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安居乐业 >

第202章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202章

小说: 大宋之安居乐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以来,这个问题折可保都没能够找到答案。
    不过今日,看着那些麻木而绝望的灾民,看着眼前破败不堪的太原城,折可保若有所悟,仿佛,答案已经出来了。
    折可求和折可存终于等到了他们多年不见的三弟,虽然秦元1348年的那么多次北伐就没有一次是成功的,但是一如历史,童贯没有因为失败的北伐而失去赵佶的信任,连带着,作为童贯的亲信,折可求和折可存兄弟二人也没有失势,依然是胜捷军重将,此次听闻多年不相见的三弟要回乡省亲,这兄弟二人专门抛下军务跑回来迎接他们的三弟。
    折可保老远就看见了两位兄长,连忙滚鞍下马,“两位兄长,不肖弟回来了。”他们兄弟三人父亲早亡,老母倒还在世,折可保可是由两位兄长一手带大的。所谓长兄如父,他可不敢稍失礼数。
    “三弟,你可是回来了。这许多年你也没个音信,娘亲可是日夜为你担心,若非五年前为兄在与辽军交战时得到了你的消息,娘亲还不知道会担心成什么样子,这番你终于回家了,你都不知道娘亲有多么高兴。”折可求兄弟二人自身也是非常高兴的。
    “弟不肖,让母亲大人担心了。”
    所谓衣锦还乡。折可保如今可是大明万夫长。论爵位也是个伯爵。比他地两位兄长地成就都高。此次还乡也算是光宗耀祖。
    在两位兄长地引领下。折可保回到家中。家还是那个样子。虽然十年没有回来。但一切都跟记忆中没什么两样。这让折可保倍感亲切。
    虽然这世间没有母亲出迎儿子地道理。但看到自家那熟悉而又陌生地宅院地时候折可保就已经看到了自己地娘亲。老夫人居然倚门望子。
    折可保三步并作两步。屈膝跪地。膝行上前向老夫人叩首。泣道:“娘。不肖儿回来了。”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所谓微笑着哭泣。老夫人此时心中只剩下欢喜。却又忍不住眼泪直流。
    “来。我儿,快快起来,让娘好好看看你。”
    老夫人仔细端详一番,赞道:“许多年不见,我儿可是模样大变,为娘都快认不出了。”
    折可求笑道:“可不是,儿见到三弟的时候也差点没认出来,都说辽东苦寒,三弟在那里呆了十年。模样变些也是常理。不过娘。外面风大,咱们还是进屋说话吧。三弟赶了几百里路想必也累了,也让他进屋歇息一下。”
    老夫人抹了把眼泪,却笑道:“也是,小三这一路风尘仆仆的,先让他歇息一下才是。”
    还好折可保回乡一事没有惊动大宋官府,不然这官府肯定是要来凑一脚的,到时候废话连篇都不知道会说上几个时辰,大明朝的大将,还是一个伯爵,由不得一些个地方官不巴结。
    事实上,这次得以回乡省亲的可不止折可保,象鲁元戎、周端等中原,特别是河北出身地大明将领都回了家乡,以前宋、明之间多有征战,这些大明将领不得还乡,后来大明朝又是连年征战,却是没有时间让他们衣锦还乡,不过么,此次大明朝北军南调,除南方军团之外,镇西将军那夺所部五万人也被调往南方,折可保等人要么原本就是镇西将军麾下,要么被枢密院新划入那朵麾下,大战之前,枢密院特别允许这些人回乡看看。
    大明朝北方无战事,不仅是无战事,秦元1348年到1349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大明朝征服了数千里的土地,这些新征服的土地上异族众多民心未附,正是需要治理的时候,为此,大明朝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钱粮物资,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极大量的奴隶。扶桑奴隶来源是断绝了,新的奴隶来源地就是南洋,北军南调,枢密院的目地不仅仅是要为大明朝开拓新的国土从而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受兰台所托,明军更是需要捕掠至少百万数量的奴隶。
    原夷州府、琉球州、美岸州这南方三州地折冲府兵裁撤,不过枢密院在南方三州折冲府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南方军团,一众五万人,兵还是原来的兵,将却不再是原来的将,耶律昊事件之后,根据新的军制,原南方诸将被调往北方,而新的将领则从北方调过去。
    大明朝南北相差太大,大明朝百万铁甲十之八九出自北方,而就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来说,北方也是远远强过南方。
    就拿工业来说,辽东苦寒,河北(混同江以北)和大漠就更不用说了,是以,北方难以发展丝、茶、瓷等传统工业,而是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和机械制造业尤为发达,但南方则不一样,南方三州土地肥沃,气候温暖而湿润,正适合发展传统工业,这就跟北方大不一样。
    还有,就农业方面来说。北方地发展重点是畜牧,东北三省土地肥沃是没错,但基础设施太差。除辽东辽西二郡之外,东、长兴、柳州等郡基本上没有什么水利和灌溉设施,而且东郡多山,河北、河东和山南等郡就不要说了,走个几百里都不一定碰得到人烟,这样的情形下想发展农业?那可不止是一个“难”字,反倒是适合放牧和养殖。而南方则不一样。夷州、美岸、琉球,这三个地方哪一个不是膏腴之地,随便洒把种子下去什么都不干都能获得丰收,是以,南方农业发达,是大明的粮仓,而畜牧业基本没有,这跟北方截然相反。
    南北相差太大,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很多时候林靖文都不由得怀疑。再这样下去,过个一两百年的话,大明朝会不会象后世美国那样也来个南北战争?
