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大奉打更人 >

第692章

大奉打更人-第692章

小说: 大奉打更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日和幽冥蚕交流时,塔灵也是在场的。

    许七安点了点头,抱起慕南栀离开宝塔,回到卧室。

    他提前回来,就是为帮她疏导气机,花神不通修行,无法自主的运转气机,这样一来,许七安渡入她身体里的气机,会凝结在丹田。

    时间一长,反而对身体有害。

    现在塔灵主动帮忙,他倒是省了一番力气。

    许七安把花神放在床上,脱掉绣鞋,盯着白皙玲珑的小脚丫子看了几眼。

    “不能操劳了美人。”

    默默给她盖上被子。

    这时,他感觉后脑勺被人敲了一棍,于是轻车熟路的摸出地书碎片,查看情况。

    鱼塘一号,发来私聊。

    【三:殿下?】

    【一:本宫派人安抚了一下临安,发现她情绪虽然不高,但已无大碍。】

    【三:啊?还有这等事?我完全不知情。】

    御书房里的怀庆,看着地书碎片,“呵呵”了一声。

    【一:方才钱首辅找本宫,提了几个意见。】

    许七安没有说话,耐心等待,不多时,怀庆的长篇大论发来。

    【一:女子称帝,阻碍极大,本宫能压制朝堂诸公、军队,却未必能压制各州官府、卫所以及百姓的悠悠众口。

    【因此在登基前,首要的是掌控、引导舆论,让京城各大酒楼、茶馆,说一说当年大阳女帝的事迹,让更多百姓知晓这件事。

    【而后将云州使团游街示众,拉拢民心。

    【最后,钱首辅提议,本宫登基当日,若能有祥瑞之兆,则民心可定。】

    提前吹一波大阳女帝的功绩,让百姓心里有个底儿,尽可能的打消抵触心理将云州使团游街示众,是一种拉拢民心的方式,嗯,这在上辈子某个“自由国度”的全民选秀里是常见套路,非常有用。

    祥瑞之兆,说白了就是刘邦斩白蛇起义那一套,给自己一个名正言顺,而这一点恰恰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能小觑“民心所向”四个字。

    许七安在心里分析了一波,传书道:

    【钱首辅有治国之才。】

    【一:这是前首辅王贞文的意思。】

    【三:殿下与我说这个是?】

    【一:祥瑞之兆本宫思来想去,没有一个适合的点子。】

    这你不能问我,我只是个粗鄙的武夫许七安心里吐槽一句,提了一个建议:

    【让灵龙驮着殿下,在京城上空飞一圈?】

    【一:京城百姓不识灵龙,抛媚眼给瞎子看。】

    【三:我精通御兽手段,可引来百鸟朝凤。】

    他刚说完,就自我否定了此建议。

    京城不是南方,冬日里几乎没什么鸟类,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很多耐寒性高的鸟都冻死了。

    即使他累死累活,能召唤来的鸟类也有限,小打小闹没意义,凸显不了女帝登基的仪式感。

    【三:你握着镇国剑,驾驭灵龙飞一圈?】

    【一:皇室血脉之人,皆可握住镇国剑。而且,百姓目力有限,飞太高看不到,飞太低,绕京城一圈,显得本宫哗众取宠。】

    怀庆想了想那个场面,觉得太丢人了。

    那你去找术士和儒家啊,他们才花里胡哨,我只是个粗鄙武夫许七安皱了皱眉:

    【抱歉,我没法子了。】

    【一:罢了!】

    御书房里,怀庆放下地书碎片,轻轻叹息。

    堂下的钱青书当即道:

    “殿下,许银锣可有主意?”

    他不认识地书碎片,只当那是司天监里用来联络的法器。

    怀庆微微摇头。

    左都御史刘洪说道:

    “实在不行,可让赵守在殿下登基时,显化出龙凤和鸣异象。”

    祥瑞之兆这种操作,他们这些文官是没办法的,只能求助超凡高手。许七安没办法,那便只能找赵守了。

    钱青书沉吟一下,道:

    “此法尚可,但场面稍稍欠缺了些,不够深入人心。”

    张行英难得的附和王党大佬的话:

    “殿下登基,开我朝未有之壮举,非同一般,这祥瑞之兆,自是越宏大越好。”

