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联合古陆恒天大帝传 >

第5章

联合古陆恒天大帝传-第5章

小说: 联合古陆恒天大帝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合大陆历1144年,玄黄帝国天佑历十九年八月二十一。玄黄帝国安西大都督常礼率二十万大军出川勤王。
  大军东进,一路上经过的大小城镇、沿途百姓无不拿出好酒美食欢送。许多因战乱流落到西川来的原玄黄中原民众更是踊跃要求大军收留,希望杀回老家去,常家父子从中挑选了近一万名精壮和有经验的士兵,补充到各个军团,剩下的只好劝退,实在不行就补充到押运粮草的后勤部队。
  到达川东地界,常天正骑在翼龙上边看路边的庄稼边想着事,遇上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唐家三兄弟领一千多唐门弟子前来随军参战。四个年纪差不多上下的少年是一见如故,在常天的要求下,唐家兄弟及门下弟子编入了常天直接统帅的中军。
  唐家堡门主唐松生有三子一女:老大唐越清十七岁,老二唐越明十五,老三唐越楚十三,女儿唐思思年方十三。这次令唐家兄弟领门下弟子前来助战一是胞妹唐婧所请,二来也希望儿子们尽忠报国,出来磨练磨练。
  老大唐越清长得相貌堂堂,俊雅风流,与姑姑唐婧颇有几分神似。越清与常天最为投契,两人在军事战法的见解上常常不谋而合,而且常天发现越清在大陆地理方面的见识很是广博,对政治也常有独到的见解。越清从小抱负远大,在出川勤王的路上曾写下慷慨激昂的名句: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常天亦吟诗相和: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吟罢二人相视而笑,大有知音之感。
  越明则比较瘦弱,白白净净的脸庞,额头正中央有一颗比较显眼的黑痔。他是个难得的机械专家,从小不喜练武,就好机簧器械,唐家近年来出名的几种暗器皆出自这位唐家二少爷之手;
  而唐越楚却是唐门另类,天生一身神力,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脸,看上去非常憨厚,整天笑眯眯的,才十四岁就有一米九多的个头和二百三十余斤的体重,手中的那根大铁棒更是重达一千四百多斤,站在那里活脱脱似尊胖天神。他竟然很瞧不起威镇天下的唐门暗器,认为男儿当光明正大的在战场上拼杀,因此使得老爷子唐松很是不高兴,这次让他随同兄长一起出来,大概也是因为那一身神力或许在军中更有用处的缘故吧!
  常天为能得到各有所长的唐家兄弟帮助感到非常高兴,四个少年越来越投契,后来干脆就以兄弟相称。越明送了常天一个竹筒,说是自己刚发明的暗器,叫“血引针”,小小一个竹筒内,装得有118根钢针,射程达20余米,钢针发出,对面无人可避,危急时,防身很好用。常天收下也没觉得这玩意对自己会有什么大用,按照常天的思维,认为自己修习的是“超级武学”,所谓武林中人修炼的武功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所以他拿到血引针的第一个想法是:要是这玩意能做大几百倍就好了!,如此这般奇怪的想法。
  大军进入川东后,地方上的大小官员无不大老远战战兢兢的前来迎接,惟有合川县县令海容没有前来。常天打听之下,得知此人官声极佳,甚得百姓拥戴,再观察合川县境内也是治理得井井有条,军粮的输送也未见耽误。常礼本有所不满,但在常天的劝说下也就没有深究。 
  到达西川盆地边缘的东巴县后,因运输原因,大军在这里分成水陆两路并进,常礼率主力乘船顺洪河东下。常天领一军走陆路,经鸣凤关出川,并约定一月后两军汇合于荆州境内的刘家渡口。
  往鸣凤关道路虽开始崎岖不平,也尽是山路,不过因常年修缮还并不难走。这一日,常天正与唐家兄弟一路上谈起川中人文地志,后军传来消息,说是有娥眉弟子正往这边过来。众人按住各自坐骑,不一会,看见唐思思领着几个娥眉女弟子急冲冲赶来。
  “常将军,大哥、二哥、三哥,总算追上你们了。”唐大小姐急切切的说道。
  “小妹,你跑这里来做什么?”越清严肃地问道。
  看着众人好奇的目光,唐大小姐老大的不乐意:“怎么,只有你们男儿才能用,我们女儿都是无用之辈吗?我也要杀敌立功,哼。”
  “呵呵,好啊,巾国不让须眉,欢迎、欢迎。”常天看看已到中午时分,笑着下令道:“大军歇息造饭。” 
  越清看常天发了话,也不好再说什么,狠狠地瞪了这个从来也不听哥哥话的妹妹一眼,唐大小姐却冲着哥哥扮了个鬼脸,得意地嘿嘿笑了几声,把个越清气得脸拉得老长。
  原来唐婧因常天所托之事,感觉带上侄女不方便,就吩咐弟子护送唐大小姐回唐家堡,却不料在路上这位大小姐听说几位哥哥随军参战了,也非要去不可,那些娥眉弟子哪里拗得过她,只好也一路跟随来了。
  这一日,大军终于来到了鸣凤关,副总兵王佐早已迎候多时了。
  古人有云:“危乎高哉,川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鸣凤关就建在东进西川的唯一通道上,此处地势最为险要,周围方圆数百里根本见不到人烟,触目都是奇异的山峰,峥嵘的峰峦象一柄柄鬼矛神戟。出了关往东走便只有一条沿山的小道,小道下面是悬崖峭壁,若想强攻此关根本不可能。来镇守这里的将士都是两年一轮换,这次守关总兵张宗义随大军出川,故由副总兵王佐代领总兵职守。
  王佐,二十七岁,祖籍西北西山,人脉极好,作战勇猛却不卤莽,善动脑筋,尤喜研究器械,加之是世袭男爵,故提拔颇快,深得上司张宗义喜爱。常天在参观了鸣凤关一些由王佐亲自设计的防御设施后,对此人大感兴趣,两人晚上进行了一番长谈。
  王佐首先表示了对常天那番“勤王论”的叹服,还提出了一些补充意见,在谈到军事战术上面的时候,颇有见地,特别是对要塞、堡垒和城墙的防御方面更显示出很高的天赋和深厚的理论素养。
  这一番谈话,给常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就是从此刻起注定了王佐这位后来联合大陆公认的防守专家开始走上了历史舞台,在后来新帝国的诞生和成长中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防御好戏。后人称他为常天帝国的“铁壁铜关”。
  唐家老二越明认识王佐后,二人更是投机,最后在他自己的要求下,暂时留在了鸣凤关,说是两人要好好切磋切磋。 
 
