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313章

燃烧的海洋-第313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中国海军拥有了这个能力,美国的霸权地位就会受到威胁。
    显然,美国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采纳了牧浩洋提出的方案,美国等于承认了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也等于让中国获得了全球影响力。
    谈判进行到这个时候,几乎破裂。
    僵局持续到五月底,才有了新的进展。
    钱德勒先接受了牧浩洋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即对条约有效期内的海军总规模做出明确限制,而且以美国为标杆。
    六月二日,美国正式提出了海军总规模标准。
    预计到二零四零年底,美国海军大型舰艇的总排水量将达到四百八十万吨。作为正式的谈判文件,美国国防部还给出了每年的舰队规模数据,并且以此作为其他缔约国展海军规模的参考数据。
    问题是,在第二个问题上,双方的分歧仍然非常明显。
    钱德勒只答应把中国的标准提高到百分之四十,而牧浩洋提出的最低标准为百分之四十八。因为只有达到美国的百分之四十八,中国海军才有能力打造六支航母战斗群,也才有能力在任何情况下,投入足够的海军舰队。
    至于俄罗斯,不但没有接受百分之四十,连百分之四十八也不认同,而是坚持要求获得百分之七十的比例。
    六月七日,俄罗斯国防部长公开表示,如果要求无法得到满足,俄罗斯将不得不退出由美国主导、完全为美国利益服务的裁军谈判,并且不会签署之前已经达成协议的所有裁军协议。
    随后,中国国防部长表示,如果俄罗斯退出,裁军谈判将失去意义。
    显然,中国与俄罗斯在唱双簧。
    美国可以在谈判桌上压制某个国家,却不可能让两个联合起来的大国俯帖耳。
    当天晚上,美国副总统紧急飞往莫斯科,与普京会晤。
    只是,在此之前大约四个小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文廷贵已经到了莫斯科,并且受到了普金的热烈欢迎。
    裁军谈判成了政治与外交斗争。
    主角不是俄罗斯,而是美国与中国。
    六月九日,钱德勒提出了修改后的方案,答应中国获得百分之四十八的份额,俄罗斯享有同等比例。
    这一天,文廷贵在莫斯科与普金签署了一份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
    显然,俄罗斯没有退出谈判,而是接受了由美国提出的裁军方案,但是要求获得百分之五的额外造舰权。
    六月十日,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得到五个核大国承认。
    随后,其他海军强国加入缔约谈判。
    六月十七日,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印度、意大利、德国与巴西正式签署了《华盛顿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因为总共有十个缔约国,所以又被称为“十国海军条约”。
    按照这份为期二十年的条约,在二零四零年之前,美国最多拥有四百八十万吨的主力舰艇,中国海军舰队的规模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四十八,俄罗斯除此之外,还能在部署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获得百分之五的额外份额,英国与法国为百分之三十五,日本等五个缔约国的份额在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十五之间。
    当然,这只是总体指标。
    条约中,还对各国每年建造战舰的数量、以及核查方式做了明确规定,对计算战舰排水量的方式也做了明确规定。
    只不过,这并非一份严厉的军备条约。
    比如,没有对各国所造战舰的性质做出任何规定。只要在额定吨位内,各国可以自行确定造舰计划。
    即便如此,这份条约仍然是华盛顿裁军谈判的最大成果。
    后来,有人将这份条约比喻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基石,并且认为正是这份条约打开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大门。
    不管怎么看,“十国海军条约”是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下,取得的最为重大的裁军成果。
    如果没有这份条约,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之后,持续升温的军备竞赛,必然导致全球范围的军事冲突。
    战争无法避免,区别是谁的准备最为充分。。。。H!~!
    ..
