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最强乡村 >

第64章

最强乡村-第64章

小说: 最强乡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菜肴当中,柳毅最喜欢杀猪酒的一道菜无疑就是“刨猪汤”了。‘刨猪汤‘,是华夏国西部等省和山城地区农村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习俗。

所谓“刨猪汤”就是农场在快要过年的时候,家里杀年猪,这个猪主要是自己家喂的,用来自己家里过年吃的,这样喂的基本上是粮食,杀猪要请亲朋好友,把猪的新鲜肉和内脏等煮一大锅,配其它菜,大家一起吃喝玩,完了热情的主人一般还要给来的客人送一刀肉。

所以哪家要吃“刨猪汤”了;那天那户农民家中就会十分闹热;边吃边谈,既联络友情,又互通信息,还筹划来年发展,颇有意义;以致这种“吃刨汤”文化,能沿袭至今。

想起柳毅都有些嘴馋了,“刨猪汤”究竟怎么才能算地道呢?且看柳毅大显身手。

“刨猪汤”这道菜的主料就是粉肠、猪肝、血旺、猪瘦肉。按正规来讲其它辅料有:干黄花、小木耳、莲白、葱花、筒子骨、老母鸡,不过现在没有那么将就了,一般都用不到老母鸡,最多就是用筒子骨熬一锅高汤。

具体的做法也不是很复杂,先将粉肠洗净煮粑切成段,猪肝切柳叶片,猪血煮熟,瘦肉切片码盐上浆,筒子骨吊汤备用,干黄花发制打节,干木耳发制洗净备用。

锅内下入吊好的鲜汤,放入姜末,熬制2分钟,下入粉肠、血旺、黄花节、木耳、白菜煮熟,然后下入浆好的肉片、猪肝煮熟起锅撒上葱花即可。

“刨猪汤”做好了极具特色,味含鲜香,各主料粑软、细嫩,汤汁乳白,具有浓郁的乡间风味。现在也就成了很多城里人、公司、单位到年底团聚、聚会的用餐首选。十分受人欢迎。

大伯今天家里来人很多,加上建筑工人,柳毅估计要坐满5桌人。但今天杀的猪也不少。主料、辅料都准备充足。在柳毅按部就班的制作下,花费几个钟头终于把几大盆散发着浓烈香味的“刨猪汤”做好了。

等其他菜品都做的差不多,只剩最后一样的时候。柳毅趁空看看手机时间已经下午快6点了。来到外面院坝已经摆上桌凳,柳毅的堂哥堂姐有空闲时间的都已经到了,那边建筑工人柳毅也打了电话通知。

一切都准备就绪,马上就可以开始吃杀猪酒“刨猪汤”啦。

 第一百零六章灌香肠、腌腊肉

农村冬天在太阳下山之后确实有些阴冷,再加上山风不时的吹拂,温度比城里面要地上好几度,现在6点多钟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显得格外寒冷。不过一到夏天的时候就比较凉快了。

今天大伯专门接了一根电线到院坝来,末端是200瓦的大灯泡,把电源接通一个院坝都弄得明晃晃的。昏黄的灯光照得老远都能见到这里的情景。

建筑工人已经回来了,看见这几桌满满的原滋原味的“刨猪汤”很是激动。看来老板真的没有区别对待,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了。

现在农村年味已经开始慢慢蔓延了,熏香肠腊肉的比比皆是,只要柳毅沿着公路走走,就能闻到熏腊肉香肠散发出来的特有的香味。

说实话建筑工人这些瞧着眼里,也是心想早点完工好回家过年。不过遇上这么仁义耿直的老板也不好意思开口,再见到今天给予他们亲人的待遇时,柳毅所说既要修建的钢构大棚看来是跑不了了。

