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带着异能兴农家 作者:捡贝拾珠(起点vip2013-11-25完结) >

第19章

带着异能兴农家 作者:捡贝拾珠(起点vip2013-11-25完结)-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宏远娘把梁晓乐放到炕上,从炕东头的被子上腾出一个包袱,铺在炕上,往里面捧了一大捧无花果,一大捧海棠果。梁晓乐笑着又用小手往里各捧了一捧(也就几个),然后出溜下炕,又拿了四个苹果和四个甜梨,都放在包袱里。

    宏远娘看了看,也没说什么,把包袱对着角捆好,提着包袱抱着梁晓乐出了门。

    三奶奶的家离着宏远他们的家还近,只隔着一条胡同。位置在胡同中间,大门冲西。进门一堵影壁墙,左边就是庭院。北房三间正屋,两间耳屋,有东西厢房,在西厢房门南侧有一口井。

    整个格局,与宏远奶奶家以及宏远家的基本一样。只是宏远家没有盖东西厢房而已。

    看来,这里的家庭住宅基本是一个格局。

    三奶奶正在堂屋看孩子,见宏远娘进了门(农村里只要有人在家,都不锁大门,),忙起身出屋门迎接。

    “德福媳妇,快屋里坐。”

    “三大娘,乐乐要找囡囡玩儿。”宏远娘连打招呼带说明来意。

    “来吧!小孩子多会儿也是喜欢和小孩子玩儿。我家孩子多,往后你就带乐乐过来玩儿。”

    宏远娘走进屋里,把包袱里的东西拾到堂屋里的桌子上,然后把包袱袖了起来。这也是串门的规矩,要不然,一会儿人家不会让你空着包袱走。宏远娘虽然患有抑郁症,但人情交往还是懂滴。

    “你这个侄媳妇,来就来吧,还拿东西干什么,咱是一大家子,不要见外。”

    “都是山坡上寻来的,给孩子们尝尝,也没多少。”宏远娘(梁晓乐)说。

    堂屋里除了囡囡外,还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儿。两个人正在逗婴儿车里一个五、六个月大的小男孩儿。

    “这是……”宏远娘(梁晓乐)望着孩子们问。

    三奶奶指着那个六、七岁的女孩儿说:“这是你大娘家的孙女,德旺家的二妮儿,叫翠翠。”又指着囡囡和婴儿车里的小男孩儿说;“这是我家德恩家的一个妮儿一个小儿。今天他们都去地里起白菜去了,把孩子撂给了我。”

    梁晓乐见见面礼儿过了,该问的也问了,便从宏远娘怀里下来,凑到婴儿车前,和囡囡挨在一起。

    “乐乐,你踢我的毽子吧?”囡囡想着上午晓乐给她无花果的事,主动把自己手里提着的一个布毽递给梁晓乐。

    梁晓乐前世见过鸡毛毽子,却没见过布毽,而且上面还栓着一根绳儿。左看右看,不知道怎么踢。

    “这样踢。”翠翠从晓乐手里要过布毽,拉起上面的那根绳儿,布毽垂下去,正好到她脚前,然后用脚的一侧去踢布毽。布毽踢出以后,用手往回一拉,再用脚一踢,这么一踢一拉,布毽不停地被踢出拉回,很是好看。

    原来,踢毽子在这个时空是女孩子的一大游戏。毽子也有布毽子、鸡毛毽子。布毽子就是用碎布条缝制,下面用两枚制钱(铁片、铁环都可)压重,方便踢出降落。鸡毛键子就是将布条换成鸡毛。大孩子都是把毽子用手扔出,然后用脚的一侧去踢,有的一连能踢好多个。因为囡囡小,踢不起来也接不住,就把布毽子上栓根绳儿,用手啦着踢。

