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穿之皇后难当 作者:易嘉禾(晋江vip2012.8.14完结) >

第51章

清穿之皇后难当 作者:易嘉禾(晋江vip2012.8.14完结)-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光的表情有些松动,过了半响才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
  
  沅宛接着道,“依臣妾看,不如先晋封为妃,等来日传了喜讯,再封为贵妃也不迟,也是天大的荣耀。”
  
  道光沉吟了一阵子,将手中的茶碗往小几上一放,“就这么办吧。册封礼的事,就交给你了。”
  
  于是,兜兜转转一圈子,全妃又变成了全妃。
  
  “主子,皇上一连三日都歇在承乾宫,这样下去……”彩燕不无忧心的说道。
  
  “皇上这是让太后看呢,且不要管他”,沅宛漫不经心的道,“皇上要封贵妃,太后不允,结果是皇上只封了妃,不知道的,自然以为是太后的意见起了作用。咱们的皇上和太后不和已久,听了这样的传言,面上虽然不说什么,心里头怎么会高兴?”
  
  “对了,下个月就是太后的千秋节了,内务府准备的如何了?”沅宛问道。
  
  彩燕一一的回了,末了又道:“听说皇上昨儿个下了旨,召王爷回京述职。”
  
  没来由的,沅宛心里咯噔一下,前几日倩柔告诉她,九门提督在暗中调动兵马。京城的卫戍部队无缘无故的调动,这会儿道光又召了绵忻回京述职,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单单述职那么简单。
  
  西北边疆。
  
  京城和西北路途遥远,绵忻接到皇兄要求他回京述职的消息并不比沅宛早多少。其时已是秋末,西北不必京城,有“凉风起秋末”的惬意。西北所独有的,只是猎猎寒风。
  
  中军帐内的烛火被吹得东倒西歪,绵忻借着烛火认真的读完圣旨,随手将它放到一边,转头对小明子道:“传令下去,本王两日后回京。”
  
  小明子站着没动。
  
  绵忻也没有再说话,他盯着明黄色的圣旨,不自觉的陷入了沉思。
  
  那年西北战事起,他主动要求带兵打仗,朝中人人都称赞他,说“瑞亲王虽年少,但有其兄遗风”。他有两个哥哥,一个是穆亲王,一个是当今圣上。在他之前,领兵戍守西北的是他的大哥,说他有“其兄遗风”,说的也就是他像他的大哥。
  
  说来惭愧,当年他愿意放弃京城的优渥生活来到西北,并不是像他的大哥穆亲王那般,怀着忠君爱国的热忱来守卫边疆。他不过是想求取个功名罢了,这样在向舒中堂提亲时,底气也足一些。
  
  他要让大家知道,他不是个纨绔的小王爷。
  
  只不过世事总是弄人,许多看上去牢不可破的感情其实并不可靠。他的大哥失踪的那一年,他心爱的女人嫁给了他的另一位哥哥。
  
  在边疆呆久了,那年他的大哥究竟为什么会失踪,其实他心里多少也有些明白。只不过彼时天下大定,皇兄登基,许多事便没有再翻出来的必要。
  
  但他的额娘显然不这样想。她虽然不说,但绵忻知道,对于大儿子的意外失踪,她从来就没有也绝对不会释怀。她一直觉得,如果大哥不是意外失踪,皇位上的人就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位。
  
  “你还杵在这里做什么?”绵忻发现小明子并没有出去传话,奇道。
  
  “王爷真的要回京?”小明子问道。
  
  绵忻指了指明黄色的圣旨,“你要本王抗旨不成?”
  
  他本是句玩笑话,未曾想到小明子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奴才不敢。但是王爷,您也知道九门提督最近在暗中调动京城的兵马,难道您就不怕……?”
  
  “怕又怎样?皇兄既然下了圣旨要本王回去述职,不去便是抗旨。”,绵忻拍了拍小明子的肩膀,“起来吧,你的顾虑本王明白。颐龄被关进了大牢,皇兄调动了京城的卫戍兵,该来的,迟早要来。”
  
  “王爷——”小明子还想说什么,被绵忻打断,“宫中近来可好?”
  
  “刘太医说一切安好,王爷”,小明子还想再劝,绵忻却直接站了起来,“本王出去走走,你不必跟了。”
  
  无论小明子和他手下的将领们如何劝说,绵忻还是踏上了回京的路程。因为距离太后的千秋节还有些日子,绵忻一行走得很慢。按着他的打算,只要能赶在千秋节之前回去即可,皇兄若真的动了什么心思,这一次回去便是你死我活的争斗。无论结果如何,这样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都是最后一次。
  
  但是绵忻并没有惬意太久,离太后千秋节还有五日的时候,京城传来了消息,太后被拘。
  
  绵忻万万没有料到他的皇兄会在千秋节之前就动手,他揪住报信人的衣领,几乎是咆哮着问道:“说,怎么回事!”
  
