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封神第一帝 >

第11章

封神第一帝-第11章

小说: 封神第一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甚好。”

    殷辛抱着娇羞的姜瑶镜回到房间,将她放在床榻边。

    朝歌皇宫显庆殿。

    帝乙病入膏肓,躺在龙榻上,气息时有时无,油尽灯枯,随时或要咽气。

    龙榻前一人立于侧。

    此人一身普通的素衣,手持双鞭,不怒而威,额生一眼,此非别人,正是大商太师闻仲。

    闻太师自碧游宫听道刚回朝歌,骤闻帝乙咳血,气血衰退,命不久矣,尚未回府便进宫面圣。

    “太师乃两世老臣,辅佐先王和孤两朝,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不啻为大商之擎天之柱。如今孤命不久矣,大商与太子就托付于汝,万望太师莫要推辞!”

    帝乙断断续续的,费了好大的劲才说完。

    帝乙话中对闻太师推崇有加,给予极高赞誉,如此评价可比肩商元圣,成汤之相伊尹。

    帝乙知闻仲对商朝忠心耿耿,不然亦不敢将太子托孤于他,以免祸乱朝纲。

    “大王,老臣定不负所托!辅佐太子殿下镇朝歌江山、稳殷商气数!”

    太师闻仲手持雌雄双鞭,一脸坚定。

    “闻太师之言,孤心愿已了。”帝乙听闻太师应之,不由轻轻呼了口气。

    帝乙心知肚明,由闻太师坐镇朝歌,辅佐新王,大商进退可保无忧。

    只是帝乙不知,未来大商的命数并非截教三代弟子闻仲可扭转,亦非闻仲之力可定乾坤,混元圣人间的勾心斗角上演,哪怕截教教主都亦无力回天。

    但此乃后话,殷辛的莫名穿越,已扰乱天机,搅动天道定数,未来如何谁人可知。

    太子府。

    殷辛与姜瑶镜一直待在一起,寸步不离,如胶似漆,缠绵悱恻。

    殷辛初尝爱恋滋味,喜不自胜,竟无法自拔。

    “殿下,禁军统领黄将军派人前来送信。”高兰英推门进院,将一封手书递给殷辛。

    殷辛摊开,上面就六个字。

    “太师回京。”

    殷辛摆摆手,高兰英退了出去。

    闻太师,乃是殷辛现下最想,亦是最怕见到之人。

    后世关于闻太师的记载枚不胜数,乃截教掌教座下四大弟子金灵圣母门下。

    闻太师精通“金木水火土”五行变化,有坐骑墨麒麟,能须臾千里,手执雌雄双鞭。头生三眼,中间的眼睛拥有神通,可以放射出数寸白光,辨奸邪忠肝、人心黑白。

    在殷辛兄弟仨中,闻太师一力挺殷辛。但他已非太子子辛,而是来自后世的灵魂。

    也恰是如此,殷辛略有些担心,生怕闻太师那第三眼能看透须臾真相。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已至此,已无力回天,该来的总是会来的,担心都乃多余。”

    殷辛思来想去,亦无法避开闻太师,既如此倒不如坦然面对,连大能者孔宣亦未看穿其虚实,料那闻太师亦是如此。

    咚咚……

    这时,院门外再次响起敲门声,随之院门被推开,张奎兴冲冲的大跨步走了进来。

    “殿下,好消息!”

    张奎有些手舞足蹈,满脸兴奋的样子。

    殷辛内心一动,猜到或许是昆吾山那边有所收获。

    “殿下,属下已于昆吾山中寻到了当年轩辕黄帝留下的炼兵窟,且抓到潜伏在其中的东夷炼兵匠,并将其悉数控制,收缴兵器数千余件,件件都乃精品。”

    “好!”

    殷辛闻言也不由笑了,看来先前推断没错,那飞廉寻到了当年黄帝炼兵之地,并作为驻地在此秘密炼兵。

    “那群东夷匠人呢?”

    相比而言,殷辛更关心那群匠人。

    有他们在,日后只要寻到青铜之地,自会有大批量锋利武器出世。

 第23章 帝乙驾崩

    “都被属下关押起来,准备押解归朝歌。”

    “切记勿要走漏风声。”殷辛点点头。

    殷辛知晓,如若继续将那些铸兵匠人留在昆吾山已不安全,东夷族人或随时杀回马枪。

    但总不能让张奎一直留守那地,还是押解回京秘密看管,东夷人即便想救都寻不到地。

    “殿下,昆吾山腹中除那数千件兵器外,尚有数量庞大的青铜,不知如何处置,请殿下明示。”

    “连同兵器一并押送回朝歌,暂存于那飞廉府!”殷辛想了一会儿,这才启口道。

    “飞廉府?殿下这……”

    张奎不由愣住,他如何都没料到殷辛会将藏宝之地选择在那飞廉府。

    如若飞廉回朝歌,那他们岂非竹篮打水一场空,替人做嫁衣,白折腾一番。

    “并派人手日夜盯住飞廉府,如若飞廉再敢现身,定让他有来无回。”