    梁晓乐看了一会儿,自是明白怎么回事。接过来,把绳儿挽短了些,也踢了几个。

    “乐乐真聪明,一看就会。”在一旁看着的三奶奶夸奖道。

    那两个小女孩儿见梁晓乐会踢了,便离开婴儿车,在堂屋里轮流踢起来。

    梁晓乐一边和两个小姑娘玩儿,一边观察着宏远娘的表情。

    宏远娘坐在小板凳上和三奶奶说话。大都是三奶奶问,她回答。家长里短的,倒也答的很是那么回事。看来就是自卑感太强太重了,不愿凑人而已。

    要是这么着,我每天磨着你出门,哪里人多我往哪里凑,非治好你这个毛病不可。

 第四十二章 看望大奶奶

    在三奶奶家见到了大奶奶家的孙女翠翠,梁晓乐和她玩儿的很投缘。回家后,便磨着宏远娘要找翠翠。

    其实,找翠翠只是个因由。梁晓乐是想了解一下这个院里的情况。督促宏远娘出去串串门,把龙字辈儿上的老人都拜访拜访,缩短一下宏远爹娘与院里人的距离。一个老爷爷的后代,有事还得互相依靠。

    梁龙勤兄弟四个,老大梁龙年,老二梁龙发,老三梁龙才,梁龙勤是老四,都是一奶同胞。下面德字辈儿上有旺、凯、宣、兴、盛、恩、顺、福、贵,九个叔伯兄弟,一大家子人呢。在梁家屯也算大家族了。

    一扎没有四指近,将来自己事业发展起来,这些人都利用起来!

    大奶奶和宏远家也隔着两条胡同,与宏远奶奶胡同对胡同,一个道南,一个道北。宅院布局也基本相同。

    大奶奶六十多岁,满脸皱纹,显得有些老态。大爷爷梁龙年患有哮喘病,一动就上不来气。

    翠翠还没回来,家里只有梁龙年老两口。

    “旺嫂下地了?”宏远娘问。

    “嗯,说明天有小雪,去菜园子收白菜去了。你家的收了没有?”大奶奶问。

    “我们没种园子。在家里种了三畦白菜,两畦萝卜,回去收屋里。”

    “收了吧,万一下雪冻了就不好了。”大奶奶说着,抓出一把晒干的花生放进梁晓乐的衣兜里,“也没别的稀罕的,自己地里种的,让孩子剥着吃吧。”

    宏远娘把包袱里的果品放在堂屋里的桌子上,依然把包袱袖起来。

    “来就来吧,还拿东西干什么?你家日子我知道。”

    “走时让二侄媳妇带点儿胡萝卜走。”梁龙年“呼啦”着嗓子说。

    “大爷爷,您吃这梨。”梁晓乐指着甜梨对梁龙年说。她知道梨可以治哮喘,但自己人小,说出来会让人们震惊。就扎撒起小胳膊,让宏远娘抱起来,然后摸住她的耳垂,对接上灵魂。

    “大爷,吃梨对治哮喘有好处。”宏远娘(梁晓乐)说:“治哮喘有个偏方:从梨把儿(柄)处切开,把里头的梨核剜出来,然后装上蜂蜜或者冰糖,再把切下来的把儿盖上,上锅蒸熟了,连梨带蜂蜜(或者冰糖)一块吃下去,一天一次,有段时间就好了。”

    “能治好了可就好了。从去年冬天感冒落下这个病,什么也干不了,光看人家的白眼了。”大奶奶说着,眼圈红起来。

    宏远娘(梁晓乐):“给大爷用这个偏方治治,回头我再给您拿过篮子梨来,别舍不得吃。”

    “哪能再让你破费?我自己买些梨去。”大奶奶说着叹了口气:“咳,指望他们是不行的。自从你大爷得了这个病,我们就像欠他们似的,一天到晚没个好脸子。侄媳妇,你说我这不是拿着东西换气受呀!”

