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异时空新三国传奇 >

第31章

异时空新三国传奇-第31章

小说: 异时空新三国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国少期全国只有770万人口的惨状也会好多。只要经过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承平岁月发展,人口最起码可以翻上一番以上,中华元气可复也,五胡乱华将不复可能。幸甚!幸甚! 
  我于是下令在新增的四州推行新政,由于这四周久经战乱人口稀少,大部地主豪强或已丧命,或已南逃荆州、江东,故改革遇到的阻力并不大。且有雍、凉、益、并四州的良好示范在前,故改革较为顺利,百姓日渐安定,民生渐复。 
  我思考道:不管进行十分改革,其中有一条就是需要人才啊。然而现在是乱世,人才凋零,改革时常有捉补襟见肘之感。应该要抓紧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级人才的培养。现今经过改革,原先四州的教育进度最好,基本上适龄儿童皆能进学堂读书,然则基本都是学些论语、春秋什么的,白话文的推广也只是正在推行。全国尚没有统一的教材、教育体系,奈何啊!一是没有时间,二是还没有天下一统啊。不过,我心中灵机一动,倒是可以先设立国家最高学府大学。选各州、郡、县优秀人才,统一施教,必可收到奇效。日后以这些人才种子治理国家、推进改革可事半功倍矣。但大学也应是文武兼备者,可设立中华文学院,中学武学院各一,文学院教以文学、天文、历史、地理、律法、医术、商学、农学、科研、行政等各学科;武学院授以军事历史、军事地理、军事科技、军事指挥、军事组织以及步兵、骑兵、工兵、情报兵、医务兵、后勤兵等诸学科。如此一来,集中资源,因才施政,可收奇效也。 
  想到此,心中兴奋,遂召集群臣商议。 
  我对诸公说明自己的设想,诸公非常兴奋,原先汉代亦有太学,只是远没有我设想的客观完善,且入学子弟多是贵族之流。如果能广开门路,收天下之才而教之。则必贤才辈出,中华复兴有望也。 
  我向诸公打趣道:“孤吗,作为中华文、武学院的创始人,只打算挂个名字,算是名誉院长好了。噢,不懂什么叫名誉院长,就是只是挂个院长的名字,却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的院长,此是一虚职耳。实职吗,诸公可要细思啊。无论何人只要担任文学院的院长,日后我中华大部分的文官都是汝之桃李;谁要是担任了武学院的院长,日后中华在部分的军队、刑部的官员都是你的子弟。这有何等的荣耀啊。诸公,谁愿领此二职!” 
  诸公听见,眼中放光。想起将来桃李满天下,不胜荣耀啊,皆欲争先。我心中暗笑:你们风光是风光了,可是筹办大学却是个大大的苦差事,我正愁没人帮我分忧呢。你们自己送上门来,以后就别怪我说累得要命了!可是到底选谁呢?我沉吟了半响,抬起头来,看见诸公俱眼巴巴地看着我,我笑道:“奉孝你身体不好,最好不要操劳太多。你也和我一样,就挂个文学院的名誉院长吧,你如果有空闲,就去看看帮点什么,教点什么,若没空就算了。文若你来担任文学院的院长吧, 符皓和文和任副院长帮助文若办学。武学院的院长吗由子龙担任,孟起和文远任副院长,文远暂不在长安,此职就暂由庞德代替吧。你们马上向天下各州,不必限于所属八州,以孤之名义,发布公告,告知此事。告诉天下臣民,孤选全国16…20岁之间的文武优秀人才各1000人,不分贵贱,能者为要,至长安学习,在学期间,一切衣食住行费用皆由朝廷负担。待经过4…6年的学习后,由学校统一出题考试,成绩合格便可为官入仕。此筛选每年一次,年年举行。未入选者也或过年龄者也不必悲伤,毕竟还是可以通过科举出仕的吗。文若,你文笔甚佳,且贤名传于天下,由你这个文学院院长执笔若何。”荀彧躬身领命。 
  不久长安遣使通传天下,秦王选天下年青俊才,不论文武,不分贵贱,至长安读书,以后只要成绩合格,皆可入仕。一时间真是天下轰动,应者云集,所部八州自是不必说,各郡官史按长安所需人数择贤上报送往京师。曹操坐镇充、豫、徐三州看在我前番送回家眷及女儿面上在这些小事上也没有与我为难,命人选百余年青才俊送往长安。唯有荆州刘备和江东孙权处动静皆无。我知其二人心思,把贤士都送到我处,他们日后不是没有人才了吗!对此,我亦是无可奈何。只得传令,命二州自认为文才武德甚佳之人自已到长安来以筛选。以后一年的时间里,我都在忙着筹办中华文、武学院。选址啊,建房啊,招生啊,选师啊,真是忙得焦头烂额。原本以为把事情扔给那些正副院长吗可以轻松一点,可是一想到那些家伙不懂现代办学理念,别搞出些四不象的东西出来就惨了。结果可好,一旦插手,解决了好些疑难问题之后,一有问题那些院长们就来找我。害得我直抱怨:“真是命苦,你们这些家伙不能自己想办法。”荀彧等不是正儿八经办公时根本不怕我,笑道:“主公如此大才如果闲置不用,岂不可惜。您这个名誉院长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不是。”真是遇人不贤啊。尤其是编教材时,为了一开始就一步到位,更是招集了诸多文、武才俊,授以思路,有时甚至亲自赤膊上阵,或写样文,或干脆自写,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苦不堪言。 