  来人是绵忻留在京中的内线,见王爷暴怒,哆哆嗦嗦了老半天,总算把事情说明白了。
  
  事情是这样的。说全嫔被晋封为全妃之后的某一天,带着崔嬷嬷去了寿康宫。太后依然不待见她,没有给她什么好脸色。没多久皇上也到了寿康宫,但他显然不是来替他的爱妃出头的,而是来兴师问罪的。
  
  说全妃的承乾宫里藏着一位神秘的前朝太妃,前一日对道光讲了一件神秘的前朝旧事。道光听后大怒,当即就要去寿康宫问了明白。但当时已经夜深露重,全妃从各个角度为皇上考虑,说服他这件事等到第二日再说。
  
  当着皇上和太后的面,那件事被抖了出来,六宫震惊。
  
  只有沅宛和静嫔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小公主还未出生前,静嫔一直在算计的事情便是那件事情。瑾贵人被诬陷的时候,沅宛算计的也是那件事。
  
  说来,这件事还要从前朝说起。当时的穆亲王、道光、瑞亲王都还是小孩子,道光的生母是正宫皇后,如今的太后只是贵妃。传言道光小时候并不受先皇的待见,先皇最喜欢的是小儿子绵忻。据说当时的皇后嫉妒,便暗下毒手谋害绵忻。只不过她的手段太不高明,被贵妃察觉。贵妃当然不会坐视自己的儿子被害,于是先下手为强,将矛头对准了皇后。
  
  彼时贵妃育有两子,又得圣宠,后宫的嫔妃大多是她的盟友。大家在谋害皇后这件事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于是结果变得毫无悬念。皇后死后,贵妃晋封为皇贵妃,又过了一年,正式成为了正宫皇后。先皇后的儿子绵宁也交给她了抚养,这样一来,她手握三位皇位的可能继承人,自然风光无限。
  
  一轮又一轮的铲除异己后,参与谋害皇后的那些嫔妃大多都已死去,少数活着的也都活得战战兢兢,只求在太后的庇护下安稳度日。道光初年的后宫,异常平静。
  
  但,鱼死网破的争斗过程中,总有那么几个漏网之鱼。信太妃就是其中一个。冷宫一场大火,本应该如太后所愿被烧死的信太妃被人所救,偷偷的逃到了宫外。不但活得好好地,还活生生的出现在了道光面前,说出了当年所有的真相。
  
  按理说,当年的事久远不可辨认,道光可信可不信。但事情发生在这个当口儿,道光宁愿选择相信。小时候的那些事他并不是没有记忆,额娘作为皇后备受冷落,连带着他也不受宠,童年的寂寥他永远也不会忘。所以信太妃一出现,道光立刻就选择了相信她的话。
  
  据说在寿康宫对质时,太后也曾义正言辞的辩解。但一来信太妃的话已经令道光先入为主,二来,太后身边的红人,她的心腹卫公公,也证实了信太妃所言不虚。
  
  算计了一辈子的太后这才知道,卫公公就是那个救信太妃出冷宫的人,信太妃这些年得以好好的生活在宫外,也全是卫公公在打点。
  
  当所有的一切被重新抖落出来,太后辩无可辩。她算计的一切尚未完全展开,自己便被道光下令囚在了寿康宫。
  
  消息传来,阖宫震惊。前朝的太后党立刻上书,从各个角度证明太后的清白。后宫里,沅宛却并没有着急。早在她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便知道全妃会拿这件事作为筹码去对付太后,也料到了如今的道光听了这件事后,无论这件事是真是假,他都会选择相信。如今这件事被抖了出来,她所能做的就是尽快通知绵忻,然后保持缄默。
  
  专心抚养小公主的日子里,沅宛也想了很多。道光宠爱全妃不是没有理由的,就冲着投其所好这一招,沅宛便自愧不如。
  
  当然,关于当日太后都说了什么,宫中有很多个不同的版本。但每一个版本都提到了穆亲王的死。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也足够让人猜出事情的大概。
  
  “主子,王爷已经进京了。”沅宛站在窗前发呆,彩燕在她身边低声道。
  
  “一个人回来的?”
  
  “奴婢不知。”
  
                          
作者有话要说:个人觉得王爷这次回来不会有好事,耸肩。




☆、第八十九章

  
  绵忻听到太后被拘的消息后,立刻像疯了一样的往回赶。狂奔了三百里后;发热的脑袋终于冷静了下来。多年来带兵的经验告诉他;冲动没有用;担心也没有用;要冷静。
  
  回到京城的当天晚上;宫中便派人来请瑞亲王入宫。绵忻自然是不会抗旨的;小明子苦拦不住;急得只好跪在地上哀求;任绵忻说什么都不肯让开一步;“王爷;王爷,现在京中形势不明,冒然行动对您没有半分好处,王爷,奴才求您了。”
  