    宏远娘(梁晓乐):“大娘,别这样说,有个病或灾儿的,还不得指望他们。”

    “指望他们?”大奶奶摇摇头,“要不是老规矩(注1),我说什么也不过继他家(指老二梁龙发)的孩子。娘、儿子一个脾气,光认东西不认人。小媳妇子也紧跟着她婆婆学。咳,后悔呀!要是能挑的话,我说什么也要把德福过继过来。这孩子,从小看着就仁义,随他亲娘。我们妯娌俩可谈得来呢!没想到早早地就走了。”大奶奶说着擦起了眼睛。似乎真有眼泪儿流出。

    原来,梁龙年的老伴梁薛氏,昨天刚跟过继儿子梁德旺的媳妇寇大影吵了一架,心里正窝着火。好容易来了个倾诉对象,那话就像决堤的洪水,想关都关不住:

    “咳,这可倒好,房子、地,都是我们的。他(梁德旺)从十岁上过继过来,吃的穿的都是我打理。连他们的小孩子,都是我看大的。你大爷像头牛一样,给他们卖力气,不就是指望他们给养老送终吗?这倒好,人不能干活了,就嫌弃起来。把家里的东西也霸起来了。我娘家来个人,跟防贼一样防着人家,光怕我把东西给了娘家人。

    “一年的收成,卖了钱他们放着,我要花,也只能花过去攒的。向他们要就治气。唉,你大娘大爷就像在落儿上一样,还不如自己过痛快哩。你看人家王长柱家,老两口过得多滋润!”

    宏远娘(梁晓乐):“往后孩子们都大了,他们也上了年纪,兴许,就明白过来了。”

    “明白?老二家(梁龙发媳妇)不是个样子嘛!有她挑唆着,还能好哪里去?”大奶奶又擦了擦眼睛,终于停止了诉说。

    大奶奶和宏远娘又说了几句家常话,望着桌子上的果品,直夸宏远爹娘福大命大,连在山坡上寻的果子都比别人的好。

    宏远娘(梁晓乐):“我也觉得奇怪。说给别人还不信,可我们就是在西山坡上寻的。大娘你看我们一家四口,上哪里弄这些好果子去?!德福说是老天爷可怜我们哩!”

    “也许德福说得对。我知道你心好,被人们冤枉了这么些年,大娘心里明镜儿似的。德福这样说,你就信。往后振作起来,带着孩子好好混日子,好人有好报,我信这个理儿。”

    宏远娘(梁晓乐):“大娘也一样。”

    “你婆婆就是嘴上太刁,爱沾小便宜。其实人还是不错。背后里说起你们来,很同情。尤其你们出去(要饭)的时候,每说起来,常抹眼擦泪儿的。德福五岁上她就过了门,有感情,往后和她多来往一些,慢慢就好了。”

    宏远娘(梁晓乐):“嗯,我也是这么想。”

    大奶奶见梁晓乐摸着宏远娘的耳垂,静静地听着她们说话,放在衣兜里的花生一个也没剥开吃,感到奇怪。望着她笑笑,和蔼地说:“你怎么不剥花生吃,光摸着你娘的耳朵垂儿呀?妮儿?”

    梁晓乐一副害羞的样子,笑了笑,趴在宏远娘的肩膀上。

    宏远娘(梁晓乐):“从不吃奶了,就摸这个,只要一上我的怀里,就摸。”

    “才多大了,就不吃奶了?”大奶奶有些惊奇。

    宏远娘(梁晓乐):“从那次被摔着,好了以后就再也不要吃了。”

    大奶奶:“有的孩子是这样,她把耳朵垂儿当成干妈儿妈儿了。这样的孩子乖,听话。”

    梁晓乐没想到,自己这一举动还被赋予了一种“乖”的色彩。看来灵魂对接在什么场合下都能使用了。真是一脚zhou了个屁,准了!

