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 >

第82章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朵私下对秦炼说,“你搞什么鬼,我们家里并不缺人。”
    秦炼说,“你说建立一个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人才了,这里怎么会有我们需要的人才呢。我们只能自己培养。义生对我们这么羡慕,那说明他对我们感兴趣。对我们所说的,所做的,他会接受,会信奉。这种人最好培养了。”
    梅朵眼睛一亮,“对呀,干部培养是很重要的。我们两可以讨论一个草案,提交家庭会议。”
    秦炼说,“先从这庄子过去的佃户说起吧。”
    梅朵说,“这老农叔已经和我说过了,除了李忠实一家,还有李忠平一家,这两家虽然人口多,但是并不是最贫困的。另两户佃户是顾四平和赵于深,他们两家因为家里劳动力少,而人口多,所以比较贫穷。庄子上已经雇佣了他们,可是,并不能真正改善他们的贫穷状况。这两家都有未成年的孩子。赵家更困难些,他家是孙儿女。赵于深都已经五十岁了,在这个时代就是老年人了,但是,他的儿子和媳妇去世后,他和老伴担负起抚养孙儿女的责任。”
    “他家有几个孙儿女?”
    “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孙子是双保胎,十二岁,孙女十岁了。据说,是生孙女时,媳妇难产死了。”
    “那顾家是什么情况?”
    “顾四平是来自徽州的,和本地的人结婚后,就留在了这里,他有三个小孩,两男一女,最大的才八岁,因为家里孩子多,又只有他一个壮劳力,所以也是负担重的。”
    秦炼想了想,“目前,他们两家一月二两银子虽然很紧,但也是能生活的。等庄子的各种设施完善了,优先考虑他家女眷来工作。”
    “女眷来工作,家里小孩怎么办?”
    “可以考虑办个学校,我们企业的职工子女免费上学。再就是他们有医保,这一块的细节还要再完善。再就是养老保险。我们用这样的福利制度吸引人来加入我们的企业。”
    梅朵笑了,“你还担心没人加入我们?老农叔几乎天天要被人求着呢。”
    “那是不同的,我说的加入是有一种归属感的意思。”
    “我懂你说的,企业要有凝聚力。”
    “是这个意思。我们的庄子,秋冬时节要开纺织厂,开始时,人不会多,只要三,四个人就够了。你的茶园子要多少人?”
    “现在做茶园的每天有四个人,这一两年内也只要这些人。”
    “那目前庄子上的职工是:包括申老农他们一共是十一个人。”秦炼说,“人虽然不多,但是管理要做好,为今后的企业扩大做准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培养些人。”
    两人说的起劲,徐春来来找秦炼了,插秧机改造好了,他让秦炼去看看。梅朵也跟着去了。
    接下来两天,梅朵和老农一起选棉花种子,浸泡种子。
    要多少工人来种棉花呢?
    梅朵说,四个。
    种棉花这天,秦炼拿出了一架新农具。一个架子,架的中间是个轮,两边是两个镐尖,镐尖后面是漏斗,漏斗后面是推土的挡板。这是简易的拉沟机和播种机组合。这个农具由驴子拉着,在麦垄的两边拉出浅沟,漏斗里的棉花籽落入沟中,后面的档板把土又推盖住了。这只要两人一组就行了,一人在前面牵驴,一人在后面添种子,看机器操作。两台机器,四人花了两天,就完成了种棉花。而且还不是狠累。
    老农想明白了,怪不得当初种麦时梅朵对尺寸的要求那么严格。是为了标准化生产。老农对标准化生产又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了。
    121 神秘客人
    更新时间2014…2…11 2:31:08  字数:3058
    老农提着的心,终于放回了原处。嫁接的梨树基本上全活了。放眼看去,沟渠边种的树开始冒新芽了。
    江南的三月,春意正浓。庄户人眼里的春天不是莺飞,也不是草长,是那地里长的庄稼。
    老农看了麦田又看了油菜。估了麦田每亩至少两担收成,油菜籽要有近三担了。老农心里高兴,这一茬庄稼种得不错。原本他还担心插秧时请人手的事,梅朵说用机器。实验的时候他看了,效果还很不错,按这样算,三人一组,两组人,就行了。再加两个帮着运秧苗。家里现在有七个人,加上自己都不用请帮工。
    心里核算好了,老农心定了。背着手,看着工人往租来的地里送肥。
    老农说十担肥足够了,可是,梅朵不答应,她要求至少十五担。
    老农急了,积攒了几个月的肥,几乎全送到了稻田里,每亩送了十五担。哪家用这么重的基肥?
