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金品典当师 >

第125章

金品典当师-第125章

小说: 金品典当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林,我认为你这个创意确实有些骇人听闻,但可以一试。我看不如这样吧,迪拜那里交给别人监工,你马上回国咱们坐下来仔细商量一下。”季凡说道。
    拉希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季凡随即打开电脑上网查询他的相关资料,原来阿联酋是由七个酋长国联合成立。最重要的两个就是阿布扎比和迪拜。两个部落地酋长也分别固定为总统和总理。
    拉希德不但是迪拜酋长,而且身兼阿联酋总理、国防部长。作为全球有名的亿万富翁,他对体育运动相当热心,同样喜好养马、赛马,在赛马届享有盛名,据说光玩赛马就花了十几亿美元。
    同时,他颇具管理才华和领导能力,迪拜在他的领导下,经济蒸蒸日上,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休闲大都会,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给这样富可敌国之人送礼物倒是一个颇为挠头的事情,季凡有些无奈地注视着电脑上拉希德高大威武地身影。
    林枫回国后,季凡立即把林枫、唐俊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商议对策。
    “季总,对于拉希德这个人我们虽然没有亲自和他打过交道,但是从我查到的资料看,这个人出身皇室,身份高贵,而且身家达几百亿美元,如果不是极为罕见珍贵的瓷器,他根本不为所动。因此我想我们制作的瓷器不但要保证质量,更要在奇、新、特这方面多下功夫。”
    “由于文化和宗教信仰地缘故,中东的阿拉伯人喜欢元青花由来已久,尤其是对于具有鲜明中国文化元素的元青花更是喜爱有加。
    由于我们公司生产的宝石蓝青花,采用柴窑烧制,并辅之麻仑土和苏泥勃青料以原料,再严格按照古代御窑厂的烧瓷工序,实际上就是元青花的翻版,因此我认为对于公司这次选送的礼物应以元青花为宜。
    瓷厂青花瓷地烧制已日渐成熟,我正准备在近期尝试烧制形制硕大地大盘、大瓶、大罐,如今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提前实施啦!至于具体的纹饰,还是由季总你这个瓷器鉴定专家来确定吧!”唐俊笑着把皮球踢给了季凡。
    “老唐,你倒是会躲清静,既然如此,那就采纳你地意见,以青花瓷为主攻目标。至于采取何种纹饰那就交给我好了。”季凡拍板道。
    说起国内在古瓷研究方面,故宫赌博物院一定能排到首位,那里不但汇集了大量珍贵实物,同时也保持了相关图片资料,因此会议刚一结束,季凡就立即给孙明学打了个电话,请他尽快帮着搜集一些元青花方面的图片资料做为参考。孙明学倒是没有怠慢,很快就将一些元青花的图片发放他接到这些图片后,季凡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研究了一整天,终于有了定论。于是他信心十足地拿起画笔,在宣纸上做起画。
    “季总,你关在屋里一天了,是不是出来吃点东西呀?”唐俊在外面敲着门喊道。
    “啊,总算完工了。”季凡伸了个懒腰,打开房门,“老唐,你来得正好!我画了一幅青花瓷的纹饰图稿,你来给品评一下。”
    “我来看看你闭门造车做的画。”唐俊说着来到季凡那张宽大的板台前仔细观瞧,令他感到非常震惊,只见画面上苍茫云天,海浪起伏,汹涌波涛之中,一座仙山由海浪中突兀而起,一条五爪巨龙盘旋在空中,仙山皴法细腻,海水线条流畅。而巨龙生动传神,双目圆睁、张牙舞爪,腾空盘旋,尽得雄健威猛,威风凛凛的神韵气势。
    “这幅画作画工精细、构思巧妙,画中的五爪巨龙是帝王的象征,这座山称为寿山,它屹立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形成东方传统寓意中的寿山福海,而长寿与多福是历代帝王长盛不衰的梦想祈愿。嗯,想必谁也不会将这样一份寄托着美好祝福的礼物拒之门外吧!”
