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

第6章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6章

小说: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败,说明我们失去天助,应该立即放弃全部作战方案!”所谓“放弃全部作战方案”,其意义极为深长,或者说,这里面甚至包括放弃全部战争。山本的这句话表达了他坚定的不妥协的信念和决心。   
  (二)策划大奇袭的内幕——严酷的战前训练 
  关于奇袭珍珠港,还有一件要提及的重要事情,就是这一作战计划直到昭和16年,即开战当年的5 月底为止,在日本海军中还是全然不存在的。在这之前,日本海军所采取的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以逸待劳的战术,意欲进行“邀击作战”。 
  美国的方案是采取海面突袭作战的方式,实施“渡洋作战”,并制订了“环行队列” 
  这一海上航行法。对此,日本采取的方针是用潜艇进行“消耗作战”,在双方兵力不相上下的情况下,以战术的高超和舰艇性能的优越歼灭美国海军。在最初的28年间,日本海军把战场假设在小笠原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一带;山本五十六上任以后,又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绍尔群岛一带;到昭和15年7 月,山本又打算把战线进一步扩大到夏威夷。山本进行这种考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当时日本海军的航空力量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而且,通过昭和15年上半年的军事演习,他坚信日本海军的航空兵力作为舰队作战的主力能够在战争中出色地发挥作用。 
  昭和16年1 月,山本极为秘密地召见他的心腹大西泷治郎( 大西当时担任第11航空舰队参谋长) ,面授机宜,让他研究一下运用航空兵力攻击夏威夷的可能性。 
  同年4 月,大西向山本递交了关于使用舰载机攻击夏威夷的完整的作战方案。山本看完奇袭方案之后,更加坚定了打夏威夷的决心,并于5 月将此作战方案作为舰队的正式研究课题提交给联合舰队有关的高级将领。然而,对此作战方案持异议的大有人在,就连奇袭方案的制定者大西少将本人也向山本进言道: 
  “此案成败各占一半,是否再慎重考虑一下。”但山本此时的信念已坚如磐石。 
  同年7 月,联合舰队就根据这一方案,向航空作战部队发出了进行秘密训练的命令。 
  这一命令实际上就是舰队的训练方针,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应尽的职责,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航空兵战斗力。自从昭和12年的渡海轰炸( 日本航空母舰空袭南京) 以来,日本海军便对航空兵充满了信心。以后,航空舰队年复一年地进行更加严酷的训练,无论是超高空轰炸,还是超低空鱼雷袭击,都取得了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优异成绩。昭和15年夏初,坐镇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的山本大将,从航空兵所具有的高超技术方面得到了用航空兵力对夏威夷进行突然袭击的启示。 
  这一启示意味着万一发生战争,必须抛弃以往的积极防御的基本战略——邀击作战,而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势作战”,并以此为目标进行作战训练。这实质上是一个“进攻防御”的战略。采取航空奇袭的手法,将战线扩展到夏威夷海域,这确实足一个惊人的创举。 
  按一般常规,作战目的在每年的1 月初由军令部总长下达给舰队司令长官,然后由舰队司令长官根据命令考虑完成该作战目的应采取的手段以及训练方法。20余年来,作战目的——即歼灭美国舰队——丝毫没有改变,只不过这到该作战目的的手段改变罢了。到昭和16年,由马绍尔海战改变为夏威夷空战。就是说,提出奇袭珍珠港这一方案决不是意味着要挑起日美战争,相反,山本五十六是极力反对进行日美战争的。笔者也曾不止一次地从他的口中听到过关于他反对进行日美战争的言谈。山本曾对近卫首相断言说:“如果在开战后的一年之内,还可以干一阵子,以后如何,很难预料。”这说明了他是不主张进行日美战争的。另外,他在给他的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如果和美国作战,则必须有在华盛顿结城下之盟的思想准备。” 
  这句话实际上意味着对美作战方针是极为愚蠢的。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山本是反对进行日美战争,那就是在开战20天以前,山本去东京和永野见面时,听到了野村大使关于日美交涉大有好转的消息后,两人高兴得为此举杯痛饮。 
  那么,联合舰队在作战训练方面的状况如何呢? 
