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金品典当师 >

第134章

金品典当师-第134章

小说: 金品典当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能是刘忠宪今天找自已来地真正目的吧!季凡不露声色地坐在那里,望着刘忠宪笑容之下流露出的尴尬,心想这在公众面前风光无限的市长大人也有遇到难题的时候啊!
    他贵为一市之长,是什么样的事让他如此挠头呢?季凡猜想应该是钱的问题。刘忠宪这个人平易近人,而且还是个干实事的好干部,给他留下地印象不坏。如果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帮他一把。倒也未尝未可。
    想到这儿季凡说道,“看来刘市长你这个父母官当得不轻松啊!只可惜本人能力有限,帮不上什么忙啊!”
    这小子年纪不大,倒挺滑头,自己还没开口,他倒先把门封死了,刘忠宪不免有些失望。
    “当然,如果是钱的问题,或许我还有办法。”季凡话锋一转说道。
    刘忠宪闻听此言。长出了一口气说道,“实不相瞒,我今天约季总前来。的确有事想请季总帮忙。”
    “刘市长请讲。”
    “季总,想必你知道,要想把景德镇建设成为一座具有陶瓷文化特色的旅游城市,绝不仅仅只是挂在嘴上,包括城市建设等配套设施在内的硬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景德镇做为古城,经过近几年的城市改造,城市建设总体来说还算不错,但也有不完善之处。
    比如中华南路至十八桥一带街道破烂不堪。下雨天道路积水泥泞;公交站台站牌设施不太完善,有的路段不要说站台,甚至连站牌都不齐全。
    这些问题都急待解决,可是由于每年用于城市改造的资金十分有限,因此这些改造项目一直拖到现在。”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羸利并不是唯一地目的,企业来源于社会。也要回报社会。况且行善积德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路这是利国利民地社会公益事业,我们龙兴瓷皇做为景德镇的一份子。愿意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季凡问道,“刘市长,不知需要多少资金呢”
    “无论是公交车站台和站牌设施,还是中华南路至十八桥路段改造,都已经是迫在眉睫,以上两项已纳入明年我市城市建设重点改造计划,经过城建部门设计规划,还有一千二百万的资金缺口。”刘忠宪说道。
    “一千二百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刘市长,你可给我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啊!”季凡原以为最多不过几百万,听到刘忠宪报出的这个数字时,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我们公司还有四名股东,这笔支出金额太高,我一个人无权做主,需要召开董事会进行研究,请给我一周时间,我再答复你好吗?”
    “没问题,那我就随时等候季总的好消息啦!”刘忠宪说道。
    回到公司,季凡立即把各部门主管召集到会议室商议对策,大家纷纷发表意见,大部分人对于公司出钱资助政府搞城市改造这件事持否定态度,认为即使公司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也完全没有必要把这么大一笔钱花在与公司经营无关的公益事业上。
    “今年以来,公司发展速度飞快,正是扩大规模全面发展地最佳时机。我认为值此之际,把钱投入到公益事业上,对于提升公司名气有百利而无一害。”看到在座的众人都不约而同地带着疑惑不解望着自己,林枫不慌不忙地说道,“当然,我们公司做公益事业也是带有附加条件的。比如用我们公司的名字来命名改造的街道,公交站台和站牌上标明我们公司等等。”
    “林总监,你是说用这一千二百万替我们公司做广告宣传,这个创意确实不错。”一千二百万的数额虽然不小,但如果用来作为一次性的广告投入倒不失明智之举,季凡赞许地点了点头,目光扫视着企划部地主管王济怀,“王主任,这几天你们到景德镇市内地各条街道多转转,形成一份完整的材料交给我。”
    几天以后,王济怀将一份内容详尽地材料交到了季凡手中,望着这厚厚一叠的材料,季凡知道他花费了不少心思。
    这份材料中采用陶瓷为主体设计的公交站台、站牌,凸显景德镇瓷之特色,突出了瓷城魅力,极富创意。除了林枫提出的两条建议外,额外增加了一条,就是在景德镇五处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处醒目地设立五块巨大的龙兴瓷皇广告牌。
    季凡对这份材料非常满意,勉励了王济怀几句,带着这份材料径直找到了刘忠宪,“刘市长,经过和公司的股东商议,我们公司原则上同意拿出这笔钱资助市政府用于城市改造工程。不过作为商人,在商言商,有几个附加条件希望你能答应。”
    “这很正常,只是不知具体是什么条件啊?”刘忠宪心里一宽说道,“季总,不会又是占用土地的事情吧?”
    “那倒不是,只是为了给我们公司产品宣传所做的一些广告而已,我带来一份材料,请刘市长过目。”季凡说道。
    刘忠宪接过材料仔细看过后,点了点头,“季总,你这几个附加条件合情合理,市里可以全盘接受,明年春暖花开季节来临后,就可以正式实施了。季总,你这次可是解决了大问题,道路的好坏不光是景德镇的形象工程,也是老百姓都受益的民心工程,我代表全市老百姓多谢你呀!”