第三十二章 金融战争
    六月二十一日,牧浩洋回到北京。
    虽然十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已经在条约上签字,但是只有得到立法机构承认,条约才会正式生效。
    按照约定,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最后期限。
    到时候,哪怕只遭到一个缔约国立法机构否决,条约都将自动失效。如果没有遭到立法机构否决,条约将在二零二一年一月一日自动生效,有效期二十年。在二零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任何缔约国都可以提出延长有效期,只要没有其他缔约国反对,条约将自动延长五年。
    事实上,当时没人相信,这份条约能够在立法机构获得通过。
    五个核大国是主要缔约国,问题应该不大。另外四个缔约国中,德国、意大利与巴西的问题也不大。
    关键就是日本与印度。
    虽然日本获得了百分之三十五的份额,而且没有战略核力量限制,但是比起中国获得的百分之四十八的份额,仍然差了很大一截。
    相对而言,印度受到的限制更大。
    因为只获得了百分之二十五的份额,又受到核裁军条约限制,所以印度所能拥有的常规舰队仅有中国的一半左右。
    按照外界推测,即便印度政府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印度国民议会也会否决这份条约。
    仅靠相当于中国一半的舰队,印度别说向南海扩张,能不能守住印度洋,阻止中国向西扩张都是个问题。
    没有制海权上的优势,印度在印度洋上将什么都不是。
    正是如此,七月初,美国总统麦克米伦访问了新德里。
    此时,牧浩洋正在忙着制订海军的战略发展规划,不再是拿出来看的,而是准备全面实施的战略规划。
    从根本上讲,“十国海军条约”对中国没有害处,反而有很大的好处。
    原因只有一个:海军军备建设完全由国力决定。
    虽然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还有望在十五年之后超越美国,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远远比不上美国,比如国民人均产值、社会人均收入、基础科学实力、基础制造业等,全面军备竞赛,只会拖垮中国。
    在这份条约中,中国获得的正是难能可贵的和平发展机会。
    只要条约正式生效,在未来二十年内,中国能用有限的军事投入,获得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军事力量。
    从更加长远的目光来看,中国能从二十年的军备建设中获得必要的技术积累。
    可以说,如果军备竞赛不受限制,即便中国的国力能够跟上,也会因为缺乏技术积累败下阵来。
    首下打下坚实的基础,军备建设才能快速发展。
    七月中旬,巴西议会率先通过了军备限制条约。
    月底的时候,中国也通过了军备限制条约。
    此时,牧浩洋已经向总参谋部与国防部提交了海军军备建设规划。
    因为常规舰队的总吨位限制在一百一十万吨左右,所以C1级航母仅建造两艘,二零二五年之前开工建造第二种国产航母,初级规划建造四艘,第四艘将在二零四零年取代服役二十九年的“黄帝”号。第三种国产航母在二零三零年开始设计,二零三五年动工建造,在二零四零年之后取代C1级航母。
    可以说,这是一份完全能够达到的建设规划。
    只是,受条约限制,第二种国产航母将重新设计,标准排水量降低到七万五千吨,不然没有足够的吨位建造其他战舰。
    至于还没有开始设计的第三种国产航母,吨位暂时没做限制。
    原因很简单,到二零四零年,谁也不能保证条约会延长五年。没有了限制,航母自然可以造得更大一些。
    客观的讲,这也是一份非常合理的发展规划。
    从技术角度讲,在吃透了“黄帝”号之后,先建造一种排水量相当的中型航母,获取必要的航母建造经验。要知道,“黄帝”号是由前苏联建造的,大连造船厂只获得了非常有限的改造经验。完成中型航母的建造之后,建造大型航母,进一步完善建造技术。在有了必要的技术储备之后,才能顺利建造超级航母。
    如果跨度太大,肯定会出问题。
    事实上,这些问题已经暴露了出来。
    比如在建造C1级航母上,因为电磁弹射器没有搞出来,所以海军不得不选择在初期安装跃飞甲板,为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安装火箭助推发动机,到第一次大修时,再安装电磁弹射器。
    又比如,在建造大型航母时,肯定需要功率更大的核反应堆,需要重新开发,也就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即便在舰载航空兵方面,重型舰载战斗机也要二零三零年之后才能服役。
    如果进度安排得过于紧凑,导致配套系统的研制工作跟不上,最终仍然无法按照计划完成航母的建造工作。
    适当放慢进度,等于降低了技术门槛。
    另外一方面,放慢进度,也能在未来的大型战舰上采用更多的新式装备,达到一个较高的设计标准。
    所幸的是,到了这个时候,海军已经不缺经费了。
    傅秀波兑现了诺言,从国务院的额外预算中拨出了三千五百亿,其中一千四百亿分给了海军。
    有了这笔钱,加级航母的后四艘被取消,海军其他军备项目都有了充足的资金。
    只是,此时的国际局势并不平静。