  其间,我看蒋华及蒋芳等皆已慢慢长大,觉得应该要找个好老师啦。否则将来我辛苦创下的基业由谁来继承?可是做为未来治理国家的皇族(当然啦,我早就想称帝啦!哈哈!别骂我!)对个人才能的要求远远超出一般人。文才、武功、胸襟、天文、历史、地理哪样不要精通,尤其是他们日后承担的将是复兴中华、横扫四夷的千古重担啊!想了想,文才由谁来教?忽想起,管宁才学誉满天下,倒是可以让他来教,其余像荀攸、贾诩、郭嘉等皆是饱学之士也可以不时的让他们来给孩子们上上课。毕竟只学一家是不足的,所谓‘兼听则明,旁听则暗’吗。何况我还真怕管宁这个儒学大家一个人教把孩子们教成了书呆子,那可就糟了。说到武功吗,我一笑,这倒是很好办的事情,麾下大将赵云、马超、高顺、张辽、太史慈等无一不是文武双全之辈,由他们来教导孩子们应该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将来长大以后,虽不一定像子龙般纵横天下,所向无敌,至少也不会像一个病秧子一样一碰就倒或是像个胆小鬼一样一听敌人杀来便吓得瑟瑟发抖。想到其余如胸襟、天文、历史、地理,我摇了摇头,这些东西我这个现代人远远要比古代人厉害,这些东西我还是自己教吧。在地理大发现未到来之前,这些相关知识可以说是皇族的不传之秘,用之征战天下必会大有脾益。 
  想到此,我颁下诏书,令使者持书星夜前往幽州请管宁来帝都教导世子。使者得令,星夜持往幽州,太史慈接着,知我诏命,不敢怠慢,急忙命人请来管宁。管宁不知为何,急急赶来。使者宣读诏命,言我之意,管宁听了却紧锁眉头道:“秦王厚爱,宁心领。宁生性淡泊,粗野成性,恐不能为世子之师!”使者善言道:“秦王对先生之才学,甚为看重,故请先生来教导世子等,以期世子日后有成,也是先生功德一件。此是秦王诏命,先生万不可违背。”管宁犹豫不决,沉思不语。太史慈是个武夫,对我崇敬的是一塌糊涂,真可谓忠心耿耿,见管宁自恃清高,唧唧歪歪的不原意。怒道:“我家秦王何等英雄人物,眼看便可横扫中原,除灭江南,将来必是有道明君。世子等将来必继大统,让先生做将来国主之帝师,何等荣耀,何等器重,汝何来推托之辞耶?”管宁见事已至此,不可推却,只好应允。太史慈与使者大喜,急令人备好车马,护送管宁去长安。我在长安闻听管宁来到,欲收天下士子之心,急率众文武出城二十里相迎。众文武也早闻管宁贤名,见我如此器重,也不敢怠慢,一见管宁车马来到,急忙肃立相迎。车马停稳,使者急忙上前回报道:“回秉大王,属下幸不辱命,请得管宁先生回来交旨。”我喜道:“汝办事有功,孤定有重赏,先且退下。”使者大喜而退。此时车中跨出一人,身着儒衫,看样子四十中旬年纪,儒雅宽仁,风度不凡,却显得风尘仆仆。我料想便是管宁。急忙走上两步,一躬扫地道:“未学蒋锋蒋振华恭迎管宁先生大驾!先生一路辛苦!”管宁呆了一呆,显是未想到我如此礼重,急忙回礼道:“宁草莽野人,何敢蒙大王如此厚礼。”我笑道:“先生才名,天下皆知,锋何敢怠慢。何况先生即将为我子之师,师即是父也,与锋同辈,礼当如此。”管宁这种清高的文人就是吃软不吃硬,顿时感动得一塌糊涂,急忙道:“久闻大王贤名,礼贤下士,宁今日一见方信名不虚传矣。宁敢不效力教导世子耶!”我大喜,将身后诸文武一一介绍,管宁一听都是天下知名文臣武将,不敢怠慢,一一见礼。诸文武见我甚为看重管宁,也不敢摆架子,个个恭恭敬敬与管宁见礼。我见诸人见礼毕,便请管宁同归长安。至秦王宫中坐下,我与诸人陪管宁稍座,谈诗论词甚为融洽。 
  不久,两位夫人闻管宁到来,即领四位子女前来拜见。我谓四个孩子道:“这位管宁先生为当世大贤,才学誉满天下,今后便是汝等文学授业恩师,汝等事之如父,不可怠慢。还不速速过来磕头拜师。”四个孩子从小便受我影响,对人并没有王子之架子,听我令急忙跪下行拜师之礼。管宁见四个孩子如此懂事,急忙扶起道:“大王放心,宁必定竭诚尽力,教导诸位王子、郡主。”我喜道:“即如此,小犬及小女日后便要拜托先生啦。”管宁连忙领命。我接着道:“孤常闻‘兼听则明,旁听则暗’,在座诸公多有文才出众者,日后如有空闲,请务必前来尽展胸中所学,教导世子等,以期日后诸王子能够担起国家重担。”诸文臣急忙称是,当然啦,即便能为一日之帝师也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啊。我接着道:“为君者,只通文会显得懦弱,王霸之气不足,故须习武。一则强身健体,二则可以知晓军事,领兵征战。文武双全,方才是真正帝王之道。故请子龙及孟起为诸王子之师,教导其兵法、武艺,望勿推脱。”赵云、马超二人连忙出列,拜伏道:“臣为幸能为王师,实是三生有幸,焉能推辞。”我遂命四个子女皆来拜师,见诸人面有异色道:“我等马上征战,创立基业,殊为不易。故希望子女日后能继承父业,不使大业有损。芳儿虽为女儿身,亦须继承父志,习武以报国。诸子龙、孟起不吝赐教。”二人大悟,连忙称是。我笑道:“至于王者气度、天文、历史、地理等,孤深为自岁平生所学,就由孤自已来教,诸卿可有异议?”郭嘉笑道:“怎有异议,大王王者气度令人心折,天文、地理更是通晓天下,我等皆有不及。大王亲授,自然最好不过。”众人大笑赞同。由于平日各忙各的,少有机会相聚,故我晚间大摆宴席,与诸公大醉一场,各尽兴而归。 
  一年过去了,中华文武学院总算初成规模,步入正轨,开始自行运作了。孩子们也很懂事,跟师傅们学习文书、武艺等,颇为成才,令我备感欣慰。我暗暗松了口气,开始思考再次东征曹操。曹葳闻我又要与其父开战,哭来见我,求我不要再战。八岁的儿子蒋华亦是抱着我,舍不得我离开,说道:“爹爹不要和外公打架。” 
  我抱着两人苦笑道:“非我愿与曹公开战耳。在此乱世之中,若想百姓安康、万民幸福,必须结束诸侯割据,一统天下。我与曹公皆自认为是结束纷乱之名主也,且各有部属相助。即使我不去攻曹公,曹公日后也会来攻吾,盖因各在其位,皆不得已耳。但请葳儿放心,我与曹公互相敬慕,即使曹公兵败,我亦不会加害。汝可在家中善抚我儿蒋华及二子蒋杰,勿令我在外牵挂。”曹葳流泪点头。甄瑟也来作别,我也告诉她,在家中须善抚我长女蒋芳及幼子子蒋中,切勿令我牵挂。(我生子就用中华英杰四个字来命名,生女就用秀丽芬芳四个字命名)。 
  于是我在朝会上聚集群臣,宣布东征曹操,众人无不赞同。我先请汉帝降诏,列操专权、擅杀大臣之罪状数十,遍贴于天下。在长安命调八州大兵四十万,分为八队。高顺领第一队,太史慈领第二队,张合领第三队,马超领第四队,赵云领第五队,庞德领第六队,甘宁领第七队,吾与典韦、吕旷、吕翔等领第八队,用郭嘉、贾诩、田丰、荀攸等为谋士,限期会集许都去取充州。荀彧留镇长安,陆逊仍镇益州、高览仍守洛阳,臧霸去守宛城以防刘备。又令张辽与张绣统青冀幽之兵十万往攻徐州。王命传下,长安各衙门纷纷而动,无数使者持命奔赴各州,备粮调兵。 
 
