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

第158章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第158章

小说: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帅的节杖,却没有给他送去供应和援兵。”由于雷德尔海军元帅和隆美尔的一再催促,希*1941年11月和12月,在与英国军队经过一系列恶战之后,隆美尔的部队被完全逐出昔兰尼加省,一直退到该省西部边境的阿格拉一线。但是到了1942年1 月,隆美尔以其惯有的弹性,卷土重来,经过17天的快速战斗,收复了一半失地,回到加柴拉,并于1942年5 月末从加柴拉发动了一场新的攻势。
  特勒才勉强同意首先派非洲军和一小批空军到利比亚。他这样做只是为了防止北非意大利军队的溃散,而不是由于预见到征服埃及的重要性。
  德国要征服埃及,关键实际上在于马耳他岛。这个小岛位于地中海中间,在西西里和利比亚的轴心基地之间。英国的轰炸机、潜水艇和海面舰只就是从这个英国军事要塞出发,袭击德国和意大利向北非运送给养和兵员的船只的。1941年8 月,准备运给隆美尔的给养和增援部队,大约有35%葬于海底;10月,这个数字达到63%。11月9 日,齐亚诺在日记中悲哀地写道:从9 月19日以来,我们已放弃了向利比亚运送物资和人员的打算;每一次尝试都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今晚我们再作尝试,7 艘轮船出发了,护航的有两艘万吨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我们的船只全部——我说的是全部——被击沉了??英国人在葬送我们的船只之后,返回他们' 在马耳他' 的港口。
  德国人过迟地从大西洋战场腾出几艘潜水艇到地中海来,并给凯塞林元帅增加了若干中队的飞机,供西西里基地使用。德国决定要使马耳他岛失去作用:如果可能的话,还要摧毁英国在地中海东部的舰队。这个决定立即收到了效果。1941年底,英国损失了3 艘战舰、1 艘航空母舰、2 艘巡洋舰以及几艘驱逐舰和潜水艇,余下的舰只被逐回埃及基地。几个星期之中,马耳他日夜遭'913' 到德国飞机的狂轰滥炸。这就使轴心的供应顺利运出——1 月间没有损失任何船只——使隆美尔得以重整旗鼓,大举进军埃及。
  3 月间,雷德尔海军元帅说服希特勒批准了隆美尔进攻尼罗河的计划(“阿伊达计划”),同时批准了用伞兵占领马耳他的计划(“大力神计划”)。
  从利比亚发动的进攻将于5 月底开始,袭击马耳他预定在7 月中。但是到了6 月15日,正当隆美尔得到初步成功时,希特勒却推迟了进攻马耳他的计划。
  他向雷德尔解释说,这是因为无法从俄国前线抽调出部队和飞机。一两个星期以后,他又一次推迟“大力神计划”,说不妨等到东线夏季攻势结束、隆美尔征服埃及之后。他指示在这个时期中可用继续轰炸的办法使马耳他不能动弹。
  但是马耳他并没有被制伏得不能动弹。由于没有能使马耳他失去作用,也没有能把它拿下来,德国即将付出昂贵的代价。6 月16日,英国的一个大护航舰队开到这个被围困的海岛。尽管损失了几艘军舰和运输船,这次行动使马耳他又恢复了基地的作用。美国航空母舰“黄蜂”号上的喷火式战斗机飞到马耳他,不久以后就使德国轰炸机再也不能轰炸这个岛屿了。隆美尔尝到了苦头。他的供应船只被击沉了3/4。隆美尔进驻阿拉曼时,只有13辆作战坦克。* 他在7 月3 日的日记中写道:“我军力量已日渐衰竭。”而这时金字塔已几乎在望,再往远处看,便是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这个大战利品!希特勒又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又失去了一个由战运给他带来的最后的天赐良机。
  德军在俄国的夏季攻势:1942年
  到了1942年夏末,阿道夫·希特勒似乎又显得不可一世。每个月德国潜水艇在大西洋击沉70万吨英美船只。美国、加拿大和苏格兰的造船厂虽在热火朝天地加紧生产,但也补不上这个损失。尽管元首为了早日结束俄国的战事,大大削减了西线的兵力,调出了大部分部队、坦克和飞机,但是这年夏天丝毫没有迹象表明,英美部队已强大得足以在英吉利海峡对岸进行哪怕是小规模的登陆。英美部队甚至也不敢冒险占领法属西北非,其实它们如果登陆的话,软弱的法国由于派别分歧,即使企图抵抗,也是难以阻挡的,而德国在意大利和的黎波里除了有很少几艘潜水艇和几架'914' 飞机以外,别无任何武装力量。
  英国海空军也未能阻止从法国西部港口布列斯特开出的德国两艘巡洋战舰“夏恩霍尔斯特”号、“格奈斯瑶”号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过英吉利海峡安全地驶回德国。* 希特勒曾经担心英美一定会占领挪威北部,因此他坚决主张这3 艘重型军舰从布列斯特闯过英吉利海峡,以便到那里去防卫挪威海面。他在1942年1 月底对雷德尔说:“挪威是决定胜负的地区。”他认为必须不借一切代价守住挪威。但是事实表明这样做是多余的。英美在西线兵力有限,对于如何使用这些兵力另有它们的计划。
