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男宠 >

第130章

男宠-第130章

小说: 男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会与你无关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是汉国百姓普天同庆的日子,百姓们终于摆脱了刘伥的残暴统治,以后大家都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了,每个人都可以和你一样,男耕女脂,生儿育女,享受天伦之乐!”张俊高兴地说着。
  阿三似乎有些触动,道:“你跟我讲这些干什么?”
  “我就是想告诉你,以前的苦日子已经过去了,大家都在迎接新的朝代,过天下太平的日子。阿三,你不要再沉醉于以前的王朝了,难道你还对刘伥王朝念念不忘?我知道你也是痛恨刘伥的残暴的,如果不是你也不会选择归隐山林。”
  阿三点头道:“我的确不赞同刘伥的为君之道。”
  “阿三,现在刘伥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你却还想着为刘伥报仇,你知道刘伥害死多少老百姓吗?你帮刘伥就是在助纣为虐你知道么?你会成为人民的罪人!”
  张俊的话铿锵有力,句句着眼于大局,处处为民考虑,当然,这些思想都是他从现代学回来的,现代人听起来倒没什么感人的,但换做是古代人,从未接受过这种思想的人,听起来就不得不崇拜张俊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阿三,放下你手中的剑吧,带着你的妻子,去过美好的生活!”
  “叮”的一声,阿三的剑终于掉落在地上,张俊心中的这快石头也终于放了下来。阿三带着妻子远走高飞,不知所踪。
  ……
  “谢谢你,张俊。你又救了我一命!”
  “哪里哪里,王爷你客气了!”
  “以前我只知道你剑法厉害,没想到你讲起道理来还是一套一套的!”
  “哪里哪里,王爷过奖了!”
  ……
  南汉国就这么灭亡了,南汉国辖下的六十州、二百一十四县的土地及十七万户百姓都尽归宋朝所有。
  而离南汉灭亡仅一天的时间,南唐都城江宁告破,南唐国灭。南唐十九州、一百零八县和六十五万五千户百姓尽归赵匡胤所有。
  至此,宋朝已经平定了整个南方,而居功首位者,并不是领兵出征的将军们,而是幕后策划者赵普,赵普的名声也到此攀上又一高峰。
  南征将士全部返回汴京,受到了赵匡胤的封赏,张俊也捞到了不少好处。
    正文 第五卷 功败垂成 第一章 廷争
     更新时间:2008…5…27 13:03:35 本章字数:3501
                张俊终于又再次呼吸到了京城的空气,汴京依旧繁华,张俊游荡在闹市中,感受着京城的欣欣向荣,经一事,长一堑,他此时才深刻体会到了远离战场硝烟,感受和平气氛的舒适和快乐。是啊,人总是要经历了困难的日子,才会倍加珍惜安逸的生活。
  就在张俊正享受着京城给他带来的和平、繁华时,一队队禁军士兵骑着快马驰过,彻底打扰了这里的和平氛围,骑兵后面,一排排步兵踏着整齐的步伐跑步而过。张俊不禁产生了疑问:“这才刚刚平定了南方,莫非皇上又要采取军事行动了?应该不会吧,昨天皇上在朝堂上还说我大宋军队长期征战,需要恢复元气,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来着。”可是,张俊又无法解释眼前这景象。
  没错,赵匡胤的确要改变主意了,他不仅从各地征集了大批大批的兵员补充京城禁军,还将大批宋军精锐云集在汴京周围,显然,他是要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了。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他改变了休养生息的决定呢?
  这件事并不是发生在宋朝内部,而是发生在北汉国内。北汉国皇帝刘钧患病死了,因刘钧膝下无子,便由其养子刘继恩继了北汉帝位。刘继恩是一个既没有多少才能又性格软弱的人。北汉孝和帝刘钧在世时,任刘继恩为太原尹(相当于赵光义的职位)。刘继恩在太原尹任上,了无政绩,刘钧对此很是忧心忡忡。刘钧患病时,曾召来宰相郭无为问道:“朕时日无多矣!继恩虽很孝顺,但无治国之才,朕走后,汉家天下如何是好?”郭无为听了,一句话也不说。
  而正是郭无为的这种缄默,导致了刘继恩的极大不满。刘继恩以为,郭无为是不赞成他继承北汉帝位的,只是不好意思明说而已。所以,刘继恩登基称帝之后,尽管表面上对郭无为不无尊重,但实际上,他对郭无为却是日渐疏远了。而郭无为身为北汉宰相,又深得刘钧的器重,身边自有一帮亲信骨干。这样一来,刘钧死后,北汉国朝政就明显的分为两大势力:一大势力以刘继恩为首,另一大势力以郭无为为首。刘继恩虽是皇帝,但比较而言,郭无为的势力要强得多。
  刘钧病死,刘继恩继位之事,赵匡胤不可能不知道。而刘继恩与郭无为之间互相矛盾的事情,赵匡胤也知道了。所以,在一次朝会上,赵匡胤面对着文物百官突然宣布道:“朕已决定,不日发兵讨伐刘继恩!”
