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贼三国 >

第213章

贼三国-第213章

小说: 贼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蛮探听虚实。多日回报,说南蛮本已出兵,方离犍为,旋又班师。此时姜维已夺汉中大半之地,宣赞、裴宣据数险要死守而已。李严、吴班、黄权、张嶷、费观诸将联兵并起,西川郡县望风而降,郑天寿独力支撑,终受伏战死,川军兵抵永安,蜀地尽为所复。惟柴进虽兵进南岭,与廖立、阮小五对峙,两家数月未曾大战。宋安平接两川噩耗,急召朱武道:“丞相何日归来?”朱武奏曰:“丞相昔入南中,言六十日归。今已过百日,杳无音讯。又闻南蛮军方出即退,西川尽失,我恐丞相凶多吉少。”宋安平闻,泣下曰:“朕年幼登基,全仗丞相扶持。丞相若不在,如何是好?”朱武默然,半晌曰:“陛下且宽心,但得臣在,必保陛下无恙。”安平含泪谓朱武道:“朕幼年丧父,朱公亦是朕叔父行,今丞相不在,请勿岂朕。”朱武再拜:“臣粉身碎骨,不敢负陛下。”然朝中见吴用久不归,难免议论纷纷。军民之心也日懈一日。军中逃亡者渐多。有诗叹道:
  弄权朝野人常恶,嘲骂牢骚皆满腹。一夕人忧吴用走,方知吴用过人处。
  魏青龙三年,宋爰平三年四月,魏主曹睿已得兖州、豫州、青州之地,更闻宋廷飘摇,遂复添兵南下。使曹真、张郃、郭淮、孙礼、王双、邓艾、陈泰等攻襄阳,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望、张辽、夏侯霸、文聘等取江夏。两路数万军马并进。宋分头迎敌,李应、徐宁与曹真战于襄阳,多日不分胜败。司马懿沿涢水进兵,亦为刘唐、阮小二合兵所当。攻战数日,懿见宋军背汉水列阵,遂令司马师、司马昭率三千精兵,从云杜潜渡,沿汉水之南广布营寨,遍插旌旗。一面使游骑往来,皆扬声欲攻取江陵。宋军闻讯,急引军回援,被司马懿伏兵两翼痛击,又纵铁骑掩杀,大败亏输,不及渡河者多杀死北岸滩涂之上,血流盈水。士卒三停中折了二停,余皆狼狈奔走。懿既得胜,留司马望、文聘厄断江夏,自率军朝江陵进发。却说邓艾亦谓曹真曰:“襄阳固若金汤,贼守于此,顿兵累攻,非兵家之利也。不如遣精兵一路,顺汉水抄袭江夏之西,与司马仲达相合,则贼东路既溃,可直下江陵,襄阳之贼无虑也。”真然其计,便留张郃、郭淮、孙礼分兵困襄阳,自与邓艾、王双、陈泰点精兵一万,乘舟东下。沿途破宋军十余垒,恰与司马懿相逢。两督会师,不禁并辔大笑。司马懿曰:“今贼精兵尽在江夏、襄阳两处,可直捣江陵空虚。外贼若回救,为我前后夹击,必败;不救,江陵既落,伪宋亡无处也。”真善其言,遂与懿合兵一处,杀奔江陵而来。