  绵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也瞧见了,要本王入宫是圣旨,抗旨是死罪。”又补充道,“本王不怕死,但被皇兄定下一个‘抗旨不尊’的罪,死得便有些窝囊了。”
  
  小明子还要再说,王府的管家从外面匆匆进来,“王爷,刘太医求见。”
  
  “这个风口浪尖上还敢来见本王,叫他进来吧”,绵忻道,瞧了瞧小明子,“你起来吧,这么跪着像什么样子。”
  
  “王爷,宫中形势不明,请王爷三思”,刘子谦开门见山,拱手道。
  
  绵忻坐在椅子上,打量着他,忽而笑道:“你们这是商量好了呢?晚了,皇兄已经下了圣旨,不去也得去。”
  
  小明子一个劲儿的朝刘子谦打眼色,刘子谦道:“王爷说的不错,皇上既然下了旨,王爷就必须要进宫。但王爷进宫前想要做些什么,旁人管不着,皇上纵然知道了,也无可奈何。”他上前两步,压低声音道:“王爷手握镶红、镶白两旗,这些年来驻守西北边疆,两旗子弟自然比着驻守京畿的侍卫强得多,更何况庆亲王手中还有一旗,其余两旗虽然不在王爷手中,但大家都知道,昔日先帝爷最中意的太子人选乃是王爷。只要王爷肯……”
  
  绵忻静静的听着,忽然道:“主意倒是不错,你想出来的?”
  
  “实不瞒王爷,这是太后的意思,若不是宫中忽然生变,如今也不会闹到群龙无首的地步。”
  
  “皇额娘如今怎么样了?”
  
  “太后被关在寿康宫,还活着,但不大好。”
  
  绵忻忽然坐直了身子,似笑非笑的瞧着刘子谦,笃定的道:“你是皇额娘的人。”
  
  刘子谦面不改色,撩袍跪下,“王爷圣明。”
  
  绵忻冷哼了一声,接着问道:“她怎么样了?”
  
  “皇后娘娘每日里都呆在储秀宫,养儿为乐,目前并没有卷入这件事中。不过,太后让微臣转告王爷,倘若事情被推向不可挽回的地步,皇后娘娘是她最后的筹码。”
  
  这是在逼他。绵忻很清楚,不愧是他的琴声额娘,总是能抓到他的软肋。绵忻冷声道:“你可以走了。”
  
  刘子谦恭敬告退。绵忻沉默的坐了一会儿,在宣纸上写下几个字,对折之后递给小明子,“去将这个交给庆亲王,本宫现在进宫,你不必跟了。
  
  养心殿的小太监提着灯笼等在宫门口,远远的看见瑞亲王来了,忙不迭的迎上了一步,笑道:“王爷可来了,皇上念叨好几次了呢。”
  
  绵忻略微一点头,跟着小太监往养心殿走去。
  
  “皇上在东暖阁等着您呢”,小太监满脸堆笑,在养心殿外止步。
  
  绵忻也不含糊,抬腿就往里走。
  
  东暖阁只有道光一个人,面前摆着一桌子酒菜。抬头看见绵忻来了,道光漫不经心道:“怎么这样久?”
  
  就像以往无数次一样,绵忻拱手笑道:“路上有些事耽搁了,皇兄恕罪。”
  
  道光摆了摆手,指了指暖炕,“坐。”
  
  绵忻依言坐了,烛光拉长了两兄弟的剪影,有一种温馨的错觉。
  
  仿佛还是小时候的情形,那个时候大哥还在,冬日大雪,三兄弟凑在一起围炉喝酒,谈古论今,酒香而醇,三兄弟喝得东倒西歪,若不是乳母赶来,三人怕是就要挤着过一夜了。
  
  “朕还以为你不会来”,道光忽然开口说道。
  
  “臣弟不敢抗旨”,绵忻从思绪里回过神,说道。顿了顿,又笑道:“臣弟若是不来,岂不是辜负了皇兄的好酒好菜。”
  
  三盏酒过,绵忻不想再跟道光兜圈子,直接道:“臣弟想见见皇额娘。”
  
  道光把玩着手中的酒杯,“前些日子查出了一件宫闱丑事,皇额娘牵涉其中,暂时被朕关了起来。”
  
  绵忻笑道:“臣弟知道。当朝太后被关是大事,宫闱旧事是丑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这样的消息都应该秘而不发。但这样的消息却准确无误的传到了臣弟耳朵里,皇兄费了这么大的心思叫臣弟回来,臣弟斗胆揣测,应该不止是为了请臣弟吃酒的吧?”
  
  “你还是这样的聪明”,道光放下酒杯,“以你手中的兵权,换太后一命。”
  
  绵忻望着道光,“倘若皇兄是认真的话,臣弟还有一个要求。”
  
  “说。”
  
  “杀了全妃。”
  
  绵忻目光如炬,紧盯着道光,“倘若不是她,皇兄和皇额娘就不会走到如今这一步。以太后的性命和全妃的死来换臣弟手中的兵权,皇兄并不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