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逝者证言 作者:秦明 >

第14章

逝者证言 作者:秦明-第14章

小说: 逝者证言 作者:秦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医在到达现场后,会对现场进行一个初步的勘查,首先对尸体进行静态勘查,然后对尸体进行动态勘查。所谓的动态勘查,就是初步检验尸斑、尸僵、角膜混浊,甚至超生反应等尸体现象。而对尸体进行常规的检验,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大概预估一个死亡时间。在“早期尸体现象”章节中,我们已经介绍过很多判断死亡时间的方法,详细叙述了每一种改变大概的时间范围。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重述了。但是大家可以注意到,常规检验中,是不可能估算出精确到小时的死亡时间的,而大多是一个时间范畴。而且即便是推断时间范畴,也必须综合多种尸体现象进行综合判断。比如,法医到达现场后,发现尸体的尸僵不是很坚硬,那么,尸僵到底是正在形成呢?还是已经开始逐渐缓解了?但从尸僵来判断,肯定无法进行。所以法医还会观察尸斑的现象,比如按压尸体的尸斑还能褪色,说明死亡在12小时之内,那么尸体的尸僵就不应该是缓解期,而是在正在形成期。这样又可以根据尸僵还没有在大关节形成,判断死亡时间大约是在8小时之内。可以综合判断的指标越多,死亡时间推断的范围越小,就越接近准确的死亡时间。
    2。尸温
    在对尸体的死亡时间掌握了大概的范畴之后,如果死亡在24小时之内,那么法医就会对尸温进行检测。因为利用尸温来进行死亡时间推断,是目前最常用的、可以精确到小时的办法。所谓的尸温并不是尸体表面温度,而是尸体内部温度,法医检测尸温通常会检测直肠温度或者肝脏表面温度。这就解释了一个问题:在香港TVB电视剧中,法医到达现场后,会在尸体右上腹插一根针,测量“肝温”,而在老秦的小说里,大家看到的是法医在尸体肛门插入一根温度计,测量的是“肛温”。很多人问老秦,为何会有“肛温”和“肝温”的方法差异?是打字打错了吗?其实不然,不管测量“肛温”和“肝温”,其实都是在检测尸体的内部温度,方法不同而已。
    利用尸温来推算死亡时间,也有很多种计算方法。法医有的时候会多用几种计算方法,然后计算几种方法得出的结果的平均值。这是因为在统计学意义上,方法越多,就越接近准确值。一般情况下,法医最常用的是中国刑警学院编著教材的死亡时间推算方法:尸体在死亡后10小时之内,每小时温度下降1度;死亡10小时以后,每小时下降0。5度。直到降低到环境温度。利用这个规律,在已知正常人体温和尸体体温的条件下,就可以轻易计算出死亡时间了。但是,尸温下降程度最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夏天尸温下降得慢,冬天则快。所以公式还考虑到了环境因素,为夏天或冬天的尸体,死亡时间加上了一个系数。
    虽然利用尸温来推算死亡时间是最常用的办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尸温下降受到环境、个体差异、尸体体态、有无覆盖物、室内室外、生前体温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准确。而且,在尸体温度已经降低到环境温度以后,这一办法则无法再使用了。这就是尸温推断死亡时间的弊端。
    3。胃肠内容物
    正常人都是按时进食的,消化也都会有一定的规律。正常情况下,进食2小时左右死亡,食物会有一定程度的消化,并且有食物从胃内向十二指肠推移。进食4小时左右死亡,胃内还可以看到食糜。进食6小时后死亡,胃内和十二指肠内均系空虚状态。这样,根据调查来的死者末次进餐的时间,就可以大致推算出死者的死亡时间了。
    但是,如果胃完全排空了,只知道是末次进餐后6小时以上死亡,究竟以上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调查查不清楚死者的末次进餐时间,而只能查清楚死者的次末次进餐(末次进餐的上一顿)时间,那又如何推断呢?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老秦在师父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课题,就是食物完全进入小肠后,根据食物在小肠内迁移的规律来判断死亡时间。这项课题研究现已完成,实践证明还是非常准确的。因为人的小肠有5至7米长,能容纳末次进餐和次末次进餐的内容物。所以根据这一方法,弥补了胃内容物推断死亡时间的不足。
    看起来,这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办法。即便是早期尸体现象已经消失,即便已无法用尸温来推算死亡时间,即便是腐败尸体,利用这种办法,都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而且比尸温更准确。但大家别忘了,这一项推算,必须建立在调查部门查清楚死者的末次或者次末次进餐的具体时间。如果调查有误,死亡时间的推断也就不可能准确了。
    4。昆虫学
    在说到晚期尸体现象的时候,老秦说过,在野外的尸体腐败后,会有大量蝇蛆附着,经过研究发现,蝇蛆的生长规律,和死亡时间也有紧密的关联。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尸体死亡1小时,苍蝇就会在眼、口、鼻、肛门等处产卵;20小时就可以孵化成蛆;蛆每天会长长3毫米,四五天就成熟了,大概长1。2厘米左右;再经过一周左右蛆蛹破壳成蝇。利用这一规律,法医可以判断死者究竟死亡了几天。当然,在尸体旁边寻找蛆蛹的时候,还要注意是第一代苍蝇,或是第二代苍蝇,这也直接影响到死亡时间的推断。
    5。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三种办法以外,法医还可以通过尸体化学变化、组织化学变化、组织变化和酶组织化学变化等办法进行死亡时间推断。但是这几种办法都必须要有现成的仪器和在组织化学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相协助,而且不具备及时性。所以,很少有人会用到。
    另外,也有很多院校、研究所正在研究一些新兴的办法。比如老秦在读双学士学位的时候,就跟随导师做过“DNA推断死亡时间”的课题研究。这种办法可以根据DNA物质的降解来判断死亡时间。虽然这种办法可以解决碎尸案件中只有尸块等案件的死亡时间,但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仅发现对仪器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操作手法、观测手段也有苛刻要求。所以这种办法在现阶段还不能普及。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可以不受内外因影响、可以精确到小时、可以脱离侦查独立推断死亡时间的推断方法。所以老秦说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界的一个重大难题,一点也不为过。希望将来有更精准的推断方法出现。
    老秦的小说和微博里,也经常会说到死亡时间推断的方法。有很多朋友很担心,说如果犯罪分子完全掌握了你们推断死亡时间的办法,从而人为改变推断指标,怎么办?其实不需要担心。看完这篇文章,大家都应该知道,法医对于死亡时间的推断,是多种办法综合进行的,有些办法观测的指标可以人为改变,而有些指标则不可能被改变。犯罪分子如果这样做,只会弄巧成拙,给我们留下更多的线索和证据。另外,死亡时间虽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并不是侦查破案所必需的。法医只能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进行死亡时间推断,如果丧失了条件,则不能乱加推测。
    
