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一生一遇+番外 作者:陈之遥(晋江vip2012.06.20完结) >

第40章

一生一遇+番外 作者:陈之遥(晋江vip2012.06.20完结)-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短的一段时间,彼此之间也不算很熟。她奇怪怎会特地找到她?那人一开始讳莫如深,后来才漏出来,是因为王亦尧郑重相托。
  听到这里,兆堃猜测:“孩子是王亦尧的,你们又在一起了。”
  “是。”她点头。
  “就是为了他帮你?!”他压抑声音,内心却十分震动。
  “不是。”她回答,再没有解释什么,只对兆堃说,有关她的事情,不要告诉雪城。
  兆堃答应了,却始终不懂她是为什么,不管是出于对王亦尧的感激,抑或是对翠西周到报复,他都为她不值,她满可以来找他,或者雪城,虽然他很清楚,她不会要他们的接济。这个时候,在这个世界上,她最不想与之相关的,可能就是雪城了。
  没有人知道,在最窘迫的时候,江雅言曾去找过雪城。那时已是夜里,她以为他总是在家的,敲过门之后出来应门的却是宝月。那一年,宝月已经快二十岁了,出来做事几年,待人接物脱去了原本那一点乡土气,透着宁波人特有的爽直练达,世道的变迁更让她添了一分大方与自信。
  她招呼雅言进屋,坐在那张熟悉的单人沙发上,沏的茶还是一杯草青,一切都熟门熟路,就像是这屋里的女主人。她告诉雅言,雪城每个礼拜有三天晚归,一天是纺织行会开会,另外两天要去职业学校教课,平常店里的事情也忙,总是她下班之后过来,帮他洗衣服收拾房间,再做一点宵夜等他回来吃,言语间露出一丝埋怨又有一些暖。
  那一天,雪城回来的其实并不是特别晚,但江雅言还是没有等到那个时候,便早早告辞走了。后来,宝月也没有对雪城提起这样一个访客,有心抑或无意,反正,没有人知道,命运是否因此而改变。
  数月之后,江雅言在广慈医院生下一个女婴,瘦小,眉眼还未长成,也看不出像谁多一些。兆堃去看她,意外得知她很快就要离开上海去香港了。当时两地之间的往来已经收紧,她此去一个人走已是不易,更何况还有一个未出月的孩子。
  “孩子怎么办?”他问。
  “留在王家,我是一个人走。”她回答,声音平静,没有看那个小小的襁褓。
  他不能想象她如何作出这样的决定,是王亦尧的意思,还是翠西周要她走。她从小在那样一个环境里长大,机缘流转,她的女儿又要重复她曾经的命运。他有一种冲动,要她把孩子交给他,这句话就在嘴边盘旋,却始终没有说出来,他算她的什么人?又如何要求她这样?
  江雅言走的很安静,直到她离开数月之后,雪城才知道她已经不在这个城市里了,还是因为旁人对他说起她和王亦尧生的那个孩子。他到处打听她的消息,最后还是兆堃给了他一个地址,那是她初到香港时落脚的地方。地址拿在手上,他却没有写信过去。当时已是1954年,对外的贸易和通信都开始受到控制,大小商号公司纷纷与国家联营,个人去香港的申请不再被批准。任何尝试都是徒劳的,无论如何都是永别了。
  雪城第一次见到王知绘,是整整五年之后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他已经和宝月结婚,有一个三岁的女孩,起名晓安,另一个孩子还在肚子里,也有七八个月大了。一家人搬进同仁路上一座新建的公房,那座四层建筑纯属见缝插针,前后左右都是解放前造的别墅和西式公寓,其中一栋花园洋房里就住着王亦尧一家。