    他们想要的是震惊京城的那种祥瑞。

    文官们找遍史书,学习前人操作,共找出三种办法,龙凤和鸣算是最好的了,但怀庆还是不太满意。

    当然,如果是天生异象,那法子就多了,只是异象不代表是祥瑞。

    事实上,大部分规模宏大的天生异象,象征的都是灾难。

    比如地动,比如电闪雷鸣,比如血光冲天

    最好的祥瑞之兆,难道不是我背着你在京城里逛一圈吗,我就是大奉最有名的瑞兽啊许七安边吐槽,边放下地书碎片。

    突然,他闻了一阵阵花香,以及草木的清新气息。

    愕然环顾,室内早已变了一番模样,慕南栀躺在一片花丛中,色彩缤纷的鲜花、翠绿得草,从床上长出来,从棉被里长出来。

    从浴桶里长出来,从茶几长出来,从立柱长出来,从一切木质家具里长出来。

    这一刹那,许七安怀疑自己不是坐在卧室里,而是坐在花房里。

    这,这简直就离谱许七安一脸呆滞。

    说实话,这种能力,即使在超凡境都是凤毛麟角,花神灵蕴恐怖如斯。

    他正苦恼着怎么清理满屋子的花花草草,忽然心里一动,再次取出地书碎片,向怀庆发起私聊:

    【殿下,我有一个注意,可让你登基时,天降祥瑞,载入史册那种。】

    PS:这章六千字,不算加更了,错字晚上再改。

 第一百零九章 游街示众

    卯时刚过,侧卧在草席,盖着又臭又脏破棉被的姬远,被“哐当”的开门声惊醒。

    声音从廊道尽头的铁门处传来,紧接着是脚步声。

    很快,十几名打更人出现在姬远,以及云州众官员的视野里。

    “起来,带你们出去晒晒太阳。”

    一位铜锣掏出钥匙,打开缠在栅栏门上的锁链。

    姬远被一名沉默寡言的铜锣粗暴的拽起来,粗暴的推搡着离开牢房。

    这是他在打更人地牢里待的第三天,干燥的草席和破棉被救了他一命,没让他冻死在凄寒的地牢里。。

    但从小养尊处优的他,何曾受过这种罪?

    短短两天时间,手脚长满冻疮,脸色发青,嘴唇缺乏血色,头发蓬乱。

    这两天里,他无时无刻不在后悔接任和谈使者的身份。

    姬远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才华,但他毕竟是养尊处优,缺乏一定社会历练,江湖经验的贵公子。

    有才华,不代表抗压能力强。

    两天来的遭遇,以及对未来的惶恐,让他处在情绪崩溃的边缘。

    唯一的盼头,就是自身还有价值,许七安应该不会杀他,而是会用他做筹码,与云州谈判。

    正是这个希望,支撑着他咬牙坚持下去。

    晒晒太阳也好,继续在牢里待着,我迟早冻死姬远趔趄的走在幽暗的长廊;二十多名云州官员跟在他身后。

    出了地牢的门,空气冷冽但清醒;太阳不愠不火的挂在天空;带来一丝丝的暖意。

    姬远停下脚步;昂着头,享受阳光照在脸庞的感觉。

    身后的铜锣一脚踹在他屁股上;把他踹翻在地。

    姬远艰难的爬起来,朝那名铜锣投去愤怒又憋屈的目光。

    “瞅什么瞅,信不信挖了你的眼睛。”

    那铜锣单手按刀柄;严肃刻板的脸上没什么表情,道:

    “你不是很嚣张吗,进京要礼部尚书、当朝首辅;还有亲王出城迎接;才肯入城吗。

    “你不是在金銮殿里训斥诸公;压的满朝文武抬不起头吗。

    “你不是略施小计;就让京城百姓对许宁宴的威名产生质疑吗。

    “你继续嚣张啊。”

    姬远双拳紧握,咬牙隐忍。

    来日云州铁蹄征服京城,他要亲手摧毁打更人衙门;这些和许七安有交情的打更人;全部凌迟。

    这时;一个中年银锣走了过来;目光严厉的扫过众人。

    铜锣们纷纷整理衣襟,摆正胸口铜锣的位置;确认一切对称;没有问题后;恭声道:

    “头儿。”

    中年银锣微微颔首,满意的收回目光;并不去看头发蓬乱;囚服肮脏且布满褶皱的姬远。

    “出发吧;不要耽误时辰。”

    出发,去哪里?姬远心里一凛,想开口询问;但又觉得注定得不到答案,反而会被一顿暴揍。

    那名沉默寡言的铜锣押解着姬远往外走,随口说道:

    “头儿,宁宴今晚找我们喝酒。”

    中年银锣沉默一下:

    “勾栏还是教坊司?”

    “勾栏吧,他说以后不去教坊司了。”铜锣回答。

    中年银锣略感欣慰:

    “一诺千金重;他向来讲信誉。”

    李玉春知道当初浮香死后,许七安承诺过以后不去教坊司。

    朱广孝略作沉默,补充道:

    “他说可以把教坊司的花魁都请到勾栏去。”

    李玉春不想说话了。

    穿过衙门的后方,沿着回廊往外走,再穿过一座座办公堂、庭院,终于来到衙门口。

    衙门口,停着一辆辆囚车。

    朱广孝看着姬远,淡淡道:

    “晒晒太阳去。”

    姬远脸色僵硬,呆立当场。

    京城各衙门的告示墙,内外城门口的告示墙,在清晨时分,张贴了一份新告示。

    告示是京城百姓平日里获得官方信息的重要渠道。

    平民百姓往日里不会特别关注告示墙,除非近来有大事发生。

    眼下的京城,最大的事便是议和。

    “告示上说什么?”