  宋安平闻讯魂飞魄散,急召群臣商议。朱武曰:“江陵军不满万,且多孱弱之卒。幸城池坚固,粮草足支数年。可坚守城中,待外军回援。”孟建曰:“我闻襄阳、江夏两处,已自顾不暇;其余各处兵微将寡,便回援亦无济于事。不如乘敌军未至,让城别走,移驾湘州。然后凭长江天险守御。”玉幡杆孟康曰:“司徒所言甚是。魏军铁骑凶猛,我陆路屡败。但大江之上,尚有战船千艘,往来巡行。魏人久困河北,并无能战水军,足保无虑。”众议论纷纷。忽尚书仆射谯周出班曰:“今举国领土,沦落大半,良将皆亡,军马多丧。若合兵守江陵,各处无守,纵有十年粮草,粮尽亦亡,况兵无战心,如何守御?若奔湘州,长江虽险,而西川已为人夺。秦兵顺流,魏渡河战,将何以当之?且岭南柴进造反,兵锋迫近,湘州亦非乐土也。以臣愚见,此实天不佑宋,非人力能挽也。陛下不如降魏,魏必裂土以封陛下,如此上能顺天意,中可守社稷,下亦足安黎民,愿陛下细思之。”群臣皆面面相觑。早有青眼虎李云道:“此何言!当初先帝率我等东征北伐,何等威武,如今却要降魏,你乃奸臣之言也!”谯周曰:“将军虽血勇,不识天意。”转向崔州平、石韬、孟建等曰:“公等今世名臣,必知百姓疾苦。更居三公要职,当为天下思虑。若战而不果,反令苍生涂炭,岂公等愿乎?”三公计议良久,崔州平曰:“若天意在魏,则陛下降亦是仁君之举。然魏宋两家,彼此有先君之仇,今降,恐魏有相害之心。”费诗曰:“臣愿出使魏军,以为沟通。看他允也不允。”宋安平大喜,便令费诗出使。百官纷议而散。
  曹真、司马懿引兵杀奔江陵,忽闻费诗出城议降,大喜,重待费诗。诗曰:“吾主以天命在魏,愿奉玺归降。但恐两家交战多年,彼此先帝亦殒战中,未知上国尊意,可能相容。”曹真曰:“正谓两家交战多年,白骨荒野,民生可哀,累及先帝。故今宋君投降,实顺天时,从民心,大仁大义之举也。今上英明贤德,岂以先人之仇,塞断归顺之路?吾今立誓于此,宋君降后,朝廷倘有不周全处,曹真愿以死谢宋君!”折箭与费诗盟。诗再三拜谢。曹真、司马懿送归江陵城中,并遣人相随致礼。宋安平得了回书,君臣尽皆放心,遂定降计。与曹真约期出降,且发使往各处催诸军投降。
  朱武闷然退朝回府,孟康、李云入见曰:“宋江哥哥率我等兄弟,打下这大好江山,竟要投降魏人,我实不能忍!今哥哥掌江陵兵权,何不诛杀谯周,带了安平侄儿,南投湘州?柴大官人虽自立,当不忘旧时义气。徐州、江东弟兄,亦只是恨吴用弄权。哥哥若保侄儿退湘州,三处必然拥戴,凭长江与魏人决一死战,纵然败了,也不堕我梁山威风!”朱武叹道:“当初梁山义气好,可惜建了大宋。既作朝廷,则江湖之意自淡。你看吴加亮用以羁勒群臣,俱是官场手段,安得丝毫义气?如今朝廷纲常既败,又更于何处觅江湖义气?大宋势败已定,民心尽弃,何苦再累了安平侄儿?二位兄弟若不甘屈膝,可速离此处,率湘州军民,尽降柴大官人。并联络江东、徐州各处,相互保存,勿为曹魏算计。”孟康、李云曰:“哥哥何不与我等同去?”朱武曰:“宋江哥哥虽登基之后,颇有不妥之处,然于我梁山兄弟恩义深重。宋安宁侄儿横死黄河,我等皆有责也。今上虽非他生身骨肉,亦是宋氏一脉。若梁山兄弟竟无一人随身相护,设有长短,九泉下如何见得哥哥?且吴加亮临去之时,交托朝政于我;安平侄儿面前,我也曾立誓相保。二位兄弟可自去。吾无论生死,必保安平侄儿平安。”孟康、李云闻言,与朱武抱头痛哭一场,出城去了。有诗叹道:
  谯周如史献降计,南郡依然树白旗。万里江山终化梦,渔樵把酒空嘘嘻。
