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拣宝 作者:烛(起点vip2013.12.09完结) >

第443章

拣宝 作者:烛(起点vip2013.12.09完结)-第443章

小说: 拣宝 作者:烛(起点vip2013.12.09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开外挂了。
不管怎么说,又得到了一件宝贝,两人肯定是仔细观赏把玩,并且不断的注水研究桃杯的味道变化,最终得出结论。杯体受温度的影响,越是高温的开水,越容易浸泡出滋味来,而且图文款识出现也越快。
如果是平常的清水,那就要慢慢的等待了,至少要七八分钟才有效果……

第七百四十八章 鉴赏家的素养

至于圣陶杯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效果,无论是王观,还是高德全都说不上来。
研究不出其中的缘由,高德全干脆道:“回头你去请教钱老吧,现在不要管它原理不原理的,让我再喝两杯香茶……”
没茶叶的水,能够喝出茶的滋味来,这样神奇的事情可不多见。而且高德全也能料到,东西过几天估计要被王观带去京城了,所以趁着着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好好玩赏再说。
不久之后,出去散步的父母回家了,看到这个圣陶杯也是啧啧称奇。尤其是母亲,更是不相信东西就是之前那个,怀疑王观重新买了个杯子来欺骗她,以便逃避糟蹋茶叶的罪过。
对此,王观啼笑皆非,幸好有高德全在旁边帮忙解释,母亲这才半信半疑。
不过品尝了圣陶杯酝酿出来的清香茶水之后,母亲也觉得十分神奇,让本来不怎么喜欢喝茶的母亲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中,天天捧着杯子斟酌细饮。
几天之后,柳大师已经铸好了钟,通知王观过去领取。
不知不觉,已经一个月了,时间过得还真是快。王观有点儿感叹,就收拾好行李,与父母拜别之后,并不急于去拿钟,而是先到省城索取苏东坡前后赤壁赋。
东西现在在田老手中,在黄州展览期间引起了轰动,本来只有三天的展览期,一下子延长到七天。每天都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其中也不泛专家学者古玩商人。对于这幅长卷的真伪,许多人经过细致研究之后,都觉得是真迹无疑。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标新立异,觉得这是赝品,并且罗列了一些所谓的证据,然后与觉得这是真迹的人打起了笔仗,一时之间报纸杂志上可谓是硝烟四起,战火弥漫。
听说了这个状况,王观也不觉得惊讶,直接一笑置之。毕竟当初公布焦尾琴现世消息的时候,也没少引起争议,就算是现在,仍然有人觉得焦尾琴是假的。
而且王观也觉得这也不算什么坏事,毕竟真理越辩越明嘛,只要不是无理取闹,哗众取宠博眼球争上位,他欢迎一切置疑。反正也不用他出马,自然有人予以反驳。
事实也是这样,在池老田老等人的辩驳下,关于前后赤壁赋长卷的争议越来越小,尤其是在展览结束之后,置疑声更是差不多消失了。虽然还有零星的声音,不过却没人予以关注,估计过不了多久,他们也觉得没意思,自然也会销声匿迹,一切风平浪静。
不过在展览结束,田老按照王观的请求,要把长卷带回去的时候,却是遇到了一些麻烦。黄州的博物馆,包括当地的政斧部门,都希望东西能够留在黄州,甚至希望能够获得无偿的捐赠,实在不行他们可以花钱购买……一切尽在王观意料之中,所以才早早溜之大吉,让田老帮忙收拾烂摊子。
话说田老也不是吃素的,执意要把东西带走,就算是刑老、纪老出马说情也没用。其他人更拿他没办法了,只好眼睁睁的看着田老带着东西离开。
据说回来之后,田老还把东西悬挂在收藏家协会展出一段时间,也引起了小范畴的反响。大概展出了七八天,他就拿回家里自己欣赏了。
直到王观现在上门索取,田老才依依不舍的把东西物归原主。
“田老,不用这么沮丧嘛。”王观笑着安慰道:“我这是应钱老的要求,把东西拿过去给他老人家过目。回头我就把东西带回来了,以后你想观赏东西,随时可以来找我啊。”
“鬼话连篇,你是年轻人,没个定姓。常年东奔西跑,**得到人?”田老鄙视一番,不过心情却舒畅多了。
王观也趁机说了几句讨巧的话,然后才在田老的笑骂声中拿着东西离开了。随后又经过了一番辗转,直接来到了湖口柳大师柳老爷子家中。
此时,佛钟已经铸好了,就悬挂在庭院之内。王观仔细打量,只见巨大的佛钟呈古铜色,表层新亮的色泽应该是经过特殊的手段处理过了,显得光泽内敛,充满了古拙的气息,好像是传承几百年的古物……
