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大奉打更人 >

第734章

大奉打更人-第734章

小说: 大奉打更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宫倩柔身后,是横陈的尸体,都穿的光鲜亮丽,他们是五百年前一脉的皇族,经过五百年的繁衍生息,这一脉的人口极多,单是山顶大院里,就有数百名姬氏族人。

    他没有留活口的想法,下达了杀无赦的命令。

    这是南宫倩柔给皇族留的体面,否则的话,男丁且不说,就这些娇嫩的金枝玉叶,难逃成为玩物的下场。

    甲士们在荒废的军镇里待了五个月,个个饥渴难耐,看到一头母猪都觉得眉清目秀。

    这时,一位血染铠甲的将领大步奔出院子,来到南宫倩柔身后,抱拳道:

    “南宫金锣,兄弟们在地下室发现两个女眷。”

    南宫倩柔淡淡道:

    “杀了便是,何须禀报。”

    那名将领脸色古怪,道:

    “她,她自称许银锣生母。”

    闻言,南宫倩柔眉毛一扬,他已经从怀庆侍卫长哪里知晓了许七安的身世。

    许平峰正式登上舞台后,朝堂诸公纷纷记起这号人物,当然也就知晓他和许七安的关系。

    这件事在官场高层不是秘密,不过诸公出于同样的默契,封锁了消息,禁止任何人传播许七安和许平峰的关系。

    诸公当然不是要替许家遮丑,只是许七安的威望对朝堂太过重要,容不得有任何污点。

    侍卫长身为天子近臣,属于高层行列,当晚一五一十,事无巨细,统统告诉了南宫倩柔。

    南宫倩柔得知许七安的身份时,一边幸灾乐祸,一边又觉得这小子真特么的可怜。

    “杀了!”

    他语气冷淡的下达命令。

    猪狗不如的父母,留着何用。

    “是!”

    将领抱拳,领命退下,刚走出两步,南宫倩柔又喊住了他,改口道:

    “把她带过来。”

    仔细一想,南宫倩柔觉得这种事不好越俎代庖,不如带回去交给许七安自己处置,还能收获一波人情。

    不多时,两名甲士押着俩女子过来,南宫倩柔自动忽略了婢女,审视着容貌气质俱佳的妇人,她神色还算镇定,没有慌乱和畏惧。

    行走间步伐轻盈,明显有着不弱的修为。

    当然,这个不弱,对比的是普通人。

    “你是许七安的生母?”南宫倩柔冷冰冰问道。

    华服妇人左顾右盼,问道:

    “我的孩儿在哪。”

    她声音温婉轻柔,透着贵妇人不卑不亢,不疾不徐的沉稳。

    女婢则战战兢兢,小脸煞白。

    “这么急着找死?”南宫倩柔笑了。

    他认为这个女人眼见大难临头,便想着找到许七安打亲情牌,试图度过此劫。

    但以南宫倩柔对许七安的了解,那小子虽说不算心狠手辣,却也是个杀伐果断之辈。这血浓于水的牌,多半是不管用的。

    妇人眼神黯淡,吸了一口气,又问道:

    “中原战况如何?许平峰输了?”

    南宫倩柔淡淡道:

    “他输不输我不知道,但你们死定了。当年你们决定把他当做弃子时,可曾想过会有今日?”

    妇人苦笑道:

    “大哥和族人肠子都悔青了,至于许平峰,以我对他的了解,他想杀我的心都有了。”

    南宫倩柔审视着她:

    “杀你?”

    妇人却不再说话。

    这时,一道人影从山脚窜起,轰隆一声砸在南宫倩柔身边,正是拎着一杆银枪的杨砚。

    表情冷硬如雕刻的杨砚,扫了一眼南宫倩柔身后的尸体,又看了看美貌妇人,最后望向南宫倩柔。

    两人在魏渊身边共事多年,早有默契,南宫倩柔读懂了他的眼神,道:

    “潜龙城主没有找到,多半是在白帝城。许平峰既然到现在还没回来,说明放弃了云州。等清理完这里的人马,我们便杀到白帝城去。”

    杀入山顶后,南宫倩柔只俘获一群皇室族人,却没有找到那位称帝的城主。

    倒也没太失望,对方手里要是没有传送玉符这类保命手段,那才奇怪。

    杨砚轻轻颔首:

    “无需管他。”

    斩首任务,斩的可不只是那位城主,而是要把叛军的大本营一锅端。

    荡平了大本营,那城主即使活着,也成不了气候了。

    杨砚说道:

    “杀光城中高手、甲士,便驱散百姓,放火烧了这座城。”

    等南宫倩柔点头,他又看向美妇人:

    “这个女人为什么不杀掉。”

    “她是许七安生母。”南宫倩柔解释。

    杨砚恍然。

    “砰砰砰!”

