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 >

第34章

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第34章

小说: 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的都城”作比之后,将北平独一无二的美浓缩在了“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难怪一想念起北平,老舍便只要落泪。687把老舍的《我的母亲》和《想北平》两篇散文联系起来,不难发现,母亲塑造了他的肉体生命和做人的性格,而北平则铸造出他的艺术生命和写家为文的性格。对这一点老舍在未完成的小说《小人物自述》里,有深切的描绘:北平的一切“是自自然然的生活在我的心里,永远那么新鲜清楚——一张旧画可以显得模糊,我这张画的颜色可是仿佛渗在我的血里,永不腿色。”“我的一切都由此发生,我的性格是在这里铸成的。”“当我旅行去的时候,我看见高山大川和奇花异草,但是这些只是一些景物,伟丽吧,幽秀吧,一过眼便各不相干了,它们的伟丽与幽秀到不了我的心里来,不能和我混成一个。反之,我若是看见个绿槐虫儿,我便马上看见那两株老槐,听见小姐姐的笑声,我不能把这些搁在一旁而还找到一个完整的自己;那是我的家,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那里的一草一砖都是我的生活标记。”“一想起幼年的生活,我的感情便掐住了我的理智。”688没有母亲,不会有老舍的生命;而没有北平,也同样不会有老舍的文学。诚如赵园引用一位现象学美学家所说指出的,“决不只是艺术家在寻找他的世界,艺术家也在被‘世界’这位‘寻找作者的永恒的人物’所寻找。‘当作者通过作品揭示一个世界时,这就是世界在自我揭示。’”而“北京属于幸运者,它为自己找到了老舍。同样幸运的是,老舍也听到了这大城的召唤,那是北京以其文化魅力对于一个敏于感应的心灵的召唤。从此,北京之于他成为审美创造中经常性的刺激,引发冲动的驱力,灵感的不竭之源。”689康拉德是老舍最爱的作家,他称他为“一个近代最伟大的境界与人格的创造者,”“海上的诗人”。“是海王”。“海与康拉德是分不开的。”“从漂浮着的一个枯枝,到那无垠的大洋,他提取出他的世界,而给予一些浪漫的精气,使现实的一切都立起来,呼吸着海上的空气。”“康拉德把海上的一切偷来,装在心里。”“无疑的,康拉德是个最有本事的说故事者。可是他似乎不敢离开海与海的势力圈。他也曾写过不完全以海为背景的故事,他的艺术在此等故事中也许更精到。可是他的名誉到底不建筑在这样的故事上。一遇到海和南洋的冒险,他便没有了敌手。……我不敢说康拉德是个大思想家;他绝不是那种寓言家,先有了要宣传的哲理,而后去找与这哲理平行的故事。他是由故事,由他的记忆中的经验,找到一个结论。这结论也许是错误的,可是他的故事永远活跃的立在我们面前”690赵园已经在用这段夫子自道来认识老舍了,“老舍有他的海,那就是北京。”691我则想更进一步地用这段话来评价老舍:他是北京的诗人,北京与他是分不开的。他从北京提取出他的艺术世界,并赋予一些浪漫的精气,使现实的一切都立起来,呼吸着这里的空气。无疑的,老舍几乎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有本事的说故事者。他那些优秀创作几乎无一例外地没有离开北京的城圈儿。他也曾写过不完全以北京为背景的故事,但一写到北京,尤其是写到北京的城市中下层市民与平民的命运故事,他就没有了敌手。我不敢说老舍是个大思想家;有思想,文化批判也好,国民性反省也罢,全来自他的故事。