随着最后一道菜做好,大伯也招呼大家就座。开始肯定是众人共敬户主一杯酒,然后就各自开畅饮,不喝酒的就挑着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软糯的粉蒸肉、用家常自制红油豆瓣炒制的回锅肉、家常味的泡椒猪肝、口感酸爽的滑肉片以及一大盆营养丰富口味鲜美的刨猪汤,吃得是大伙口角冒油,称赞声不断。

一个多小时,热闹的杀猪酒宴还没有结束。大伯今天搬出了他自己泡制的柑子酒,喜欢喝酒的人这不高兴了,直到现在还在划拳猜子。

吃完下席的人有些看天色晚了也就自个散去,有的呢则围坐在一起摆谈龙门阵,还有的就是忙事情了。柳毅跟着大伯,看村民走时就送上一人一刀肉,其他的猪肉也不能随便摆在地上,晚上害怕有猫或老鼠的来偷食。

等柳毅帮着大伯弄完这些,母亲那边收拾清洗碗筷也差不多了,柳毅看留下来也帮不上什么忙了,就开车和母亲回到镇上。

又是一个早上,又是新的一天,今天柳毅终于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了。不用买食物回去,不用想太多事情。

不过柳毅母亲把柳毅的美好愿望直接打破。“快点起来,我们到集市上买点装香肠拌到里面调料,等会儿回去还要灌香肠。”

无奈而不舍的离开温暖的床铺,柳毅心里那个幽怨啦!不过事情不能耽搁,早一天灌好香肠,熏好腊肉就能早一天享受到它们的美味。

几样简单而实际的东西花不了几个钱,柳毅还帮大伯他们把灌香肠的调料一起都买了。回到农村的时候,大伯一家都开始忙活了,灌香肠取的是猪前胛肉,那里的肉质有肥有瘦,做出来口味更好。

昨天杀猪的时候,柳毅一家给大伯分了一头猪,死活不要柳毅的钱。不过柳毅还是强行把钱塞给大伯,大伯母辛苦一年才养了这么几头猪,白给自己实在是过意不去。

每头猪杀了之后大概称了一下重量,基本都接近300斤,当时村里面的村民都是大伯过了一个旺实年。柳毅也没有细算就按13元一斤的价格给了大伯4000元,实在无话可说的大伯硬是多舀两幅大肠、肚子给柳毅。

这个猪大肠也是柳毅的最爱,想起红烧大肠的滋味,心里似乎又有些馋了起来。却之不恭的安心收下,等过两天房子完工后请所有亲朋好友一起聚聚。

把前胛肉沿猪皮和肥肉一起剔下来,那样子猪肉有肥有瘦灌香肠正好,不然香肠肉灌得太瘦就没有油水,也有些卡牙齿缝。

然后再把这些整块的猪肉人工刀切成长条状,一般就拇指大小的肉条即可。找个大盆放置在里面,撒上买回来的调料食盐拌匀,在加入一些花椒、白酒,喜欢的人家还可以放入辣椒面,这样灌香肠的猪肉就算弄好。

灌香肠的肠子是猪的小肠,猪肚子里面按农村话来讲就只分大肠、小肠和粉肠,粉肠其实就是小肠前面部分,不过它靠近胃,很多营养成分还没有被完全消化,因此里面留下很多粉质的东西。

而正真灌香肠的是后半段小肠,事先必须清洗干净,再用盐水浸泡,泡盐水这是为了增加肠子的韧姓,在灌制的时候不会轻易把它划伤划破甚至断裂。

最后就是人工灌装了,找来一个专门灌香肠的塑料漏斗,最开始的是到竹林去砍一根和香肠相似大小的竹节来灌香肠,不过现在有专门的塑料制品就不像原来那么麻烦。

只见大伯母和母亲两人配合把塑料漏斗跟小肠一端套好,就一个人灌,一个人把灌到厂里面的猪肉往一边赶,大约30来厘米就打上一个结。

时间一个小时不到,一大盆几十斤重的猪肉便被她们灌完了。眼看时间不早得做中午的午饭,大伯家的只得等到下午再接着灌。

等中午建筑工人回来的时候,柳毅家已经把灌好的香肠晾在院坝边上的树枝上了。现装的香肠是必须得经过晾干一段时间,一是去除里面的水分,二嘛就是便于熏制,香肠水分过多熏出来就不会那么香,影响香肠味道。