    连着串了两家门,送出去了两兜果品,三奶奶给了梁晓乐一衣兜炒熟的葵花籽,大奶奶给了梁晓乐一衣兜晒干的生花生,还让宏远娘带回了几个胡萝卜。这三样东西都是家里没有的,梁晓乐如获至宝——家里从此以后就再也断不了这三样东西了——让宏远娘用碎布给她缝了两个小布口袋,把花生和葵花籽装在里头,说是“放着以后慢慢吃”。

    胡萝卜则和红薯放在了一起。为了防止散失水分,别糠了,宏远娘还特意埋上了一层土。这一做法更让梁晓乐高兴:有土盖着,从空间里往外拿多少一时也看不出来。

    (老规矩:如果长房没有儿子,次房就要把自己的大儿子过继给长房,长房长孙的位置不能缺。)

 第四十三章 打井

    (求收藏,求推荐,谢谢大家支持!)

    这次卖无花果、紫枣和水果,梁晓乐原先不打算跟着去。又考虑宏远娘的话再跟不上,让店老板挑茬胡弄了,还想着再买些东西,最后还是跟着去了。

    数量比上次略多点儿,卖了一千八百多文钱。宏远娘(梁晓乐)把果品店里没买过的水果和干果,各样都买了一些。又到粮油店把没买过的粮食各样也要了二斤,还买了些干粉、腐竹、蘑菇等干货,打了酱油醋,称了五斤猪肉,又买了几个坛坛罐罐,共花去四百多文钱。宏远爹知道东西来的蹊跷,他深信是老天爷爷赠与的,也没表现出心疼的样子。

    手里攥着一千三百多文钱,家里还有八百多文,合起来二两多银子呢!这么多年来,什么时候有过这么多钱!宏远娘的脸上也洋溢出一丝儿笑容。

    “德福,咱先买辆小驴车吧,往后出门就坐车。”宏远娘边走边说。

    “小驴车先不能买,有了驴就得喂草料,一冬天嚼用不少。咱没预备下。再说,两千多文全花了,手里没个钱儿也不行。等等再说吧。”

    “要不,咱先打眼井。他爷爷不是说花不了多少钱吗?一两银子就行。”

    “我觉得打井的意义不大。不就咱四口人吃水、浇浇菜,我多推几趟就行了。还是放着钱做大用项吧。”

    “怎么意义不大?等上了冻,还得凿冰取水,你又不愿去别人家里推。冰天雪地的,一走一滑,忘了去年你从河坡上连人带水桶一块儿骨碌下去了?!先时咱没钱,如今有了,就打一眼吧。”

    “这……回去跟爹商量商量。”

    “还商量什么呀。就这样定了。打了井,咱还有剩余的钱呢。”宏远娘第一次很有主见地说。人手里有了钱,胆子也壮啊!

    “嗯,就依你,回去给爹说一声,看看都准备什么。天越来越冷,要打就早些动手。

    宏远爹脸上堆满笑。他何尝不愿在家里打眼井,解决自己一拐一瘸推水难得问题。自己说不打是不愿在这上面花钱。见宏远娘为自己考虑,也只有感激地答应了。

    ………………

    一听说残疾儿子要打井,最上心的还是梁龙勤。作为老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孩子们过的好。梁德福腿脚不好,他主动联系了打井队,给那老兄弟仨也打了招呼。

    原来在梁家屯,叔伯兄弟之间,哪户有动土搞基建的大事,需要小工都是家里人去帮忙,不用请外人。所以人越多越好,人丁多家族就兴旺。

    打井是一个家庭里的大事,虽然是包工,零碎事也不少,梁龙勤给大家打个招呼,都过来帮帮忙,一天也就完了。

    又吩咐宏远爹把东厦子腾出来。因为人多,得用大锅,既在里面做饭,又在里面吃饭,方便。

    还嘱咐宏远娘蒸出两锅玉米面窝头来。中午再做一锅鸡蛋汤,管打井队和帮忙的人饭。

    按照宏远娘(梁晓乐)的意思,蒸馒头让打井队和帮忙的人吃(家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