  有意选择的人生归宿(6)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写过许多与“宣传的哲理”“平行”的故事。“可是他的名誉到底不建筑在这样的故事上。”他能传之后世的作品,《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等,都是由他的故事,由他的记忆中的经验,找到一个结论,或提出一个思想。这结论与思想,也许会因时代的更迭,人文环境的改变,而被认为是错误、反动的,或超前、精彩的。但无论如何,他的故事将永远活跃地立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面前。正如赵园精辟指出的:“老舍经由发现‘艺术的北京’而发现自己的艺术个性,经由完成北京形象而完成了他自己。北京不仅仅是他的艺术生命赖以存活的土地,也是他描写过的最重要的人物,他大部分作品的贯穿人物,《死世同堂》等北京史诗的真正主人公。这是一个作家和其对象所能结成的最自然、单纯的审美关系。……因而他属于北京,北京也属于他。”692是的,“老北京才是老舍真正的文学之根,创作之魂。”693北平是孕育老舍文学生命的胎宫:“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予的。”694“北平是我的家,一想起这两个字就立刻有几百尺‘故都景象’在心中开映。”695老舍在抗战前,已写过八部长篇和几十个短篇。虽然几乎都是在天津、伦敦、南洋、济南、青岛等地居住的时候写的,但在他所写的一百几十万字里十之七八是描写北平。道理很简单——“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仁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京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696因此,当然有足够的理由推论,老舍选择太平湖而不是其他的水域自杀是有意而为,决非偶然。简言之,有地理和文学上两方面的原因。在这里,往南,有老舍出生的小羊圈胡同,有父亲牺牲的南恒裕粮店,有母亲去世的观音庵;往北,有舒家的祖坟和母亲的诞生地。这里是他生命的原乡,是他亲人的墓园,也该他是生命的归宿。他属于太平湖,太平湖也属于他!
  同时,也有理由想象,老舍自杀前,面对太平湖可能会想些什么。彼时彼刻,他要把他的故事和他的整个世界,都寄托在太平湖这片平静的水面;太平湖也将承载这位孤独的老人及属于他的一切。苏叔阳的话剧《太平湖》是这方面比较早的艺术上的尝试,李辉的长篇散文《消失了的太平湖——关于老舍的随感》对此有了更深入的挖掘,而陈徒手的《老舍:花开花落有几回》,则更注重贴近历史的真实追述。
  以李辉为例,他在《消失了的太平湖》一文中,即为投入湖水之前的老舍内心,设置了一连串生命的困惑与反思,追忆与疑问,内疚与自责,懊悔与醒悟:“所有传统文化的精华,书也好,文人也好,为什么都该成为必须清除的历史垃圾?为什么社会的道德规范,人的尊严,一夜之间会变得全无价值?为什么人的兽性会成为社会的主导?”“他会后悔失去了过多的自我;他会后悔在历次的运动中,写下过那么多批判同行的文章;他会后悔没有更多地关心陷入逆境的朋友;他会后悔没有写出更多的如同《茶馆》一样的作品……”697我以为,由于老舍之死所留下的历史和艺术的想象空间都是巨大的,凡基于老舍的艺术文本及人生、性情、母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出发,所做出的关于他的死的种种推测,都不是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断,而是符合事件的内在逻辑发展和人之常理的。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老舍生命的最后深刻,“死,对于他,也许才是最好的、唯一的选择。老舍曾经给予过人们多少安慰和温暖,可在他最需要安慰和温暖的时候,却无从获得。”698老舍死前是否万念俱灰无从得知,但肯定是悲从中来,百感交集。也许有太多要想的,反而使他的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只是毅然地、没有任何眷恋地走进了太平湖。除了李辉的设问和推测,我也愿在此为投湖前的老舍做些片段的想象:老舍在散文《想北平》里描绘过太平湖对面的积水潭:“面对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所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699他可能会想,不如索性化入水中,去“另一个世界”里做一只自由自在的小蝌蚪,那里有自己的父亲、母亲、舒家的亲人和他永远的北平。
  不管老舍在建国之初是否真的很后悔写过《猫城记》“那样的讽刺”700,但他可能会想,他确实因为写了《猫城记》,无论怎样积极配合政策,在某些人的眼里,他始终是“资产阶级”文人,《猫城记》甚至已被印到了批判材料中。701他也可能同时会想,他在这部为能思想过关而一再检讨的这部小说里,30年代预想的情景在昨天竟然真实地上演了——猫国的学生因校长和教员叫他们念书,不许招惹女学生,就被捆起来,遭解剖、挖心。702而他,也刚刚在“八二三事件”中,遭受了“女学生”——红卫兵们的侮辱、殴打、摧残、蹂躏。正如前苏联汉学家李福清所说:“老舍早在四十年前就如此准确地洞察到了当代中国社会中一些反常现象。他在《猫城记》中夸张地描绘的猫国生活画面,具有某种艺术真实性。”在文化大革命中“学生可以随意侮辱自己的老师并殴打校长,拿这些同小说中虚构的猫国对学校中教员的残害相对照,老舍确实有先见之明……小说所描写的猫国的‘图书馆革命’,使人想起文化大革命时期图书馆的遭遇。当时许多书被集中起来烧毁,一切图书馆都大门紧闭。这个国家里唯一的书是毛主席语录之类。到现在为止,大概再没有第二个艺术家会有这样的先见之明。”703依照李富清的分析,老舍当然在那个时候,就“从地球上各国的历史上看清楚:学生永远是政治思想的发酵力;学生,只有学生的心感是最敏锐的;可是,也只有学生的热烈是最浮浅的,假如心感的敏锐只限于接收几个新奇的字眼。假如猫学生真是这样,我只好对猫国的将来闭上眼!只责备学生,我知道,是不公平的。”704他也许真的没打算去责备学生,但对曾被授予了“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自我而言,“人格一旦失去,想再恢复,比使死人复活的希望一样的微校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我们的政治变动太多了,变动一次,人格的价值低落一次,坏的必得胜,所以现在都希望得最后的胜利,那就是说,看谁最坏。”705“文革”的情形,可能让他想到了那个灭绝的“猫国”——“世界上又哑了一个文化,它的最后的梦是已经太晚了的自由歌唱。它将永不会再醒过来。它的魂灵只能向地狱里去,因为它生前的纪录是历史上一个污点。”706他可能想,既然有了这种悲,那就像《猫城记》里的大鹰一样,镇静地面对死亡。因为在他看来,“良心是大于生命的。”707他还可能想到了小蝎和迷在死亡之后的那份感觉:“死或者是件静美的事。”“生是一切,死是一切,生死中间隔着个无限大的不可知。”“死的缄默是绝对的真实。”“我觉不到生命还有什么意义。”708他可能想,既然选择了要去死,就死在与自己的生命、创作有着割不断血肉联系的北京城西北角的城墙外边,那里离儿时生活过的地方很近——“幼时所熟习的地方景物,即一木一石,当追想起来,都足以引起热烈的情感。”“特别是自幼生长在那里的地方,……它的一切都深印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对于它能像对于自己分析得那么详细,连那里空气中所含的一点特别味道都能一闭眼还想象的闻到。”当一切在“追忆”中时,“因为只有这种追忆是准确的,特定的,亲切的,真能供给一种特别的境界。这个境界使整个故事带出独有的色彩,而不能用别的任何景物来代替。在有这种背景的作品里,换了背景,就几乎没了故事。”709而现在,他将连带着故事及故事的背景一同消失。因为在他眼里,“那与虹一样明丽的”,“低首抱着多少代的尊严与文化”的北京,也已“伤心的默默无语,像被奸污过的贵妇。”710

