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拐个正太去种田 作者:云雾山居(jjvip2012.11.12完结,温馨种田,布衣生活) >

第12章

拐个正太去种田 作者:云雾山居(jjvip2012.11.12完结,温馨种田,布衣生活)-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林与珍林都使劲点了点头,对着李正泽手里的野人参很是好奇。但李正泽可不敢给他两研究,这是柏林以后的束脩钱 啊。便用衣上角包起来放进了怀里。“我再找找看还有没有,你两就在这等着我。”
  李正泽沿着这条断沟,趴在断臂上一路仔细的照着,来来回回找了个遍,又是挖了三根手指大小的野参,见日头已移到正上方,便也不再挖着。把珍林与报上去。带着两个娃背着采到的也草药回了院子。
  李正泽进了院子就放下背篼就让两个娃把草药都晾起来。拉着沈氏的手进了屋里,在门口张望了一番,关上门从怀里掏出一包东西递给沈氏。
  沈氏不明就里,见李正泽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心中很是奇怪。接过小布包打开就见一些野根,满脸不解道:“他爹,这是啥呀?你带些野草根回来做啥?”
  李正泽不由得意道:“他娘,这是人参哩,可是很能卖些银子呀,柏林的束脩有了。”
  沈氏是知道人参的,可这辈子都没见过,不由捧起细细瞧起来。
  “他娘,你赶紧把收起来,等明天我到城里卖了呀。”李正泽道。
  沈氏听了话,又把布包了起来,放到炕琴里面,又不放心,拿了几件衣服堆在上面。和李正泽一道出了去。见了珍真就道:“珍真,你到屋里去看书,娘不叫你,就别出来。”
  珍真笑的答应,刚才她爹定是让沈氏把人参藏了起来,此刻沈氏让她道屋里去,是怕人参被偷,不由偷笑,这家只有他们几个知道,谁还会去屋里翻几天只见补丁的衣裳。也不反驳,乖乖的点点头,进了屋里。
  沈氏心里很是忐忑的过了一天。
  一等天麻麻亮的时候,李正泽就起来身,带着两个窝头,悄悄的从院子里出了去。
  倒是李老头吃早饭时没有见到李正泽,便问道:“这老二哩,咋不出来吃早饭呀?”
  沈氏抹了抹手坐下道:“一早就去了山里,想多采点艾草好等到端午的时候换点钱哩。”
  小秦氏听了,堆着笑,犹如饿狼一般盯着沈氏,也不顾李老大恶狠狠的眼神道:“三婶,这采草药去换钱,可是能换多少钱呀,要不也让你大哥跟老三一起?”
  沈氏眉头也不抬道:“好呀,这是柏林的束脩钱,大哥愿意帮助我们给柏林凑束脩,我定是感激哩。”
  小秦氏讪讪的退回自己的凳子上,拿着窝头默默吃起来。
  珍真这一天都是在期待中度过,每每听到院子里传来动静都要奔出去看看是不是李正泽回来了。
  等到了傍晚,李正泽背着一背篼的艾草回了来。珍真在院子里就接住他,拉着手进了院子。李正泽先把背篼背进了自家屋里,关好门,从背篼里摸出了几个碎银子对沈氏道:“他娘,可是卖了些钱啊。今日我到城里的药堂里卖了十两银子哩,那掌柜还说以后要是挖了人参还给他送去。”
  “这么多银子,可是好哩,赶紧收起来,这放在哪呀?放在哪呀?”沈氏拿着银子,围着屋子团团转。
  最后还是珍真给她出了个主意,拿不穿的衣裳起来放到炕琴最下面。
  而有着这十两银子,沈氏的心也安下不少,至少柏林这两年的束脩有了着落。
  一连几日,李正泽都带着仲林和珍真进山里采药,一直到把西面山坡翻了个遍,院子里堆了几堆艾草和一些祛热清火的草药才停了下来。每日一早就把草药晾出来,日落西山的时候收进里间。最后也是有好几背篼的干草药。
