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封神第一帝 >

第55章

封神第一帝-第55章

小说: 封神第一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殷辛哭笑不得,不过其实若侯赤水没有撒谎的话,他确实有些悲催。

    淮水龙王父子嚣张跋扈惯了,不曾想在家门口踢到铁板了!才惹下杀身之祸。

    不过遭罪的确实黎民百姓!

    “那么照此说来,禹王治水,源头便在于此了?”

    殷辛算是听懂了,看来天下水灾定与侯赤水脱不开干系,源头便是淮水失控。

    侯赤水倒是干脆,点点头。“没错,天下水灾泛滥正是因淮水暴涨失控引起的。”

    “孤有些懂了。”

    殷辛隐隐有些梳理清楚大概脉络。“那么后来禹王便寻上了你,将你镇压于此?”

    侯赤水叹息一声,点点头。“当时我一心想着要用淮水倒灌东海,让东海龙宫休得消停,以消我心头之恨!却独独忽略了天下苍生,黎民百姓。”

    “禹王乃人王,很快寻上门来,先用定海神珠定住淮水,我鬼迷心窍,欲要出手阻止,便与禹王起了冲突,禹王夫妇联手借用乾坤鼎的力量将我击败,其中两魂三魄被乾坤鼎吞噬,而我亦被禹王铁链锁脉镇压于此,一晃便是千余年,若非大王出手,我或许要在此化为尘埃!”

    “等等……”

    殷辛猛地一惊,原本侯赤水所言并没有什么新奇的,都与他推断的一般无二。

    但他刚刚却提到了一样法宝,让殷辛不由为之一惊。

    “你刚才提到,禹王用定海神珠定住了淮水,你确定那是定海神珠?”

    定海神珠在封神世界里名气很大,合共二十四颗,为赵公明所有。号称先天灵宝级别,威能仅次于先天至宝。

    定海神珠能散发五色毫光,可眩敌灵识五感,威力巨大犹如四海之力。

    后来封神大战中定海珠被武夷山二散人萧升、曹宝以落宝金钱落取,燃灯道人又将此珠索去。

    此亦殷辛为何会见到萧升、曹宝二话不说,先杀了再说,原因便在于此。

    若留着他们,由他们操控落宝金钱,迟早是个祸害,不过现在看来,殷辛的选择是无比的正确,不然他怎么获取上古至宝信仰落宝金钱。

    封神之后燃灯道人投身西方,化为燃灯上古佛,此定海神珠亦兴于释门,助燃灯悟道,后衍为二十四诸天,可收摄人、物,名气甚大,当真了得。

 第119章 定海神珠和定海神针

    可是殷辛不懂的是为何定海神珠会出现在禹王手上,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难道禹王与赵公明关系匪浅?还是为何!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有交集的。

    “是的!禹王手中那颗珠子是定海神珠无疑,他自己亲口这般说的。”

    侯赤水肯定的点头,他印象很深,不会记错的。

    “禹王手中有几颗?”殷辛听侯赤水的口气好似哪里不对劲,不禁再三确认。

    “一颗!定海神珠力量非凡,一颗足矣!”侯赤水伸出一根手指说道。

    “一颗?那颗珠子现在何处?”殷辛懵圈,有些被搞蒙了。

    既然禹王用来定住淮水,那或许那颗定海神珠尚在淮水之中,若是如此,那可是大机缘。

    “当初禹王用定海神珠定住淮水水眼,几百年来它一直留在淮水水眼,不过南海龙王曾在五百年前来过一趟淮水,将那颗定海神珠取走,若是不出意外,那颗定海神珠应在南海龙王手里。”

    “若非南海龙王取走了那颗定住淮水的定海神珠,我被困在水下,法力无法动用,即便蛮力再强,又岂能撼动淮水水势……”

    侯赤水不由道破实情。

    殷辛闻言眉头紧皱,侯赤水说的越是肯定,殷辛越是有些纠结,在他的印象中定海神珠乃是赵公明所有,为何会出现在禹王手上,且还被他用来镇压淮水水患。

    这不应该的。

    南海龙王冒天下之大不韪,偷偷取走了那颗定海神珠又要作甚?

    或许日后有时间要到南海走一遭,孤倒要看看南海龙王在偷偷谋划什么。

    “其实还远不止如此!”侯赤水顿了顿继续说下去。

    “淮水水患被定海神珠定住,但东海受淮水冲击,水势不稳,东海海眼亦隐隐有爆发的隐患,禹王生怕东海涨潮,为避免生灵涂炭,又前往东海,用定海神针硬生生的将东海定住,故此东海风平浪静,百姓方得安宁。”

    “定海神针?”殷辛愕然,喃喃自语。

    定海神针相比定海神珠更是名扬四海,后世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乃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法宝如意金箍棒。

    不过定海神针定住东海海眼,殷辛倒是能接受。

    西游记中曾有专门记载,言那定海神针乃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被禹王借走治水,治水后便留在东海,直到孙悟空游东海方随之出世。

    对了,孙悟空亦是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而大禹也已经确定是石族无疑,他们该不会是同宗一脉吧!