    67上海往事8

  许晓安可以说是和王知绘一道长大的,很小便在一起玩,后来又做了同学。
  虽说知绘比晓安年纪大了两岁多,上学却很迟,在居委会干部找上门去之前,一直野在那一带的弄堂里。她一出生就被送去苏州乡下,寄养在乳母家里,直到四五岁才接回上海,连说话都有些脱不去的苏州口音,那时的街坊四邻有许多都是解放后才入了上海户籍的,南腔北调的倒也不显得的她特出。
  可能是因为自小长在农村,跟城市里孩子相比,她更胆大,也更会玩儿,是当之无愧的孩子王,从家里出来,手上从来没有零食也没有玩具,吃的玩的从来都是从别的小孩儿那里拿的。不时有大人骂上门去,说她又骗了或是抢了人家什么东西,偏偏那帮不长记性的孩子还是成日里跟在她屁股后面玩儿。每次有人去告状,都是王家的一个老娘姨出来开门,口不对心的道个歉,再训斥知绘几句,从来没有王家的人出来说过什么。
  两人最初相识,晓安就觉得知绘的名字好听,知绘却不以为然,她告诉晓安,那个“知”字是排行,“绘”字是她爹随便想的,不过是因为那个苏州乳母家里是画团扇扇面的。解放后没人卖团扇了,乳母日子不好过,常到上海来讨钱,她爹妈嫌烦,这才把她接回来养。
  后来,随着年纪渐长,晓安越来越觉得知绘是个奇怪的结合体,从来没搞明白她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七八岁的时候,晓安渐渐明白,知绘和身边其他的女同学是不一样的,旁人都要相帮家里做家务带弟妹,这些知绘都不必做,她只有一个哥哥,大她好几岁,已经念中学了,家里有佣人,连自己的内衣也不用洗。
  晓安每天有做不完的家务,弟弟晓霖成日淘气也叫人讨厌,但却从来没有羡慕过知绘,尽管还是孩子,便已经能看出来王家人态度的疏冷了。
  王家的房子很大,还有一个独门独户的院子,一扇锈迹斑驳的铁门隔开门里门外的世界。直到初中一年级,晓安才第一次走进那扇门,虽然门里的世界已经破败,却还是让她大开眼界,她从来不知道一个四口之家需要这么多房间,数年之后,红卫兵从那幢房子里搜出来的无以计数的细软,更让她大吃一惊。
  若是真要算起来,初一那一回,是她唯一一次去王家。知绘的妈妈总是在家的,却不曾露面,更没有跟她讲话。知绘也不叫妈,一进家门钻厨房里找了些吃的,大大方方的招待她。那个老娘姨看见了,便用家乡话骂知绘:“草包,就知道死吃!”
  娘姨说的是安徽话,晓安略略能懂,所谓“草包”就是说人很笨,是什么都不会做的白痴。那个时候,她与知绘都已是初初长成的少女了,晓安自尊心强,平日里被爸妈说几句,就会赌气不吃饭。知绘拿给她的饼干糕点,她一口都没动,怎么也想不通知绘怎么受得了被别人这样骂。知绘却好像一点都不在乎,嘻笑着反问晓安:“自尊又不能吃,算什么?”
  除了知绘,王家其余几个人极少与旁人打交道,但那块地方就这么大,又拥了这么多双眼睛,恁你是谁,什么秘密都不能有的。
  邻居们都知道,王先生既是医生,也在大学教书,早几年出入总是穿西装,开一辆黑色福特轿车,直到那辆车报废,西装袖口磨出了线,再后来,街上再看不到一个穿西装的人了,王先生也开始穿藏蓝色中山装,衬衣领口和裤线也不熨了,不知是不是打扮的关系,整个人似乎一下子就萎了,话很少,总是低着头不与人对视。
  王太太原是不工作的,也不操持家务,总是穿旗袍或者西式连衣裙,她不像王先生那般执着,至少表现得很前进,很早就改穿大襟上衣和涤棉长裤,一头精心烫过的卷发也剪到齐耳长短,但这身看似普通的打扮还是没能让她泯然于众,她看起来就是和别的家庭妇女不同,从来没有人听到过她大声讲话,也很极见她笑,与人对视至多弯弯嘴角,眼睛还是冷的。
  唯独有一次,晓安看到她露出笑容。那是一个傍晚,王太太走在路上,突然停下脚步,对这弄堂口笑。晓安也忍不住回头,想看看是什么让她露出这由衷的笑颜。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天边飞着淡淡的晚霞,太阳没了白日里的力道,像一个咸蛋黄。而在这温柔的背景前面,一个穿白衬衫的男孩子正骑着自行车从大路拐进弄堂里。那个人便是知绘的哥哥,知耀。
  似乎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晓安体味到了一种陌生的感觉,像是指尖的一根刺,看不见拔不掉,却总是在那里,隐隐痛着,又忍不住要去拨弄它。后来,有整整一年,或者更久,她所有的快乐与失望,心情的起落都是因为这个穿白衬衫的颀长身影,都是因为知耀。
  那个时候,知耀已经在念大学了,身形与神态很像他爸,也是学医的。若真要算起来,晓安连话都不曾跟他说过,甚至不确定在街上遇到,知耀是不是能认出她来,却总觉得和他有着与旁人不同的联系。
  那种联系最初是因为一本书。当时市面上能读到的书越来越少,但像王家这样的人家自然是有些私藏的。晓安喜欢看书,知绘便从家里偷拿了一些给她,待看完了再悄悄拿回去。那些小说,晓安都读的极快,一两天便能归还,只有一本纪伯伦的《先知》,她读过了还想抄下来,知绘催了好几次,才还回去。
  那本《先知》是许多年前的中译本,译的文白相间,读起来并不太顺,却有种特别的时光的味道。有些句子后面有淡淡的铅笔写的外国字,晓安的英文只有long live Chairman Mao的水平,猜那是别人抄在上面的原文。书是四十年代再版的,上面的字迹又略显稚嫩,知绘的英文跟她脚碰脚,写这些字的人只能是知耀了。她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描下来,也说不清是为了什么。
  其实,晓安也知道自己根本没工夫做这些没意义的事情。那几年和刚解放的时候大不相同了,不光是王家人的生活变了,她家里日子也不好过。
  先是她爹雪城工作的商店搞公私合营,那时风头刚转,她娘宝月还曾庆幸,还好许家在鄞县乡下早就败落了,雪城当初也不曾沾手店里的股份,更没有自立门户出来做,不管他在店里管多少事情,行内有多大的名气,作为学徒出身的店员,成分总还是好的。
  但世事的变化比他们想象的要大,很快所有定做西式服装的生意都停了,改做一些来自苏联的款式。再后来就是工农兵接管商业,雪城几乎就没事情做了,被送去一个干校上学习班。这本来不是什么坏事,但他还是从前的老脾气,为人淡淡的,对有些事情不太积极,也不知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学习班结束就被打发去了崇明农场种地。
  虽然雪城也不是什么享惯了福的人,从小做到大的,但真的干农活却是从来没有过的。初到海岛正是隆冬,寒冷、劳累,加上吃的不好,他得了病,也没有什么药,迁延不愈,慢慢就成了肺炎。消息传回上海,宝月四处想办法,但凡管事的、能说上话的领导都去找了,哭、求、骂、撒泼,样样都来,又拖了一个多月,他才被批准回城就医。
  雪城住院的那段日子算是长病假,工资少到几乎等于无,一家上下的开销都落到了宝月肩上。她在街道工厂做事,收入菲薄,要喂饱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还要留出一部份钱来给病人增加营养,压力不是不大,总是想尽办法多做事,好有些额外的进账。好在晓安大了,懂事也早,家里的事情几乎都能做,烧饭、洗衣服、每隔一天去医院探视送东西,都是她的任务。
  去医院的那段路说长也不长,若是坐车,中间要换一次,总共三站。晓安总觉得麻烦,宁愿花半个钟头走过去,省下来回的车钱,晚餐桌上就能添一个菜了。每次去她总得拿许多东西,吃的用的,装在两个布袋里,提在手里勒出两条深深的红印子,沉得两边肩膀都塌下去。
  那天也不例外,唯一不同的是,她经过一座桥时,左手的袋子破了,里头的东西落了一地。她急得要命,满地的捡,无奈只有两只手,捡回来了也没法拿。正不知怎么办的时候,有人拾了两只黄焦苹果递到她面前。她抬头,发现眼前的人竟是知耀。