  天气越发热起来,院子里往年这时候都是蚊虫满天飞,因今年有了艾草,李老头一家人也免去了蚊虫叮咬之苦。
  到了五月初五那日,柏林也放了假。李正泽与沈氏背着背篼,挎着篮子,连柏林并仲林还有珍林都是抱着一包草药去了城里。一家人天不亮就出发,沈氏本不想带着珍真一道去,却又抵不过珍真撒娇的功力,最终也把珍真带上。到了城里时已是巳时,从正西门到正东门都是贩小事物的商贩。
  珍真对这古代城镇很是好奇,一路走来都是东张西望,眼花缭乱。从卖绢花的的小摊子到,从各色花样的胭脂铺。从担着挑子叫卖的豆腐脑到人声鼎沸的大客栈。街上也有年轻妇女走动,本以为这古代定是不许年轻娘子出门的,哪知今日也是开了眼界。其实这大户人家的娘子自是不会随意的出门逛街,都是坐着轿子或马车直接到铺子雅间挑选。而那些在大街上随意走动的妇人,不过是迫于生活,没有银子,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哪里还忌讳这些,吃饱饭才是正紧。
  李正泽带着一家拐进了一条巷子,这巷子里俱是卖草药的。找了一处靠近巷口的地方摆好自家的采药,打发珍真几个到屋檐下乘凉,便也学其他人叫卖起来。因这时节,而李正泽又是卖的豪爽,也不斤斤计较,艾草倒是好卖的紧,不一会就卖了个精光。还剩下些治些不痛不痒的草药,李正泽便贱卖了去。
  这卖完草药也不过午时四刻,李正泽便带着娃们去了街口的一处小摊子上,一人叫了一碗丁香馄饨,一家人吃的兴高采烈。珍真本想拉着沈氏再逛一逛,可沈氏与李正泽怕耽搁了时间,便带着几个娃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四个娃对着四下很是好奇。出了城也觉得挪不开眼睛,这城外也有不少村落,路上还有赶着进城的行人与马车。纵是被飞驰的马车带起的尘土撒了一脸,也都是开心的。
  倒是珍真回到李正泽身边,拉着李正泽的裤子道:“爹,我们今日卖了几个钱呀?”
  李正泽正与沈氏算着账,便抱起珍真,笑道:“珍真也想知道呀,今日我们可是卖了一贯又三百四十八文钱哩。”
  “那我们吃的丁香馄饨花了多少钱呀?”珍真虽也吃的很是高兴,但有怕这一吃,把这十几天的辛劳钱给吃没了。
  李正泽笑着对沈氏道:“我们珍真可是个钱眼子哩,这丁香馄饨也不过八文钱一碗,我们吃它花了多少钱啊?”
  珍真立刻答道:“花了四十八文钱。”
  “珍真可是聪明,正是花了四十八文钱哩,一会到家可不许说我们卖了这些钱,只说不知道才是。”李正泽笑着道。
  “好嘞,我可不知道爹卖了多少钱哩。”珍真拍拍胸脯道。
  沈氏与李正泽听了,忍不住都是笑了起来。



☆、第 18 章 都是读书惹的祸

  一家人回了老李家院子正好赶上吃晚饭。
  小秦氏很是眼红道:“不知三弟这卖草药卖了多少钱呀,也说给我们听听才好。”
  珍真对这小秦氏很是无语,你要眼红,就自己去采来卖呀,干嘛一脸阴阳怪气的。
  沈氏只道:“不多,几个钱而已。”
  小秦氏还待再问,却被李老大瞪了一眼,便也忍住不说了。
  吃过晚饭,沈氏就拿着一百文钱去了正房。正好秦氏在给未出世的小娃娃改几件衣服。
  沈氏就把钱递过去道:“娘,今日我们卖了些钱,也给娘送过些来补贴家用呀。”
  秦氏借过钱,很是欢喜,难得的给了沈氏好脸色,道:“可是好哩,这家里进账少,花钱的地方有多。可是愁煞了我,你和老三以后再去采草药来卖呀。”
  沈氏因秦氏的话而扬起的微笑又僵在脸上,道:“娘,这草药好卖不过是因着端午的缘故,这平日哪里会有人去买这些个呀。”
  秦氏听了这话,原是想老三一家再去挣钱也好把之前的一贯钱还给她。哪里晓得这些,便沉着来脸道:“我说一句,你就有十句回我,我还是不是你婆婆?”