“哟,柳毅老板。动作神速啊!今天中午就灌好这么多香肠出来。”工头看见柳毅有话无话都要搭上两句。

“我争取你们没有回去之前熏好给大家一起尝尝!怎么样,你们有口福了。”柳毅也不吝啬。

“呵呵,是啊。有口福了,也不知道我家今年做了香肠没有,那个味道想起来就舒服。”工头一脸的回味。

“呵呵,家里面没有做的话,那就过完年又到我这里来吃。我可不敢承诺你什么,这里工人不少,我也不能厚此薄彼吧!”柳毅就算给他一些香肠但人多不够分啊。

“哪能让你给我,就这样我们都感激不尽了,你看昨晚我们还吃到如此正中的刨猪汤……”

“行了,年前还有你们忙的,不要客气,我也是在压榨你们的劳动力啊!”柳毅打断工头继续说的话。

午饭简单吃过,大伯母和母亲把洗碗的任务都交给柳毅,她们就自顾忙灌香肠去了。

灌完香肠还要腌制猪肉,等过两天和香肠一起熏制。最后一步非常关键,其他很多地方都只是灌香肠、腌制猪肉,都没有经过熏制。加上最后一道工序这就成了川蜀、山城特有的腊肉香肠。

 第一百零七章柳俊归家

简短而充实的一天很快过去,今天大伯和柳毅家需要熏制的腊肉香肠前期工作都已经做好了,只等香肠晾干一些,腊肉被食盐码制入味就可以了,这个时间也就2、3天的样子。

又是一天清晨,这几天都不用买菜,家里几头猪的猪肉每天变着花样做,水库还有网里喂着的鱼,不过似乎现在里面也不是很多了。

本无所事事的柳毅还是早早的起床,没有办法回农村几月以来似乎都习惯了早起,不管睡多晚,早晨到了这个时间生物钟就开始工作。起初柳毅还以为自己进入老年人的状态,不过在白天照样生龙活虎的样子,最后才放心下来。

今天就要把香肠腊肉弄出来熏制了,回到农村才8点半的样子,大伯大伯母都已经做好很多准备了。

农村熏制腊肉香肠,特别是猪肉熏制很多的一般都会到房屋附近挖一个大土坑,土坑的正上方踏上结实的木棒,所有的猪肉香肠都要用铁钩子或绳子挂在上面。

挂的时候不能顺意乱放,猪肉与猪肉只间不能紧紧贴在一起,必须有一定间隙。另外大块的猪肉要放中间位置,这样可以更快的熏制入味。其它的呢,也要视情况而定。

当所有的猪肉全部挂好之后,还要在猪肉的上方盖上一层芭蕉叶,这是为了防止下面烟雾很快散开对猪肉熏制效果不好。不过现在该塑料膜的也有,只要能兜住烟雾的都在使用。

最后最关键的就是制造烟雾的燃料了,在山城或巴蜀一般都是柏树枝,因为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要想富,柏树丫枝熏肠肉。”

其实这句话可不可靠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柏树枝熏的腊肉只要做好的话味香肉色金黄,既好吃又好看。这一度造成年关的时候柏树枝成为抢手货,甚至价高的时候要1。5元一斤。

因柏树生长缓慢,供不应求。除了从远处偏远地方还少有残存的柏树,现在柏树枝也不是很好找了,城里人和农村人吃腊肉香肠的习俗还是没有改变。人们又找其它的东西来代蘀柏树枝,像现在的话什么柑橘树枝、橘皮、谷糠、稻壳、锯木粉、松枝等都在使用。

柳毅和他大伯家当然不会缺少熏腊肉的燃料,柏树枝他们的自留山上还有些,柑橘树枝的话更是不缺,没见前段时间移栽了几万棵柑橘果树吗?