  时魏青龙三年,宋爰平三年五月,宋安平面缚舆榇,与骠骑将军朱武、太尉崔州平、司徒孟建、司空石韬、御史大夫费诗、尚书仆射谯周等文武百余人出江陵城迎降。魏军因有前邺城之变,故戒备甚是森严。曹真释了安平之缚,并肩入城。遂拜安平为魏车骑大将军,朱武为后将军。余各按高下拜官。出榜安民,交割仓廪,禁军士劫掠。于是百姓尽焚香而拜,江陵城一日即安。宋安平诏所属各地,使归降魏军。荆州诸城,传檄而定。徐宁、李应、刘唐、阮小二、扈三娘、蒋敬等拒不肯降,各整战船顺流而下,往江东投奔李俊去了。廖立闻宋安平出降,拍案叹曰:“竖子不足与谋。”挂冠而去,不知所踪。阮小五遂同孟康、李云等引湘州军马自降柴进。交州军尽得长江之南诸郡。至此宋亡于魏,前后历二帝,七年也。
  曹真、司马懿既灭宋,以江南之地尚不足定,而大军累年征战,俱已疲惫,遂留兵一半镇守江北,余皆班师。次年,司马师独行黄河上,见一稚子,年不满十,眉目聪慧,煞是可爱。问其家世姓名,则自称马宁,父早亡,母亦新故,孤苦伶仃。司马师见他虽幼,言谈不俗,甚是喜爱。恰身无子嗣,遂收为子,改名司马宁。众未知其所出也。此是后话。
  宋既灭,宋安平为曹真送往河北,曹睿封安平为济南王,多送车马美服,尽其富贵。然叹宋江、吴用苦心之虑,一百单八好汉血战之力,只得此区区收益。后人有古风一首,单结贼三国云:
  万里汉疆作沙场,八方豪杰俱鹰扬。梁山群寇驾雷至,凌空入世逞豪强。宋代英雄散汉土,草莽气魄居庙堂。将相谁言自有种?小当为霸大为王!帝胄玄德称仁君,收得流贼充军营。本念爪牙尚可用,孰料帷幄藏祸心?东西征伐尽如故,孙曹战和雪刃纷。凤雏恃才寻明主,宋江诚挚薄天云。西蜀僻路杀气浓,雒城箭丧急先锋。两川略地如席卷,不见天府藏险凶。曹瞒兵退七军没,白衣吕蒙陷关公。三分豪杰展才俊,天机诡谋伏隐衷。东征恰乘昭烈怒,一龙混江孙吴覆。永安再无托孤悲,成都犹闻通天鼓。汉家旌旄蔽日飞,将士腾跃胜貔虎。喜得草莽真英豪,即兴炎刘复中土。故都遥遥已在望,平海忽生千尺浪。恩信未解倒干戈,养虎终承爪牙亮。粱州道寒埋忠魂,蜀郡城孤殒贤相。君臣不堕汉家威,浩气留待渔樵唱。天机虽设还魂计,史郎奋身殉汉帝。承他十载吐哺恩,岂为功名负忠义?玄德传首入许昌,仁君枭雄接踵逝。曹氏手足自相争,魏继汉统是今岁。仲谋另怀别样胎,潜军用武图江淮。怎料黄雀伏脑后,夷州空望海波回。梁山十路兵甲起,华夏九州凌风雷。谁言草莽无大气?金戈烈烈鼙鼓催。三战尽夺中原地,苍穹迭见将星坠。斗阵堪识军师谋,轰雷一震万马避。黄钺白旄拥华坛,罗盖玉陛环车骑。洛阳今又新朝开,六合谁闻征人泪?万岁一怒伐西川,忠良进谏皆等闲。苦战堪把西蜀定,精兵数万道中眠。南征北拒多功绩,萧墙伏祸在眼前。最恨董平无忠义,怀愤竟将手足残。大宋疆土广万里,呜呼朝堂变生矣。毒计本自心魔生,长城几处不自毁?千载恩义倾一朝,蜜语谆谆薄似纸!遂令戴笠与担簦,翻作图穷即现匕!兄弟含恨任苍茫,复提雄兵向河梁。欲令八荒归一统,推锋扬旗逼邺漳。百战辛劳亏一匮,铜雀火烟俎二皇。盖地雄师随风去,白骨平沙哭夕阳。吴用犹将残局撑,奈何手足多凋零。曹真司马分军进,中原州郡次第平。临江山中游魂泣,南郡城外降幡行。贼乱三国成虚话,惟留笑谈共酒烹!