    赴战湖金矿的开采工作在七月三十一日正式开始,八月八日,从第一批一千五百吨矿砂中提炼出来的五百公斤黄金运抵新义州口岸,当天就过了鸭绿江,以偿还战争债务的名义移交给中国央行。
    五百公斤黄金不算什么,可是这次移交工作的意义却非常重大。
    按照中国与朝鲜签署的协议,在今后二十年内,赴战湖金矿开采出来的所有黄金在扣出了开采与冶炼费用之后,都将以偿还战争债务与建设债务的方式,交付给中国央行。保守估计,至少能达到一千五百吨。
    当然,这只是保守估计。
    如果隆盛集团扩大开采规模,二十年内的开采量很有可能达到三千吨。
    更重要的是,当时谁也无法准确估计赴战湖金矿的实际储量。如果不是三千吨,而是五千吨的话,中国将在二十年之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黄金储备国。如果在此期间,中国通过其他渠道增持黄金,则很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黄金储备国,从而奠定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中的霸权地位。
    在这个大背景下,几个主要大国的央行都开始增持黄金。
    八月份,欧洲央行就增持了一百七十吨黄金,连一向看低黄金的美联储也增持了一百二十吨。
    国际金价一路走高,直接影响是美元等与黄金关系密切的货币开始大幅度贬值。
    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贬值,直接导致大宗商品升值。
    仅八月份,纽约、布伦特、迪拜等地的油价的上涨幅度就超过了百分之十。
    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大宗商品涨价,绝对是一场灾难,特别是像日本这类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
    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如果通货膨胀不受控制的发展下去,下次将不是金融危机。
    如果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那么各主要国家在裁军领域做出的任何努力,都会变得毫无价值。
    可以说,金融与经济领域的战争已经爆发。
    八月底,八国集团财长齐聚东京,商讨应对措施。
    三天后,二十国集团政府首脑齐赴巴黎。
    大家都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可是没人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可以说,只要美国不肯放弃金融霸权,而中国等新兴国家又不可能在金融领域向美国称臣,问题就无法解决。
    在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上,美国国务卿首先提出其他国家的央行增持美元。
    别说中国不肯答应,连在出售资源中大赚特赚的俄罗斯都不会答应。
    要知道,到这个时候,中国央行手里持有的美元资产还不到三千亿美元,即便算上私营银行手里的美元资产,只不到三万亿美元。中国的金融政策不是增持美元,而是逐步抛售美元。
    趁此机会,参会的黎平寇提出,应该建立一套全新的国际贸易结算体系。
    说直接点,就是大宗商品不再与美元直接挂钩。
    问题是,不用美元结算,又用什么呢?
    显然,没一种法定货币能够取代美元。首先是,任何一种法定货币都存在与美元一样的缺陷,即成为发行国用来掠夺其他国家的工具。其次是,美国仍然是头号经济大国,美元的保值率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货币。
    法定货币派不上用场,也就只能采用自然货币,也就是得到了所有国家与所有民族承认黄金。
    问题是,各国储备的黄金根本满足不了贸易结算需求。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一家全球性的贸易结算银行,专门负责国家之间的贸易结算工作。
    显然,这样的提议,肯定会被美国否决。
    原因很简单,贸易结算银行肯定会取代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而后两者是确保美元霸权地位的主要支柱。
    金融领域的斗争愈演愈烈,却与牧浩洋没有多少关系。
    国庆期间,牧浩洋终于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结婚。
    婚礼提前举行,非常简单,而且很多亲朋好友都没能赶来。两人都觉得没什么,本来就没打算大操大办。
    对牧浩洋与陆雯来说,婚礼只是一种形式。。。。H!~!
    ..
第三十三章 拉帮结派
    因为两人早就住到一起,所以婚礼上没有搞那么多花样。
    晚上,只有几个住在北京的好友留了下来。吃过晚饭后,陆雯跟陆风烈回家,牧浩洋则坐上了黄峙博的轿车。
    “看着你们结婚,我也算了了一件心事。”黄峙博很开心,因为他是主婚人。“不要说我没给你婚假,免得以后找我说东说西。明天就收拾行李,去过你们的二人世界。我帮你们安排好了蜜月旅游。”
    “黄总,这……”
    “是不是觉得我这人挺实在的?”黄峙博呵呵一笑,说道,“不过别高兴得太早,像你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