之后;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
    可以说;刘俊实来得非常及时。
    傅秀波没有彻底否决黄峙博提出的战争计划,而且早在东海危机爆发前;就决定借此机会解决台海问题。
    中国当局在战争问题上表现得公开透明,也是想让台湾领导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口
    如果刘俊实没有来访;傅秀波很有可能在与日本停战之后;授权黄峙博在台海采取军事行动。
    不管军事行动的结果如何,肯定会造成难以弥合的裂痕。
    既然刘俊实来了;而且对两岸和解表达出了非常高的期望;也愿意在促进两岸和解上发挥重要作用.傅秀波就没有理由选择其他手段。
    六月八日下午.傅秀波正式下令终止针对台海的军事行动。
    只是.在这道命令中;傅秀波没有明确提到要不要停止军事部署;把正在集结的作战部队撤回驻地。
    黄峙博有自己的理解;认为军事集结无关大碍。
    为了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黄峙博让负责作战行动的戚凯威制订一份演习计划;以便进行军事调动。
    只是.戚凯威不可能在几个小时内就拿冉一份针对台海的演习计划。
    六月八日夜间;美国国防部长钱德勒宣布;将派遣驻扎在关岛的“林肯”号航母战斗群与在阿拉伯海活动的“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分别前往菲律宾海与南海,以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虽然在外界看来;这是美国敦促中日进行停战谈判的举措。
    要知道;两个小时前;麦克米伦在白宫宣布;将充当中日调解人,邀请双方高层领导到华盛顿进行停战谈判。
    不管中日是先停战、还是先谈判;东海的军事行动都得暂时终止。
    在这个时候,美国派两支航母战斗群过去.肯定能够起到稳定局势的作用。
    问题是;在傅秀波眼里,美国此举绝对不是为了稳定东海局势;而是在用军事行动影响两岸关系。
    对于强硬的领导人来说,如果不在此时采取行动;中国在东海冲突中获得的军事威信将荡然无存,岛内的极端份子会把美国的举措看成是暗中支持,从而借机反扑;使大陆不得不有所防范。
    在钱德勒公布消息后;傅秀波立即采取对应
    措施
    半个小时后,黎平寇在国务院召见了美国驻华大使.提出了严正抗议;要求美国把航母战斗群撤回去。
    随后;黄峙博向腾耀辉下达命令,东海舰队转移到钓鱼岛以南海域。
    几乎同时,在南海北部海域巡逻的南海舰队转向东北;开赴台湾海峡南端。
    所幸的是;傅秀波没有失去理智。
    黄峙博进行军事部署的时候,黎平寇告知了美国大使;并且表示中国的军事部署并不针对台海,但是绝不允许美国插手台海事务。随后傅秀波跟麦克米伦通了热线电话,主动提到中国在东海与南海的军事部署,宣称是在为六月底的联合军事演习做准备;但是希望美国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撤回航母战斗群。
    中国会在六月底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吗?
    鬼才相信。
    对于刚刚打了胜仗的中**队来说,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让部队休整,让参战官兵放松下来;同时总结战争经验。至于搞军事演习;至少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从大局出发;只要中国诚心与日本进行谈判,就没有理由在此期间举行军事演习;更没有必要在台湾两端集结数十艘战舰。
    显然;这是针对美国的军事部署。
    只是,傅秀波这次没有把话说死.也没有提到为了台海与美国交战,所以中美还有协商的余地。
    要进行协商;美国就得做出让步,中国也得表现得客气一些。
    美国东部时间,六月八日上午.麦克米伦让钱德勒把“斯坦尼斯”号派往新加坡,而不是前往南海北部海域。至于“林肯”号;则把巡逻区域限定在了菲律宾海南部,离台湾足足有一千五百公里。
    做为回应,傅秀波也让黄峙博调整了军事部署,东海舰队继续在钓鱼岛附近待命;南海舰队则前往汕头港休整。
    在双方都不想打仗的情况下,台海局势终于缓和了下来。
    六月十一日;黎平寇以全权代表身份飞往华盛顿;准备参加由麦克米伦主持的;跟喜田多一郎进行的非正式会晤。
    按理说,应该由文廷贵出面。
    只是.喜田多一郎并非首相。在六月十日.自民党已经提出了新的首相候选人名单;因此喜田多一郎只是看守政府首相。
    这个级别;最多需要派常务副总理过去。
    当天晚上;在黎平寇与喜田多一郎先后到达华盛顿后,中日双方先后宣布,将在六月二日凌晨暂时停止军事行动。
    作为调解方;美国将出动预警机;在东海中线上空巡逻。
    按照麦克米伦的提议;中日双方可各派遣一架预警机在钓鱼岛与冲绳岛上空巡逻;但是不得派遣其他作战飞机与舰艇进入钓鱼岛与冲绳岛之间海域;而且要相互通报预警机的飞行线路与巡逻时间。
    美国东部时间六月十一日上午;双方在华盛顿进行了第一轮非正式会晤。
    因为只是为停战谈判做准备,所以黎平寇与喜田多一郎没有讨论停战问题;而是重点讨论了停战谈判的先决条件。
    喜田多一郎的要求很简单:中国战机与战舰全部撤出东海;不得进入公海海域。
    为此;日本也将撤走全部战舰与战机。
    显然,这个要求非常过分。
    东海海面上根本没有日本战舰;而且双方在空中战场上的分界线也在钓鱼岛与冲绳岛之间;如果以同样的条件约束军事力量;日本明显占了便宜;中国则等于在谈判开始前就把战场上获得的战果交了出来。
    黎平寇不但没有答应;还明确提出;军事停火线以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为基础;双方军事力量均不得越过冲绳海巢的脊线。
    显然;喜田多一郎也不会答应,因为这关系到了停战谈判的初始条件。
    虽然分歧很大,但是不管怎么说;谈判终于开始了。因为日本已无打下无的资本;中国也不想扩大冲突;所以这次的停战谈判不存在边打边谈的问题,即便双方有分歧.也能在谈判中得到解决。
    最多是悬而未决。
    也就在这一天.牧浩洋搭上了返回北京的运输机。
    名义上是回总参谋部述职;实际上是调离东海舰队,为新的工作做准备。
    因为在五月份才华升为海军上校,所以黄峙博没给牧浩洋更高的军衔,只是给了他一个需要大校才能获得的职务,从而让他能够领到上校的最高津贴。按照新的津贴制度.上校的最高待遇标准超过了大校的最低标准。
    不管怎么说;黄峙博没有亏待牧浩洋。
    对此,牧浩洋也比较满意。只要职务上去了,获得大校军衔只是迟早的事。如果在新的岗位上干出成绩来;说不定半年之后就能晋升。H!~!