 
 
  
 第一卷 蛰伏西川 第五章 计取荆州
 
  (更新时间:2004…12…9 10:30:00 本章字数:7124)
  宋轮投敌挡去路,川军计赚荆州城。
  荆州处于玄黄腹地,境内多平原,河网密布,物产丰富,是西川往汴梁必经之地。荆州水军实力强大,是玄黄帝国战力最强的水军。
  常天率六万将士在川东险恶的地形中跋涉了一个月,终于和父亲常礼会师于荆州城外的刘家渡口。
  吃罢午饭,副军团长以上高级军官及唐越清代表唐家军在常礼的中军大帐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
  此次出征的二十万将士共编成五个兵团,各兵种仍参照玄黄帝国原来编制的称呼,分为玄白兵团、玄红兵团、玄黑兵团、玄蓝兵团、玄黄兵团。本来各兵种在原来的玄黄帝国军队中是混编的,这次出征前进行了整编。
  玄白兵团为翼龙兵团,三万人,这是全军的主力部队,所有战士跨翼龙,手中主要兵器为长达四米的长枪,冲击力极强,兵团长是原来樊化的副将,人称“川中第一枪”的陈子皇、副兵团长范幼冲,外号“笑面狐狸”;
  玄红兵团为重步兵兵团,四万人,兵团长是老将许文远,副团长杜挈;
  玄黑兵团为弓弩部队,三万人,一半为弓箭手全部乘马做战,一半为弓弩手,为步军。兵团长张宗义也是能征惯战的老将,副团长徐福;
  玄蓝兵团为轻步兵兵团,编制四万人,兵团长巩不凡,副团长是个二十余岁,个头和唐越楚差不多的裴元仁,这小子在屡次讨伐川中土著叛乱战斗中表现极其优异,只怪他杀人太多,土著人称他为“裴不仁”,二十岁刚满就被提升为兵团副团长;
  玄黄兵团为中军兵团,编制四万人,兵种为各军种混编,翼龙、重步兵、轻步兵、弓弩手各一万人,兵团长由常天担任,未设副团长。
  金帐汗国军力强盛主要原因就是几乎所有主力兵团全部使用翼龙为坐骑。翼龙无论冲击力、防御力、奔跑速度和耐力都不是普通马匹能比拟的,可惜这种坐骑耗费也十分惊人,每日的食量是马匹的三倍以上,所以也只有草原之国才能养得起如此之多的翼龙参加战斗。好在西川也有辽阔的草原,否则根本养不起这么多的翼龙。这也是玄黄帝国为什么一百多万军队很快溃败在军事力量方面的一个缘故了。
  在常礼宣布会议开始后,常天首先发话:“越清兄,你先给大家介绍下目前的情况吧。”
  在与唐家兄弟碰面后,经常天的提议,军中的主要情报工作就委托给了唐越清负责。因为常天觉得目前固有的情报系统触角不广、反应慢,而唐门在民间有着官府正规情报系统无法比拟的潜在力量,所以他的意思是想借重唐家在民间的秘密组织。唐越明留在鸣凤关除了其本人希望能安心专研器械的理由外实际还临时担任情报中转的任务。
  “大都督、各位将军,目前得到的情报是:此地距荆州城不足七十里,去汴梁经荆州城为三百里。若绕过荆州去汴梁要走四百五十里,而且有一段五十里的山林道路极其难行。走水路顺洪河而下往汴梁只需四日。据可靠情报,荆州太守宋轮上月已上降表给金帐汗国表示归附,但实际却是拥兵自重,荆州兵十七万,其中七万为水军。这几日我军到达后,荆州城门紧闭,防守严密,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宋轮显然是想违背协议,不愿借道给我军。”越清把目前的形势介绍完后坐回原位。
  “还有:江灵都督长孙无成加封公爵、河南太守袁霄升任两河总督,长孙无成的十五万军队目前在离汴梁三百公里处的钨山一带停滞不前,袁宵的十三万军队由南而来目前在距离汴梁二百五十里、距洪河一百二十里处,金帐汗国方面没有动静。今天大家议一议,我军下一步该如何动作?是静观其变,还是率先直奔汴梁,若直奔汴梁是走水路还是陆路呢?”常天说完瞅了瞅大家。