  从地图上看,希特勒到1942年9 月所占领的地区,是相当惊人的。地中海实际上已成为轴心国家的内湖,德国和意大利拥有北岸从西班牙直到土耳其的大部分地区,在南岸拥有从突尼斯到离尼罗河60英里的广大地区。事实上,德国部队现在守卫着北起北冰洋上挪威的北角、南到埃及、西自大西洋上的布列斯特、东至中亚细亚边缘的伏尔加河南岸这一片广大地区。
  8 月23月,德国第六军团已抵达斯大林格勒正北的伏尔加河一带。两天以前,叄遄制煲巡迳隙蚨悸乘股剑馐歉呒铀魃铰鲎罡叩囊蛔椒澹?8481英尺)。8 月8 日,占领了年产石油250 万吨的迈科普油田,虽然德国人发现油田已几乎全部遭到破坏。8 月25日,克莱施特的坦克部队已进驻莫兹多克,距格罗兹尼四周的苏联最大产油中心只有50英里,距里海也只有100 英里。31日,希特勒催促高加索方面的司令李斯特陆军元帅纠集所有可以调集的力量向格罗兹尼作最后进攻,以便他“能够拿到油田”。同一天,隆美尔也向阿拉曼发动进攻,力图向尼罗河突破。
  希特勒对他的将领们的战绩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他于7 月13日撤去了指挥整个南线攻势的冯·包克陆军元帅的职务;又据哈尔德的日记透露,他还不断责骂大部分司令官和参谋总部进展迟缓。尽管如此,他现在仍然相信,决定性的胜利已经在握。他命令第六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在攻占斯大林格勒以后,沿伏尔加河北进,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包围行动,从东西两面进逼俄罗斯中部和莫斯科。他认为俄国人已经完了;据哈尔德说,他当时曾谈'915' 到分兵越过伊朗进驻波斯湾的问题。他眼看便可以与日本在印度洋会师了。
  德国情报部门9 月9 日的一份报告说:俄国在整个前线的后备力量都已消耗殆尽。希特勒对这份报告的正确性竟深信不疑。他在8 月底与雷德尔海军元帅举行会谈时,他的心思已从俄国转移到英美方面。他说,俄国现在在他的眼中已是一个“不怕封锁的生存空间”。他确信,不用多久便可迫使英美达到“可以谈和的程度了”。但是当年情况正如库特·蔡茨勒将军后来卧区时听悦,尽管大可乐观,却如镜中幻影。差不多所有战地的将领都和参谋总部的将领们一样,看出了这幅美丽图画上的破绽。概括说来就是:德国根本缺乏人力、枪炮、坦克、飞机和运输手段等种种资源,来实现希特勒执意要达到的目的。当隆美尔试图就埃及情况向希特勒指出这一点时,希特勒命令他到赛麦林山中去养病。
  当哈尔德和李斯特陆军元帅也想就俄国前线情况指出这一点时,他们被撤了职。
  苏军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抵抗日益顽强,秋雨季节又日益临近,这时就连最外行的战略家也会看出德国军队在俄国南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险。第六军团的北翼战线极长,从斯大林格勒沿顿河上溯到沃罗涅什共长350 英里,毫无掩护,希特勒在这一线部署了仆从国家的3 个军团:匈牙利的第二军团在沃罗涅什的南面;意大利的第八军团在东南面更远一些位置;罗马尼亚的第三军团,在斯大林格勒正西、顿河河曲的右侧。由于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有着很深的敌对情绪,因此得用意大利人把他们隔开。
  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草原地带,还有第四支仆从军队,罗马尼亚的第四军团。这些军团的战斗力都不可靠自不用说,他们的装备也不充足,缺乏装甲、重炮和机动能力。还有,他们的兵力十分分散,罗马尼亚的第三军团只有69个营,却守卫着一条105 英里长的战线。但是这些“盟邦”的部队是希特勒所拥有的全部人马了。德国自己腾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填补这个缺口。同时,正如希特勒对哈尔德所说,由于他认为俄国人已经“完了”,因此他并不为顿河侧翼这条暴露在敌人面前的漫长战线过分操心了。
  但是这条战线却正是掩护斯大林格勒的第六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以及高加索战线上的A集团军的关键。如果顿河侧翼垮下来,不仅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德军要受到被包围的危险,而且高加索方面的德军也将被切断。这个纳粹统帅又进行了一次赌博。他在这年夏季战役中进行这样的赌博已不是第一次了。
