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邪樱 >

第274章

邪樱-第274章

小说: 邪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知道,《山海经》中还提到一种“狂鸟”是凤凰的变种,我极钟爱这个名字,便自作主张地在心里把鹰二当成了“狂鸟”。
  “狂鸟天鹰”,这也不错。不是吗?
  接下来是猪三——阔口吞天。我极爱这个人物。
  猪三的构思来自于《西游记》中八百里狮驼山的老大——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子。或者说,只是为了那一句“一口吞了十万天兵”。
  一口吞了十万天兵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光是想想,便让我胸中顿时充满了豪气。
  《西游记》中小钻风的话是青狮子作势吓走了十万天兵,我觉得这未免太不过瘾,不如直接吞了实在。但真要写起来,十万这个数字又太大,我怎么也写不出这么大的一张嘴,所以就设计着在不会直接写出的一千七百年前无定乡八老和天庭作战时的场景中曾经出现过这么一幕。
  于是,当具体到有李亚峰和华文昌参与的天庭和无定乡作战的时候,天庭中提到“海山八妖”,也就颇有了些噤若寒蝉的感觉。
  猪三的粗豪,便是由来与此——如此凶煞妖怪,如果幻化人形,则必然是一个胸口长毛的大汉。
  至于猪三的来历,除了“阔口吞天”四字之外,倒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当然,来历还是要有出处的。我设计的猪三原形是一种名为“犀渠”的怪兽。
  《山海经》中是这样说的:
  “……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注解中说,“犀渠盖犀牛之属也。”郭璞《图赞》曰:“犀渠如牛,亦是啖人。”
  对于“是食人”这种说法,如果细琢磨起来,也实在是有点儿让人肝儿颤。
  至于说犀渠像“牛”而不像“猪”,这却是为了给大力牛魔王让路——再说,牛吃多了胖了——就算不怎么像猪吧,有个猪的外号却也没有什么不是?
  而且,牛吃人——这也有点儿不太象话。
  所以,犀渠也就成了阔口吞天的猪三。
  刀四。
  刀四的原形和来历虽然还是要卖关子,但实际上有关他的事情也说了不少了。
  在“烟瘴金蚕蛊”中的描述中,我曾经说过刀四也是类似的一种天煞凶星似的东西,当年无定乡八老被天庭追杀的契机也是因为刀四的走火入魔——换句话说,刀四厉害得紧。
  此外,我还曾经提到过刀四的外号是“嗜血狂刀”,而且猴八的紫焰邪雷也是有了刀四的帮助才能练成等等——可以负责任地说,刀四是无定乡八老之中杀孽最重的一个。
  但刀四和猪三绝不能一样。
  刀四不能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物,而且他也不能太“细”——还有马五呢。
  于是,我让刀四当了和尚。
  一个在上古差一点儿杀尽天下人的和尚,这是不是有点儿意思?
  此外,还有些别的原因。
  狐六和花七是绝世的美女,刀四连娶了两个,如此艳福,也太令人羡慕了吧?可怜我连一个女朋友都没有,熬夜写字的时候只能想象着红袖添香,他凭什么比我幸福?
  所以,刀四必须是个和尚。
  如果朋友们再细心些,甚至可以从前面有关的地方找到刀四和花七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那么牢靠的证据——而这种嫉妒的心理,也使我终于在故事中找了个机会发泄了一番,这是后话不提。
  好吧,刀四的内容今后会补全的,下面看看马五。
  鬼心狻猊。
  “鬼心”暂且不论,“狻猊”却是猛兽中的猛兽了。
  奇怪的是,尽管狻猊这个东西看起来这么眼熟,我在《山海经》中却没有找到有关的记载。
  而我最初想到狻猊这种动物时,脑中浮现的是《镜花缘》——显然,那并不能当作正常的“出处”。
  再接着,种种小说中无不提到狻猊,有当神兽的,有当恶兽的,有当外号的,有当面罩的……
  唯一查到的“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也”的记载,居然是“古书上说”,究竟是什么古书,还是不知道。
  而这种解释的来由我却也知道,是说的“龙生九子”。
  事实上,“龙生九子”的九子究竟是哪九子,说法也颇有不同——只是每一种说法中都少不了狻猊就是了。
  反正,狻猊是一种像狮子的怪兽,和麒麟并称百兽之长,且烈性,连老虎豹子都想吃就吃。