    “老唐,这么说可以过关啦?”季凡笑着问道。
    “当然,至少我看不出它有什么不妥之处,季总,这件瓷器采用何种器型啊?”唐俊问道。
    “我认为烧制成瓷瓶比较好,讨个好口彩,象征平平安安嘛!至于瓶子大小当然是越大越好啦!”季凡笑着回答道。
    “麻仑土虽然拉力极强,可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烧制这种形制硕大的瓷器我可是一点把握也没有,我还是尽量争取吧!”唐俊说道。
    淘尽黄沙始见金 第二百二十二章 无价的象耳瓶
     更新时间:2009…3…10 22:56:52 本章字数:3293
    元青花瓷器的造型大气浑厚,丰富多样,仅常见的瓶类就有梅瓶、玉壶春瓶、象耳瓶、戟耳瓶、兽耳瓶、蒜头瓶、四系扁瓶及塔式盖瓶等,梅瓶、玉壶春瓶虽然造型优美丽,秀丽中不失豪放,惜瓶高只能达到三十厘米,形制不够硕大,被唐俊果断地予以放弃。
    在与画坊里的陶艺师坐在一起相同研讨后,大家一致决定选用象耳瓶这种器形。象耳瓶这种器形在元青花瓷器中以瓶高而著称,北京故宫赌物院收藏的一件象耳瓶高达六七十厘米就是最好的证明。
    确定了瓷器形制,接下来画坊的陶艺师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象耳瓶的创作之中。由于麻仑土制成的胎坯质地坚硬,致密沉重,为了有效减轻底足的重负,大件元青花往往采用分段接胎制瓷的工艺,罐类器物胎体多采用四段三接,而象耳瓶等瓶类多数采用五段四接。
    唐俊在认真翻阅了先祖唐英那本《榷陶窑务手札》中元青花篇的记载后,决定由简入难,先尝试着采用四段三接的工艺,制作瓶高在五十厘米的象耳瓶,经过多次实验,在烧制了大量爆釉、鼓包、炸釉的废品的基础上,才成功烧制器形完整的成品。紧接着他开始采用五段四接,制作更为高大的象耳瓶。
    随着盛夏的来临,转眼间已进入六月时节,连续三天的绵绵细雨暂时告一段落,雨过天郎,空气也显得格外清新。
    又一个烈日当头的响午,瓷厂又到了例行出窑的日子。此时正是午休时分,刚吃过午饭的众人正躲在室内休息,柴窑前只有易长风指挥着手下的窑工往外出窑。
    易长风已记不清这是公司成立以来烧制的第几窑瓷器了,他只知道随着烧窑时间的与日俱增,对于这窑温的控制日渐成熟,烧制出的瓷器品质越来越高。废品率也越来越低。
    他随手揭开一件瓷器地匣钵,在仔细地审视了里面陈放的那件象耳瓶时,他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大声喊道。“小三子,马上把季总和唐总监请到这里来。”
    当季凡和唐俊赶到柴窑前时,那件象耳瓶已经被窑工们从匣钵里抬了出来,在阳光的照烁下,它散发着夺目地光芒。
    这件瓷瓶瓶高约九十厘米,颈口有凸出,两边以象鼻作耳。瓶腹呈罐式,至下腹渐内收,又放大做覆喇叭底。器形古朴,造型端庄,粗犷豪放,制作规整,形体硕大,但没有丝毫笨拙感。
    胎干釉润,胎质青中显白,白中泛青。光洁剔透的釉色如玉般润泽,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矗立着一座大山,山上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云雾缭绕之中,一条刚劲威猛的巨龙极富动感,呼之欲出。
    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明净素雅,分色层次鲜明,浓淡相宜。笔法随意娴熟,布局巧妙合理,纹饰繁复却不杂乱。整体给人以疏朗清闲的感觉。
    “这件瓷器曲线自然流畅,形象逼真。笔法功夫无拘无束地表现在流畅的线条与挥洒点染中,随意天然,繁而不乱,一派质朴美感。瓶上地青花发色深而不浊,鲜而不浮,艳而不俗。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堪称无价之宝啊!”季凡兴奋地品评道,“这件瓷器瓶高应该超过七十厘米了吧?”
    “这瓶高足有九十厘米。是我采用六段五接的工艺,经过反复多次实验方可成功,幸不辱命。唐俊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回答道。
    “老唐,瓷瓶都是成对的,光这一件可不成啊!你还得再加把劲,争取再烧制出一件呀!”季凡说道。
    “我尽量试试看吧!”唐俊说道。
    礼物总算是有了,不过如何与拉希德酋长取得联系,并能够使人家收下这件礼物倒是个棘手的问题。季凡在心里把自己所认识的朋友挨个过了一遍筛子,也没想到谁能和拉希德挂上钩。
    即使和拉希德不熟悉,如果能认识他身边的人也好啊!想到这里,季凡心里不由一动,迪拜不是在北京驻有大使吗?也许能从他身上打开缺口,取得进展呢!
    对于联系迪拜大使的这个重任,自然不仁不让地落到孙明学的头上,季凡随即给孙明学挂了个电话,“孙院长,还有个事想求你老人家出面帮忙啊?”
    “好小子,竟然把我当成免费劳动力,让我帮你也行,不过我有什么好处啊?”孙明学趁火打劫道。
    “想要劳务费那还不容易,不瞒你说,最近我们瓷厂可是烧制了几件品质不错地青花瓷,不知你老是否感兴趣啊?”季凡微笑着说道。
    “这可是你主动提出送给我的,既然如此那我就却之不恭收下啦!多了你小子也舍不得,你挑两件象样的赠给院里就成。”孙明学高兴地说道,“你说得到底什么事?”
