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722章

燃烧的海洋-第722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忘了,在高加索,还有五十万从伊朗撤出来的军队,另外还有大约四十万作战部队。
    如果把在当地动员的部队算上,该方向上的美俄联军总兵力在一百五十万以上,而且很快就能获得美国提供的武器装备。
    必须承认,打到这个时候,戚凯威过于乐观了。
    之前的战斗让他相信,进军莫斯科不再是难题,而且只需攻占了莫斯科,俄罗斯就会投降,大陆战争就会结束。
    明显,他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随后的现实证明,就算队攻占了莫斯科,俄罗斯也不会投降。
    可惜的是,不仅戚凯威有这样的观点,连黄瀚林都认为,攻占莫斯科将成为旷日持久的大陆战争的终结点。
    结果就是,在戚凯威犯糊涂的时候,黄瀚林也跟着犯糊涂。
    由此可见,牧浩洋在一月中旬的战略决策会议上保持沉默,没有站出来反对,与他看清现实有很大的关系。
    在所有人都犯糊涂的时候,没有犯糊涂的人才是真正的糊涂。
    所幸的是,看清现实的不仅仅有牧浩洋,还有魏成龙。至少在决策会议后,魏成龙已经看清了问题的本质。更幸运的是,魏成龙依然是战区司令,黄瀚林并没有因为他拒绝执行戚凯威的命令而让他下课。当然,这也绝不是让战区司令下课的理由。牧浩洋没有为魏成龙辩护,但绝不表示他会看着魏成龙下课。
    当时,让魏成龙继续担任战区司令,能够说是黄瀚林唯一的正确举动。
    第一百七十五章犯糊涂
    第一百七十五章犯糊涂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关联因素
    第一百七十六章关联因素
    牧浩洋在一月中旬保持沉默,还与一件事有关:西南太平洋战局。大文学
    打了两个多月,海军与陆战队的将领都认识到,攻占所罗门群岛几乎就是一件费劲不讨好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时间窗口已经用掉了一半,战役仍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当时,陆战队派往所罗门群岛的陆战师已经达到了八个,并且攻占了整个新乔治亚群岛与北面的布干维尔岛。增兵行动还在继续,而且估计要达到十六个陆战师,因为陆战队的目的不再是间接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而是扫荡除此之外的其他岛屿,完全孤立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军。
    问题是,这谈何容易?
    当时,有人提出间接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便一劳永逸的处理这场战斗。
    结果是,不但牧浩洋反对,连庞跃龙都坚定反对,因为所有情报都表明,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绝对是一场血战。随后的现实证明,两人的判断没有错。在不得不为之的情况下,中国陆战队为了这座岛屿丢掉了近三万名官兵的性命,还有五万多名官兵伤残,整个瓜达尔卡纳尔岛都被鲜血渗透了。
    现实上,当时最佳选择是放弃进攻,与美军僵持,以至离开所罗门群岛。
    可惜的是,登上所罗门群岛容易,放弃所罗门群岛却不容易。
    别的不说,至少黄瀚林就不会让牧浩洋这么做。以至能够说,只需牧浩洋提出从所罗门群岛撤军,黄瀚林就会让他下课。
    原因很简单,这是队在西南太平洋上发动的第一次战略进攻。
    别忘了,攻打所罗门群岛的间接原因是黄瀚林在东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上,向东南亚与南亚国家做出的战略保证。虽然黄瀚林的保证是进军澳洲大陆,但是在当时,攻打所罗门群岛被看成是进军澳洲大陆的第一步。大文学要是连第一步都踏空了,谁还相信队有能力攻占澳洲大陆?