    第七章 尸体会说话
    
    ◎刑侦实录
    ————————————————————
    赵伟还在解剖台前发愣,王小美则催促他赶紧动刀。
    “工作一天了,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王小美说,“尸体要赶紧解剖,而且还得像第一具尸体那样,分离死者的耻骨联合,来看看你之前推测的25、26岁对不对。”
    “又要煮骨头啊?”赵伟脸上溢出为难的表情。
    王小美正色道:“当一名法医必须经历各种难以接受的任务。煮骨头算什么?你巨人观都看过了,煮个骨头不难吧?”
    赵伟只有点了点头,说:“那我们开始解剖?”王小美说:“是的。你已经看完了一具尸体的解剖过程,而且我觉得你的理论知识还是很扎实的,所以我决定这具尸体解剖由你来主刀。不过速度要快一些,因为我们晚上8点,还有专案碰头会。”
    赵伟早就跃跃欲试,高兴地拿起了手术刀。
    第一次用手中的刀刃接触尸体的皮肤,还是有些心理障碍的。赵伟也没能控制自己的刀片准确地切开尸体皮肤,刀口有些弯弯扭扭,好在大体上仍处于尸体躯体的正中。
    学着王小美的动作,赵伟分离了死者的肌肉层,暴露出尸体完整的胸腹腔。随后,他又切断死者的肋软骨,取下了死者的胸骨。
    “你看你看。”王小美指着死者膨隆的肺部,说,“一般人的肺都是藏在胸腔里的,而这个死者的肺却是膨隆的,紧紧地抵着胸骨。你把胸骨一拿掉,肺脏就膨胀出来了。一般人的肺是没有这么肿的。”
    “那,这说明了什么呢?”赵伟问。
    “肺脏是空气交换的地方,肺泡是有空间限制的。”王小美说,“如果大量的水被吸入了肺里,那么水压会导致肺泡的破裂,肺的体积也会增大。你用手捏一捏,看看这个肺和之前那个巨人观尸体的肺脏有什么不同?”
    赵伟捏了捏尸体的肺,说:“好像是在捏一团头发。”
    “对,这就叫作捻发感。”王小美说,“这是水性肺气肿的一个客观表现,而水性肺气肿是溺死的其中一项特征。还有,你可以看得见肺脏上一条条的压痕吧?这就叫作肋骨压痕。因为肺脏的膨隆,导致两侧的肋骨在肺脏上形成了压迹。”
    赵伟点了点头。
    王小美接着说:“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尸体的双手,你能不能看得见她的双手是呈抓握状?指间还有一些泥土?最重要的是,死者的指甲甲床都有些青紫,这是窒息征象啊!”
    “溺死也是机械性窒息,也应该有机械性窒息的征象!”赵伟一边说,一边逐个检查了死者的胸腹腔脏器,并且用手术刀学着王小美的样子,划开死者的心脏。
    一股暗红色的血液从心脏处涌了出来。
    “心血不凝,内脏瘀血。”赵伟说,“这是窒息征象!”
    王小美点头说:“一会儿我们开颅的时候,也肯定能看得到死者的双侧颞骨岩部会有出血。”
    “那么现在可以确定死者是溺死的吗?”赵伟问。
    “水中的尸体口鼻腔和颈部没有扼压的痕迹。”王小美说,“又有窒息征象,加之死者存在明显的水性肺气肿,基本可以肯定死者其实是溺死的了!但是,法医一定要记住一点,证据不嫌多,越多证依据说明我们下的结论越科学,所以我们还必须进行全面的检验。丁全民,你帮忙做一下硅藻实验。那么,接下来的检验,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
    赵伟看着死者的胸腹腔,想了想,摇了摇头。
