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纯阳剑尊 >

第263章

纯阳剑尊-第263章

小说: 纯阳剑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到如今,连日月五行轮都不战而逃,再呆下去也没意思,趁玄门还未反应过来,急忙遁走。

 章五一九 血溅大殿

    魔道高手一走,大内中顿时冷清了下来,不复方才波澜连天,法力乱轰的景象。渐渐地,从几座宫殿中,有太监宫女探头探脑,见战斗平息,立时欢天喜地,有人赶忙跑到养心殿向太子禀告。

    太子得了消息,也是大喜,有练气士在自家门口大打出手,终归不是甚么可喜可贺之事。但他顾忌太子身份,也不亲自去见叶向天等一干正道修士,依旧端然稳坐。乌老说道:“看来魔道高手被玄门击退,只是玄门不会插手世间兵祸之事,靖王之乱还要靠殿下自家亲为。若是老道所料不错,稍后正一道修士便会来求见殿下,求取国师之位。”

    太子道:“国师之位孤王是要留与乌老的,怎可让与他人?”乌老抚须笑道:“太子有心,老道甚是感激。只是国师之位是正一道必得之物,老道可不敢贪墨。殿下封了正一道弟子为国师,彼门气运便与大明相连,殿下可命其出人出力,平定靖王祸乱。此为一石二鸟之计,大是可为,老道不欲与那几人照面,就此告退。”

    太子正要起身相送,乌老已走的不知去向。养心殿外,正道各自收了神通,叶向天大袖飘飘,自九天落下,先与沈朝阳寒暄几句。沈朝阳笑道:“自灵江一别,叶兄风采依旧,连凌师弟也自得窥大道机缘,太玄一门着实令人钦佩。”

    叶向天双目紧闭,说道:“沈兄入关破镜,桎梏尽去,可喜可贺。”他性子冷淡,话语不多,沈朝阳也不以为意,又与商奇、乔淮清两个见礼,末了告罪道:“此来奉了掌教恩师之命,尚要觐见大明太子。今夜请各位前辈师兄依旧在城外白云观中叙事如何?”

    白云观乃是清虚道宗之下院,当初商奇便是于彼处召集凌冲等人,商讨鲛娇入京之事。沈朝阳乃是正一道掌教大弟子,未来的正一掌教,这话出口,别人却无僭越之嫌,反而觉得理所应当。

    商奇点头道:“难得我正道各派齐聚,大明皇室之事总要有个章法,今夜贫道就在白云观中恭候诸位大驾!”言罢扭身便走,乔淮清亦自告辞。沈朝阳呵呵一笑,果真带了秦钧前去养心殿,求见当朝太子。想来太子早有吩咐,殿前太监不敢怠慢,通秉之后恭恭敬敬将二人迎了进去。

    凌冲上前与这位同门师兄见礼,叶向天面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师弟,你很好!”凌冲呵呵一笑,师兄弟两个并肩而立,顿觉十分温馨。他能入道修真,可说得益于叶向天之引荐,心头对这位长兄十分尊重,数年不见,总以为有许多话要说,但人到当面,却只是憨憨一笑而已。

    叶向天道:“先随我去见一见故人罢!”先去文渊阁见张守正。他与张守正可谓君子之交,惺惺相惜,曾有心引其入道修行,只是张守正言道:“修道修真,不过求自家长生飞升,非是我之所愿。此生之志,唯求为苍生谋福,大同天下。”毅然投身科举,入仕为官,数十年来兢兢业业,为苍生百姓谋福利。

    这一点叶向天甚是佩服,不然他眼力何等之高,想要拜师者不计其数,想要入门必要经过严查考核,又岂会轻易收张亦如为徒?二人到了文渊阁前,张亦如已知师傅亲至,告知乃祖,张守正大喜,亲自迎接出来。

    二人十几年不见,就在文渊阁前叙旧了一番。张守正叹道:“十余年不见,叶兄望去依旧如二十许人,小弟却是苍老了太多。”叶向天法力精深,驻颜有术,站在一处倒像是父子两个。