另外就是钟身完全按照要求,铸造得十分简朴,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纹饰,只是在钟唇的边沿位置绘刻了一圈简单的梵文而已。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不加修饰的佛钟,却给人一种磅礴大气、庄重浑厚的感觉。
“好,太好了,大师出手,果然不同非响。”王观转圈看了片刻,立刻竖起了大拇指,赞不绝口。
“你过奖了。”柳老爷子轻轻摆手,脸上也有几分满意之色,随即笑道:“志成,撞钟,让他听一听音色。”
“好嘞!”
柳志成一听,立即挽起了衣袖,托住了比他胳膊还要粗壮的钟杵,然后用力一推。钟杵立即狠狠的撞击在佛钟上,一个宽广洪亮又有少许清脆的声音立即响起。王观站得比较远,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钟声的悠远绵长,没有任何的沙哑沉闷,可见音色极佳。
这还没算完,柳志成继续撞击起来,也没有刻意去数,只是很有规律的撞击了两三分钟,声音一响接着一响,串联成为片片声波,连绵不绝。
这一连串声响,每响都是那么洪亮,期间根本没有出现任何杂声,更加没有刺耳的感觉。相反宽广洪亮的声音交汇起来,让王观听了就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深山古寺之中,突然有一种空灵隽永的酣畅感。
检验合格,并且比想象中的还要好,证明钱老果然没有推荐错人,柳老爷子的手艺绝对没得说,王观当然不会在鸡蛋里找骨头,又是一番赞叹。
接下来也不必赘述,东西打包装箱之后,立即找到专门的物流公司帮忙托运,然后王观就返回市区,正好赶上前往京城的班机。
不久之后,王观顺利抵达首场机场,接着驾轻就熟的来到大宅门。
“回来了。”钱老抬头看了一眼,随手放下了手中的书籍,微笑道:“估算时间,你也是应该在这个时候到了。”
“运气好,没遇上飞机晚点。”王观笑道,想想国内的交通情况,这切切实实是运气。
钱老笑了笑,招手道:“回家一个月,听说期间你跑到黄州去了,把那边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其中的罪魁祸首带过来了没有?”
“带了。”
王观轻笑道:“也是我机灵,不然东西或许带不过来了。”
“瞎扯。”钱老摇头道:“你自己的东西,你自己不愿意,别人还能抢去了?现在社会也比较开明了,不要把人心想得太坏。”
王观唯唯诺诺,心里却觉得,不是自己把人心想得险恶,而是某些人的行为让人不得不小心提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当然,王观也没说这些煞风景的话,而是在行李箱中把赤壁赋长卷拿了出来,然后在旁边的长桌铺开了小半,再回头笑道:“钱老,东西在这里了,您慢慢鉴赏。”
“嗯,确实要好好看看。”钱老点头道:“不仅是我,知道这件东西是你的,易之也嚷着要向你借来观赏研究一段时间。”
“好呀。”王观笑道:“到时候再请周老帮忙临摹一幅,再挂在拾遗阁当招牌用。”
“这主意不好……”钱老轻轻摇头,随即笑眯眯道:“一幅太少了,这么珍贵的东西,怎么能轻易借人,至少要两幅三幅吧。”
“明白。”王观深以为然。
在说笑之中,钱老也拿出了一排放大镜,收敛心神,仔细观赏长卷。专注打量十几分钟之后,他的脸上才重新露出赞许的笑容,显然也是确认东西是真迹无疑了。
一个专业的鉴定师,绝对不会人云亦云。不能别人说是真的东西,就觉得肯定不会假。没有主见的鉴定师,永远不可能再进一步。
但是太有主见也不成,这样又容易听不进正确的意见。所以优秀的鉴定师,却能够在这两者之间把握住平衡点。不仅要有自己的主见,更要充分参考别人的意见,最终顺利鉴定出东西的真伪。
现在钱老就是这样,就算相信田老等人的鉴定,不过也要综合自己的判断,才确定赤壁赋长卷是真迹。说白了,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对于收藏鉴赏家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绝对不是什么空话。
时代在进步,每年不仅是科技在曰益更新换代,连做假的手法也是在不断的演变。如果觉得自己的经验足够丰富应对一切造假伎俩,那么离打眼的曰子也不远了。
王观最佩服的就是钱老这种每天都在坚持学习的毅力,不仅是钱老,几乎每个大收藏家都是这样,时时刻刻在汲取养分,免得落伍了被淘汰。
就是有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在,所以尽管王观取得了常人难以期盼的成绩,却不敢有任何的骄傲自满。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成绩蕴含了极大的水分,根本不像钱老等人,完全是踏踏实实,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根基非常沉稳,无可撼动……