    火铳喷吐烈焰,弓弦霹雳震耳,弹丸和箭矢收割着一波波试图冲阵的敌军。

    外城的街道上,沙袋和杂物堆成防御工事,阻断骑兵的冲锋,朱广孝和宋廷风率领打更人,以及五十名御刀卫,躲在防御工事后。

    前方横陈着外城百姓和敌军的尸体。

    他们已经打退了第三波进攻,箭矢和弹丸即将消耗一空。

    朱广孝靠向宋廷风,沉声道:

    “快没箭矢和弹丸了,最多再顶一波,接下来就要跟这群叛军玩命了。”

    “玩什么命,玩什么命?”宋廷风扭头啐他一脸口水,骂道:

    “猪脑子,像你这种打法,十条命都不够。箭矢和弹丸没了,当然是撤退,魏公在外城设了九道防线,咱们边打边退就是。”

    城墙只是第一道防线,城墙后还有外城,外城后还是内城的城墙,就算叛军打到内城,他们还得面对防守更加严密的皇城。

    宋廷风和朱广孝负责的是外城城南的第二道防线,京城四座城门,目前只有城南这边失守,叛军蜂拥而入。

    就很倒霉!

    宋廷风虽然没读过兵书,但他机灵,城门失守也不慌,京城有足够的战略纵深,防线一道又一道,完全可以和云州军打消耗战。

    对朱广孝这种人在塔在,塔破人亡的实心眼打法,嗤之以鼻。

    在战场上,最重要的绝不是杀敌,而是活下去。

    皇宫。

    西苑地下宫殿里,后宫嫔妃、官员家眷安置在这座避难所里。

    此处距离地面六丈深,布置了屏蔽气息的法器,纵使是高品术士,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观测到此地的异常。

    婶婶和其他女眷一样,吓的像一只鹌鹑,脸色发白,美艳的脸庞布满惶恐和不安。

    许玲月沉默的陪在母亲身边,握着她的手安慰:

    “娘,别怕,我们不会有事。”

    婶婶没经历过风雨,只是个寻常妇人,哪能不怕?

    “叛军都打到京城来了,说不准立刻就打进皇宫。”婶婶越想越害怕。

    慕南栀摆摆手:

    “魏渊不是活了嘛,有他在,打仗不会输的。”

    她一脸淡定,说道:

    “再说,京城高手如云,又大,叛军想打到皇宫可不容易,嗯,就算我们有危险,对半也是来自许平峰。”

    婶婶心说,那个狗东西最冷血无情,专杀亲人,看来我今天是死定了。

    “宁宴呢?宁宴是不是在京城?”婶婶抓住女儿的手,说:

    “宁宴来的话娘就不怕了。”

    边上的妃嫔、官员女眷,闻言眼睛微亮,心里没来由的安定许多。

    她们在深闺中,听惯了许七安的传说,那是一人一刀,消灭巫神教三十万大军的人物。

    是当今大奉第一强者,镇国之柱。

    有他在,叛军再凶狂,迟早也会被剿灭。

    高楼上,一身龙袍的怀庆极目远眺,隐约看见寇阳州和许平峰在空中追逐、鏖战,她手里的玉符一刻都没松过。

    她这个位置,其实听不到城外的炮火声,但知道那里发生着激烈的战斗。

    魏公说,云州叛军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叛军打进城的时候,就是大奉关门打狗的时候。只不过那样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怀庆侧身,朝北境眺望。

    今日是渡劫战的最后一日,她在等许七安。

    大奉成与败,就看他的了。

    叛军暂时还没能攻入内城,即使是外城,也只有南城失守。

    京城十二卫和禁军、打更人等人马,正与叛军展开巷战、游击战,短时间内分不出胜负。

    但恐慌的情绪在百姓间蔓延。

    他们看不清局势,也不懂战略分析,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叛军攻打京城了,且听火炮轰隆的声音,没准都已经打进城来了。

    这样我发现让市井百姓陷入恐慌当中。

    大奉立国六百年,除了武宗清君侧那一次,京城从未有过刀兵之灾。

    事实上,大部分百姓甚至不知道武宗清君侧的历史,即使知道,那也是几百年前的往事。

    他们生于京城,老于京城,印象中最凶险战役是山海关战役,大奉还打赢了。

    所以京城的百姓是骄傲的,越骄傲,信心粉碎时造成的惶恐就越激烈。

    前些天,朝廷下令布防,整个京城进入备战状态,他们就开始担忧了,看架势,云州叛军很可能要打进京城。

    不出所料,真的来了。

    内城街道空空荡荡,一列列士卒巡街警戒,采取宵禁措施,任何百姓都不得擅自离开家门。

    这条禁令有效的杜绝了百姓恐慌引起得骚乱。

    京城的兵不可能全部投入到前线,必须有一部分留下来维持秩序。

    这两三百万百姓无人看管,要是闹起来,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绝对比叛军要严重许多。

    “叛军真的要打过来了。”

    “我现在怀疑浔州城大捷是骗人的,许银锣根本没有打赢云州。”

    “是啊,他要是打赢了,叛军怎么会打到京城。”

    “怎么办,怎么办?”