    经过精心策划,十二月十八日,龙兴瓷皇艺术网站正式运营,作为景德镇第一家陶瓷企业成立的专业网站,吸引了广大藏友的关注,当天点击率突破百万。
    岁月悠悠,时光飞逝,伴随着新年的钟声,迈入了2008年。这天,季凡正坐在办公室内批阅文件,秘书赵小姐拿着一份请柬走进办公室,“季总,刚刚收到世界华人艺术大会组委会发来的请柬,邀请你前往参加艺术作品展。”
    历经十年的品牌积累和不断完善,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作品展,赢得了海内外相关人士的好评,在国内外艺术界引起反响空前,已成为当今最大的国际性常规文化盛事,是海内外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型艺术展览,也是最具规模和品牌影响的顶级艺术盛会。公司烧制的瓷器作品能得到专家肯定,并成功被大会收录其中,这对于建厂制瓷才不过两年时间的龙兴瓷皇来说,堪称不小的奇迹。
    把玩着手中制作精致的请柬,想到自己即将踏进到这神圣的艺术殿堂时,季凡脸上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几天以后,位于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22号的半岛酒店迎来了几位来自大陆的游客,大堂里漂亮的服务小姐阅人无数,她一眼看出这几位游客隐然以其中最为年轻的年轻人为首,因此对这个年轻人多留意观察了几眼,一身乳白色真丝面料的华仑天奴套装,脚上是一双同样是白色系的华仑天奴软质皮鞋,面带微笑,浑身透露着一丝儒雅气质和学者风范。
    这几人正是前来参加艺术作品展的季凡、唐俊、林枫和厉振海一行四人。艺术展一月十六日正式开始,季凡带着众人于提前两天来到了香港。用他的话来讲,大家都辛苦一年了,难得有这么个机会,领着大家出来放松一下,并借此机会顺便考察一下香港的市场。
    “季总,艺术展两天之后才正式举行,咱们这两天时间怎么打发呀?”在客房里冲过凉,大家坐在沙发上休息,唐俊呷了一口冰镇的饮料,笑嘻嘻地说道。
    淘尽黄沙始见金 第二百三十八章 莲水注犀角杯
     更新时间:2009…4…2 11:50:20 本章字数:3328
    “先生,这是一只莲水注犀角杯,你看它器形古拙,雕工精细,构思巧妙,实在是难得一见的犀角珍品。”店主是个戴着近视镜,白净面皮,一副斯文模样的中年人,见到季凡盯着那只杯子,于是从柜台里取出杯子摆放在季凡面前。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酒具中最为珍贵的一种,犀角杯在历史上风光无限。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犀角杯就已成为当时王公贵族最为喜爱的酒具。”店主侃侃而谈道,
    “犀牛应该是产自非洲大陆的吧?商周时期怎么会出现这种东西呢?”厉振海疑惑不解地瞪着店主了一眼,意思是你太能扯了吧!
    “老板说得没错,其实当时的中国不但有犀牛,而且数量还不在少数。”季凡一边审视着犀角杯上面精美的花纹,一边平静地说道。
    “可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北方连年战乱不止,犀牛皮由于具有质地坚硬,穿戴起来轻便灵活的特性,被大量用于制作铠甲,并且犀角本身还是一味珍贵的中药,使用其制作的酒具饮酒或喝水,还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君子无罪,怀壁有罪。犀牛因为具有多种妙用而遭到人们灭绝性的捕杀,数量越来越少,近乎灭亡。
    随着三宝太监郑和出使西洋,成功打通海上通道,使得非洲犀角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犀角也一跃成为竹木牙角四大雕器之一,被王公贵族、文人骚客竞相推崇,成为这些人珍藏赏玩之物。
    由于犀角极易被腐蚀,所以流传下来的犀角杯极少,全国现存于世的犀角雕刻品也不足500件。”店主说道。
    古人因白酒性燥热。而犀角性寒,对人有凉血、解毒、镇惊、滋补之功效,因此古人喜欢用犀角制成酒具饮酒。以祛病健身。店主对于这犀角酒杯的作用倒是所言非虚,季凡赞许地点了点头。