    毫无疑问,在政治上,绝对不允许队从所罗门群岛撤离。
    除了政治上的因素,还有军事上的因素。
    虽然相隔万里,但是所罗门群岛上的血战,确实对大陆战场产生了协助,比如迫使美国开始考虑守卫澳洲大陆。
    仅在二零五三年的最后一个月,美国就向澳大利亚派遣了三十万地面部队。
    此外,美国还向澳大利亚运送了足以装备二十个师的主战装备,并且继续以每个月提供三个师主战装备的速度,协助澳大利亚武装军队。当时,澳大利亚已经征召了一百八十万军人,组建了六十个正规师,并且开设了数十座锻炼营,估计这些部队将在二零五四年下半年完成锻炼。也就是说,到时候,澳大利亚至少需要六十个师的主战装备,而澳大利亚本身没有完整的军事工业,几乎所有主战装备都需要美国提供。如果澳大利亚继续扩军,还需要更多的主战装备。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分散了美国的军事力量。
    要知道,如果澳大利亚没有遭到要挟,在二零五三年底,美国就能向俄罗斯增派三十万地面部队,并且把送给澳大利亚的主战装备运送到俄罗斯,协助俄罗斯组建相当于五十万正规军的主力部队。
    此外,澳大利亚在二零五三年初就做出许诺,为西方同盟集团提供五个师。以后来的情况,这些澳军肯定会被派往俄罗斯,或者派往中东替换美军。结果是,澳大利亚当局以本土遭到要挟为由,拒绝履行许诺。
    由此可见,所罗门群岛战役,至少牵制了西方同盟集团近九十万地面部队。
    要知道,这还是在二零五三年。
    如果在二零五四年,所罗门群岛的战局继续发展下去,那么美国与澳大利亚将不得不考虑在澳洲大陆上打一场战略防御战了。大文学如此一来,被牵制在澳洲大陆上的西方同盟集团的地面部队只会更多。
    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就算牧浩洋想撤军,也肯定不会变成现实。
    当然,牧浩洋没有想过撤军,只是觉得要么就打狠一点,要么就不要打,不应该让军人做没有价值的无谓牺牲。
    现实上,到二零五三年底,所罗门群岛战役的目的就已达到,没必要打下去了。
    别忘了,海军与陆战队发动所罗门群岛战役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政治上的,即让黄瀚林的许诺变得有价值,二是军事上的,即为陆军在大陆战场上发动的进攻打掩护,牵制敌人的兵力。
    由前面的引见就看得出来,这两个目的都实现了。
    更重要的是,在牧浩洋的战略规划中,根本就没有从所罗门群岛进军澳大利亚的这个部分。
    说得间接一点,所罗门群岛根本就不是进攻澳洲大陆的必经之地。
    看得狭隘一些,海军与陆战队攻打所罗门群岛,也只是希望在这里大量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让美军流出更多的鲜血,从而无力守卫澳洲大陆。至于接下来进军澳洲大陆,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在牧浩洋的战略规划中,进军澳洲大陆将是二零五四年底的事情。
    到时候,队的大型电动运输机肯定会超过一万架,电动战术运输机有望达到一万两千架。扣除部署在大陆战场上的空运力量之后,海军与陆战队至少能够分到五千架大型电动运输机与八千架电动战术运输机,也就有能力打一场没有登陆舰队参与的跨海战役,即间接以空降与空运的方式攻打澳洲大陆。
    到时候,海军要做的,只是阻止美军舰队进入澳洲大陆与东南亚之间的海域。
    至于陆战队,将不再搭乘登陆战舰作战,而是间接用运输机送往战场,在澳洲大陆北部开辟“登陆场”。
    从某种意义上讲,牧浩洋对未来地面战争的认识程度超过了戚凯威。
    要知道,打到二零五四年初,戚凯威都没有完全放下以往的陆军进攻战术,没有充分利用空运的巨大潜力。
    当然,这也与旁观者清有关。
    在战略发展方向的认识上,特别是在新式兵器对战术影响的认识上,不太了解地面战争的牧浩洋也就不会遭到传**术思想的影响,能够愈加客观的评价新式装备的价值,以及对战争方式产生的影响。
    可惜的是,牧浩洋不是陆军参谋长,而且得服从政治决定。
    结果就是,在明知道没有必要继续在所罗门群岛打下去的时候,牧浩洋仍然得硬着头皮打下去。
    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减轻部队的作战伤亡。
    至于丧失与消耗,牧浩洋还真没有考虑过,因为在他看来,丧失了的装备与消耗掉的物资都能制造出来,只有优良的军人无法制造出来,哪怕招募更多的新兵,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锻炼,而且只有打过几场战斗,在鲜血里滚了几圈的军人,才有资格称之为真正的军人。
    以这次世界大战的标准,一名老兵身后是两到三名新兵的遗体。
    也就是说,在一线作战部队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新兵能够成长为老兵,获得其他老兵的认可。
    为了减轻伤亡,牧浩洋自然不会让陆战队去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
    说白了,牧浩洋也是在耗时间,即拖得足够久,直到黄瀚林认为,即便不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也没有影响。
    明白这一点,再来看牧浩洋在一月中旬的战略决策会议上的表现,就能明白他为什么要保持沉默了。