  有意选择的人生归宿(7)

  他可能想,《四世同堂》里那个胆孝怯懦的瑞丰,在“心中极乱,抓不住任何一件事作为思索的起点”的时候,“想起来屈原的披发行吟。但是,他有什么可比屈原的呢?‘屈原至少有自杀的勇气,你有吗?’他质问自己。”瑞丰只有往家中走,因为“打败了狗只有夹着尾巴往家中跑,别无办法!711而他如果呆在家中,岂不是像瑞丰一样,成了一条被打败了的夹尾巴狗?
  瑞丰“没有结束自己性命的勇气,也没有和蓝东洋决一死战的骨头,他怕死。想来想去,他得到了中国人的最好的办法:好死不如赖活着。他的生命只有一条,不像小草似的,可以死而复生。他的生命极其宝贵。他是祖父的孙子,父母的儿子,大哥的弟弟,他不能抛弃了他们,使他们流泪哭嚎。是的,尽管他已不是胖菊子的丈夫,究竟还是祖父的孙子,和……他死不得!况且,他已经很勇敢的想到自杀,很冒险的来到坟墓与河坡上,这也就够了,何必跟自己太过不去呢!712可他不怕死,他知道生命只有一条,死不能复生。然而,他有自杀的勇气,有和红卫兵决一死战的骨头;他不能像瑞丰一样好死不如赖活着,而要像屈原一样,像自己在抗战中一样,抛妻舍子,义无返顾赴黄泉。“天,多么美的北平的青天埃地,每一寸都是他跑熟了的黑土地。他舍不得这块天地,而这块天地,就是他的坟墓。”713他可能想,把《骆驼祥子》的版权卖给美帝国主义,拿美金,就是卖国?他便要以死来回答,我爱我的国,可谁又爱我呢?他可能想,当年“全民族齐心抗日是表明了我们有最高的文化,每个人都懂得成仁取义,不肯苟安求全,沦为奴婢。……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忠恕仁义,效悌廉耻,能宽恕别人的过错,而不能屈膝受辱。”714有骨头的今日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