    “这犀角有亚洲和非洲之分,老板,不知你这犀角产自何处啊?”季凡抬头不轻意地向店主问道,由于亚洲犀角品质要优于非洲犀角,所以其所雕成的器物也要珍于非洲犀角制品。价格上同样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季凡有此一问。
    “这件莲水注犀角杯是由雕刻名家,采用上等亚洲犀角琢磨而成。”说到这儿,店主压低嗓音神秘兮兮地说道,“这东西是倒斗地从一座明代古墓倒出来的,几经周转才到了我手中,先生如果喜欢的话。我可以一万块均给你。”
    明代收藏大家曹明仲在其《格古要论》一书中曾对犀角作过精妙描述:“凡器皿要滋润。粟纹绽花者好,其色黑如漆,黄如粟,上下相透,云头雨脚分明者为佳。”其意是说犀角器皿以粟纹清晰,质细腻似玉,逆光下观看莹润欲透者为上品。
    季凡仔细审视眼前这件酒具,外表黑中透亮。透着诡异刺眼地光泽。与真正犀角乌黑光亮的自然光泽迥然不同,而且这酒具的雕工繁杂。尽显雕工之奇妙技巧,与明代犀角杯风格大气、庄严高贵的雕刻风格相去甚远。与其说它是产自明代的器物,倒不如称它更符合清代的雕刻风格。
    这件酒具充满疑点,如今听到店主称它为出土地犀角物品,季凡心中顿时一片雪亮。由于犀角主要为碳酸成分,埋在地下极易腐蚀,因此所谓出土地犀角器皿,几乎都是出自造假高手的赝品。
    另外店主开出的价格也很有问题,如今犀牛早已被列为世界珍稀动物,严禁捕杀,所以市场上基本上没有新的犀角卖出,而且由于难以保存的缘故,流存于世的犀角器皿也越来越少,它地价格自然亦节节升高。
    现在市面上一只犀角器皿至少在二、三万之间,而那些犀角珍品更是接连以天价成交。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明代双螭海棠形犀角杯拍出了1140、56地天价,创下了当年中国文玩杂项的最高价,而一年之后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的仙人乘槎犀角杯则再创新高,以203、2万美元创下了犀角雕刻制品的拍卖世界纪录。
    “先生,如果赚贵的话,价格好商量,我今天还没开张利市讨个好口彩,这件犀角杯你就给我八千块好了。”看到季凡神情漠然地把犀角杯放回柜台,店主搭讪道。
    所谓的犀角杯大概这是用水牛、牦牛的角制成地吧!季凡不为所动地点了点头,随即把目光转向店内其它古玩。
    店内以竹木牙角、青铜器、金银器、古币居多,拿起一件兽耳猎纹青铜壶,望着它散发出地青幽翠绿的光泽,季凡不禁联想起自已两年前在黄山打眼地经历。
    在一堆锈迹斑斑的北宋古币旁边的一件挂满灰尘的柱状器物引起了季凡极大兴趣,“老板,这是什么东西啊?”
    “这是一枚古人用的印章,这件东西放在店里也有些年头,你看这上面都挂满了灰尘,有些脏,我给你擦拭一下。”店主殷勤地拿起毛巾擦拭之后递给季凡。
    印章不大,入手却很沉重,形制规整,从表面斑杂不一的色泽来说,应该是件青铜印章,细心的季凡发现印章的侧面泛着一层耀眼的玫瑰红镏金层,他不由一动,因为凡是镏金颜色出现玫瑰红的青铜器,时间至少在千年以上,这种镏金工艺难度极高,绝不是现代的造假者能够轻易仿制的。
    “老板,这东西是什么年代的,怎么上面还有铜锈啊?”季凡邹着眉头装做不满意的样子说道。
    “年代这我也说不好,反正时间不能短了,你看这铜锈就是最好的证明,我想它最少也不低于宋代。”店主讪讪地回答道,这枚印章是夹杂在一大堆古币之中,他打包买回来的,当时他瞧了一眼,见只是一枚铜印,毫无出奇之处,于是买回来之后就随手丢在柜台里。
    季凡扫视了一眼,发现印文为小篆体精雕而成,“明氏”两个字古拙朴茂,凝重悠远,印文内没有嵌入印泥,看来尚未使用过,季凡从形式、印文以及镏金层的特点来分析,这应该是出自汉代家族徵记类的陪葬品。
    “老板,你这枚印章怎么卖的?”季凡不轻意地问道。
    店主抬头略带深意地扫视了季凡一眼,想从他脸上看出什么玄机,看到季凡一脸平静的样子,他犹豫了半天说道,“一千块。”
    “只是一枚破铜烂铁而已,一千块我完全可以买一大堆。”季凡轻蔑地撇了下嘴,随手毫不在意地将那枚印章丢在柜台上。
    “先生,你话可不能这么说,这好歹也是有些年头的物件,我再让一百,九百块如何?”店主陪着笑脸问道。
    季凡摇了摇头,伸出手指说道,“我最多只能出这个数。”
    “一百块?这位先生你不会是在开玩笑吧!这个价格我收都收不上来呀!这样好了,一口价算你八百块好啦?”店主苦着脸说道。
    “二百块。”季凡好整无瑕地说道。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