    “唉,如今时风日下,人心不古啊!我没想到象孙院长你这种一向自视清高的文化人,也学会了吃拿卡要这一套,真是令人痛心疾首啊!”季凡调侃道。
    “你小子说得多难听啊!如今这是商业经济时代,就不兴我顺应一下时代潮流啊!我这叫按劳取酬,你要是不同意那就算了,反正我们院里的藏品多得是,也不在乎少你们公司的两件瓷器。”孙明学笑嘻嘻地说道。
    季凡和孙明学开过玩笑后,连忙把委托他帮着联系迪拜大使的事情简情告诉了他。听到季凡这个大胆近乎有些疯狂的创意后,孙明学震惊之余,还是非常痛快地一口答应下来。
    几天以后,季凡和厉振海、林枫一行三人踏上了开往北京地航班。
    在孙明学外学部一位相识多年的朋友的帮助协调下,迪拜大使总算答应抽出时间与季凡见上一面。
    凡是到过阿拉伯国家,尤其是位于阿拉伯半岛国家的人,都会发现当地人不仅习惯穿阿拉伯长袍,还喜欢佩带腰刀,迪拜的这位哈拉法驻华大使亦同样如此,而且他还有收藏各种腰刀地嗜好。
    为了在第一时间内赢得对方的好感,对于此次会面,季凡颇费了一番心思。在获悉这位哈拉法大使酷爱收藏腰刀的嗜好后,一下飞机,季凡顾不上休息,在厉振海和林枫的陪同下,来到各大商场寻找合适的腰刀。
    王府井、燕莎商城等专门出售刀具的柜台前无不留下了三人的身影。可是对于这些价格不菲地刀具,季凡却无比失望。即使是那件由蓝钢刀身和黑色碳纤维刀柄组成,产自美国标价为9000元人民币地巴克猎刀,也难以让季凡动心。
    顶着炎炎烈日,逛了几大商场也一无所获,三个人来到一家冷饮店内休息,在大口喝光了一瓶冰镇矿泉水后,一直默不作声的厉振海这时象是不轻意地问道,“季总,不知你到底想买什么样地刀具呀?”
    “刚才咱们也看了不少刀具,可是除了价格贵得惊人外,倒没有见到一件真正能称得上大师级水准的刀具精品。”季凡说道。
    厉振海听到这里微微一笑说道,“季总,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你别看我们看到的刀具价格昂贵,那么大师级的名刀更是贵得离谱。《名刀杂志》介绍,世界十大制刀大师之一的瑞典人卡米恩。布森手工制作的一把刀现在最低值5000美元,而日本制刀大师,素有刀神之称的福田正孝的作品,单价为二万五千美元。”
    “噢,看不出振海你也是个行家啊!”听了厉振海非常专业到位的介绍,季凡对他不禁刮目相看。
    “行家倒是谈不上,只不过平时我也喜欢玩刀而已。”厉振海平静地回答道。
    “你刚才提到的这几把刀在国内什么地方能买到?”季凡急切地问道。
    “这些大师制作的刀都非常抢手,在国外就已销售一空,国内根本见不到。”厉振海说道。
    “唉,两天后就要和哈拉法大使见面,看来我们是鞭长莫及呀!”季凡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
    “季总,既然哈拉法大使喜欢收集腰刀,依我看未必非得送给他大师级制作的名刀,只要腰刀品质上乘、做工精致,我想他也一定喜欢。”厉振海说道,“我倒知道上海里有一家刀具店出售的腰刀质量不错。”
    “振海,你快说说看。”季凡高兴地说道。
    淘尽黄沙始见金 第二百二十三章 波日季腰刀
     更新时间:2009…3…13 22:52:10 本章字数:3511
    “不知季总是否听说过保安腰刀?”厉振海问道。
    “保安腰刀?”对于刀具没有过多研究的季凡听到这里,神情不由为之一振,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你说得莫非是产自甘肃省积石山大河家镇一带的腰刀吧?”
    “正是此刀。”厉振海说道,“看来季总对此并不陌生啊!”
    “保安腰刀我可从未见过,只不过对这保安腰刀的起源倒是略知一二。”季凡淡然一笑接着说道,“七百多年以前,随着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横扫欧罗巴,在中亚诸国俘虏了大量的回回、哈刺鲁、康里、阿尔浑、撒尔塔、汪古等各色名目的人。
    当时这些被元朝统治者通称为色目人的战俘里不乏铸造刀剑武器的能工巧匠。于是,蒙古将帅把他们组建成探马赤军和各色技术营配属在自己的麾下。这两支劲旅的组建,大大增强了蒙古铁骑的战斗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1227年,蒙古人从欧洲回马东征,把部分来自中亚的官兵和色目人工匠留在青海省同仁地区。六年后,他们又受命随处入社,于编民等,用现在的说法,就是集体转业成为务隆河畔亦兵亦农的屯垦者。
    几百年下来,他们与当地的蒙、汉、藏、回、土各族人民结邻而居互通联姻。逐渐形成了保安民族。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清朝同治年间才发生转变,保安人迁离同仁,在甘肃省积石山大河家镇定期居下来。
    虽然我未曾领略此刀地风采,但我想它能从几百年前传承至今,必定有它独到之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