  (【贼三国】完) 
 
 
 
  
正文之外 《贼三国》后记
 
  2007年5月10日,《贼三国》第一百四十回发表于各连载网站。至此,这部百万字,前后历时五年的文言小说告以终结。原先非常想在4月29日终结她,以此为我自己的一段心情划上段落。但最终还是失败。或许天意让这种人为强制的段落虚弱无力罢。笑。
  早在几个月前,预计了《贼三国》即将结稿,便决定写点什么。然而写点什么呢?若是去系统追究其间的文学分析,情节构建,是给自己徒增新的职责,未免画蛇添足。顺势随意说点我在这五年里的感受罢。对我而言,这真是相当重要的五年呢。至于叙述混乱,不成系统等等,大家也勿苛责了。
  话说2002年的一二月间,恰是第N场雪飞舞的日子。一位叫“梦影月痕”的哥们在水木清华的三国版贴了他自己初中时候写的半部小说《千载逐鹿传奇》。开头便是宋江等一百零八将被怪风刮到赤壁战后,与三国群雄争霸的故事。后来杨家将、呼家将乃至隋唐好汉也都纷纷加入,正是时空错乱,好不热闹。问题是他将梁山群雄塑造得忒是厉害,一出场,秦明、林冲、李逵、单廷圭、魏定国五个贼头带着一千贼兵,也不用计谋,只一阵两伊战争般的狂顶,便把曹仁曹洪曹纯等率数千人马守把的南郡生生夺下。其中牛金被李逵“只一合,砍成两段”。随后竟逼得曹刘孙马刘(璋)各路诸侯联手对付,堪堪战个互有胜败。
  有没搞错,这里是三国版耶!众虽各有其偶像而且常常相争,安容得区区一山之寇这般嚣张?于是纷纷声讨其贬损三国英雄的恶行,顺带嘲讽梁山好汉战力,倒真应了《千载》中三国诸侯联合对付梁山的段子。说那一百单八人真若入汉,或如此如此,或这般这般,总之必然做了三国英雄盘中鱼肉。其中最夸张的一个道:“操令夏侯杰为大将,蒋干为参军,引兵三千往讨,不日乃平。”
  谴责声中,我作为当时的三国版主,又自诩颇有文才,遂决定亦写一部来作个对比。由此,贼三国之初,纯是带有较劲、斗气性质的东东,自不能太讲求严谨和宏观布局。比较《千载逐鹿传奇》来,梁山们入汉的方式由风换成了雷,切入的时间不变。小地方的设置俱是偷懒的。由于本身带着贬梁山的主观情绪,所以有了长沙城下黄忠魏延二将几乎杀得梁山主力束手无策,有了吴用从一开始就刚愎自用和阴险奸诈的嘴脸,更有宋江在相当长时间里无能、无德且无度的弱智表现。
  当时我在三国中是倾向曹魏的,故心中原备的大纲,准备由英明神武的曹操来收拾掉梁山贼;又为了显得梁山贼并非被曹刘孙合力大败,先让刘备在梁山贼帮助下灭掉东吴,再由梁山贼造反灭掉刘备。若以《三国演义》的温酒斩华雄为例,我是存心把曹操当作关羽,宋江作华雄,刘备则贬到了俞涉潘凤的位置。为满足捧曹操臭脚的欲望,不惜生拉硬扯地构造了一个颇为别扭的历史过程。后来立场有变,过程却未作大的修正。前面数回中刘备的城府,诸葛亮的心机,多少也都带上些微的灰色。
  然千古兴亡也悠悠,不尽江河奔流。写作固然是作者按自己构思在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真正投入的作者,却也难免为自己笔下的人物和剧情所感染和制约。况且这里的人物还是原本历史上有血有肉的英雄呢(偷偷说一句,何况懒惰的作者把这个小说拖延了数年之久呢,这期间本人见识与立场发生改变也是正常的。)于是惊回首时,我发现自己已经由魏派变成了蜀派,开始为刘备守仁一世的魅力,为诸葛亮知其不可而为的风节感激。于是从梁山反戈一击开始,蜀汉的崩溃过程成为倾注最多热血与最让自己感动的章回。蜀汉覆亡之后的历史,便少了英雄垂泣的悲壮,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