  按照山本的命令进行的空袭夏威夷的模拟训练一直延续了5 个月。训练中他们牢牢树立起这样的信念——只有优秀的技术才能在一瞬间彻底歼灭庞大的美舰队,若技术拙劣,肯定要吃败仗。正因如此,海军才开始了严酷而猛烈的训练。 
  鹿儿岛的市民们把航空兵的训练叫做“海鹫杂技”。极为惊人的飞行训练情况是这样的:飞机从城山城山是位于鹿儿岛市的一个丘陵,标高107 米。上空一下子降入岩崎山谷岩崎是位于岗山市北部的一座山。,然后穿过峡谷,在山腰中盘旋,当飞抵海岸时,再一次降低飞行高度,在超低空下降的同时发射鱼雷。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些亲身参加训练的飞行员,根本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搞这种极端危险的魔术般的训练。 
  原来,作战实地的地形是很复杂的。位于瓦胡岛上的珍珠港,背山面水,且水面极为狭窄,飞机若从背面山上下降,面临着林立的高层建筑,一旦到达海面,必须立即对停泊的军舰展开攻击。而日本航空部队的这种类似特技表演似的严酷的训练就是以适应上述作战地形而进行的。参加这种危险、激烈而高超的战前训练的鱼雷机,数量达100 架以上,但是,没有一架发生过事故,可见日本航空兵的技术水平是相当高超的。 
  1941年10月,军令部给第一航空舰队的旗舰“赤城”送来一个大而神秘的东西,这是个啥玩意呢?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大小超过一坪(3。305平方米) 的美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的模型。担任制定奇袭珍珠港计划的参谋源田中佐每天坐在模型前面冥思苦想。被指定担任战前飞行训练的空中攻击队队长渊田美津雄中佐为适应实际作战地形,带领鱼雷机队队员昼夜苦练。由于参加训练的各类日机总数多达400架以上,所以,除在鹿儿岛之外,还在出水、鹿屋、佐伯等8 个地方夜以继日地进行战前训练。 
  除进行飞行训练以外,一些关键性武器的研制工作,也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为了能够洞穿舰体装甲钢板,对特殊穿甲弹的研制以及有效高度的试验也颇费了一番苦心。尤其是为了攻击停泊在水位较浅的珍珠港里的舰只,还专门进行了浅海鱼雷的研制及其发射方法的研究。因为以前的鱼雷对于近距离浅海作战是无能为力的。 
  经过精心的反复研究,认为鱼雷攻击机使用下述两种方式可以达到80% 的命中率。 
  方案发射高速初速度机头角度 
  A10…20米160海里水平(零度) 
  B7米100海里四、五度 
  按照上述方式,必须配备下沉度小的新型浅海鱼雷,于是,在苦心研讨的基础上,直到9月中旬才着手制造这种新型鱼雷,由于出征日期已到,这种鱼雷尚未如数交清,只好把航空母舰“加贺”启航前往集结地的时间延长到18号,等待所欠的那部分鱼雷装载完毕后,才驶往单冠湾,在那里再进行分配。   
  (三)出色的攻击——配合默契,作战从容 
  12月2 日,御前会议作出了开战的决定。同日,远征舰队收到了山本五十六发来的作战命令,这就是有名的“攀登新高山”密码电报——意即:按预定计划行动,开始进攻。为确保机密,各舰之间用暗语电报进行联系。至此,海上风平浪静,舰队将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珍珠港以北230 海里海域。 
  昭和16年12月7 日上午6 时( 东京时间凌晨1 时30分) ,第一攻击波的183 架飞机( 俯冲轰炸机51架,攻击机89架,战斗机43架) ,竞相从各艘航空母舰上起飞了。按照常规,在舰载机起飞时,航空母舰摇晃度不得超过10度,否则难以起飞成功。可是,当时海面上波涛汹涌,母舰产生15度的大倾斜,尽管如此,经过严格训练的飞行员全部安全地起飞了。1 小时后,第二攻击波的167 架飞机( 俯冲轰炸机78架,水平轰炸机54架,战斗机35架) 也顺利地咆哮入空,扑向珍珠港。 
  在这里,还要提及一个至关重要的情节。日本攻击机群从起飞直至抵达珍珠港上空,需要1 小时50分钟左右。在瓦胡岛,美警戒部队部署了6 座雷达。这种雷达可以捕捉到几百海里处的机群原书中为50海里。有误。,实际上,在开战之前,有一座雷达于7 时30分左右应为7 时5 分。突然发现在北方海空有大批飞机向珍珠港接近,他们马上将这一紧急情况报告了情报中心。当时,美军一名中尉正在床上呈似睡非睡状态,接到报告后,半信半疑地从朦胧中起来。真是无巧不成书,当时中尉知道这天早晨将有一队B…17飞机从美国西海岸飞来,误认为这是自己的飞机,遂将这个报告搁置起来了。后来,美B…17机群果然按预定时间到达了珍珠港上空,但立即遭到日本战斗机的围歼——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当然,对B…17机群来说,这也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深重的灾难。 
  奇袭珍珠港事先制定了两种攻击方案,一是“奇袭”,一是“强攻”。计划中规定,若机群一旦被美军发现,无法施行“完全奇袭”,便进行“强攻”。 