    明显,牧浩洋也希望戚凯威的豪赌能够赚得盆满钵满,因为这意味着,伏尔加格勒的巨大胜利能够使所罗门群岛战役相形见绌,也就能够让黄瀚林志得意满,从而让牧浩洋终结这场已经没有多大现实意义的血战。至少,牧浩洋能够趁此机会说服黄瀚林,让元首相信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已经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可惜的是,牧浩洋忽视、或者说是回避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果攻打伏尔加格勒的作战行动失败,那么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就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从政治上讲,真要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就将成为必然。
    要知道,掩盖一场惨重失败的办法只有两个,一是一次痛快淋漓的胜利,二是一场愈加惨重的失败。
    以二零五四年初的战场局势来看,不管用哪个办法,都得在所罗门群岛实施。
    也就是说,只需进攻伏尔加格勒的行动失败,不管能否打下瓜达尔卡纳尔岛,都将成为掩盖战略挫折的主要手段。
    现实上,牧浩洋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开始着手准备。
    当时,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陆战队向西南太平洋增兵,并且从其他战区抽调陆战师充当战略预备队,以便在逼不得已的时候,发起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作战行动,而不是到时候再做准备。
    紧接着,牧浩洋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整顿舰队。
    在他看来,弥补陆战遭受挫折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海洋战场上取得一次严峻胜利,而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只有舰队。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牧浩洋盯上了美国海军,开始策划五月份的海上决战。
    第一百七十六章关联因素
    第一百七十六章关联因素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兵压境
    第一百七十七章大兵压境
    一月十九日,夜间十一点三十分,离戚凯威订下的最后期限还有半个小时,魏成龙向前线部队下达了进攻伏尔加格勒的命令。大文学
    伏尔加格勒会战开始了。
    这场会战,不仅仅是围绕伏尔加格勒展开的,而是在南起阿斯特拉罕、北到萨拉托夫的广大战场上展开的。中国陆军在最初动用了十六个集团军,其中在前线作战的是十四个集团军,另外两个集团军充当战略预备队。战场的另外一面,美俄联军的主力是俄军高加索方面军与伏尔加河方面军,此外还有美军的十个师与库尔斯克方面军的一部分。战役后期,中国陆军投入的兵力增加到了二十六个集团军,美俄联军则增派了莫斯科方面军、乌里扬诺夫方面军与乌拉尔方面军的一部分,以及美国增派的十八个师。最终,双方在这块战场上投入的兵力超过了六百万。
    自开战以来,这是规模最大的一场地面战争。
    伏尔加格勒——这座曾经被叫做斯大林格勒的城市——注定会再次写一页充满了血腥与杀戮的历史篇章,再次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伟大战场,也再次让交战双方在这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通过前面的引见,基本上能够肯定,伏尔加格勒会战是能够避免的,准确的说是会战的惨烈结果完全能够避免。
    如果延迟一个月,这场会战将截然不同。
    可惜的是,戚凯威与黄瀚林没有给魏成龙一个月,哪怕多一天都不行。
    会战打响后,地面进攻却没有开始,除了魏成龙故意拖延地面进攻,也与前线部队的情况有关。
    相对而言,第三十九集团军的情况最为蹩脚。大文学
    与战前相比,第三十九集团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就是“瘦身”,即裁掉过多的装甲部队,补充一支陆军航空兵联队,兵力控制在五万人左右,与其他甲类集团军相当,不再是独一无二的重装集团军。
    对第三十九集团军来说,这样的裁减是有利的,比如丢掉了沉重的后勤保障负担。
    按照战前的编制,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后勤保障总量是其他集团军的一点五倍,更适合在本土作战。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已经证明,绝大部分时候,增大集团军的编制规模并不能有效提高集团军的作战能力。即便在战术层面上,编制规模的大小也不是决定战斗胜负的主要因素了。
    综合这些情况,第三十九集团军在参战前就完成了瘦身工作。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第三十九集团军仍然是中国陆军中的王牌部队,战斗力绝对排在前两位。
    只是,在阿赫图宾斯克战役后,第三十九集团军遭到了很大的“打击”。
    不是的打击,而是心理上的打击。
    在第三十九集团军身上,中国陆军存在的一个问题暴露了出来:迅速扩充军队规模导致官兵素质降低。
    前面已经提到,在战争迸发后,戚凯威开始破格提拔士兵担任军官。
    虽然戚凯威早就有所准备,即在和平时期,中国陆军的建设以培养骨干人员为主,以便在大战时迅速扩充军队规模,因而除了军官,士兵也获得了很多培训机会,军士在士兵中的比例超过了八成,而几乎所有非专业性军士都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