    此次北军南调。也未免没有加强南北交流的意思在里面。兰台都计划好了,等打下安南和吕宋二地的时候,正好有一批北军士兵需要退役,正好,这些士兵就地退役好了,朝廷给他们多分配一些土地和奴隶。让这些北人在南方扎根………这个时代的北方人一惯瞧不起南方人,南人羸弱,而且重利忘义,尤其是目前中原地文明中心还没有南移,北人自然有资格瞧不起南人,林靖文虽然没有这种歧视,但在这个时代众人皆是如此,他也懒得干涉,况且南人实在太过懦弱。让南方多出一股北人也未必不是好事。
    写到这儿南方人可不要骂偶。宋代时期还没有经历过蒙古、女直等异族入主中原的惨事,北方地确是中华地文明中心。更因为需要常年对抗异族,北方人彪悍而血性,相比之下,南方人则太过安逸了,相比于北方人,这个时代的南方人地确只能用“懦弱”来形容。只等到北方沦陷,南方人需要亲自对抗异族的时候,也就是元明时期,那个时候的南方人才多了一丝血性,更因为异族在北方肆虐百年,南方才取代北方成为中华的文明中心,仅仅依靠一条大运河是不够的,南方可以依靠大运河和海运成为中原地经济中心,但经济中心和文明中心可是两码事。顺便说一句,偶自己也算是南方人。)
    秦元1349年秋,就在赵佶焦头烂额地忙于赈灾和平叛的时候,十万明军奉命南调,包括镇西将军那朵部、原征西将军麾下耶律昊、金在中、岛律宗家等将以及奉天尹的胡寒部,夷州郡镇守使李恢率南方军团两万人先期抵达碧瑶郡的美岸县,北军南调,但北人毕竟还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和水土,而李恢的任务就是作为先锋为南调的北军扫清一些大的障碍,留下些手尾让那朵等人先练练手。
    与此同时,北太平洋第一第二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以及新组建的南洋舰队一共五支舰队大小上千艘战船云集碧瑶郡各港口,北方无战事,而南方战争即将打响。
    这场战争在后世被称为“奴隶战争”,因为这场战争虽然耗时长达十余年,但战争消耗却不大,甚至,大明朝为这场战争不但没有多少投入,反而是收益颇多,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地第一个阶段就为大明朝带去了百多万奴隶,整个十几年的“奴隶战争”打下来,根本就无法计算明军到底从南洋捕掠了多少奴隶和苦役,即使是官方也无法统计具体的数字,因为在大明朝,奴隶是一种消耗品,没错就是一种消耗品,过高地死伤率让奴隶的数目无法统计,这边大明本土在不断消耗,而那边南洋战场却源源不断地将奴隶运回本土,根本就无法统计。
    这十余年发生的事整个就是南洋各国各族的血泪史…………至少南洋的那些土著们是这么说的。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五十九章 政治这玩意儿
     更新时间:2009…6…4 2:24:17 本章字数:5452
    大明朝的土地十之**都是苦寒之地,辽东辽西还好些,而山南河东那旮旯基本上就是常年积雪,这个时代可比后世要冷得多了,大明的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辽东、辽西、柳州、长兴、关内等寥寥数郡,也就是说集中在渤海湾一线,再往北……别说汉人,就是女直、契丹等异族人都受不了,也就是山南室韦人勉强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生存。
    林靖文不止一次地想派兵将西伯利亚收归囊中,那可是足足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资源极其丰富,将千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冰原留给后世子孙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他是这么想的,可是这个时代的气候远比后世寒冷得多,西伯利亚那旮旯实在不是人呆的地儿,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明人还无法适应那样恶劣的苦寒,故而占领西伯利亚一事只能搁浅,不过瀚海总算是拿下来了,外兴安岭以南的远东也被纳入囊中,可以说,西伯利亚的精华大半已为大明所取,这多少是一个安慰。
    赵佶这个夯货对大明朝一知半解,可赵不一样,他是从大明立国之初伴随着大明朝成长的,在赵的眼里,大明就像一只猛兽,永远也填不饱肚皮,大明朝对土地的渴求永远都无法满足…………也就是说,他的老师,那位大明天子的胃口是一个无底洞,金国被吞了,辽国被灭了,整个大漠也没逃脱虎口,甚至山南河东那样的旮旯也没能逃掉。赵现在十分担心,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地老师的目光会转移到中原,他可是知道的,别看那些宋人整日里以天朝上国自居狂妄自大到没变没谱,可若大明将目光转移到中原。大宋也只有灭国一途。
    中原的那些士大夫目光短浅而且无才无德,他们对大明不屑一顾,视之为蛮邦小国。在那些人的眼里,让女直人、室韦人、契丹人、蒙古人和达达人畏惧万分地大明朝不过是一个偏安一隅的野蛮国度,比之西夏也好不到哪儿去。
    …………天知道这些人是什么垃圾来的,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这些士大夫,所谓地国之栋梁倒好,他们完全不去调查,也不想调查。直接就盖棺定论了。他们说出口的话还就成了事实?!