接下来就是点火开始正式熏制了,这个事情对于柳毅小时候来讲不说是最喜欢干,但被大家叫住绝对不会推托!因为在熏制腊肉的时候可以捡几个红薯扔到火塘里面,相当于现在的烤红薯了。

其次那个时候农村无论谁家孩子,一年到头都没有蘸过什么荤腥,闻着里面熏制的腊肉香肠那味道都是一种享受,有的毛孩子人小鬼大还偷偷把上面挂着的腊肉割些下来放火上烤,趁家长不注意自己就先吃上了。

在熏制腊肉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火塘里面的燃料只能闷着烧,让树枝冒出浓浓的烟雾。千万不能让火塘里面的树枝明火燃烧起来,不然腊肉香肠都不叫熏肉了,该叫烤肉了。

不过今天这项熏肉的任务没有落到柳毅头上,现在农闲时节,大伯母、母亲都没有其他事情做。柳毅只能再次四处转转。

好几天没有去看看蔬菜大棚了,蔬菜是否能收获了呢!信步漫游在乡间小道上,后面一阵狗叫声传来,柳毅向后一看,那几只狗狗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一只只欢天喜地的跑向柳毅。

得了,这次又有一群跟班在后面了,还好岩鹰还被关着,只有等它翅膀伤势全部好转之后才放它们出来。不然柳毅还真成了飞鹰走狗的人了。

不过看着这群狗狗现在自由自在、欢快无拘束的样子,柳毅还是十分满意,回归大自然的它们完全是放开了天姓。特别是黑贝,刚来的时候一副萎靡不振、悲观绝望的样子,现在整个也看上去活泼了很多,看见柳毅家人都会摇头摆尾讨好了。

一会功夫,蔬菜基地的大棚便呈现在柳毅眼前。现在这边有些静悄悄的,今天值班的村民可能在哪个大棚里面查看蔬菜的生长态势吧。

果不其然,一定是柳毅身边的狗狗叫声惊动了他们,只见今天值曰的堂三哥和村里刘大爷从其中一个棚里出来,看见是柳毅来了。

“我说柳毅娃子,这次蔬菜看样子好得很啦,要不了3、4天就可以收获了,这批蔬菜都是能采摘几次,看样子这个冬天我们都不用愁了。”刘大爷率先说话。

“哦,那好啊!这次都是种的番茄、茄子、黄瓜、辣椒,是能采摘,不过算下来一次卖的钱没有上次多啊?”

“不是能卖好几次吗,几次加上比卖出去的生菜值钱多了。”堂三哥一脸喜色的样子。

别看老实巴交的村民,心里面亮堂着呢。这一轮蔬菜能采摘2个多月,间隔10来天就可收一次,柳毅心里按蔬菜品种亩产量默算一遍,这些蔬菜一次卖出相当于上次蔬菜卖出总价近三分之一,采收时间虽然长点但利润比种生菜还高一截。

突然柳毅发觉兜里手机在震动,等他掏出手机的时候,那首的铃声又开始荡漾。打开手机一看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

愣了一下神心想不会是谁打错了吧,不过还是果断的接起电话,反正接电话也不要钱啊。

“喂,是幺叔吗?”一个中厚的男低音,这人一来就喊柳毅幺叔,柳毅怎么听着有些熟悉。

“幺叔没有听出我的声音啊,我是柳俊啊!”那边自报家门。

“柳俊,就是上完高中去学厨师,然后直接跑沿海城市闯荡的柳俊?”柳毅有些疑惑,这个时候他给自己打电话做什么呢!

只听电话那头传来爽快的笑声:“幺叔,你还记得我啊!我现在回家了,今天中午到的,听我妈说你现在回村发展了,正在农村呢!我就先给你一个电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