 
 
  
 正文 第三十一节 张仲景神技治顽疾
 
  第三十一节 张仲景神技治顽疾 
  张文远进军琅邪郡 
  公元207年八月,北方大地各州兵马调动,粮车如蚁。诸路秦王军纷纷急进,渐渐聚集于许都。中原大地刚刚松懈年余的空气忽然间又变得紧张起来,烽火又将复燃!南方孙、刘两方诸侯探得消息,亦是各自心惊,默默地开始关注北方即将展开的滔天大战! 
  却说旧岁夏侯渊官渡大战,杀退秦军追兵,引数千残兵退回充州。至陈留郡时,曹操接着。操见其能还,心中甚喜,相抱而泣。操见夏侯渊身负创伤十余处,血染征袍,不禁潸然泪下,泣曰:“操与诸军能从官渡脱身,逃得性命,实是妙才之功也!”夏侯渊伏地而拜道:“主公待渊甚厚,渊岂敢不死力报效!”曹操与诸将感动而泣,操遂亲脱身披锦袍赐于夏侯渊,并亲易黄金千两,布帛百匹重赏夏侯渊。 
  随后,曹操留司马懿守陈留,自领大军退往兖州而去。操在兖州,操练兵马,积草屯粮,一时间颇有起色。一日其招集众将曰;“如今吾等退守充州等地,三州及淮南之兵总计只有三十余万,而蒋振华现带甲百万,其势胜袁绍全盛时多矣。若其复来相攻,当以何计可破之。” 
  众将领一时苦笑,俱各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