    叶向天道:“大道命数,唯在心头,岂干皮囊?张老弟着相了。”张守正哈哈一笑,叹息一声:“小弟数十年来如履薄冰,自认齐家治国之道已然炉火纯青,想不到人算不天算,靖王之乱,大明元气大伤,就算镇压下来,没有几十年修生养息,绝难恢复。何况眼下重兵围城,会不会陷落也未可知。”

    叶向天道:“我要在京师中盘桓几日,就在贤弟府上住下,顺道传授亦如那孩子剑术。至于靖王围城之事,我来时见东南方位有十万大军滚滚而来,打的是常家的旗号。”

    张守正眼中一亮,大喜道:“常家是太子的母族,先前曾发三道诏书,命其前来勤王,终于到了。我这就去禀告太子!叶兄暂且住下,晚上小弟再来讨教。”兴冲冲跑到养心殿中。

    此时太子正与沈朝阳师兄弟谈论国师之事,秦钧自然不会说自己千年前曾助太祖起兵,只说曹靖本是魔道细作,叛逆造反也在意料之中。正一道掌教随真真人欲向太子讨一个国师之位,统领天下练气士,净肃朝野。太子本要留着国师之位给乌老用以笼络,得了乌老授意,自然当即答允。

    正当此时,老太监回禀张守正求见,太子对这位首辅阁老还是十分倚重,当即传见。张守正大步入殿,也不管起身施礼的沈朝阳师兄弟,叫道:“太子殿下,方才老臣得到消息,常家勤王之师将至,正是破敌之良机。请太子殿下亲上城头,鼓舞将士,再与勤王之师里外夹击,则叛军可一股而破!”其声振聋发聩,令人振奋非常。

    秦钧见这位白发萧然的老臣兴奋的满面红光,指点江山,忍不住暗暗点头。沈朝阳微笑不语。太子殿下皱眉不语,身旁那位老太监霍然喝道:“张首辅,皇上病倒,太子便是储君,这亲征之事关乎太子殿下一身安危,是否从长计议……”

    话音未落,张守正大喝一声,道:“无知的阉奴住口!此是天赐良机,再要犹豫,大明江山社稷不存!你们这阉奴平日谄媚圣上,败坏朝纲,老夫早就瞧不顺眼,再敢多言干政,且瞧老夫手中尚方宝剑利是不利!”

    义正言辞,掷地有声,那老太监面上空自憋得通红,却不敢回一句话。沈朝阳呵呵一笑,袖中忽起剑光,略一转折,已将那老太监枭首而死,残尸坠地。殿中宫女惊叫连声,太子眉头一皱,面色惨白,却不发一语。

    张守正看了老太监尸身一眼,目光投注在沈朝阳面上,问道:“不知这位道长如何称呼?为何当殿杀人?”沈朝阳收了剑光,打个稽首道:“贫道沈朝阳,为正一道门下弟子。今日来见太子,是为鄙门师弟秦钧求取国师之位。这阉奴妄言干政,是以将之斩杀。令太子与阁老受惊,实在罪过。”

 章五二零 浮屠之上

    张守正袍袖一拂,对宫女太监喝道:“还不收声!成何体统,速速将尸体清理了!”宫女太监这才回过神来,七手八脚的抬尸擦血。张守正点了点头,说道:“正一道之事老夫亦曾听闻叶向天叶兄提及,乃是玄门正道大派,断不会做搅乱江山社稷之事。只是当殿杀人,触犯国法,纵使这阉奴有罪,也要经三司会审,朱笔勾批,秋后问斩。但事急从权,此事暂且寄下。这位秦钧道长身有道气,国师之位倒也当得。”