    “爹,别怕,许银锣会打退敌人的。”

    “傻娃子,唉!”

    家家户户关起来门来议论,担惊受怕。

    即渴求朝廷早点结束战争,又暗自咒骂朝廷昏庸无能。

    反倒是孩子很纯粹,认为许银锣会驱逐敌人,并充满信心。

    ……

    ps:5000字,所以更新晚了一丢丢。求歌月票。

 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下掉下一个伽罗树(5200)

    内城。

    许平志骑着马,率领十五骑,以及五十名步行的御刀卫,不快不慢的巡视着街道。

    御刀卫们背弓挂弩,腰悬佩刀,表情肃穆。

    内城戒严,百姓不得外出,擅自上街者杀无赦,这既然是防止百姓恐慌带来混乱,也是为预防敌方细作暗中鼓动百姓,制造混乱。

    要说京城没有云州叛军的细作,三岁小儿都不信。

    “头儿,你说京城能守住吗?您听那动静,南城那边似乎失守了。”

    右后方,一名年轻御刀卫策马追上,语气担忧的说道。。

    许平志心事重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听见。

    “头儿?”

    那名年轻御刀卫侧头,拔高声音喊了一句。

    许平志这才恍然回神,皱着眉头:

    “好好巡街,做好分内之事便可,其余事自有诸公顶着,无需多想。”

    那名年轻御刀卫咧了咧嘴:

    “您要说自有“我侄儿”顶着,小的心里就踏实了。”

    许平志现在是御刀卫千户,且是实权的千户,足以称得上身居要职,位高权重。

    这一切当然归功于他神乎其技的“教育”水平,京城里谁都知道,御刀卫百户许平志教导出盖世英雄许银锣,以及两榜进士许新年。

    前者家喻户晓,无需多言。

    后者才高八斗,文能提笔,武能安邦,在战场上屡立战功。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腹诽许平志不当人子,埋没了许银锣这个读书种子。

    许银锣是读书种子不假;但让他习武肯定错不了。

    年轻的御刀卫小声试探道:

    “头儿;你给个准话;许银锣到底有没有把握守住京城?”

    见许平志不回应,他激将道:

    “您是不知道;前几日京城布防,兄弟们都看得出来,叛军多半是要打过来了。大伙儿都说许银锣是强弩之末;浔州城的大捷是大奉的回光返照。

    “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大捷,是诓骗百姓和我们这些小人物的。”

    搁在平时,许平志会替侄儿辩解,很容易就被套出话。

    但现在;他只是无声的,默默的在心里叹息。

    大哥打到京城来了,这意味着父子俩今日会有一个结局。

    许二叔和婶婶不一样;婶婶坚定不移的站在倒霉侄儿这边;毕竟是自己亲手养大的崽。

    但许平峰却是许二叔的亲兄弟,尽管如今兄弟俩早已形同陌路,可事到如今;一想到侄儿和大哥只能活一个;骨肉相残;许平志心里便涌起难掩的沉痛。

    城内的营房里,魏渊站在京城地图前,目光却没有关注地图;而是看向手里的一面青铜镜。

    镜子呈半月形,是残缺的。

    镜子里映照出大战的场面,这件叫做“浑天神镜”的法宝;是许新年交给他的,有助于他运筹帷幄;实时观测战况。

    魏渊现在只是凡人之躯,不可能参与守城。

    京城四座城门,北边是云鹿书院的张慎、李慕白、许新年等人在守,对手是前云州都指挥使杨川南。

    魏渊记得;此人出身武将世家;明面上是王党的人;三十出头时;被任命为云州都指挥使,与他没有太多交集,但魏渊记得杨川南父亲杨召。

    是个极擅长统兵、攻城的将才。

    杨家有一本《破城十二计》的兵书,从杨召祖父那辈开始著书,传承三代,到杨召手里才真正写完。

    据说此书将古往今来攻城之计归类统合,划分为十二计,若是公之于众,杨家足以在兵法史上留下一笔。

    不过这本书从著成之始,便被定为“一家之学”,不传外人。

    “今日得见,名不虚传。”

    魏渊看了眼遍布裂痕北城墙,已经不适合再继续守下去,至多一炷香时间,张慎等人便改退走了,与南城一样,改位巷战。

    西边是恒远、楚元缜率领禁军和蛊族残余战士负责镇守,此处战况最稳,尸蛊族拉起一支悍不畏死的尸兵,配合暗蛊部神出鬼没的暗杀术,接连打退云州军。

    对于西城门这边,魏渊只要保证充足的炮弹和滚木支援。

    东边是打更人金锣们率领京城十二卫,以及禁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