    王小美说:“我们说过,法医观察生活反应很重要。而吞咽就是其中一项生活反应。只要有吞咽,就说明死者还活着。如果死者活着落入水中,那么她就一定会有吞咽行为。”
    赵伟恍然大悟,二话没说,用止血钳结扎住胃的两端,用手术刀划开了胃。
    果然,胃里有大量的浑浊液体,液体上甚至还漂浮着一些草一样的东西。
    “看到这些草了没有?”王小美说,“首先,死者不会去吃草,第二,这些草是没有经过咀嚼直接吞咽下去的。那么这些草从哪里来呢?”
    王小美说完,拿起身边的一个瓶子。赵伟认得出,这是王小美在现场池塘里取水样的瓶子。
    “啊!这瓶子里还真的有草!”赵伟惊呼道,“我终于知道你在现场取水样的目的了!不仅仅是硅藻检验啊!池塘里的一些小水草的样子和死者胃里的水草是一模一样的啊!”
    王小美微笑着点点头,示意赵伟继续进行尸体检验。经过尸体的颅部检验,发现死者的头部并没有遭受外力打击,但是双侧颞骨岩部出血,为法医判断死者死于溺死,找到了一项更有力的依据。“现在,我们至少发现了死者的一种死因,溺死。”王小美说,“而1号尸体,是被人勒死以后抛尸入水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比较。法医在出勘水中尸体的现场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楚死者是溺死,还是被人杀死后抛尸入水。那么,结合这两具尸体检验后的感受,你能说一说溺死和抛尸入水的区别吗?”
    赵伟低头想了想,清了清嗓子,说:“我总结了一下,再结合我们之前书本上的知识,我觉得溺死和抛尸入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辨别:第一,生前入水的尸体,因为尸体随水流翻滚,体位不断变化,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所以,溺死的尸体尸斑不太明显。如果死后,待尸斑稳定再抛尸入水,则会有明显的尸斑。第二,溺水过程中,因为冷水刺激呼吸道,呼吸道黏膜分泌亢进,气管通常会呈明显充血状,甚至有水中的泥沙进入气管和支气管。同时,因为溺液和黏液以及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或呛咳搅拌,会在呼吸道形成泡沫。尸体打捞上来后口鼻腔有蕈样泡沫。而死后入水,因为没有呼吸运动,则气管不会充血,也无此类泡沫。当然,高度腐败的尸体,这种泡沫就很少见了。第三,作为窒息的一种方法,溺死也会有其他方式导致窒息的征象,比如眼睑出血点、内脏瘀血、口唇青紫、指甲紫绀、颞骨岩部出血等。如果是抛尸入水,那么死者可能不是窒息死亡,有其他的死亡征象。但如果是把人捂死或掐死后抛尸入水,则需要结合其他指征来判断。第四,溺死的人,因为在水中下意识挣扎,手中夹缝、指甲内可能会有泥沙、水草。这是一种生活反应。抛尸入水者则不会有。第五,水性肺气肿是溺死的重要证据之一。简单点说,溺死的人,肺里全是水,体积、重量都增加,表面有肋骨压痕,肺泡壁破裂在肺叶表面形成一种红斑,叫作溺死斑。这样的肺,摸起来有种捻发感。而死后抛尸的尸体则不会有这些征象。第六,溺死的尸体,静脉瘀血怒张,右心瘀血,左右心血成分差异会导致左右心腔的颜色不一致。而抛尸入水的尸体则不会有这样的特征。第七,溺死的尸体胃里也会有大量溺液。这也是一种生活反应。死后抛尸入水的尸体,则不会有,除非死之前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