    或者是后世的孙悟空该不会就是大禹吧!若不然为何那定海神针唯有孙悟空能拿得起。

    殷辛哭笑不得,他发现自己的脑洞有点大,不过他俩同属石族倒或许是真的,但孙悟空是大禹,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定海神针属于石族的法宝,唯有石族中人方能拿得起。

    石族石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殷辛对石族倒很上心,只赖孔宣曾提到,石族乃开天一脉,是开天辟地盘古一支。

    这倒没什么,关键是他现在莫名其妙修炼的是《开天诀》,就是不知此法诀与开天一脉有没有什么关联。

    殷辛甩甩脑袋,这些日后再想,现下他更关心定海神珠的来龙去脉。

    定海神针……

    定海神珠……

    难道这两者还有什么关系不成?

    禹王到底是谁?

    跟赵公明又是何关系?

    “那你可知定海神珠到底有几颗?”殷辛有些不甘心的开口朝侯赤水问道。

    虽然他觉得侯赤水应该也不知情!

    “不知。”

    侯赤水摇摇头,正如殷辛所料,他确实不知情。“应该有不少吧!”

    殷辛哭笑不得,很明显后面那句话是侯赤水胡乱猜测的。

    “仙师,你可知世上有多少颗定海神珠吗?”殷辛不由转向一声不吭的孔宣,寄希望与他。

    孔宣闻言亦摇摇头。“定海神珠是什么?法宝吗?”

    殷辛直翻白眼,孔宣的话让他无言以对。

    孔宣很少过问世间之事,没听说过定海神珠亦是可以理解的。

    南海龙王取走了的那颗大禹留在淮水的定海神珠,若是赵公明手上的那二十四颗之一,那么一切都顺理成章。

    若不是的话,那么定海神珠或许另有玄机……

    不可否认,侯赤水提到的禹王用来定住淮水水眼的那珠子或是定海神珠没错。

    道理很简单,一个是定海神针,一个是定海神珠,其中定海神针乃禹王留在东海的,此事在西游记中有过专门的记载,应不会有假,那么话说回来,既然禹王拥有定海神针,为何就不能拥有定海神珠呢?

    光听名字,就知道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没错。

    殷辛在心底暗自开始盘算起来。

    不为别的,定海神珠牵扯甚大,他总觉得这里面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或许能从中寻到一线生机。

    殷辛了解清楚前因后果,便没再继续在这个话题上谈下去,这一切的谜团只能待日后慢慢解开。

    “侯赤水,日后汝你便随侍孤身边,担任孤之护卫!”殷辛转向侯赤水,吩咐一声。

    “属下听命。”

    侯赤水倒是干脆,他不敢有丝毫忤逆,殷辛在他魂魄上动的手脚,他想想都觉得浑身毛骨悚然。

    “你暂留于淮水,继续搅动淮水,切记小心,勿要被南海势力盯上。”殷辛想了想,向侯赤水道。

    他心里已有谋划,正是需要借助侯赤水来完成。

    他将侯赤水留守于此,便是为了继续行使他搅动淮水的任务,南地水患暂不能停,他还要拿此大做文章,尤其是他尚不清楚南海势力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到底仅仅是为了杀侯赤水,还是想一箭双雕,既杀侯赤水,又想借助侯赤水搅动淮水,使得南地水患不断,以此来实现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当然仅仅是针对侯赤水,一切还好,若是为了布局一些阴谋,那他可就要小心了!

    “啊……可……”侯赤水搞不懂殷辛为何这般安排,他竟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

    “孤回一趟朝歌,这几日会再回南地!你就留在淮水,按孤吩咐行事,切记不得有失!”

    殷辛拍拍侯赤水的肩膀,嘴角浮起一丝笑意。

    一切就绪,只欠东风!

    “属下遵命!”

    侯赤水搞不懂殷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没有多说什么,依计行事即可。

    “若南海的人再来,切记不要露馅,将计就计看他们到底所为何事!”