    家里所有的肥凑了凑,也只得十担,义牛说,他家还存了几担,老农一起放进了地里,才勉强凑了十五担。
    梅朵趁机教育义牛,肥料的重要性。牲畜院地下的积肥坑要及时填满。
    义牛申请再抓十头猪来。
    老农眼睛一瞪,你以为那些猪是喝水长大的?哪来那么多粮食喂它们。
    梅朵批准了。还领人在小沟里放养了水葫芦,这东西长的极快,正好当猪的青饲料。
    义牛觉的有压力了,要攒那么多肥,真还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家里的污水池,三天两头就被掏得干干净净了。
    梅兰妮利用织机换稿的时间,绣了一幅双面绣台屏。这次的画稿采取西洋的画法,效果逼真。一蓬大红的玫瑰花。底料用了冰裂纹雪青色的纱。陪上鸡翅木的屏风架,很是弹眼露睛。
    边峰自然担负送货任务。
    等他回来时,带来了一个消息。绣容被选上了。封为容贵人。海保家里大肆庆祝过了。全聚德的掌柜余勇也是很炫耀了一番,巴不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后台是贵人娘娘了。
    楚源说,“史上乾隆四年应该是海保倒台的时间了,绣容的蝴蝶效应会不会让这改变?”
    边峰说,“自从知道自己的女儿选上了,海保好象更加放肆了,现在是公开养一班小戏子,迎来送往的,江南戏曲界很有名声了。”
    齐逸道,“看这个趋势,海保的倒台是不可避免的。他除了养戏子讨好京城的权贵,还贪墨。看目前的情形,他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放纵了。”
    “那绣容怎么办?她会不会受到牵连?”梅兰妮问。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毕竟他们对绣容并不了解。
    但是,楚濂想了想,说道,“我记得乾隆好象是有一个容妃。”
    齐逸说,“那个好象是香妃的原型?据记载,那个容妃好象是和卓氏,是维吾尔族人,她的家族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立了功。不过,那个容妃开始封的是和贵人,并不是容贵人。至于容贵人后来成为什么妃,还没有定数。从目前的情况看,绣容的起步还是很高的,她跳过了答应,常在,直接成了贵人,她面试的效果是很不错的。”
    楚濂说,“如果是立志当米虫,那混入皇家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是**的日月长,又没什么好消遣。要把那么多的日子消磨掉,也实属不易了。”这就足以说明宫斗的根源了。
    皇家的事,尽管有史料,但是还是有许多谜团,特别是**的事。那些是是非非,谁弄的明白?
    绣容的事毕竟离他们远了。眼前有一事正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教堂里突然增添了好些人口。但都是男性。有男人,有男孩。
    “很明显,这些人是投奔来的。而且还是秘密投奔那种。因为,昨天他们是分批进入教堂的。”边峰说。
    “有多少人?”梅兰妮问道。
    “目前为止,来的是四个大人,七个孩子。”边峰答道。
    梅兰妮道,“一下子增加十一个人,他们的生活要紧张了。”
    齐逸说,“暂时还不会有生活问题,去年他们也赚了几百两。”
    边峰说,“这些和我们关系不大,问题是,他们是什么来路,对我们有没有危害。”
    大家思考着边峰的问题。
    “可能,只是来苏州打工的乡亲,毕竟这里有很多闽地的踹布工的。”楚源说。
    “不大会,”边峰否定了,“如果来打工,都是成年男子,不会带着小孩。如果是拖家带口的来,那不会只有男的没有女的。来打工的话,那些男孩年龄也太小了,大的只有十一,二岁,小的才八,九岁的样子。”
    齐逸想了想,“那就还有一种可能,送这些孩子出来,是那些人的目的。”
    梅兰妮听了,脸色发白,金坛的那些故事涌进了脑海里,“那会不会牵连到我们家?”