    “啊……”

    张奎顿时明白殷辛打的好算盘,原来是殷辛针对飞廉的计谋。

    若飞廉出现,那自然再好不过,若不出现,兵器和青铜暂存于那,亦可保无忧,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殿下,还有那昆吾山……”张奎再次请示。

    “派百余禁卫军暂驻守此地。待本王登基后,自会派兵加强戒备,昆吾山如此良地,岂能弃之。”

    殷辛早有打算,昆吾山出青铜,且量大,颜色赤之,较之寻常青铜有别,何不用作大商新货币之材料。

    当然,这仅仅是殷辛初步谋划,并未定型,有待日后细细盘算考究。

    不过统一大商货币势在必行,殷辛登基后要放的三把火,此便是其一。

    殷辛将希望大都寄托于那块紫金玉石,当然信仰落宝金钱亦是他的秘密法宝,殷辛同样对其寄予厚望,信仰落宝金钱可落宝、可推演忠诚度,让殷辛尝尽了甜头。

    唯独落宝金钱那可收集信仰之力的力量,殷辛尚未开启,他需要借助统一大商货币,再以落宝金钱烙印信仰之源,以此来借助货币流通不断收集民众之信仰之力,如此可快速提升自身境界,甚至达到一定地步,他或可借助信仰之力而不朽,更或者成圣都不是没有可能的,就好比女娲娘娘借助补天功德成圣一般。

    殷辛对此甚是期待。

    一旦登基,距离封神开启就越来越近,留给殷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对于殷辛而言,也恰是如此,不管是什么力量,信仰之力也好、凤凰之力也罢、紫金玉石的开天之力亦可,只要能尽快提升他的战斗力,他都愿意并全力尝试,他别无选择。

    帝乙三十载十月初三。

    帝乙与太师闻仲君臣会面,拟定遗诏,遂与世长辞。

    帝乙驾崩!

    闻太师为托孤大臣,手持遗诏,侍立在侧。

    消息传至太子府,太子殷辛火速入宫。

    “老臣参见太子殿下。”殷辛进显庆殿,闻太师朝殷辛稽首。

    殷辛与闻太师第一次见面,并未多余的言语,此时帝乙驾崩乃头等大事。

    “太师请起。”

    “父王!”殷辛走至床榻前,跪倒在地,恭敬的磕头。

    “先帝遗诏!太子接旨!”闻太师待殷辛情绪稳定,打开诏书,宣读遗诏。

    殷辛跪在大殿,转向闻太师。

    “太子子辛骁勇善战,人品贵重,深肖孤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孤登基,即帝王位。”

    “儿臣接旨!”

    殷辛双手高举,接过闻太师递来的圣旨遗诏。

    殷辛将遗诏拿在手里,犹如千斤重,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帝乙时代结束,帝辛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但也意味着封神之战即将开启!自即日起,大商的重担,全压在他一人之身。

    自此,各路牛鬼蛇神粉墨登场,魑魅魍魉作妖使怪。

    搭起戏台子,开始唱戏!

    最关键的还是阐教,以及阐教背后的大佬元始天尊,圣人亲自下场算计封神,抢夺气运。

    殷辛每当想及此,总有一股无力感。

    混元圣人,可重开地水风火的存在,与之相比,殷辛无疑是萤虫一般,即将要与皓月争辉。

    且是不死不休!

    “殿下,先帝驾崩,不知派何人负责先帝治丧大礼?”闻太师乃托孤大臣,辅佐殷辛继位,眼下事无巨细,需从旁打理提醒,以免出现差池。

    “太师觉得呢?”

    殷辛并未指定人选,现下他更需要倾听,摸清众臣的心思是为关键,尤其是几个重臣。

    “老臣认为,商容曾侍奉两代先帝,为文臣之首,比干为先帝之弟,殿下之皇叔,他二人乃群臣之楷模,先帝所依仗之大臣,可为先帝治丧礼官。”

    闻太师未再推辞,将心中想法道出。

    “准!”

    殷辛心中亦是如此想法,不曾想与闻太师不谋而合。

    “来人,传旨商容、比干速速进宫。”內侍太监接口谕,忙出殿外传旨。

    殷辛此刻悄悄将落宝金钱攥在手里,心中默念闻仲的名讳。

    闻仲,名讳下十颗星,仅有六颗星亮起。

    殷辛心中略有叹息,虽早料到闻太师忠诚度不会太高,但见此结果依然有些失落,不过至少亮起六颗,闻太师大多时候还是忠诚于他的。

    况殷辛新王上位,羽翼尚未丰满。

    闻太师又乃帝乙托孤之大臣,在先帝时期已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有上代先王文丁御赐打王金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