  7 月23日,正当攻势进入高潮时,希特勒又在进行另一次赌'916' 博。
  当时俄国军队正在顿尼茨盆地和顿河上游之间全线后撤,一路迅速向东撤到斯大林格勒,一路向南退守顿河下游。德国必须当机立断:是集中力量拿下斯大林格勒、封锁伏尔加河,还是把主要矛头指向高加索,以夺取俄国的石油。早在月初,希特勒便已反复考虑了这个决定大局的问题,但他拿不定主意。最初,石油气味的引诱力很大。B集团军所属的第四装甲军团本来已经推进到顿河河曲一带,离斯大林格勒已经不远,但是希特勒却于7 月13日把它从B集团军中抽调出来,派到南方去帮助克莱施特的第一装甲军团越过罗斯托夫附近的顿河下游,继续向高加索油田推进。这时,第四装甲军团本来也许可以奔袭轻取几乎没有防卫的斯大林格勒。但是等到希特勒发觉自己犯了错误,为时已经太晚了。接着他一错再错。两个星期以后,当第四装甲军团回师北上,向斯大林格勒进发时,俄国人已经充分恢复过来,足以抵挡德军了;第四装甲军团的撤离高加索前线,又使克莱施特的力量大受削弱,无法完成向格罗兹尼油田进军的任务。* 这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回师向斯大林格勒推进,是希特勒在7 月23日所作的致命决定的结果之一,他不顾哈尔德和前线指挥官的劝告而作出的要求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狂妄决定,具体规定在德国陆军历史上著名的第四十五号指示中。这是希特勒在战争时期所作的最有决定命运意义的一项决定。因为不上几天,这项决定便得到了两头落空的结果,从而导致德国军队有史以来最为丢脸的失败,它确定了希特勒永远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千秋万代的第三帝国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
  哈尔德将军惊惶之至。在乌克兰维尼察附近的“狼人”大本营(7 月16日,希特勒搬到这里,为的是离前线更近一些)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参谋总长哈尔德极力主张集中主要力量打下斯大林格勒,并试图解释,德国陆军根本没有力量能在两个不同方向同时进行两场强大的攻势。希特勒反驳说,俄国人已经“完了”。哈尔德便竭力使他相信:根据陆军的情报,情况远非如此。
  ' 这天晚上哈尔德在日记上忧郁地写道' 对敌人的力量一直作过低的估'917' 计,达到了可笑的程度,并且越来越具有危险性。在这里要想认真地进行工作已经不可能了。凭着浮光掠影的印象作出病态的反应,对形势及其发展前景毫无估计的能力——这些使这个所谓“领导”具有一种极其特别的性质。
  哈尔德担任参谋总长职务的日子也已屈指可数了。后来他在回想当年的情况时写道:希特勒的决定与自古以来公认的战略、战术原则不再有共同之处。他的决定是一种狂暴的天性在一时冲动下的产物,这种天性不承认可能性是有限度的,而只凭愿望和梦想行事??关于哈尔德所说的最高统帅“对自己力量病态地估计过高,对敌人力量有害地估计过低”的情况,他后来谈过这样一桩事情:有一次,有人把一份非常客观的报告念给他听。报告上说,斯大林于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以北、伏尔加河以西地区仍能集结100 万到125 万生力军,在高加索的50万人还不包括在内。这份报告并证实了俄国为前线生产的坦克每月至少达1200辆。希特勒未等听完,便攥着拳头、嘴角挂着白沫,把念报告的人大骂了一顿,不许他今后再念这种愚蠢的废话。哈尔德说:“用不着有未卜先知的天才,也能预见到一旦斯大林把这150 万大军用于斯大林格勒和顿河侧翼,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 我十分清楚地向希特勒指出这一点。但是结果却是解除了我陆军参谋总长的职务。”
  这事发生于9 月24日,早在9 月9 日,哈尔德听凯特尔说,握有高加索方面军队最高指挥权的李斯特陆军元帅已被革职,他便料到下一个该轮到他下台了。凯特尔还告诉他,元首认为他“在精神上已不能胜任他所担任职务的要求”。关于这个问题,希特勒在哈尔德24日向他辞行时向他作了详细的解释。
  “你我的神经都太紧张了。我有一半是为了你的缘故。我看不值得再这样拖下去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国家社会主义的热情,而不是专业的能力,在你这样的旧式军官身上,我是得不到这种热'918' 情的。”
  哈尔德事后评论道:“这种话简直不像是一个负责的统帅说的,而像是一个政治狂人说的。”弗朗兹·哈尔德就这样下了台。他并不是没有缺点的。和前任参谋总长贝克将军一样,他的思想常常混乱,缺乏行动的毅力。虽然他有时也反对希特勒的做法,尽管不起作用,但是仍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