    “如果真是这样,那几个人也算得上人才了,能从官兵的围剿中带着这许多的孩子逃出来。”边峰看事情的另一面。
    楚源说道,“乾隆的**比他的前辈还要残酷。就拿吕留良案来说吧,雍正赦免了两位主犯曾静和张熙,可是这两人到了乾隆年间,还是遭到捕杀。”
    梅兰妮听了,心中更加慌,这可不是处理刘小吏那样的简单了,如是官府来抓人,哪里逃的了。
    边峰安慰着梅兰妮,“没事的,到时候,我们能想出办法的。”
    这种空洞的安慰,梅兰妮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趁着早上买菜外出,梅兰妮站在金姆桥上,打量着东岸皇废基,华家的围墙是旧砖石修补成,上面爬上了地锦,房屋的墙上也全被涂上了草筋泥,也爬上了地锦,远看一点都不起眼。还带着岁月的沧桑感。教堂的木屋,和围栏也是有年月了。从围栏空隙看去,教堂里静悄悄的,没什么人活动。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而周围也没有什么陌生的人出现。西岸这边,水桥头上蹲了几个刷马桶的女人。和她们大声打招呼的是赶人家的梳头娘姨,没有什么异样。
    查看环境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任务了。
    东岸的日子平静过着,教堂里的人深居简出地。金家是根本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谁家还没有亲戚朋友的。苏州城里被人投靠是很正常的事,毕竟这里现在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
    春天的日子是繁忙的,金家的菜地有很多工作要做,两个女孩子也去帮忙。
    华家的园子里也是忙碌,送肥,翻地,种菜。去年,房子的外面挂了不少花篮,今年,梅朵不在,小甲小乙带着保安队的孩子们也种了花篮,暖房里的植物也长的很欣荣。大家一直忙到了清明才告一段落。
    边峰一直没有放松对教堂的观察。林永青这些天没有请过老乐喝酒。当然,老乐近来也没有空,总是东奔西跑的。
    清明这天,边峰一大早就拿着一把花洒上了屋顶。他目睹了教堂的祭祀活动,这完全肯定了他心中的猜测。
    在南面放着一张方桌,桌上放这供品和香炉。前面五个大人,后面七个孩子,向着南方磕头行礼。又一人点了一根香插进香炉,把杯子里的液体倒在了地上,边峰猜想那是酒。然后他们烧起纸锭和折好的锡箔。前排的林永青回头看见边峰站在屋顶上浇草,便朝他挥了挥手。他身后的几个孩子也朝边峰看过来。这是边峰第一次正面见到那几个男孩。和林永青在一起的四个男人也注意到了边峰,林永青对他们说着什么。
    清明这天,苏州城里的人都要出城去扫墓,苗夫子也要带全家出城,所以停课一天。华家没有墓可以添土,大家都在家里。梅兰妮坐在织机上缂丝。
    这天上午,林永青来访。
    林永青为了什么事?他知道老乐不在家的。
    梅兰妮在花厅里接待林永青。边峰和三胞胎一个都没拉下,全跟着她。
    男孩们先齐齐的向林永青问安,几个人话了几句家常。林永青把话题往来意上引,“我家这几日可热闹了,来了几个乡亲,带着孩子。”
    “唉,这荒年,几户人家能安然度过。可不就背井离乡了。”梅兰妮帮着圆话。
    “是啊。来到苏州,大家总想找个活干,没有活心里都不安。”林永青呷了口茶。
    “找到活了吗?”梅兰妮关心着。
    “不好找,三乐湾有个布坊要两个踹布工。”踹布是这个时代特有的工种,在布的染印过程中,为了防止棉布收缩,用重石把布压平。是一个很苦力的活。由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工资待遇也特别的低。江南本土人都不爱干这活,所以,这个行当多是外地民工。自从康熙四十年,踹工们大罢工后,苏州府立了约束踹匠的条例,刻了碑文立在那里。而踹工这活也要有人担保了。
    “是啊,这年头。”梅兰妮也不知说什么安慰话好。她家暂时也不需要人手啊。
    “这年头大人苦点没什么,就怕耽误了孩子。”
    梅兰妮听说,心想,这才是他来的目的吧?
    122 遗孤
    更新时间2014…2…12 4:10:13  字数:3103
    林永青说起不能耽误了孩子。梅兰妮知道这是他来的目的。
    梅兰妮正在想怎样应答。
    边峰在一旁说道,“林大叔,我看见你家来了好些个孩子,你怎么不带过来和我们一起玩?”
    三胞胎也帮腔,“我们还可以教他们认字。”
    “让他们住到我们家里热闹些。”
    梅兰妮只得说,“你瞧,我这些小子个个都不省心。你让那些孩子们过来玩玩。”
    林永青说,“梅娘子,你教育的好孩子。我今天是想来把孩子们托付到你家的,他们的大人两个去踹布,还有两个要去松江的船厂,那些地方都不能带孩子,我一个男人照顾不好他们,我想让他们吃住在你家,我每月付你生活费。”
    边峰说,“好啊,好啊,我们保安队又可以加人了。”
    梅兰妮对林永青说,“他林大叔,说起钱不钱的就外道了,就让那些孩子来我家住,我也不多出多少,养一个是养,养一群也是养。只是,我家里是不会娇惯孩子的,特别是男孩,都要严养才能成才。如果,你要把孩子放到我家,那真就和保安队一个待遇。你别心疼。”
    林永青道,“你家那帮保安队就是极好的了。那帮小子,我早年见过,这两年都出息的。如果不是你家邻居,我还真不能信他们过去就是街头的混儿。那精气神都不是普通人家能教出来的。所以,我说,梅娘子你是能调教人的。再说,你家那帮小子,个个都比过去壮实,把孩子交给你,我是绝对放心的。”
    一下子要搬这么多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