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千多年前的荣辱是非:大宋的人大宋的事(选载) >

第32章

一千多年前的荣辱是非:大宋的人大宋的事(选载)-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判,宋朝以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为代价,总算没有割让土地。
  辽国敲诈了一笔钱财,引得元昊眼红了,因为此时宋朝给党项人例行的“赏赐”早就不给了,元昊觉得自己费了半天的劲儿,搭上不少族人的性命,却让辽国捡了大便宜。元昊越想越气:这还是盟友吗?就算不是盟友,可好歹也是亲戚,怎么辽国就不想办法给自己弄点儿好处,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吗?由此,元昊对辽开始生出嫌怨。
  元昊对辽不满意,辽对元昊也不高兴。辽兴宗耶律宗真的姐姐兴平公主是元昊的夫人,但元昊只是把她看成了政治联姻的一个道具,平时对她理都不理,就连兴平公主生病了也不去看望。饱受冷落的兴平公主后来抑郁而终,辽兴宗得知姐姐的死因以后很是恼怒,立即派北院承旨耶律庶带了诏书责问元昊,对元昊极为不满。
  西夏失去了辽国的支持,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军事上对宋朝也是吉凶难测,国内人心不稳,诸多不利因素促使元昊不能,也不敢再打下去了,他开始谋求和宋朝议和了,期望通过谈判得到经济上的好处。
  赵祯和元昊想到一块儿去了,宋夏自然是一拍即合,双方开始了议和谈判。
  其实,早在这之前,元昊三川口之战获胜后就曾表示要讲和,但那时他因为打了胜仗,所以态度强硬,拒绝了宋朝提出的取消帝号和称臣的条件。在好水川惨败以后,赵祯密令知延州的庞籍寻找机会和西夏讲和,到了1043年(宋庆历三年,夏天授礼法延祚六年),元昊才派使者去东京进行和谈,因坚持不称臣没有取得成果,但双方开始了你来我往的密切接触。
  在1044年(宋庆历四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辽重熙十三年)五月,和谈的速度突然加快,这是因为辽国境内的党项部落大多都脱离辽的统治投奔了西夏,辽兴宗下诏要讨伐西夏,并在九月开始出兵。
  元昊不想两线作战,就作出了一定的让步。这样,宋夏在当年的十月签订和约。内容为:西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仍保持名义上称臣,奉正朔;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在双方的节日再“赐”银两万二千两,绢、帛、衣着两万三千匹,茶一万斤;重开沿边榷场,恢复民间贸易往来,但西夏青盐不得远销宋境;双方以前所俘军民各不归还,今后如有边人逃亡,不得越界追逐;两国边境划中为界,界内停筑城堡。
  这个和约,元昊占尽便宜,宋朝花费重金买了个“主子”的虚名,表面上西夏对宋称臣、奉正朔,其实一点儿实际意义都没有,只不过是心理上虚幻的安慰罢了。人家元昊在自己的地盘里照样当自己的皇帝,照样任命自己的官员,不仅不向“主子”缴纳贡赋,宋朝这个“主子”每年还得给这位大爷“臣子”大笔的钱财。
  宋朝这“主子”,当得实在是有些惨。
  总算有些亮色的是历时七年的宋夏战争告一段落,但这个“停战协议”执行得不好,以后宋夏断断续续又打了数十年,直到北宋灭亡才算了事。
  签订了和约,元昊就和辽国大打出手,他采用诱敌深入和坚壁清野的战法,把十万辽军打得大败,俘辽驸马萧胡睹,辽兴宗单骑逃走。往昔纵横北中国的契丹铁骑,已经雄风不再,崛起的党项完全可以和他分庭抗礼了。
  通过宋夏、辽夏之战,宋、辽、夏三足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元昊战胜辽国以后,自我感觉相当良好,便不再理那些烦人的政务,成天和嫔妃们鬼混,尽情地放纵情欲,后来还学唐玄宗把自己儿子宁令哥的老婆占为己有。
  不过,元昊的命实在不好,宁令哥这个西北羌胡汉子不像寿王李瑁那么窝囊,就算是老爹抢了自己的媳妇也不行,再加上他的太子地位被元昊废掉,心里的火气更大。元昊妻子之一没藏氏的哥哥没藏讹庞,当时是西夏的宰相,他很有野心,就挑唆宁令哥刺杀元昊,结果在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的大年初一,宁令哥真的闯进皇宫,见到老爹二话不说挥剑就砍,元昊躲过了脑袋,鼻子却被削掉,第二天就伤重死去。宁令哥也没有得好,被没藏讹庞除掉。
  元昊死后,没藏氏被尊为宣穆惠文皇太后,没藏讹庞独揽朝政,擅权十余年。
  元昊嗜血好杀,他的长子宁明喜学儒、道,元昊对他很是厌恶。一天,元昊问宁明,什么是“养生之道”,宁明答“不嗜杀人”;又问什么是“治国之术”,宁明答“莫善于寡欲”。元昊大怒,说:“这小子说话不伦不类,不是成霸业的材料。”他自己是“有疑必诛”、“峻诛杀”,杀人如麻,最后死在自己儿子手里,不知道是不是天意昭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