    且他亦是截教门人,师尊乃通天教主四大亲传弟子金灵圣母,他自身修为惊人,虽登大罗而无缘,但已闻朝元之果,法力无双,根骨奇佳。

    如此算来,他对殷辛这个新皇的忠诚度不高亦是可接受的,能有六颗星已经很不错了。

    现下殷辛对其要求并不高,只要闻仲能忠于大商足矣。

    当然,殷辛对闻仲倒也放心。

    从封神演义中记载来看,闻太师南征北战,为大商开疆辟土,立下汗马功劳,虽略有倚老卖老之嫌疑,但为人刚正不阿,对朝廷忠心耿耿。

 第24章 一颗星的忠诚度

    “殿下,登基大典定在何日?”闻太师再次开口问道。

    相比治丧礼,殷辛的登基大典更为关键。对于大商而言,尤为重要,容不得有丝毫缺陷。

    大商新王登基,昭告天下,天下诸侯需齐至朝歌朝拜,四夷诸国共贺。

    “十五日如何?”殷辛脱口道。

    十五日不短不长,恰帝乙可入帝陵,天下诸侯、四夷诸国亦可赶至。

    按理说此都非关键,新王登基和先王丧礼可同时进行,诸侯觐见朝贺亦无需非要登基当日。

    殷辛完全可以即日起继位,但关键是他曾答应孔宣取成汤后世子孙之血,他曾思前想后,唯有登基大典或可将人可召齐,且借祭天之由取血,不被引起怀疑。

    但若即刻继位,不在朝歌之皇室宗亲,恐来不及赶至朝歌,其血便无法收集。

    且他还另有谋划,需要一些时间。

    “殿下圣裁。”闻太师没做反驳,顺口奉承一句。

    嘎吱……

    显庆殿大门被推开,殿外走进两位老臣,一身朝服打扮,诺诺前行,跪倒在龙榻前,抱头痛哭!

    “大王……”

    帝乙驾崩,自皇宫传至众臣耳中,首相商容和皇弟比干乃帝乙朝重臣,早已耳闻。

    首相商容和皇弟比干哭得一塌糊涂,对先帝驾崩,无限悲痛。

    闻仲站在原地未动,亦未多言。

    殷辛则掌心浮现出落宝金钱,心中默念商容。

    十颗星,仅有五颗亮光。

    殷辛愕然,竟是五五开,商容对殷辛的忠诚度竟不上不下,当真让他费解。

    按常理揣度,商容乃帝辛时期的首相,在帝辛尚未受妲己迷惑前,乃是文臣之首,威望仅在闻太师之下,受尽帝辛推崇,可为何却?

    关键帝辛被立为太子,亦是商容举荐之功。

    据封神演义记载,当年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因飞云阁塌了一梁。时为寿王的殷辛托梁换柱,力大无比。

    遂以首相商容为首,合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季子寿王为太子。

    不过最令殷辛骇然的还在后面,不是别人,乃是殷辛之皇叔比干的忠诚度。

    比干,十颗星仅有一颗星亮起。

    殷辛不由懵圈,这完全出乎史书上的记载。

    颠覆性的认知。

    商容的忠诚度仅有五颗星倒也可以接受,但皇叔比干仅有一颗星的忠诚度,让殷辛如何都不能明白。

    照如此看来,皇叔比干岂非恨他入骨!

    这是为何?

    殷辛看向趴伏在地上,哭的极凶的皇叔比干,他甚至都在怀疑落宝金钱推演忠诚度上颠倒了。

    当然殷辛也知道,这绝不可能。

    殷辛不由思虑起来,比干为何会对他毫无忠诚之心?

    若非有落宝金钱推演,殷辛倒会认定比干乃忠臣,甚至会委以重任,现在看来,万万使不得!

    “首相、皇叔请起!”

    殷辛没再考究商容和比干对他的忠诚度之事,尤其是比干那忠诚度。

    他走到两人面前,将其扶起。

    “父王驾鹤西去,已是既定事实,吾等亦无力回天,与其在此痛苦抽泣,倒不如风光的送父王最后一程!”

    殷辛就好似不知他俩对己的忠诚度一般,反倒是很热络。

    “本王与太师商议,朝中就属二位大人地位尊崇,且受百姓爱戴,父王在世时所依仗,就由汝二人负责父王治丧大典,两位大人意下如何?”

    殷辛一副跟商容和比干商量的口吻,并未直接下令。

    “老臣惶恐,此何等荣幸,定当鞠躬尽瘁。”首相商容和比干相视一眼,一副惶恐,齐齐跪地叩谢。

    “如此甚好。”

    能为先帝治丧,乃是万世之荣幸,需极为尊崇之人方有幸为之。

    殷辛能将此重任交付他俩,乃是信得过他二人,且亦变相承认他二人之地位。

    如此诱惑,除大殿内的闻太师,满朝文武恐无人能拒绝。

    “商大人,你即可派人通知天下诸侯,四夷诸国,十五日后,新皇登基大典,万勿差了时辰。”

    闻太师转向首相商容,吩咐一声。

    “太师放心,老臣这就去办。”商容虽是首相,但在闻太师面前亦不敢托大。

    “此事关乎国体,不得有失!”闻太师又补上一句。

    “老臣竭力而为之!”商容骇然,慌忙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