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 >

第1055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第10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雍正是事必躬亲的帝王,又因见过文武百官同流合污,对官员信任度不高,又防着宗室,差不多将所有政务都压在十三阿哥头上。
  不能改变十三阿哥劳烦的局面,就要眼睁睁地看着十三阿哥生命走向衰亡?
  曹颙使劲拍了拍脑门,往椅子里靠了靠,只觉得无力。
  连平素看惯的公文,此刻也觉得碍眼。
  不过位置越高,责任越重,曹颙也不能随心所欲。他遏制自己的情绪,集中精力,用了将近一个时辰的功夫,终于将公务都处理完毕。
  他放下毛笔,揉了揉手腕,这时就见蒋坚进来:〃大人,李督台来了,正往这边过来。〃
  曹颙虽觉得诧异,可依旧立即出身,主动迎了出去。
  才出门,便见李卫大步走来。
  两人虽在早朝时见过,可因人多站的位置有不同,没有机会凑到一起;等到散朝,曹颙回户部,李卫等着陛辞,两人就没说上话。
  看李卫穿着官服,戴着宝石顶戴,再算算时间,显然是从宫里陛辞出来。
  曹颙忙使人上茶,李卫显然是渴了,也不同曹颙客气,先大口吃了两盏茶,才开口说话:〃听说田文镜大闹户部,我虽不像他那么各色,可既到了京城,总要遵循惯例,住户部走一遭。〃
  曹颙往西面指了指,道:〃张中堂不在?〃
  李卫行事是爽利豁达,绝对不是没眼色。
  不管为何到户部走一遭,户部衙署毕竟张廷玉是老大,曹颙补的满缺,可张廷玉还是大学士,于是排位就颠倒过来。
  户部衙署正堂,左右两侧,便是两位尚书的办公之所,曹颙因补满缺居东,张廷玉居西,所以他指了指西边。
  李卫笑道:〃张中堂还在宫里等着侯见,捧了一尺来高的公文,估摸一时半会儿出不来。〃
  曹颙闻言,不由失笑,李卫果然是来溜达的,才会选了张廷玉不在的时候。
  要不然是话,督抚到衙,多是由张廷玉与曹颙出面,谈得也是地方赋税民生相关的政务。
  当然,像田文镜上回过来,直接找上河南司理论,也是份内之举。若是了直接往户部大堂来,张廷玉与曹颙总要给他个说法。
  对李卫来说,户部并不陌生。
  康熙五十八年到康熙六十一年,他一直在户部任郎中。
  说起来,户部还有不少相熟的司官,是他昔日同僚。
只因他当年行事〃不守章法〃,连王爷也敢得罪,众人怕受他牵连,都离他远远的;现下他风光了,那些人想要舔着脸贴上来,李卫也不屑一顾。
〃我就是要回来招摇招摇!〃李卫挑了挑眉,带了几分得意道:〃当年他们口口声声说我的仕途长不了,议论起我来都不背着人,现下我做了一省父母,他们却还是在郎中位上熬着。滋味儿如此,只有他们晓得!〃
话虽如此,曹颙却晓得,李卫还不至于专程为〃衣锦还乡〃走一遭。
不管早年同僚之间是非如何,如今一方是封疆大吏,一方依旧是不入流的司官,以后多半也不会再有交集。
果不其然,说笑几句后,李卫的神色转为郑重,站起身来,对着曹颙拜了下去:〃曹大人,我李卫这些年来受大人照拂甚多,一直没机会回报,本不当厚颜再开口,可京城之中,我实没有能托付之人……〃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重托

李卫这般大礼相拜,曹颙哪里好受?

他连忙起身,闪身避过,道:〃又玠有话直说便是,不至如此。〃

能让李卫这样的爽快人都啃啃哧哧的,显然不是易与之事。

果然等李卫开了口,曹颙就觉得头痛。

进京这大半月,李卫已经明白曹颙那天专门嘱咐他一句〃送长子上京〃的缘由。

实在是李卫在官场上根基太浅,虽有个做过京官的族叔,因品级不高,还接触不到这个层面。

除了曹颙,也没有人想起对李卫说这个。

曹颙则是想起自己,才提醒李卫这一句。

李卫炙手可热的同时,也成了不少人的靶子。

他在江南推行各种新政,虽是执行圣意,可却触犯地方士绅的利益。

皇权之下,没人敢怨恨帝王,剩下的就是迁怒李卫。

每科进士,半数出自江南,地方上有点名望的人家谁家没有亲戚子弟在朝?