    而赵却是知道的,中原的那些士大夫瞧不起明人,反过来呢,明人却更加瞧不起宋人,中原历朝历代,论及“懦弱”从未有如宋朝一般,万乘之国,子民亿万,却整个被异族按在地上暴踩了两百年。大明朝要是有那么肥沃的土地要是有那么多的人口,早就打到云和山的另一边去了,宋人,简直不值一提。
    因国力所限,在攻取了金山、青河二郡之后,目前的大明已经无力征服新地土地,庞大而恐怖地战争机器终于暂停运转。不过这是在陆地上,可在海洋之上,大明却转眼发起了南方战争。
    …………赵还真就说着了。大明朝就是一只猛兽。对土地的渴求永远也无法满足,太阳月亮旗啊。只要太阳照耀到的地方就是大明的土地,只要是生活在月亮之下的人民就是大明的子民,这是怎样的豪气!
    目前中原动乱,两浙已经反了,河北灾民百万,指不定什么时候这堆火药桶就会爆炸,赵已经接连接到赵佶的请求四次,都是请求他出兵平叛,而天子也允许了,不过赵总是有顾虑,思索再三,援兵他是没派,只是派快马给赵佶一个答复。
    中原,东京。
    赵佶接到赵的回复,默然不语。
    这阵子可真是让人头疼。灾民千万不说。南方还有叛乱。而最主要地是。国库已经差不多空了。大宋百万禁军也在去年地北伐中损失惨重。赵佶现在不但要忙着搜刮钱粮赈灾。还得重新募兵平叛。那日子过地。直叫一个凄惨。不过么。天知道。赵佶以往都是以太平天子自居地。朝政能不打理就不打理。只知吃喝玩乐。这两年好不容易亲自处理朝政吧。面对地却又是一堆烂摊子。赵佶可从来不是什么明君。连平庸之君都算不上。他完全就是一个昏君。才德浅薄不说。只知宠信奸佞。只知搜刮百姓。穷奢极欲。以往他撒手不理朝政还好说。大宋朝廷总是有一些能臣干吏地。在这些人地帮扶下大宋朝还能勉强维持。可这两年赵佶亲自一插手…………得了。越弄越遭。天灾**再加上叛乱四起。传承百余年地大宋朝已经变得岌岌可危。历史上还有一个外族入侵来帮宋朝聚集民心。可现在辽、金都没了。没有外患。那就只剩下内斗了。按照现在地历史。宋朝还能不能继续存在真地不好说。
    皇宫之内是没有秘密地。赵佶刚收到赵地回复。当晚。蔡京、安公焘、钟师衡、童贯等重臣就收到消息。
    “陛下。未知十七皇子如何回复?”蔡京知道不该是由他先出口询问。至少是他不应该这么问。可是现在地局势这么糟。他也顾不得了。
    赵佶暴跳如雷。“这个逆子。他居然对朕说。他已经为朕想好了退路。他将调集北明关内郡驻军谨守拒马河一线。必要时他甚至可以出兵河北迎朕北向。真是……”
    蔡京大惊失色。“陛下。前时不是说十七皇子已经答应出兵助大宋地吗。怎么才几日功夫就变了?”
    安公焘对此倒是颇为理解。“此事并不意外。虽说北明天子许诺应允十七殿下相助大宋一事。然。为人臣者最忌私自调动兵马。此为大忌。前时十七殿下一口应允陛下。当时微臣就觉得奇怪。今日殿下如此……这般说辞。倒是在情理之中。”
    赵佶一想,也是,大宋自身就是崇文抑武,武将。特别是封疆大吏又有哪个敢私自调动兵马来着,这的确是大忌,只不过。现在赵佶自身难保,赵不出兵可让他怎么活啊!
    “这可怎番是好?如今大宋国库空虚,军力更是疲弱,河北大旱,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