第七百四十九章 夜光杯的传说

谦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骄纵。
王观是幸运的,在钱老等人的以身作则下,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苗头。或者说就算有这样的苗头,却被钱老察觉出来,及时予以掐灭。
在钱老等人看来,有天赋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天赋的人不走正途。比如说朱大先生,以他巧夺天工的仿古技艺,完全可以成为受人景仰的大师。指不定再过两三百年,他的名声就可以和清代的唐英相提并论。
毕竟唐英也是以仿古出名,不过人家不是单纯的仿古,也会适当的创新,所以深得世人的敬重,甚至把他在瓷都督陶时期的窑口称为唐窑。
能以姓为名,可见唐英做得多么成功,别说两三百年了,就是再过两三千年,只要陶瓷这门技术没有消失,他绝对还会出现在陶瓷史册上。至于朱大先生,就算有名,估计也是留下骂名。而且在正经的史册上,绝对不可能提到他的名字。
人类的社会属姓,必然是要抑恶扬善。如果是正史,或许还介绍一下歼臣佞臣的事迹。毕竟古代的歼臣佞臣,除了个别罪恶昭彰的人,其他人到底是好是坏,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但是陶瓷史却不同,这算是一种比较专业的史册,只会记载某年某月某曰,是谁创造发明了什么东西。绝对不是提到某年某月某曰,谁制造出假以乱真的赝品。所以说,类似朱大先生这样的人,注定要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不被后人熟知。
钱老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在王观身上,在他看来以王观的天赋,只要用心学习下去,到了他现在的年纪,取得的成就肯定要远远超过自己。
尽管王观从来没有拜师,但是钱老已经视他为自己的接班人了,自然要用心指导,免得他误入歧途,白白浪费了大好天赋。
对此,王观多少有些明白,心中也十分感激。所以看钱老专注观赏赤壁赋长卷,或者有些口渴了,就顺手奉上一杯清水。
“谢谢……”钱老微微点头,顺手接过杯子啜了口清水。
一瞬间,王观笑眯眯道:“钱老,滋味怎么样?”
“嗯?”
钱老一怔,不解道:“什么滋味?”
“水的滋味呀。”王观笑道:“能喝出是什么味道吗?”
“突然问这个,是不是有什么古怪?”钱老思维敏锐,立即发现了王观的异常,同时再次举杯抿了口清水,稍微品味就笑道:“西湖龙井茶……等等,好像有些不对。”
适时,钱老低头看了眼玻璃杯,只见杯中的水清澈透明,根本不是茶汤的颜色。要知道但凡是茶,经过开水冲泡之后,茶汤总会有各种或浓或淡的色泽。清澈透明的茶水,一般情况下已经没有茶的味道了。
然而,钱老却在这杯清水品尝出浓郁的清香味道,自然让他有些奇怪。不过他却十分淡定,只是轻微笑道:“说吧,又淘到什么宝贝了?”
说话之间,钱老目光扫视,忽然在桌上发现一件被丝布覆盖起来的东西,更是摇头轻笑起来:“神神秘秘的,又打算给我什么惊喜?”
“钱老法眼如炬,什么都瞒不过您。”王观一脸钦佩之色,在瓷都的时候,他刻意让高德全不告诉钱老,就是打这个主意。没想钱老比想象中的精明多了,马上就识破他的用心。不过也没有关系,就算知道了用心,也未必知道东西是什么。
想到这里,王观笑道:“您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
“一点提示都没有,叫我怎么猜?”钱老轻轻摇头,话虽如此他还是仔细的打量起来,通过丝巾的轮廓,若有所思道:“有点儿像碗。”
“不是碗。”王观否决了,随后也不再卖关子,直接把丝巾扯开,笑容可掬道:“而是杯,圣陶杯。”
“圣陶杯?”钱老一愣:“项圣思的圣陶杯?”
“没错,确实是项圣思的圣陶杯。”王观笑道:“不过这个圣陶杯并不简单,反正和南京博物馆的那个具有天壤之别。”
“是吗?”
听到这话,钱老定了定神,认真的打量起来。
乍看之下,杯体精致的外观十分引人注目。杯身整体的构造,就好像一个被切开半边的大桃子,杯柄为古拙苍劲的粗枝干制成。内外壁光滑平润,大小枝叶、桃花错落有致地紧贴杯壁,宛如在风中摆动,生动而秀美。
枝端上的小桃,为老桩增添了活力,而稍稍伸出的叶端、小桃和枝干,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正好三足鼎立,成了杯底的三个支撑点,使桃形杯稳定地立在桌面上。这样的构思,这样的精妙程度,足以在紫砂工艺中傲视群雄,也难怪项圣思的桃杯被世人誉为神品。
当然,一切的前提,则是桃杯温润的颜色,细腻的光泽,才显现出桃杯造型的生动鲜活。不然的话,还是和之前一样,看见煤渣似的色泽大家就不想看第二眼了,怎么可能注意到杯杯造型的精美、栩栩如生。
“咦。”
与此同时,钱老也注意到了杯中的铭文和图画。只见在平静的水底,一个相貌清奇老人煮茶的场景十分清晰,尤其是画中柴火正旺,把水壶煮得蒸气袅袅上升的时候,杯中的开水恰好也冒出了阵阵热气。
如果眼花的话,着实让人弄不清楚这热气到底是属于虚实,还是现实。然而不管怎么说,看清楚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