即便李卫是雍正亲自点拨,可众口铄金。

遣子进京,不仅是向皇帝表忠心,还给皇帝施恩李卫的机会;另外,就是使得李卫在京里有了正式代言人,使得那些想要攀附的人能找到机会攀附。

如此,李卫就不再是官场上的浮萍。

李卫拜托曹颙的,就是他的长子李星垣。

他已经决定,等过了年,立时遣子进京。

若是抽空照拂一二还罢,以曹颙的身份,不过是一句话之事,可要管教旁人的儿子,还一管数年,这绝对是费力不讨好之事。

李卫虽比曹颙年长好几岁,可他长子年纪与天佑相仿,据李卫所说,在课业上有些吃力,还没有参加童试。

李卫早年在京中时,发妻儿女并没有进京,而是留在徐州老家。

等到李卫到了江南,李家老太太坚持,才让李卫带家眷上任。

因此,曹颙并没有见过李星垣。

以父辈相交友人的身份,管束一个成丁少年,又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可以曹颙与李卫的身份,要是直接收李星垣做学生,未免引人侧目。

即便两人无愧,也不免引起外头的留言揣测。

曹颙思量了一会儿,道:〃若是又玠是想让侄儿走科举仕途,就让侄儿拜在我家老四门下。〃

李卫闻言,脸上立时露出欢喜。

在曹家几兄弟中,曹项官职并不显,只是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可他是探花郎出身,又在地方做过学政,相交往来的都是士林翘楚。

〃如此,真是要谢谢大人了。不过……〃说着,李卫有些迟疑:〃是不是我今儿亲自去造访四老爷,拜托此事?〃

曹颙摆摆手,道:〃还是算了,又玠身在高位,行动之间多少人盯着,动静太大。

还是等侄儿进京,让他拿了你的手书,直接往我家老四那里滴帖子。〃

既是曹颙如此安排,李卫没有什么觉得不妥当的。

他出京的日子,就定在明天。

今天过来除了将即将到京的长子托付给曹颙外,还提前同曹颙作别。

至于出城送别什么的,到了他们的关系,反而不适合那些虚套。

因明日就离京,李卫今日需要料理的事情还多,便没有在户部久坐,又吃了半盏茶便告辞离去。

被李卫这一打岔,曹颙原本烦躁的心情也平静下来。

生老病死,都不是人力多能掌控,不仅仅是十三阿哥,随着岁月流逝,他认识的亲友年岁见高,都要面对衰老与死亡。

等到落衙回家,曹颙便打发人去东府请曹项过来,说了给他介绍一个学生之事。

听说堂兄给自己介绍了个学生,曹项颇为意动:〃大哥,这李星垣功课如何,可曾举业?〃

他在翰林院数年,又在地方做过学政,见惯了文采卓绝的少年,颇有爱才之心。

难过的是,才子多是有了师门;而想要拜在曹项门下的,多是想要借曹家的势,并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人才,曹项也不稀罕。

曹颙正吃着茶,闻言差点呛住。

他放下茶盏,讪笑道:〃怕是四弟要失望,据我所知,李星垣童试也没有下场。〃

〃啊?〃这些轮到曹项诧异:〃这李星垣到底是何人?莫非是伯娘娘家那边的亲戚?〃
〃若是如此,我就不用拐外抹角地安排在四弟名下。是李卫的长子,年后要进京,托付给我照看。我不好出面,便请四弟代为收徒,不过是为了名正言顺好管教。〃曹颙道。

曹项听了,不由瞠目结舌:〃李卫已是不惑之年,他的长子多大,还没有应童子试?〃

〃与天佑同年,因早年在乡下,开蒙较晚,耽搁了两年。不过据李卫所讲,在功课上有些吃力。〃曹颙实话实说道。

曹项皱眉道:〃可身为督员之子,也不能一直白身。大哥可有什么好建议吗?〃

虽说还没有见到李星垣,可既是堂兄安排,又知李家与自家渊源,曹项心里已经将李星垣当成自己弟子,真心实意为其打算起来。

曹颙想了想,道:〃科举之路,半数靠自己才学,半数靠运数。运数虽重要,才学却是基础。李星垣若是课业实在不出彩,文举之路难行,可以试试武举。〃

曹项闻言,松了口气。

武举考三场,前两场弓马技勇,第三场考策论。

策题出自《孙子》、《吴子》、《司马法》三部兵书,论题只从《论语》、《孟子》中点,比文举要好过的多。

只要不是愚笨不堪,用心调教个三、两年,总能做出两篇中规中矩的策论来。

可自己一个文进士,门下首徒,却要走武举之路,曹项的神情有些怪异。

曹颙见状,颇为愧疚道:〃是我的不是,实在不好退却那边,却给四弟揽了麻烦。〃

曹项忙摇头道:〃不麻烦,李卫不仅同大哥有旧,在南边也多照拂二哥,我能尽些力,只有欢喜的。只是大哥晓得我,《论语》、《孟子》两本书还解得,《孙子》三部却有些生疏。文人见识,同武人并不相同,我怕解得颇偏,反而耽搁了李星垣。〃

曹颙之前却没有想到这一点,只寻思曹项的学问是好的,却忘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永庆是武进士出身,骑射功夫,兵书策论,可请其教授。〃曹颙眼睛一亮,说道。