  除此之外,我找不到更多的资料了,姑妄言之,朋友们也就姑妄听之吧。
  狐六。
  天狐夫人。
  九尾狐。
  还用得着多说吗?
  有关狐狸的故事,在《聊斋志异》中讲述的已经够多的了,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有关原本《聊斋》的事情,也不由得感慨了些东西。
  只是,在《邪樱》中,狐六的戏分并不是太重。
  这是因为我生怕把狐狸精写走了样,那反倒会让人失望了。事实上,即便是南宫飞燕这个小狐狸精,我也冷藏了好久——虽然她还时不常得出来露面,但大篇幅的描写却变得少了。
  当然,这种情况必须要改善才行。
  天狐夫人这个外号的是我借鉴了卧龙生的《剑气洞彻九重天》,那是我小学时很着迷的一本武侠——当时情色文学还不像现在这样好找,于是在有些武侠小说中偶尔会出现的片断就比较让人……不多说了,大家都明白。笑。
  说正经的。
  在《山海经》中,有关九尾狐的叙述是这样的: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其实,九尾狐这种“妖兽”并不是什么坏家伙,它虽然“食人”,但同时也是祥瑞和子孙繁息的象征,另外“食者不蛊”的说法几乎把九尾狐当成了唐僧。
  历史上有关九尾狐的传说很多,我所知道的最早的,便是大禹在涂山遇九尾白狐,其后娶了涂山的女子为妻的传说,涂山的民谣中还有遇见了九尾狐就可以为王的说法,可见九尾狐并不只是像妲己那样的妖孽。
  此外,郭璞注释九尾狐时附了一句,“太平则出而为瑞”,而《白虎通&;#8226;封禅篇》中也说,“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这无非都是说九尾狐的好话。
  大约是汉朝时也还没有人把九尾狐当成“惑主”的不祥之物,在汉朝出土的画像中经常见到西王母的身边有三种动物,除了兔子和蟾蜍这两种月亮上的东西之外,另一个便是九尾狐——也是象征祥瑞的。
  九尾狐的故事是说不完的,如果朋友们感兴趣,甚至可以在日本的神话传说中找到它的身影,比较著名的就是大阴阳师安倍晴明的母亲,似乎就是九尾狐的化身。
  哦,还有,《邪樱》当中除了狐六这个天狐夫人,南宫母女也都是狐狸精,但却未必是九尾狐了。至于是什么,先买个关子。
  无定乡八老——海山八妖——海山八义中还有花七和猴八,花七的大号比较长:“绣山万藤相思子”。
  《山海经》有云:“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药……”
  绣山见于《山海经&;#8226;北山经》中,查一下可以知道,漓江左岸也有一座绣山,还有“石人推磨”、“半边奇渡”的著名胜景,不过,《山海经》是出了名的不知所谓,这两座绣山是不是一致谁也说不清楚——我还曾经见过一副《山海图》是把整个地球给画了进去的(附上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很有些意思)。
  但绣山上出产芍药是不错的。
  芍药就是牡丹。
  嗯……这么说似乎不太严谨,事实上,牡丹的别名是“木芍药”。
  至于“万藤相思子”的说法,那就是小翠自己的发明了……或者说也不全对,“相思子”就是红豆,也是一种植物——想来大家都清楚得很。
  花七的设定有些是迫于无奈的,首先,无定乡八老中应该有几个女性,其次,所谓的妖精也不能全是飞禽走兽,木本草本的也该有上几个,所以才有了牡丹精。
  牡丹精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吕纯阳三戏白牡丹”,只不过和《邪樱》倒没有什么关系了。
  至于姚黄魏紫、焦枝牡丹等等故事,也有趣得很,而《邪樱》中曾经提到过的唐代李隆基等逸事,却也是有案可查的。
  最后是峨嵋一圣,逍遥七海。
  猴八——猓然。
  猓然见于……《本草纲目》。汗。
  李时珍说,“仁兽也,喜群行,老者前,少者后;食相让,居相爱;生相聚,死相赴……”
  按照李时珍的说法,猓然也就是“金丝猴”。
  此外,在《太平广记》中也有关于猓然的描述:
  “剑南人之采猓然者,得一猓然,其数十猓然可得。何哉?猓然有伤其类者,聚族悲啼,虽杀之不去。此禽兽之状而人心也。”
  这倒能充分说明猴八的性情——重义。
  当然,无定乡八老都是重义的,但猴八尤甚,从他冒险练紫焰邪雷和见到华三时的惊喜都可以看得出来——如果没有看出来,那就是我的笔力不够了。
  还要说明一点的是,猴八的设计不可避免地牵涉了孙悟空——大家都是猴精。
  嗯……先不说了,就这些,留待以后补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