  “娘,我说的是实话,哪里就有这个意思呀。”沈氏忙道。
  秦氏还想再刺她几句,可听到了李老头咳嗽了两声,也不再为难沈氏,只让她回房去。
  沈氏心里很是委屈,这送钱也要被骂,还不如不给哩。自家的这一百文可得累得一身发酸,婆婆不谢倒罢了,还要刺她。真是不知是哪门子的理。又不想给几个娃看见自己的委屈,便在小溪边歇了歇才回屋里。
  珍真几个还沉浸在白日城里的热闹喧哗的气氛里,几个娃都是不停地说着今日的见闻。也没发现沈氏的异常。
  “娘,我们以后再去采艾草来卖呀,这夏季多是蚊虫,城里的人家总要买些来驱蚊的”珍真欢喜的说着,仿佛一看见滚滚而来的银子。
  “是哩,我再去山里采药,好歹也能卖几个钱。可这明日是要下雨的。不过也该下场雨了,不然这地里的庄稼可都要干死了。”李正泽道。
  “那我还和爹一起进山采药呀。”珍真爬到沈氏的腿上道。
  “就你个小钱眼子,你在家歇两日,再跟你爹进山。”沈氏摸了摸珍真的背肩。
  “爹,我们那个拌桶还做不做呀,趁着下雨,不用采药,我们做拌桶和晒垫吧。”珍真忽然想到拌桶还没做,可以再下雨天慢慢做,既不耽搁采药的时间,又可以在收稻谷时用上。
  “是哩,明日我就先砍两颗树回来,慢慢的做着拌桶。”李正泽打着蒲扇道。
  李正泽第二日和两个哥哥合计了一番,也是觉得趁着天气还算凉爽,上山伐了两棵树回来,在院子里自家做起木匠活来。又砍了几棵竹子编起晒垫。而珍真又给李正泽在地上大概画了画拌桶的样子,李正泽几个摸索着做起来。
  珍真就等着柏林下学回来,让他给她讲解农书。
  一连几天,老李家院子只有木头的锯割声与几个娃读书的声音。珍真坐在里间,望着竹林,蒙蒙细雨落下,交织着青绿的竹叶,叶尖积累起的雨水落到地上嗒嗒的声音,心里一片宁静,上一世像是一场梦。
  下了一场连绵的细雨,放晴后天空如一片蔚蓝的海洋,地里的庄稼也是喝足了水,小豆苗抽高了一头,水稻也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
  此时已是进入了六月(农历),拌桶也初见摸样,晒垫也编织的差不多了。李正泽便又进山去采艾草。
  夏季里的芙蓉村也没有热到哪里去,白日日头毒辣时也热得人直冒汗,可一到晚间,气温一下就降了下来。
  倒是小秦氏闹了一回,要李老头出钱让鸿林秋学里读书。李老头本也想着老三几个一家有个娃到学里读书也就够了,奈何被小秦氏闹得无法,也只好允下来。可秦氏不是盏省油的灯,闹得李老大狠狠收拾了一回才把了一贯钱给她。
  珍真每日都是过的千篇一律,上午看看书,有时跟着李正泽进山。下午时午睡一番,被小志林缠着讲故事。珍真只当有了一个玩伴,况且小志林单纯可爱,常逗得珍真发笑。
  夏日李正泽一家似乎过的极是顺心,采的艾草也卖了有两贯钱,柏林的束脩自是不用再担心。而小秦氏的厨艺也得到了提升,虽说没有沈氏做的爽口,但也能畅畅快快的吃下去。
  转眼就到了八月,李老头特意挑了一个艳阳天,带着一家去水田里收稻子。这回有了拌桶,可是不用再来回跑,等收了一桶稻子时,把晒垫铺到田里,就在地里晒起了稻子。村里的许多人家都是对拌桶和晒垫很是好奇,又觉得这个实在是便宜,又好做简单,便想着等收完了稻子,自家做一个。
  此时张氏已有了六个月的身孕,肚子高高的突起。珍真上一世就觉得孕妇是一个伟大而又崇高的群体,便对张氏道:“二婶,我能摸摸你的肚子吗?”