    这老头可也不傻,沈朝阳自报家门,晓得是名门正派,国师之位落在秦钧手中总比曹靖强些,又恐秦钧也是个媚上谄主的货色,因此抬出叶向天来压他们一压。果然沈朝阳哈哈大笑,说道:“既然识得叶兄,那便不是外人。阁老放心,我正一道乃是玄门正宗门户,祸国殃民之事那是不敢做的!太子殿下,张阁老所言是真,常家勤王之军已然离此不远,殿下亲上城头,正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若是殿下忧心身家安危,贫道师兄弟愿随太子一道,护持左右。”

    太子沉吟片刻,慨然道:“将士用命,孤王岂能坐视不理?传令,立刻准备仪驾,孤王要亲登城头,鼓舞士气!”张守正断然道:“还要甚么仪驾?禁卫何在?与太子披挂铠甲!”早有禁卫七手八脚将一身灿然金甲为太子披挂上,簇拥其一路出宫而去。

    太子身不由主,有心不去,却也无法。沈朝阳两个随身而动,见张守正满面端肃,暗暗点头:“这才是治国安民之才!”正一道选择此时出手,趁曹靖叛乱,重夺国师之位,乃深有打算,其中涉及了玄门道家自古以来便自流传的种种秘辛。此事唯有各派掌教、长老知晓全貌,可说靖王之乱看似波澜迭起,在玄魔两道真正的高人眼中,也不过是未来一场浩然大劫的微波序幕罢了。

    凌冲与叶向天并未去凑城头的热闹,出了皇城,就在城中缓步而行,城外两军厮杀震天,二人却如闲庭信步。穿过两层街道,眼前现出一座极大丛林,其中一座七层浮屠,高有十丈,叶向天当先入寺,并无沙弥阻拦。

    二人一路深入,拾步上了浮屠,凌冲见此塔以砖石砌成,十分坚固。那泥砖烧筑成型之后,遍刻佛门经咒,谓之经砖,传言冥冥中自有佛菩萨大法力加持。二人拾阶而上,片刻间到了塔顶,仰望碧空一洗,纤云皆无,遥见外城兵将如蚁,喊杀震天。

    凌冲目力极佳,清楚瞧见无数兵士搭起条条云梯,挥舞刀剑,往城头冲去。又有许多大明士兵向城下不断投掷巨石、滚木、滚油,战事焦灼,最引人注目者,乃有一员大将,身披重甲,手持长刀,行走如飞,但有叛军登城,便是一刀劈落,中者无不惨叫而坠,眼疾手准,正是守城大将蓝风,浴血拼杀之下,叛军空自攻势如潮,却始终不能攻占城墙。

    忽然一顶明黄色华盖缓缓上了城楼,人声渐渐鼎沸,已有将士认出是太子殿下仪仗。原本大明将士数月来浴血奋战,被重兵围困,士气低落之极。惠帝病倒,太子登基已是板上钉钉,这一亲身出现,根本不必有甚么动作,中军将士便欢声雷动,有人山呼万岁,亦有人大喊“太子千岁”的。

    太子面色惨白,面上微有笑容,他未修炼武功,不能以丹田之气发声,身边两位大内高手纵声大喝:“太子驾到,众将士还不用命杀敌?斩得敌人首级者,赏金十两!”声浪喷涌,无远弗届。

    不必甚么赏金,前线拼杀的将士见了太子居然身先士卒,当即大受鼓舞,群情激昂。反观靖王叛军一部,见了正统储君,毕竟占不得大义,气势先就沮了,被大明兵士一通好杀,登时畏缩不前。

    靖王正在阵前督战,见太子一出,己方士气大落,不由大怒,叫道:“刀斧手何在?督军何在?但有临阵退缩者,立斩不饶!”数千赤裸上身的大汉各持刀斧,冲入阵中,遇有临阵脱逃畏缩者,寒光一闪,将之斩杀。

    凌冲看罢,叹息一声,不忍再看。叶向天八风不动,缓缓说道:“世间王权更迭,兵战杀伐,苦的是天下生灵。”凌冲摇头:“靖王也罢、惠帝也罢,一个是野心之辈,一个是昏庸之君,无论谁人掌权,皆非天下之福。”