  赵匡胤一言既出,包括赵普、赵光义在内,文物百官大都十分惊诧。张俊虽在几日前看见汴京涌入大批部队,早料到皇上肯定要采取军事行动了,但赵匡胤此时宣布出来,却也着实让张俊大吃了一惊,他没想到赵匡胤会如此急不可耐地要发动北伐,而且就在这几天,这也太快、太突然了。因为,在此之前不久,赵匡胤还与朝臣商议如何休养生息之事,从没有提过什么讨伐北汉的问题,可现在,赵匡胤却突然变卦了。
  一部分朝臣赶紧看向赵光义,更多的朝臣却是看向赵普,这充分说明了这两人在朝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朝臣们都以这两人马首是瞻。赵普觉得义不容辞了,就先瞥了赵光义一眼,然后望着赵匡胤道:“敢问皇上,为何放弃了先休养生息、等恢复元气再行北伐的战略!”
  赵匡胤微微一笑:“爱卿,你说错了!朕并没有放弃原先的战略,我们仍可以在南方搞好生产、减轻赋税、修养民生,只是现在形势有变,朕将战略稍作调整而已!”
  赵普继续问道:“皇上,形势如何有变?”
  赵匡胤仿佛大为惊讶道:“赵普,你身为大宋宰相,如何这般孤陋寡闻?刘钧已死、刘继恩上台,这你也不知?刘继恩软弱无能,且与郭无为明争暗斗,这你莫非也不知?”
  赵普言道:“皇上所言,恐朝中大臣尽人皆知。然臣不明白的是,这些事情与皇上改变先休养生息后北伐的战略有何关系?”
  赵匡胤愕然道:“刘继恩与郭无为明争暗斗,几成势不两立之态,北汉军定然混乱不堪、无所适从!北汉国变故如此,朕的战略自然要随之变通!”
  “皇上!”赵普不觉提高了声音。“北汉国虽然有变,但辽国未变!辽人兵马依然十分强大!如果皇上发兵讨伐北汉,那辽人定会发兵来救!皇上,臣以为,我大宋军队虽然兵强马壮,但尚不足以辽人一决雌雄啊!”
  “赵普,”赵匡胤有些不悦了,“你休要在这朝堂之上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朕且问你,如果辽人果如你说的那般强大,为何在朕发兵平定南方之际,辽人未敢轻举妄动?”
  赵普回道:“皇上许是忘了,我大宋军队在蜀平叛之际,辽人的数万兵马岂不是开到了太原附近?臣也知道,辽人自己也要平定东面的渤海国,一时还无力南犯,但是,如果我大宋发兵攻打北汉,威胁了辽人的安全,辽人定会倾全力来相助北汉。到那个时候,恐我大宋军队就进退两难了!请皇上三思啊!”
  此时,一直在旁默默听着的张俊终于忍不住说话了:“皇上,臣以为,丞相大人未免多虑了,只要我们能速战速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北汉,恐辽人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北汉已被我们拿下了。”不知怎么的,张俊就是喜欢和赵普抬杠,只要赵普认为不对的,他都认为对,而赵普认为对的,他就偏偏认为不对。
  赵普冷笑着对张俊道:“张大人,你这么有把握能速战速决吗?那你敢否立下军令状,如若不能在辽军赶来支援前灭掉北汉,你就接受军法处置。”
  张俊一时语塞,他也只是随便说说,怎么敢立下军令状呢。不过,张俊还是找了个借口道:“诺大的蜀国不是让我们几十天就给灭了吗?我大宋军队英勇善战,难道还怕一群即将崩分析离的北汉之军?”
  赵普讽刺道:“还敢提蜀国的事,要不是你的好兄弟王全斌把蜀国搞得民不聊生,蜀国怎么会发生叛乱,又何须浪费了我大批宋军将士前去平叛,宝贵的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在平叛上。更何况,我现在讲的是恐辽军的支援,而你却谈什么北汉之兵,完全是无稽之谈,你……”
  赵普得理不饶人,越说越激愤,眼看张俊正处于窘迫之际,赵匡胤打断了他的话道:“好了!赵普,你不要再多说了,朕意已决,多说无益!”
  赵普再次诚恳地苦劝道:“皇上,一定要三思啊!”
  赵匡胤却不以为然地道:“赵普,朕用不着三思,朕现在只有一思,那就是:速速派兵讨伐北汉!”
  赵普又要发话,赵匡胤立即打断道:“赵普,你休要再劝朕!朕主意已定,任何人也不能动摇!北汉动乱如此,朕如果不能趁机攻而灭之,岂不是错失良机?”
  赵普无言了,只能轻叹一声,然后去看赵光义。赵光义呢?半低着头,默默不语,显然是在思考着什么。
  朝会散后,赵普问赵光义道:“莫非兄弟也认为此次北伐定能成功?”
  赵光义回道:“不瞒赵兄,听你在朝中所言,我觉得很有道理,但同时又觉得,皇上所言,也不无道理。我在想,如果辽人不发兵救助刘继恩,我大宋岂不是就可以把北汉这个心头大患一举除去?”