    68上海往事9

  那一天,知耀把晓安送到医院,看过她爸,再用自行车带她回家。路上,他竟问起那本《先知》,晓安涨红了脸,支吾着不知如何作答。知绘和她一直以为借书这件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却没想到他一直都是知道的。
  到同仁路口时已是傍晚,天快黑了,知绘匆匆谢过,跑回家去生炉子做饭。她心里也明白,知耀多半只把她当作知绘的同学和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子看待。纵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却足够她记一辈子的,不为别的,只因为那之后不久,王家便出事了,再也没有别的什么能够覆盖那个下午的记忆了。
  先是王先生和知耀被拘在大学不准回家,不久后王太太也被带走,老娘姨也不知有没有辞工,包了个包袱就回老家了,王家被抄的那天,只有知绘一个人在,附近的人都去看热闹,她倒是难得的镇定,也站在人堆里看着,好像根本不是自己家。
  晓安听到消息,也赶紧去了,见这般情势,本想求母亲带知绘回去过夜的,未曾开口,便看见宝月一声不响的把知绘从人堆里拉出来,揽着她的肩往家里走了。
  吃晚饭时,知绘似乎胃口很好,不停的赞饭菜可口,其实桌上并没有什么好东西,都是晓安做的,一下午心神不定的,一碗青菜还炒糊了。
  吃过饭,宝月留知绘过夜,知绘不肯,一定要回家。说到后来,宝月也是急了,喉咙响起来:“你一个小孩子逞什么能,这几天就住在这里!晓安的爸爸交待过的,别叫我为难了!”
  晓安知道知绘素日的脾气,以为她肯定不会听,却没想到知绘竟服了软,乖乖留下了。许家地方小,她和晓安只能挤一张单人床,倒也安稳的过了三五天,直到知耀从学校回来,接她回去。
  一个多礼拜之后,王先生也放出来了,王太太却还是不见人,听说是因为在百货公司任职的娘家长兄犯了事,牵连到了她,已经被带到派出所去了。那一整天,王家人闭门不出,夜里,医院的救护车来了,从那扇斑驳的铁门里抬出来三个人。
  之后将近半个月,知绘没有去上学。后来总算来了,头发上别着白花,臂上缠着一截黑纱,在那个时代已是重孝了。
  “我爸没了,”她告诉晓安,语气如常,“还有我哥。”
  知耀。
  许久,晓安心里只有这两个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