    告示一贴出来,周围的百姓便涌了过来,或议论,或询问帖告示的吏员。

    告示张贴的前一个时辰,会有吏员负责“唱榜”,把内容告之百姓。

    毕竟市井百姓里,识文断字的还是少部分。

    而这种朝廷官方告示,阅读门槛很高,就算是识字的人,没接受过一定的教育,也看不懂内容。

    最后会变成“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情况。

    “肯定是议和的内容吧,朝廷打了败仗,青州失守,我听说好像要割地求和。”

    “区区一个匪州,竟然如此嚣张,自从新君登基后,百姓日子过的越来越差,贪官污吏横行。”

    “嘘,小声点,莫要乱说话。”

    “怕什么,边上又没有当兵的,再说,大家都这么骂。”

    说着说着,话题就从“议和”说到了青州失守这件事。

    “许银锣都没能守住青州吗,他可是在玉阳关一人一刀,让巫神教二十万军队全军覆没的强者。”

    “你这个问题,我已经听过无数次了,谁知道呢,说起来,已经很久没见到许银锣在京城出现了。”

    “我听来的说法是,监正都死在青州了,许银锣也不是云州叛军的对手。”

    “唉,难怪许银锣如此低调,没办法,打不过人家啊。”

    情绪发泄了那么多天,大部分百姓虽然心头不忿,但也过了最上头的时候,对于朝廷和云州的议和决定,私底下依旧骂,但无能为力。

    反对情绪就没那么高涨了。

    尤其青州失守、云州使团入京,一系列流言发酵,传播,京城百姓已经渐渐摸清楚了来龙去脉,知道了大奉守护神监正战死青州的消息。

    尽管在他们眼里,监正的威望远不及许银锣。

    在底层百姓认识里,监正只是一个称号,一个概念。

    这时,站在告示边的吏员高声道:

    “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养人者害人朕自登基以来,治国不利,以致云州叛军起事,九州沸腾,大局危难,兆民困苦,生灵涂炭,愧对列祖列宗

    “长公主怀庆,厚德载物,胜朕良多即由长公主怀庆顺位登基,许七安辅佐,匡扶社稷,平定叛乱,还大奉朗朗乾坤,岂不懿欤?钦此。”

    告示洋洋洒洒四百多字,吏员念完,周遭的百姓瞠目结舌,宛如一尊尊雕塑僵在原地。

    “啥,啥意思啊?”

    “好像是皇帝退位给长公主?”说话的人猛的瞪大眼睛:

    “长公主要当皇帝?”

    一下子炸锅了,人群哗然如沸。

    告示内容对百姓造成强烈的冲击、震撼以及茫然。

    这让他们再也不顾及祸从口出,激烈的讨论起来。

    “女人怎么能当皇帝呢,这不是瞎胡闹吗。难道带着当官的一起绣花?”

    “公主她识字吗?陛下为何要退位给公主,女人当皇帝,不怕被天下人耻笑?”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抗拒、愤怒,无法接受,只觉得是天下头等荒唐之事。

    随后有人说道:

    “你们有在茶馆听书吗?好像以前是有一个女人当皇帝的,叫,叫什么来着?”

    “大阳女帝?”

    “对对对,你也听说过。”

    喧哗声稍歇,很显然,不少人也在这几天,于酒楼茶馆、青楼妓馆等娱乐消遣之地,听过类似的内容。

    接着,又有人说:

    “告示上说,长公主登基,有许银锣辅佐。”

    哦,有许银锣辅佐啊。

    反对的声音又小了几分,但仍有人嘀咕道:

    “许银锣为何辅佐一个女人当皇帝,这不是瞎胡闹吗。我大奉开国六百年,可没有这种先例的。”

    “是啊,真搞不定官老爷还有许银锣在想什么,一边和云州议和,一边捧公主当皇帝。”

    “许银锣糊涂啊。”

    本来视许七安为英雄、保护神的百姓,对青州失守之事便心怀失望,对议和更是视作耻辱,尽管没有人公开指责许七安,但心里肯定是失望的。

    告示一贴出来,失望的情绪立刻发酵,转为不满。

    突然,一阵喧哗声吸引了告示墙周边百姓的注意。

    循声望去,只见一列囚车缓缓驶来,后边跟着一大群百姓,不停的朝囚车上的犯人投掷石子,吐口水。

    还有人拎着马桶,朝囚车里的犯人泼粪。

    领头的几骑中,一位打更人高居马背,敲打着一面铜锣,高呼道:

    “奉许银锣之命,将云州逆党游街示众。”

    街道两侧,群情激昂,闻讯过来凑热闹的百姓,有的加入投掷石子的行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