  赵普缓缓摇头道:“兄弟啊,即使辽人不发兵救助,我大宋想在短时间内灭掉北汉也是谈何容易啊!难道你真相信张俊他的鬼话,妄想在辽军赶来支援前灭掉北汉?汉兵不是蜀兵,汉兵的战斗力实在不可小觑。”
  赵光义道:“汉兵虽然比南方诸国的战斗力都强,但他们现在正是内乱之际,士气必然低落,也许真的能像张俊所说那样,我们能速战速决也不一定。”
  赵普叹了口气,道:“就算北汉真的是不堪一击,但北汉与辽人唇齿相依,北汉若真的危在旦夕,辽人岂能坐视不救?”赵普说到这,突然顿了顿,眼神看向赵光义:“兄弟,自从你和张俊去了南方回来以后,好像对张俊的态度有所转变啊?”
  赵光义微微笑道:“我做事一向都是对事不对人的!”
  “可张俊刚才在朝堂所说的那番话,分明是针对我的个人恩怨,他根本就没从我大宋的利益考虑,如此将军国大事当成儿戏,真是岂有此理。可惜皇上也是一心想要北伐,被张俊这么一火上浇油,更是坚定了皇上北伐的信念。兄弟,你刚才怎么不和我一同力劝皇上啊?”
  赵光义浅浅一笑道:“赵兄虽说的在理,但皇上已作出决定,我等岂能更改?”
  “是呀,”赵普一脸的无奈,“如果辽人真的不来相救,而刘继恩和郭无为又闹得不可开交,那么,皇上此举也许能够成功!”
  赵普认为宋军此次北伐“也许能够成功”,而且还有辽人不来相助、北汉君臣纷争不已这两个前提条件。而赵匡胤则不然,赵匡胤以为,此次宋军北伐,定能一举成功!
    正文 第五卷 功败垂成 第二章 选将
     更新时间:2008…5…27 13:03:36 本章字数:4283
                赵匡胤果真是雷厉风行,第二天,他就召集群臣商讨北伐事宜。赵匡胤对着文武大臣道:“北伐在即,众爱卿认为,此次北伐谁挂帅最为合适?”
  群臣都在底下议论纷纷,这可是件苦差事,北汉强大,又有辽人为邻,谁也没有把握能够取胜。而且,这绝对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要是打赢了,人家会说,北汉内乱如此,打赢是应该的,若是打输了,那可就是丧权辱国,搞不好还会受到皇上的惩治。一时间,朝堂上虽议论得人声鼎沸,但却无人敢回应赵匡胤。赵匡胤见议论了半天仍旧没人答话,不禁加大了声音:“我大宋朝将多如云,难道就没有一位爱卿能替朕解忧?”此言一出,议论声顿时停止,四下一片寂静。
  众位大臣都像哑巴似的闭了嘴,赵匡胤越看越气,眼看就要爆发出来了。
  忽有一人站出来道:“皇上,微臣愿替皇上解忧,拿下北汉!”如此豪言,不禁使众臣的目光都望向他,这人正是林伦平,他眼神坚毅,脸上挂满了自信的微笑。
  赵匡胤眼睛一亮,悦道:“爱卿文武全才,堪将大用!”
  林伦平躬身行礼道:“谢皇上夸奖!微臣蒙皇上器重,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可自授职以来,寸功未建,自觉有愧皇恩,今恰逢北伐之机,臣愿率大宋神兵,替皇上夺取北汉!”
  林伦平的这番言语,说得是龙颜大悦,赵匡胤不住得拍掌叫“好!”
  张俊偷偷笑道:“看林伦平平时一副老实的样子,想不到拍起马屁来,还真有一手!”
  见年轻一代的将领为讨皇上欢心,竟敢冒如此风险,真是勇气可嘉。那些大宋朝资历高深的将军们,见到小将林伦平都主动请缨了,那他们又岂敢再怠慢,难道真想让皇上以为他们是缩头乌龟不成,于是纷纷站出来表示愿意挂帅北伐。
  老将慕容延钊继林伦平之后,首先站出来道:“皇上,老臣今年虽五十有余,但老当益壮,小小北汉,就让老臣来替皇上拿下!”
  见慕容延钊这样的名将都出来说愿意挂帅了,赵匡胤更是欢喜,道:“老将军有如此雄心,实在是我大宋之福!”
  紧接着潘美发话:“皇上,小小北汉就无须慕容大人前往了,老臣愿往!”
  一代良将曹彬也站出来道:“皇上,微臣也愿为皇上解忧!”
  继而,党进、王全斌、米信、李处耕、李继勋等也站出来纷纷表示愿替皇上拿下北汉。一瞬间,冷场的气氛忽然变得火热起来。
  一批新秀将领也不甘人后,站出来表示愿意出征!秦滔道:“皇上,臣自幼习武,能征善战,请皇上恩准,让微臣出征!”
  见众多将领都出来纷纷表示愿意挂帅出征,张俊有些纳闷了,心想:“这些人不会都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