  “珍真妹妹,这是我弟弟哩,你摸吧。”小志林用手摸着张氏肚子道。
  珍真暗道,小屁孩,臭美。见张氏笑着点了点头,也就抬起手轻轻的搭在圆圆的肚子上。这一刻珍真有种想落泪的感觉。这是一个全新的生命,从一个小小的胚胎长大,直至来到人间。有什么比这个更要令人震撼呢?
  到了第四日,一早天空就满是云,空气中潮湿的紧,更是闷闷的让人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李老头几个连忙到地里抢着没下雨之前把剩下的稻子收了。还不等把拌桶和晒垫搬回院子,天上就落下大滴的雨水,不一会天地间都是茫茫一片。夏季的雨来的快,去得也快。一场瓢泼大雨不过一个时辰就停了,山峰间还挂上了一道彩虹。
  李老头很是好心情的坐在树下抽着大烟,啾吧一口啾吧一口。珍真坐到李老头边上,也不说话,只也静静的做着。
  “珍真,你在干啥哩?”李老头换下烧完的烟叶道。
  “爷爷,我在看彩虹呀,真是漂亮哩。”珍真望着西面山峰。
  李老头心里默默算着今年的收成二十八石稻谷和十石的豆子把仓堆得满满的,也算是个丰收年。
  这几日因家里收成不错,人人都是欢喜的样子,唯有小秦氏黑着脸,这眼看一季就要过去了,鸿林又是到了交束脩的日子,可她手里连半贯钱也没有。这柏林都快上了半年的学,不也是教两季的束脩吗?她可得向婆婆要钱,不然这家里的钱都让老三一家花了去。
  小秦氏便在吃晚饭的时候,对着秦氏道:“娘,鸿林烟扛着到了交束脩的的日子,你把钱我呀。”
  秦氏最是不喜让她掏钱,把筷子啪的一声放到桌上道:“我上次可是给了你一贯钱,你花到哪里去了,这么快又要钱,你当我家是金山银家呀。”
  小秦氏听了这话更觉得婆婆把钱给老三家花,心里汹涌不平,也就高声回道:“那柏林上学,你不也是给钱呀。怎么我家鸿林上学就拿钱啊,我每日伺候一家子吃喝,爹娘,你们可是偏心哩。”
  “柏林也是只拿了一贯钱,再说,你家可是一直交着束脩的。我们怎么偏心了。”李老头也把筷子放下,呛着声道。
  “哼,你说只给了一贯就真给了一贯呀,我可是不信,我家鸿林怎么就比不上柏林了。”小秦氏硬着脖子道。
  “呸,你给无知妇人,我李老头说到做到,我说只给了一贯就只给了一贯,老三媳妇,你告诉她。”李老头跳着脚,指着小秦氏鼻子骂道。
  沈氏见这是要大吵,赶忙让珍林扶着张氏回房。刚转身就听到李老头点了她的名,也不好不答便道:“大嫂,爹和娘真就只给了我们一贯钱。”
  哪知小秦氏跳起脚尖声道:“那你家柏林哪里来的束脩,你可是会哄我。”
  “那钱是我上次回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