曹项忙点头道:〃如此甚好,既是李卫将子弟托付过来,总要他成才方好。〃

说完这个,曹颙想起托曹项明年春送李氏南下之事。

曹项已经在翰林院做了报备,明年二月起请三个月事假。

〃倒是忘了这一茬,一个南下,一个北上,你们师生两个正好错开。〃曹颙道。

曹项犹豫了一下,说道:〃若是李卫不急,可以让李星垣晚几个月,随同我们一道进京,如此收下弟子,更顺理成章了一些。〃

曹颙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便也觉得这样安排最好。

他唤了张义过来,如此吩咐两句,使他去李宅传话……

随着朝贺督抚大员的相继离京,万寿节的喜庆气息也渐消散。

京城王公大臣的目光,被引到怡亲王府。

皇上特赐御书匾额给怡亲王府,上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

〃忠、诚、勤、廉〃无一不是为人臣者之美誉,如今集于怡亲王一身。

虽说眼红的人不少,可也没有人能说两句反话,怡亲王这四字确实当之无愧。

皇上早就有加恩怡亲王府之心,怡亲王庶长子封了贝勒,嫡长子也已经成丁。

按照宗室规矩,亲王嫡长子多是年满二十才请封世子,可皇上在今年怡亲王接连丧子之后,就有意提前册弘撴为世子,也算为王府冲喜。

弘撴却以身体病弱,不利王府血嗣传承,早就在父母面前让出世子位。

雍正知晓后,又有心加封十三阿哥郡王爵位,好由他指一子继承。毕竟他虽折了两个嫡子,还有三个嫡子站下,其中智能有一个继承亲王爵位,其他两人按例只能封国公。

十三阿哥却坚不肯授,雍正无法,只好在十三阿哥的亲王俸上,再加俸一万两银子。


加俸至今,不过数月,如今又御赐匾额,可加圣眷之隆。

没想到御赐匾额还不是至高恩典,随同匾额下来的,还有恩旨一道,朝会设亲王座椅一把,令怡亲王坐听朝政。

如此旷世隆恩,惊动的不是文武百官,而是宗室王公。

就连十六阿哥,也忍不住抽了机会寻曹颙,说了两句酸话:〃我虽比不得十三哥辛苦,可身兼宗人府内务府两处,也是忙得脚打后脑勺,看看我清减了多少?同样是理事亲王,是兄弟,为何就设了一把椅子?〃

并非是眼气十三阿哥,不过人心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曹颙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沉默半响,方道:〃十三爷的宿疾怕是复发,坚持不住朝会久站,这多半才是皇上御前设座的缘由。〃

〃什么?〃十六阿哥惊得失态:〃要是那样,太医院的案宗怎么没有报备?〃

曹颙苦笑道:〃王府有太医常驻,平素请脉何须在太医院报备?若是十三爷宿疾复发的消息传出去,会如何?十三爷既瞒了人,自有十三爷的用意,可又哪里瞒得过皇上……〃(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送礼〃

十六阿哥晓得曹颙向来比自己仔细,没有去问曹颙怎么发现十三阿哥是宿疾复发。

他心里原本那点不满,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浓浓担忧。

〃既是对外瞒着,那定病症不轻,可这样操劳下去,哪里是养病的样子?〃十六阿哥忍不住低声抱怨道:〃皇上使人,也使得太狠了些。〃

曹颙睨了十六阿哥一眼,道:〃不用十三爷,皇上还能用谁?〃

十六阿哥闻言,不由哑然。

十六阿哥xing子,向来趋吉避凶;早在康熙朝时,便从不沾手六部实务,但凡接差事,也是在内务府、理藩院这些衙门打转转。

到了雍正朝,他虽居亲王位,可依是不改初衷,即便偶尔兼六部差事,也是捡礼部、工部这样干系少的衙门,等到能推的时候也早早推了。

除了曹颙这位少时伴读之外,他也鲜少接触其他朝臣大员。

不过曹颙也只是随口这么一说,即便十六阿哥有心想要为皇帝分忧,皇帝也未必能像信任十三阿哥那样信任十六阿哥。否则的话,也不会再政务繁重之际,让十七阿哥〃养病〃。

〃再多恩典,也比不上让十三哥好好歇两年。自打皇上登基以来,十三哥还没有正经歇过。去年、今年又接连丧女、丧子之痛,就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住,他又是至情至xing之人……〃十六阿哥无奈地说道。

可是他也晓得,这些都是空话。

如今地方上推行新政,西北用兵,多少事情堆着。

两人相对无言,彼此都晓得,只要皇上不放十三阿哥歇,或是十三阿哥自己不想歇,他们再着急也没用。

旁的时候,不好随意造访怡亲王府,如今怡亲王府有了喜事,贺客盈门,曹颙过去也就不显得惹眼。

十三阿哥听说曹颙来了,直接使人带他到书房。

进了书房,曹颙就觉得热气扑面而来。

十三阿哥穿着常服,坐在炕上,膝盖上盖着毛皮垫子,笑眯眯地看着曹颙,道:〃爷正想找你,你便来了,这莫非就是所谓的心想事成?如今你是轻易不肯登门,爷想要见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