    叶向天换过话题,说道:“师弟这几年以来,勇猛精进,恩师甚是欣慰。眼下丹成之机将至,更要冥冥默守,莫要放纵心猿意马。洞虚剑诀本门世传只到元婴境界,再往上还须你自家用功。”

    凌冲心知叶向天此来绝不简单,正要趁机多问些秘辛,随着他修为日深,对这方世界的来历也有了几分猜测,便是靖王之乱,也瞧得更加通透,但事关修行之路,还是忍不住多问一些:“师兄,我兼修玄魔两家道法,连太清符法与星宿魔宗秘法亦有涉猎,甚至还有一团后天阴阳之气,驳杂不堪,难收精纯之妙。不知恩师是如何为我打算?”

    兼修功法太多,始终是他一块心病,洞虚真界虽能统御诸般玄门功法,但噬魂魔道却不在其列,好在有噬魂魔幡为引,分出阴神入驻其中,才算解决了正邪冲突的问题,但也是饮鸩止渴,长此以往,必生祸乱。

    晦明童子忽然现身出来,叉着小腰喝道:“不错!凌冲小子先拜入你太玄门,修炼太玄剑术小爷倒也忍了,为何那郭纯阳还要他兼修噬魂劫法与星宿魔道?弄得不伦不类,连带我要传他太清符法也有了阻碍!”

    叶向天微微一笑,说道:“仙童莫怒,凌师弟所修功法看似驳杂,实则一以贯之,家师早已算定,日后自有分晓。”晦明童子冷笑:“他郭纯阳若是真能算无遗策,怎会被人家逼得封山二百年,不敢露头,只敢做个缩头的乌龟?”凌冲咳嗽一声,晦明却充耳不闻。

 章五二一 轮回世界

    叶向天面不改色,说道:“鄙门封山,乃是为了恢复元气,如今元气尽复,二师伯百炼道人得道长生,有三位纯阳老祖镇压门户气运,已是一流大派之底蕴。仙童寄望凌师弟重立太清门户,此事掌教恩师已然应允,机缘将至,仙童稍安勿躁便是。”

    晦明童子笑嘻嘻道:“看不出你小子五大三粗,话说的倒是不错。罢了,我也不说郭纯阳那厮坏话了。”坐在凌冲肩上,探头探脑往城外望去。

    叶向天笑了笑,续道:“师弟也曾去过天星地星两界,可知此方世界与其比较,有何异常?”凌冲心知戏肉来了,沉吟道:“我是借空桑上人洞府挪移虚空方能去得在天星界。传闻此界与彼界相隔亿万之遥,就算长生级数要飞渡,也要数十年功夫。彼界有一座极天宫,乃是少阳剑派下院。又有数位玄阴级数的天魔老祖,在天星界时倒不觉得,回到此界之中,才发觉此方世界修道有成之辈要大大多于彼方世界,就算普通凡人,也要比天星界生灵更加适合修道些。”

    天星界中共有四大派,四位纯阳老祖,其中还要算上极天宫这个外来户。四大派共辖天星界亿万人族生灵。但比起此界来,似乎天星界能修成道果者少之又少,千万年以来,几乎是靠着四位纯阳老祖拼死相争,才能在无穷天魔窥伺之下,庇护亿万生灵。

    反观此方世界,不提佛门,玄魔两道哪一派不是有数位长生老祖镇压?只是大多避世潜修,声名不显罢了,就算普通人族,也更加适合修道,只要资质足够,定力坚凝,炼成天罡地煞也非难事。再者此方世界中也无天魔之患,若非在天星界见识到了无数天魔残暴血腥之处,凌冲几乎要以为天魔一物不过是传说罢了,非得等自家修到脱劫境界,才会见识。

    将这两点说出,顿了一顿,又道:“当年恩师为我倒反九天仙阙,我才知此界成为轮回世界,不知有何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