  此两种进攻方案各有不同。“完全奇袭”的战斗攻击顺序是由鱼雷机队打头阵,由它们率先冲入敌阵,短兵相接。因为假若轰炸机抢先动手的话,那么爆炸产生的烟雾就会将停泊的美舰遮掩,使鱼雷机看不清攻击目标。之后,紧接着由水平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大显身手。 
  与之相反,“强攻”的战斗顺序是:首先由战斗机进行夺取制空权的战斗,清除空中进攻的障碍,接着由轰炸机群突进。当珍珠港美军陷入一片混乱时,鱼雷机队乘隙实施鱼雷攻击。 
  当然,这两种方案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效果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异,究竟采取哪一种袭击方法,这要等到机群到达珍珠港1 万多英尺1 英尺等于0。305 米。的上空时,才能最后决定,各攻击队一旦接到命令,迅即展开攻击。 
  当渊田中佐率领机队到达珍珠港上空时,但见晴空如洗,珍珠港呈现出星期日早晨那种特有的平静安谧的气氛,在此千载难逢、千钧一发的时刻,渊田毅然发出了攻击令。此时,正是夏威夷时间7 日清晨7 时40分,东京时间8 日凌晨3 时10分。从7 时55分开始到8 时零5 分之间,各攻击队按照预定的计划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在历时1 小时的时间里进行了反复轰炸。 
  第二攻击波于上午9 时前后展开,与此同时,珍珠港又呈现出决死激战的场面,将士们作战之勇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有的飞机下降到十数米的低空掠海飞行实施轰炸,其飞行高度之低,竟使机尾挂断了电线。 
  参战的350 架飞机中,平安地返回母舰的有321 架有关资料为324 架。( 日机损失29架) ,袭击轰炸取得了惊人的战果,这一战果充分显示了经过严酷训练的空中勇士们的战斗技术是无与伦比的。同时,完全可以这样说,奇袭珍珠港作战给日本作战史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 从战略上看,奇袭珍珠港的是非问题另当别论) 。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美国方面的损失情况。 
  美太平洋舰队被击沉的舰只有:战列舰“西弗吉尼亚”、“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俄克拉何马”、“内华达”以及巡洋舰1 艘。“内华达”号并未被击沉,在日机第二攻击波中,由于它急于夺路逃走,在霍斯皮特尔角搁浅。根据日本大本营12月18日发布的战果公报,被击沉的美舰只是:战列舰5 艘( 加利福尼亚级1 艘、马里兰级1 艘、俄克拉何马级1 艘、亚利桑那级1 艘、犹他级1 艘) 、重巡洋舰2 艘、轻巡洋舰2 艘和油船1 艘。 
  被重创的舰只有:战列舰“马里兰”、“田纳西”以及巡洋舰两艘;其余多艘舰艇都有某种程度的损伤。根据上述日本大本营战果公报,被重创的舰只是:战列舰三艘( 加利福尼亚级一艘、马里兰级一艘、内华达级一艘) ,巡洋舰两艘和驱逐舰两艘。 
  综合各类损失,如果说美太平洋舰队水面舰只的主力遭受全歼,也并不为过(航空母舰没有停泊港内,因而免遭损失,这是美太平洋舰队的幸运,这给以后的海战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当时,大本营发表的战果公报和美国方面发表的损失报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雄辩地说明了在激战中将土们是何等的沉着冷静,命中率是何等的惊人( 从这以后,日方所发表的战果大半都是谎报) 。据美军报道,日机的命中率大体如下:鱼雷攻击是55。3% 强;水平轰炸是24。4% 强;超低空轰炸是49。2%强,统计表明,日机在实战中发挥了比演习时还要高的水平,投弹精密度之高,确实令人赞叹。奇袭轰炸使219 架敌机遭到破坏。由于美空中力量全部被摧毁,所以,日本航空母舰全部得以安全地撤离战场。   
  (四)特种潜艇参战——开战第一天的特攻精神 
  关于奇袭珍珠港的详细战况已经有了很多论著,在此就不作重复了。本节仅就特种潜艇的参战情况重点加以叙述。 
  航空母舰出色的攻击以及受过严格训练的机上人员在大奇袭中所取得的辉煌战果恐怕读者还记忆犹新吧!然而,铭刻在日本国民心头的“特种潜艇”的进攻却因战果不明而有可能被人们遗忘。但是,“特种潜艇”的进攻决不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莱特湾的拼死决战,最后的菊水特攻战以及神风特攻、回天作战等一系列的战术思想在奇袭珍珠港第一天的战斗中就已经初露端倪,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特种潜艇”的参战具有重大的意义。 
  “特种潜艇”实际上是一种自杀性的进攻武器。这种潜艇长24米,直径近2 米,排水量为46吨,载鱼雷2 枚,采用电池推进器,可潜航5 小时,可以说是一个水底怪物。开战时,计划用潜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