  我先说吧,陈子皇首先站了起来:“宋轮小人也,这次事先本来说好借道给我军,却不料临时变卦,此人首鼠两端,诚信度极低,我军若走水路,荆州水军要临时发难,我等根本无水军应战,要绕道而行,又怕此人截断我军退路。所以我认为不如先解决荆州,再东进解汴梁之围。”
  “不可。”老将许文远发表了不同意见:“宋轮如今正摇摆不定,我军若贸然攻击,岂不是迫使他完全站到敌人一边了吗?再说,金帐汗国之所以迟迟不发兵拿下荆州也正是因为苦无水军,而荆州城两面环水,易守难攻,还是从长计议为是。”
  “哼,我看陈子皇将军说得在理,若不解决宋轮,始终是我军的后患。”小将裴元仁支持先解决宋轮。
  经过一翻争论,大概分成两派,老将许文远、张宗义等主张不要轻易攻击荆州;陈子皇、裴元仁等则坚持应先解决荆州这块心病。双方争执不下。
  常天毫无表情的把手中的折扇打开再收起、再打开,看着大家把眼光都开始望着自己,才问道:“越清兄,你的意思呢?”
  “在下以为,各位将军说的都在理,荆州的宋轮早已降顺敌国,始终都是我军心头之患,早晚必除,只是从目前的情势来说,过早的行动会迫使宋轮完全站到可可尔那边,反而得不偿失。因此,在下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把握在短时间内攻占荆州,不如放一放。”
  “哦。”常天不置可否的哦了一声,突然发现一个人一直没发表意见,那就是号称“笑面狐狸”的范幼冲,此人足智多谋,原来担任过荆州水军副提督,后来受到宋轮嫡系人马的排挤,才调到西川任职,常天猛然醒起此事,忍不住一笑,暗示父亲暂时休会,常礼一看儿子表情知道他有了主意,会意的宣布了暂时休会。
  散了会,常天把想法给父亲一说,常大都督才猛然醒悟:“唉,我怎么把此人给忘了!” 
  之后,常家父子请范副团长来到帐中。
  “刚才会议上,大家的意见,范将军以为如何啊。”常天首先笑咪咪的问道。
  “呵呵,少将军有何差遣,不妨直说,末将敢不遵从”范幼冲不愧笑面狐狸,也狡猾得很,并没有直接回答常天的问题。
  “范将军认为我军是否应先取荆州?”
  “从保证我军退路的角度上考虑,应该。”
  “那拿下荆州胜算有多少?”
  “正常情况下胜算不大!”
  “若范将军亲自出马呢?”常天的笑容更重了。
  “这个,相必少将军已经知道在下的经历才会如此相问吧?不错,如果由在下潜入荆州城内策反,胜算将会大增,只是这两年毕竟变化太大,属下也没有完全的把握,所以刚才在会议上才不好表态,还望海涵。”范幼冲这次说了实话,不过他也很震惊常天情报的准确性。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常天早在他父亲那里把川中大大小小官吏的履历搞得一清二楚了。
  “西川象范将军这样文武双全的将领着实不多啊!将军若有把握,就辛苦一趟,若无把握,又怎能强人所难呢。不过将军若能往荆州一行,荆州的唐门弟子当可作为内应并保护将军的周全。”常礼下来拉着范幼冲的手诚恳的说道。
  “既然大都督、少将军已为属下考虑如此周全,我范幼冲不要说为国为民,就是为大都督、少将军冒这点险又算什么呢?只是有些细节还须计议妥当。”范幼冲赶紧起来躬身答到。
  “好,好,请唐公子。”常礼对帐外喊道。
  “呵呵,大都督有何吩咐?”越清很快进了来。其实他本来就在附近,他们三人事先就已经商议了一阵了,因为荆州是东面出川后的第一大城,所以唐家在此扎下了不薄的根基,与荆州官员和社会各界都交往频繁,常天在掌握到这些情况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