    殷辛不由再三提醒侯赤水,生怕他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一时收不住手,坏了他的计划。

    “属下明白。”侯赤水忙应下。

 第120章 改天城

    当夜,殷辛和孔宣与侯赤水分开,回到朝歌。

    侯赤水潜回淮水下,继续窝在先前镇压他的那块大礁石处,为了逼真一些,他将铁锁链缠绕在身上,好似还被锁住一般。

    不知情的话或许真以为侯赤水尚被镇压于此,放在后世侯赤水绝对是影帝级别的角色。

    殷辛随孔宣回帝庙与姜瑶镜汇合,就待在那里静修,并未回宫。

    他在等待丘引,在等征夷大军班师回朝。

    按理说,殷辛作为征夷主帅,会随大军一同班师回朝。

    但他为了赤尻马猴之事提前归来,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殷辛暂不能现身,需等丘引大军进朝歌城前,提前与之汇合,假装一同归京。

    三日后。

    殷辛与丘引率领大军于朝歌城外二十里地汇合,太师闻仲、镇国武成王率领众武将于城外接驾。

    殷辛吩咐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接手征夷大军,安抚和犒赏全军将士,他则与闻太师一同回宫。

    同时,殷辛不忘吩咐神威大将军丘引亲率一队人马前往帝庙,迎皇后娘娘回宫。

    次日,早朝。

    九间大殿,聚两班文武朝贺毕。

    殷辛端坐于大殿龙椅。

    “大王御驾亲征,令东夷九族臣服,诸夷惶恐,四海震动,威名响彻天下,此乃万民之福,百姓之幸!”

    太师闻仲出班,俯伏金阶,持双锏振臂高呼。

    “大王威武!既寿永昌!”

    群臣齐齐伏于金阶,附和着高呼。

    殷辛御驾亲征,且强势镇压东夷,并令东夷臣服,当真是震慑群臣。

    且由费仲和尤浑推波助澜,消息极速传遍大商每个角落,殷辛于坊间威望达到不可企及的高度。

    “众卿平身!”

    殷辛起身,站在大殿上,目光扫视殿下伏首于大殿的群臣,他要的就是这种结果。

    铁腕手段,加上成算在心,玩的就是惊心动魄,让对方摸不着头绪。

    “此次征讨东夷,扬我国威!震慑诸夷宵小之辈,诸将皆功不可没!”

    殷辛待群臣起身,各归位,垂手立于大殿,才缓缓启口。

    “孤向来赏罚分明!此次随军诸将皆官升一级,俸禄加倍!”

    “臣等叩谢天恩。”

    随军征东夷大将中,加上丘引,有四人可位列朝堂,闻听厚赏,慌忙出班叩首。

    他们内心都有些小纠结,此战他们并未出多少力,更直白点,他们仅仅是跟着兜了个圈,甚至有些人都没有直接参战过,顶多算是观战。

    大殿内群臣莫不艳羡。

    “封神威大将军丘引为大将军,镇守绳池县!”殷辛再次开口,对丘引格外加赏。

    绳池县乃朝歌之门户,镇守绳池县大将非历代先王亲信不能担任。

    丘引能有幸镇守绳池县,显然已是殷辛心腹大将,日后前途自不可限量。

    在进朝歌前,殷辛已告知过丘引,同时着重强调绳池县的重要性,让其务必守住此县。

    丘引亦清楚绳池县的枢纽之重,当即下军令状!

    “末将叩谢天恩。”丘引忙出班,单膝跪倒在地,恭敬的行礼,伏于大殿叩首谢恩。

    “曹州侯崇黑虎率军攻打东夷,不幸遇难,其座下三千飞虎军一同阵亡,孤甚感悲痛!特追封曹州侯崇黑虎为忠勇侯,配享国葬!”殷辛一副悲痛的表情,神情严肃。

    什么忠勇侯,什么国葬,都只是死后的虚荣,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但人死了,都无所谓了。

    殷辛这般做法看似是做给殿内群臣,甚至是天下人看的,实则并非如此,他只为接下来收回曹州做借口而已。

    “介于曹州侯崇黑虎遇难,其独子一同阵亡,崇黑虎一脉后继无人,孤决定暂收回曹州,归朝廷代管,改曹州为改天城,众卿意下如何?”

    殷辛继续开口,环视四周,真正道出了他的心思。

    改天城、换日城交相呼应,正应了殷辛的心思,亦是他的决心,改天换日!

    既然穿越一回,就要做得轰轰烈烈!

    群臣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人敢吭声,搞不准殷辛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若是不慎失言,可大大不妙。

    且关键殷辛说的句句在理,崇黑虎一门后继无人,大商收回曹州代管亦无不可,且曹州直属大商,亦可尽快恢复曹州秩序,让曹州百姓安心。

    相商容和亚相比干都低着头,未曾出班开口,其余文臣更不敢多言。

    虽然朝廷如此迅捷的将曹州收回,有些人走茶凉,让天下诸侯心生不愉,但总不能为了堵住天下诸侯悠悠之口,再另扶持一位曹州侯吧!

    若是他们敢有谏言,就意味着想要朝廷扶持新的诸侯,此事又有谁敢提议!

    “老臣附议!”太师闻仲出班,持双锏行礼附和。

    “臣等附议!”

    群臣见闻太师都赞同,谁还敢再多言,除非是活腻歪了,一个个都忙表忠心。

    殷辛内心一笑,果真有的时候还是闻太师好使。

    闻太师在朝堂上就是风向标,他往哪里偏,群臣舆论就往哪里偏。

    “东夷九族归附,为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