    ..
第一章 新岗位
    回到总参谋部.牧浩洋对黄峙博的安排有了更多的了解。*文学网*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也就是黄峙博当上副总参谋长之后,他就提出整合各军兵种装备发展计划。受当时特别是陆军独大的局面没被打破、反而有所增强的环境影响;整合军兵种装备发展;等于让陆军牵头;海军、空军与二炮只能跟随。一切由陆军做主,其他军兵种的要求很难得到满足。
    受此影响,在最初几年里;整合限制在初级层面上,即各军兵种联合投资进行基础项目开发,比如钱仲泰的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涉及到具体项目时,仍然是各自为阵.比如空军主要搞J20;海航则投入巨资搞了J11C与J10C。把这些战斗机项目合并起来;空军与海航都能获益。
    东海冲突爆发后;局面发生了变化。
    在这场冲突中,陆军再强大.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黄峙博趁此机会,提出进行应用项目层面上的整合。
    虽然陆军独大的局面仍然没被打破;但是随着海军与空军地位提升,陆军肯定无法主导左右装备开发项目。
    这场持续十多天的冲突不但证明整合装备建设很有必要,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实战中;中再军队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比如在五月二十九日夜间的战斗中;突击的海航机群主要依靠舰队与J200提供的战术信息;空军的J2000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在六月二日与六月八日凌晨的战斗中,虽然空军与海航分工明确;但是限制了战斗机在作战行动中的灵活性,降低了作战效率.抑制了部队的战斗力。
    要想实现多兵种联合作战;首先得在装备建设上下功夫。
    当上志愿军总司令之前,黄峙博就在南京军区大力推进多兵种联合作战;而且收到了显著成效。
    受各种因素限制;黄峙博在南京军刚高的事情没有产生广泛影响。
    当上副总参谋长、执掌总参谋部后;黄峙博获得了全面推广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机会。
    可以说,黄峙博对未来战争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只是,这是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必须从头做起、从基本做起。
    绕过总装备部与总后勤部,召集牧浩洋这些优秀年轻军官;在总参谋部成立“装备建设联合办公室,“正是黄峙博推广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关键一步。只是在很多人看来;黄峙博的目的没有这么简单。
    不可否认,这个最初只有五名高级军官的机构在成立的时候并不显眼。
    同样不可否认,只要这个机构发展壮大,在中**队中实行三十多年的“四总部”制度就会被打破,最终统一到总参谋部之下;形成总参谋部负责军事、国防部负责人事的现代军事指挥体系。
    从提高军事指挥效率来看;黄峙博的做法没有错。
    如果装备建设与制造、后勤调度与分配与军事行动分开,需要另外请示;肯定对军事行动非常不利。
    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这个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虽然在傅秀波的支持下,陆风烈亲自担任志愿军“后勤总管”;掩盖了后勤保障不力造成的问题;但是不能因此认为中**队的后勤保障没有问题.更不能因此而忽视后勤保障不力造成的影响。
    说得不客气一点;如果后勤保障得力,第二次朝鲜战争很有可能在朝鲜海峡北岸结束。
    显然.黄峙博确实有自己的想法;即从整合装备建设着手;建立起完全由总参谋部控制的后勤保障体系。
    后勤保障本来就是军事行动的一部分,由总参谋部统筹管理无可厚非。
    在“装备建设联合办公室”中,仍然是陆军唱主角,戚凯威既负贵陆军装备建设;也负责协调各军兵种,空军由母祁铁少将担纲;海军负责人是牧浩洋,二炮则是章玉廷大校;此外还有一名技术顾问。
    仅看人事安排,就能知道黄峙博有多么重视这个机构。
    在此之前;戚凯威少将是总参谋部作战处负责人,母祁铁是空军作战处负责人,章玉廷则是二炮作战处负责人。虽然牧浩洋才回总参谋部,但是参加过东海冲突;还是舰队主要参谋军官。
    让牧浩洋稍感惊讶的是;陆变担任了技术顾问。
    不管这是不是黄峙博的安排,都更加证明了该机构的重要性。
    技术顾冉不参与各军兵种的装备建设规划;只负责技术可行性研究,即在开发新式装备的时候;提供参考意见。
    显然.陆文的重要性不亚于戚凯威。
    装备建设.持别是新式装备的研制工作,就是利用与应用最新技术成果。新式装备能否研制成功、大规模装备部队;就得看在技术上是否具
    可行性。拿J20来说.虽然性能足够先进.但是在研制过程中您视了技术可行性;导致服役后难以大规模量产;也没能形成完备战斗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